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

熊槐微微頷首,昭魚的死亡,必然會對楚國朝政造成一定影響,尤其是昭魚還是輔政大臣的情況下。

現在伐越一事已經進行到一半,這是萬萬不能停下的,當務之急,還是維穩。

想着,熊槐便開口道:“寡人知之,請卿立即放回郢都,通知太子以及令尹,司空乃是三朝元老,於國有大功。故,寡人決定以諸侯之禮辦理司空的後事。寡人不在郢都,讓太子代替寡人爲司空發喪,並且讓太子峪令尹召集郢都羣臣,爲司空選擇一個合適的諡號。

另外,司空一職位高權重,眼下倉促確立人選,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故而,寡人決定暫廢司空一職,重設工尹一職,以左工已齒協助司空主持工事多年,通曉百工之事,其許左工已齒暫代工尹一職,主持國中所有工事。待寡人回朝,再行決定工尹的人選。

還有,擢升上大夫昭常爲右令尹,輔助令尹一同處理國事。告訴昭常,國家不寧,臣民心疑,故憂思賢臣,以定家邦,望其不要辜負了寡人的期盼。”

說着,熊槐遲疑了一下,然後下定決心,將自己腰間象徵楚王身份的太阿劍解下,然後走到範環身前,鄭重的將劍交給範環道:“賢卿,這把太阿劍乃是歷代楚王的佩劍,見劍如見寡人,卿將這把劍帶回去交給太子,然後讓太子與令尹一起,將此劍轉交給司敗唐昧。寡人慾以司敗唐昧爲左司馬,讓左司馬持寡人佩劍,主持國中兵事,發號施令,如有不從者,可先斬後奏。”

範環一愣,吃驚的接過太阿,遲疑的向楚王看去。

熊槐頓了頓,然後嘆道:“就這樣吧,請卿立即回覆太子以及令尹,傳達寡人的詔令。”

“唯。”範環臉色沉重的應着,而後拱手一禮,便匆匆離去。

範環離去後,熊槐臉色難看的吩咐道:“傳令下去,全軍素搞,爲司空送行。”

“唯。”

而越國使者句餘離開平城後,便立即快馬向琅琊方向趕去。

三日後,抵達越營。

越營中。

“什麼?”聽到句餘傳來的消息,越王大吃一驚,大喜過望的問道:“此事當真?昭魚那個老匹夫真的死了?”

句餘趕緊點了點頭,應道:“大王,這事假不了。而且,臣還特意留意過,昭魚之孫前去報喪後不久,整個楚軍大營便掛起了白幡。這種事情,怎會有假。”

聽到句餘的肯定答覆,越王身側的公子蹄立即恭賀道:“恭喜父王,賀喜父王,昭魚病死,對我越國而言,這是一件大喜事!”

越王聞言喜道:“寡人原本還納悶,楚王與寡人約定,一同牽制齊國的兵力,結果,楚軍只前進了數十里,攻下一座彈丸小城,便停兵不前。原來卻是昭魚這個老匹夫病重將死,這才讓楚王心中遲疑。”

常言道,最瞭解你的,一定便是你的敵人。

這話一點都不假。

越王爲了解除楚國對越國的壓力,對楚國內部的事情可是知之甚詳。

此刻,想起楚國的情況,越王情不自禁的開口道:“楚國之中,昭氏的實力最強,現在昭氏的領頭羊死去,而昭氏中地位最高的昭雎,卻在率軍攻打魏國,難以整合昭氏的力量。此時,昭氏在朝中的力量,必然散成一團,可謂實力大減。

並且,昭魚掌握楚國大權十餘年,在楚國的影響力,比令尹景鯉還要大,他的死,必然會讓許多人心中不安。”

說着,越王便瞥了一眼魏國的方向,笑道:“恐怕,此時在魏國的楚軍之中,已經有不少人想着回郢都了吧。只要這次攻打齊魏兩國的事情無功而返,那麼各國見楚國無法懲罰背叛的魏國,必然人心浮動。那時,楚國還能號令羣雄嗎?”

說完,越王便自顧自的大笑起來。

大笑間,越王突然想起一件事來。

之前,齊國以琅琊爲條件,請越國背叛楚國,與齊國結盟。

可是,現在這個時候,齊國知道昭魚之死的消息後,那麼接下來還會答應主動讓出琅琊嗎?

雖然越王當時已經心中,卻沒有輕易答應下來,但同樣也沒有堅定的拒絕。

原因就在於楚王之前的計劃,各國圍攻魏國,壓服魏國之後,再舉兵伐齊。在越王看來,魏國實力不濟,難以抵抗各國的圍攻,所以,楚王的這個計劃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若是現在越國因爲琅琊城,而與楚國反目,結果魏國最後卻向楚國屈服。

這···

越國的處境就會尷尬。

故而越王當時的想法,還是先觀望一下。

可是,現在這情況,要是齊國知道楚國內部出現問題,還會提出這麼有利於越國的條件嗎?

或許,齊國會因爲昭魚之死,而趁機對越國壓價。

想着,越王急忙向公子蹄問道:“蹄,齊國使者今日可曾來我軍大營?”

公子蹄搖了搖頭:“父王,齊國使者昨日才離去,按照之前的規律,齊國使者應該會在三五天才來。”

越王聞言一嘆,心中若有所失。

見此,大夫句餘開口道:“大王,是否想要答應齊王的條件?”

越王看了一眼句餘,隨後點了點頭:“楚國昭魚之死,必然會引起楚國的動盪,如此伐齊一事就會失敗。如今齊國在琅琊城還有重兵防守,若是此時不答應齊國的條件,那麼等楚國退兵,寡人豈不一無所獲?”

句餘摸了摸袖中的美玉,感到絲絲涼意從玉中傳來,頓時下定決心,打算爲楚國說一句話,以對得起袖中的美玉。

沉吟了一下,句餘想起楚王的囑託,便開口道:“大王,爲何會認爲楚國會退兵?”

越王遲疑的看了一下句餘,理所當然道:“這還用寡人重複嗎?自然是昭魚死了。”

句餘聞言搖了搖頭,接着拱手問道:“大王可知楚武王與楚文王是怎麼死的?”

越王先是一怔,隨後臉色一變。

句餘方纔所問的問題,他自然知道答案。

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詐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