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

昭滑嘴角浮現出一絲笑意,拱手相公子玉賀喜道:“恭喜公子,楚王留在沂南的目的,當然是爲了公子。”

“爲了我?”公子玉精神一振,立即拱手問道:“請先生賜教!”

昭滑笑道:“因爲司空的緣故,楚王憂心郢都之事,已經無意伐齊。本來,楚王是打算率軍南返的。但是,楚王想起與公子的約定,便按捺住回師的想法,依舊停留在原地,想要拖住越王的大軍,給公子創造機會。”

“當真?”公子玉頓時大喜過望,難以置信。

昭滑點了點頭,開口道:“楚王傳訊說,請公子抓住這一個機會,儘快行事,否則,遲則有變。”

說完,昭滑便閉口不言。

現在,楚王的話已經傳給了公子玉,現在,昭滑一點都不擔心公子玉會反悔。

因爲,此刻,公子玉若是還想成爲越王,甚至是想要保全身家性命,公子玉已經沒得選了。

之前數年的謀劃,如今的公子玉,已經被逼到了絕處,已經無路可走了。

由不得他不答應。

“這···”

昭滑的一句遲則有變,頓時讓公子玉的心情頗爲沉重。

現在的情況,楚國已經有回軍的意思了,若是再等下去,那麼楚王必然會以爲他膽小怕事,決斷不足,從而大失所望的率軍回國。

如此一來,他的外援就斷了。

可是,現在的情況,越王率領大軍,並沒有經過長時間的苦戰攻城,所以大軍基本還保持完整,士氣戰心全都還在。這種情況下,公子玉通過斷糧讓越王大軍奔潰的計策,很難奏效。

此時發動兵變,公子玉有一些擔心,擔心越王能有效的控制大軍南返,而他自己卻無力對抗。

但若是此時不動,一旦越王與齊國聯合,那麼他將失去楚國的助力,這種情況下,無疑是表明,他已經再無還手的機會。

想着,公子玉便下定決心,看向昭滑,開口問了他最關心的問題:

“先生,若是吾在吳城起兵,那麼楚國的援軍從哪裡來?何時能出兵?何時能到吳城?”

公子玉很懷疑,在楚國同時對齊魏兩國開戰的情況下,楚國是否還能拿出足夠的兵力來幫助他。

昭滑一聽公子玉問出這個問題,頓時心中一陣竊喜,此刻,公子玉已經上鉤了。

想着,便立即應道:“公子,楚王率領的大軍將會繼續留在沂南,而司馬率領的大軍,也將繼續留在魏國。所以,楚國的大軍,將會從江漢之地出發,然後順着江水而下,若是一路暢通無阻,七日之內,就可以抵達吳城。”

“至於出兵的時間?”昭滑看了看公子玉,接着道:“楚王已經下令,命司敗唐昧在郢都聚集兵力,只等公子開口,郢都的八萬楚軍,就可以南下。”

公子玉聞言點了點頭,應道:“請先生暫且回去,吾這就開始安排。”

昭滑見公子玉眼中露出一股熾熱,似乎已經下定決心,便點了點頭,拱手道:“是,公子!”

說完,昭滑向公子玉一示意,接着便起身離去。

昭滑離去後,公子玉立即起身,來到書房外,吩咐道:“請將軍章義過府一敘。”

“諾。”

不久。

還是在這個書房,公子玉與章義相對而坐。

章義見公子玉面色複雜,將他請到書房後,久久不言。

於是,便開口問道:“公子,不知讓臣來此,有何要事。”

聽到章義詢問,公子玉定睛看了他一眼,然後又沉吟了一下,最後,下定決心,嘆了口氣後,開口道:“將軍,方纔昭滑來此,帶來了楚國的消息···”

將方纔昭滑所說的內容告知章義後,公子玉擔憂問道:“將軍,現在吾心中不安,不知此時舉事,我們有幾成勝算。”

章義看着公子玉,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反問道:“公子,若是錯過這次機會,敢問還有下次嗎?”

公子玉聞言長嘆,章義所說的事情,正是他心中最無奈的地方。

若是錯過這次機會,難道還會有下次嗎?

想着,便嘆道:“將軍所言甚是,如今我們已經沒有選擇,失去了楚國的支持,恐怕我等將再無翻身之日。”

章義見公子玉事到臨頭,卻信心不足,頓時心中一沉。

早在十幾年前,章義就已經開始在公子玉身上下注,並且舉家投靠。

現在,十幾年過去了,章義已經與公子玉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無法分開。而公子玉與公子蹄之間,已經勢同水火,難以共處。

所以,不僅是公子玉,他章義也是一樣,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一旦失敗,讓公子蹄繼承越王之位,那麼公子蹄會輕易放過公子玉以及他章義嗎?

對此,章義從來都沒有懷疑過。

方正,章義就沒有打算放過與他結怨二十多年的公師隅。

想着,便鼓氣道:“公子不必擔心,臣收到消息,正如昭滑所說的一樣,楚王並沒有從齊國境內退兵,各國也還在交戰,所以,大王短時間內無法從齊國脫身。更何況,現在大王還在琅琊城外,距離吳城尚有千里之遠,已經深入齊國境內,就算此時率領大軍南撤,哪怕途中沒有任何阻隔,也要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

“況且,現在大王還在與齊國對峙,輕易無法脫身呢?”章義的聲音漸漸變得低沉道:“公子,一個多月,如此漫長的時間,足夠我們做許多事情了。”

“一個多月?”公子玉一怔,而後目光冰冷的道:“將軍所言甚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算是半個月的時間,也足夠我們做許多事情了。”

說着,公子玉正了正臉色,然後鄭重的開口道:“將軍,吾欲行大事,卻有三件事情擔心不已。其一,便是大王率領的越國大軍,若是全軍而返,下詔舉國伐我,吾等必死無葬身之地。其二,是楚國的援軍,若是楚軍在路上遇阻,不能儘快趕到吳城,我等恐怕難以震懾越國的其他大臣,讓他們聽孤的號令。”

“而這第三個顧慮···”

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八百章 退意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章 會盟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