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

就在公孫衍前去魏國大梁的時候。

秦趙上郡之戰的戰況還在陸續傳到滕城。

秦軍敗退之後,趙王並沒有繼續找秦國軍隊決戰,而是一邊率主力與秦軍對持,一邊讓帶佗帶着萬餘胡騎,利用馬速,趁秦軍大營丟失,糧草不足,深入秦軍後方,攪亂秦軍的糧道,並四處劫掠。

數日後。

魏國宮中。

公孫衍再次見到了魏王,對着眉心緊鎖的魏王道:“大王,如今趙國大勝秦國,趙國上郡已然無憂,趙國是不會從衛國退兵的。而魏國遭到各國圍攻,潛在的盟友秦國也被趙國擊敗,現在魏國已然沒有任何援軍。故,爲大王計,不如就此罷手,先於齊國斷交,在向楚王認錯,楚王仁義,肯定會答應的。”

公孫衍知道,現在楚國可沒有閒心理會魏國,若是魏國此時收手,楚王最多也就嘴上罵幾句,而不會有實際行動。

等來年,楚國更加顧不上魏國了。

但,魏王聽着公孫衍的勸解之詞,臉色只有冷漠。

此刻,魏王默然無語的看着公孫衍。

趙國打敗秦國的事情,的確對魏國很不利。

現在魏軍都知道趙魏兩國正在交戰,而秦國同樣也在與趙國交戰,對魏國來說,秦國就是不是盟友的盟友。結果,秦國大敗,這是對魏國士氣的沉重打擊。

魏王不僅擔心趙國會趁大勝之際,調兵南下趁機拔掉衛國,而且還擔心秦國會因此戰失利,不再繼續與齊魏結盟,反而倒向楚國。

按照魏王原本的設想,應該是秦國大敗趙國纔是。

шшш● ttκΛ n● ¢Ο

若是秦國打敗趙國,趙國因此臣服秦國,然後秦齊趙魏四國結盟,接着趙魏兩國拉攏韓國,如此,天下局勢大變,魏國之危自然退去,接下來只等各國聯合伐楚便是。

如此,完美!

想着,魏王長長一嘆。

萬萬沒想到,這一次,秦國竟然敗了,作爲戰勝國的趙國,與楚國隔得太遠,對攻打楚國的事情並不熱衷,現在想要讓各國一同攻打楚國就難了。

魏王心中隱隱有些後悔,背叛楚國是不是太早了。

只是魏國現在回不了頭了。

在楚國已經號召各國圍攻魏國的情況,楚魏兩國的關係徹底破裂,若是齊魏再斷交,萬一楚國休息一年之後,接着再次攻打魏國,那時,魏國還能再找誰求援。

秦齊趙韓?

這四國哪個國家會出兵救援?

想到這,魏王咬着牙,搖頭道:“犀首若是來與寡人敘舊,寡人歡迎,若是犀首隻是來勸寡人投降,那麼請犀首自便吧。”

公孫衍一驚,詫異的看了魏王一眼,不想魏王回絕的如此堅定,連楚國的條件都沒有詢問,就直接回絕了。

心中遲疑,莫非魏王見魏軍還未戰敗,心中還抱有僥倖之心!

想着,公孫衍只能長嘆一聲,然後退下。

公孫衍退下之後,魏王下令道:“傳寡人之令,派出使者前往秦齊趙韓四國。傳令給將軍犀武,讓他小心戒備。”

滕城。

公孫衍回到楚營後,向熊槐稟報了出使魏國的情況。

熊槐愣了愣,奇怪道:“犀首,事到如今,魏王依舊不願意服軟?是對我們條件不滿,還是因爲其他。”

現在,公孫衍已經將魏王的顧慮猜出一二,搖頭道:“大王,魏王不是對條件不滿,而是沒有詢問讓各國退兵的條件,打算與各國對持到底。”

“這···”熊槐問道:“魏王這是何意?”

公孫衍沒有提魏王或許有僥倖的心思,而是用猜測語氣道:“或許,魏王只是擔心齊國被削弱後,我們楚國接下來會把目標定在魏國身上吧。”

熊槐一滯,長嘆道:“不想,魏王對寡人誤會竟然這麼深!”

“···”公孫衍沒有回答。

翌日。

“大王,上郡傳來的消息。十幾天前,秦軍以一批糧食爲餌,引誘趙國的胡騎,結果,胡騎中計,遭到三萬秦軍圍攻,萬餘胡騎損失大半,小部逃走。”

熊槐輕“嗯”了一聲,對此事並未多加關注。

趙軍中的胡騎有三萬多,這次損失一點並未傷筋動骨,而且損失的還是胡人的軍隊,又不是趙國的軍隊,對趙國而言並無任何損失。

不僅熊槐沒有在意,一旁的景翠等人也毫不在意。

見此,陳軫立即爆出一個猛料:“大王,這次被秦軍圍殺的胡騎大部都是樓煩王的人,小部是林胡王的人。樓煩王見損失太大,質疑趙軍情報有誤,是在故意送胡騎去死。在趙王勸解無用的情況下,樓煩王怒而率軍北返,見此,林胡王也率軍離去。結果,導致趙軍中的騎卒只剩下趙國本部的五千餘人。”

“···”熊槐一怔,無語。

頓了頓,纔開口道:“這重金邀請的客軍,就是這麼不靠譜,稍有損失就怒而出走,還好胡騎人數也並不多。”

唐昧笑道:“大王,這對趙國來說是壞事,但對我們楚國來說是有利的。通過胡人出走一事,接下來趙王肯定會更加重視我們在上郡的聯軍纔是。”

熊槐聞言大笑。

三日後。

“大王,秦趙兩國的消息,秦趙兩國議和了。”

“······”熊槐一怔,急忙問道:“這是怎麼回事,秦趙兩國爲何突然議和了?”

景翠等人全都看向陳軫,這上郡的事情,變化太快,快到他們都反應不過來。

陳軫答道:“回大王,自從樓煩王與林胡王撤走後,趙王便命趙軍後撤,打算依據城池固守。接着,不知因爲何事,趙王突然派出使者前去與秦國議和,而後,秦趙兩國約定,趙國割兩城給秦國,秦趙兩國講和退兵。”

熊槐再問道:“可知,趙王爲何向秦國求和,而且還是在大勝秦國的情況下,向秦國割地求和?”

陳軫遲疑道:“據景陽從上郡傳回的消息,似乎是趙王接到燕王的國書。不久前,東胡人見燕軍調兵前往南方防備中山國,於是召集大軍偷襲燕國北部據點,並且奪回了燕國去年從東胡人手中搶走的牧場,洗劫了燕國的牛羊馬羣,並且趁勝攻入燕國北部的本土村落。於是,燕王大怒,準備再次徵召軍隊與東胡人開戰。”

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換大臣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