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

唐昧聞言臉色一僵。

當初君臣議事,景翠提出直接退回楚國,而他提出以進爲退,結果楚王站在他這邊,決定壓服魏國纔回國。

現在,趙國不按常理出牌,魏國死扛着不願低頭,楚王已經越來越不耐煩。

雖然楚王並沒有責怪他,但是,他心中壓力很大。

熊槐開口之後,見諸臣全都沉思不語,等待一下,見無人開口,便向唐昧問道:“司敗,眼下的局面,不知卿可有良策?”

唐昧應道:“大王,臣懷疑趙王另有謀算,或許秦趙兩國的戰爭很快就會有結果,那時,無論趙國是勝是敗,魏國這邊都會有結果了。”

熊槐繼續問道:“若是秦國有所準備,趙國計劃失敗或者趙國壓根就沒有計劃,秦趙兩國陷入僵持,則如何?”

唐昧想了想道:“大王,若是一個月之後,秦趙兩國還在僵持,那麼臣以爲可以派出使者前去燕國,請燕王出面對秦趙兩國進行勸和。燕國與我們楚國交好,不僅是趙國的盟友,而且與秦國的關係也很好。

所以,只要我們楚國與燕國同時對秦趙兩國進行勸和,那麼僵持中的秦趙兩國必然會聽從我們的勸和的。”

熊槐點了點頭,若在趙王親自馳援上郡的情況下,秦國一旦難以快速攻下上郡,陷入僵持中,那麼久難以攻克上郡。這個時候,楚燕兩國勸和,秦王會聽從的。

想着,另一種可能又從心中冒了出來,熊槐擔心的道:“司敗,秦軍的戰力在各國中首屈一指,而且秦國這次還同時派出了甘茂與魏章兩員大將,若是趙國頂不住秦國的攻勢,慘敗於秦,如何是好?”

熊槐心中更擔心的是,秦國此時伐趙,不僅有力的支援了被圍攻的魏國,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趙國守不住,出現潰敗的情況,在秦國的壓力下向秦國服軟,那麼秦齊趙魏四國,很有可能就會組成一個與楚國對抗的聯盟,這對楚國很不利。

“這···”唐昧突然一驚。

雖然楚王沒有說趙國慘敗於秦的後果,但是他也想到了,這結果肯定對楚國極爲不利。

正在唐昧還在思索間,公孫衍開口道:“大王,上郡對趙國來說,並非要害之地,從趙國打算用上郡換衛國就可以看出,上郡之於趙國,不過是可有可無之地。所以,趙國就算慘敗於秦國,那麼只要能保住膚施城不失守,能讓趙國重新在河水東面的藺地與離石建立防線,那麼趙國就不會倒向秦國。”

說着,公孫衍拱手道:“大王,臣建議,立即傳令給上郡的將軍景陽,讓他一定要守住膚施城。接下來,我們只需繼續對魏國施加壓力即可。若是一個月之後,秦國未能打敗趙國,那麼我們就派出使者前去燕國。

同時,也可以派出使者前去魏國,用楚韓聯軍攻下的魏地爲條件,將大部分魏地還給魏國,小部分魏地交給韓國,讓魏王主動認錯,如此,我們楚國就能體面的從魏國退走,並且離間魏韓兩國。”

公孫衍話音落下,唐昧接着道:“大王,臣以爲犀首之言可行。”

景翠跟着道:“臣附議。”

熊槐聞言長長一嘆:“也罷,那寡人就再觀望觀望吧。”

二十多天後,就在楚韓聯軍還在圍困鄢陵,趙軍還在圍住濮陽,宋軍依舊被阻襄丘的時候,上郡那邊再次傳來消息。

“大王,上郡急報。不久前,趙王聚集趙國主力以及各國聯軍後,率軍與魏章甘茂率領的三十萬秦軍決戰。”

說着陳軫微微喘了一口氣。

剛剛得到這個消息後,陳軫就急跑着前來稟報。

熊槐聽見趙王主動找秦軍決戰,頓時大驚失色,急忙問道:“戰果如何,趙王是否有事?”

“趙王無事。”陳軫搖了搖頭,喘着氣道:“不僅趙王無事,而且趙國還打贏秦軍,這一戰秦軍大敗,最後後撤三十餘里。”

此時,聞訊趕來的景翠等人聽到此言,立即開口問道:“怎麼回事,趙國竟然打贏了秦國,是怎麼打贏的?”

陳軫應道:“是胡人,趙王招募了三萬胡人。”

“胡人?”熊槐一怔。

陳軫點頭道:“正是如此。趙王在上郡聚集近三十萬軍隊之後,與魏章甘茂約戰,秦軍欣然同意。大戰中,趙王親自指揮中軍,以代地主將牛翦爲左翼,以各國聯軍爲右翼,同秦軍決戰。

趙軍因爲趙王親臨,士氣高漲,面對人數戰力全都佔優的秦軍依舊不落下風,結果,大戰正激烈的時候,趙將帶佗率領的三萬胡騎突襲秦軍後方,秦軍敗退,不僅戰死數萬人,而且連大營都被趙軍趁勢奪去了。”

景翠皺眉道:“不對啊,魏章甘茂也都是久經戰陣之人,三萬胡騎不在少數,怎麼可能未被發覺呢?”

陳軫答道:“柱國,秦軍未能發覺胡騎的原因,在下也查到了。”

見衆人全都看過來,陳軫趕緊道:“原因就在這次胡騎進軍的路線,趙王率領的代地援軍是直接穿過趙國,經藺地,渡河,才趕到支援上郡的。而胡騎則不然,他們沒有經過趙國,而是從北面的陰山南下,晝伏夜出,這纔在大戰中殺到秦軍之後。

等秦軍斥候發現之時,因爲騎卒速度太快,秦軍已經來不及重新部署陣型,頓時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景翠恍然大悟:“上郡的北面就是胡人的地盤,臣聽一些商人說過,陰山難以行走,所以,秦軍一定是重點監視藺地膚施這一條路線,或者還會關注義渠國,然後見東西兩面沒有大軍行軍的跡象,便放鬆了警惕。”

公孫衍點頭道:“想來也是如此了。”

唐昧還想說些什麼,熊槐卻擺了擺手,打斷了諸將的議論:“諸卿,趙國大敗秦軍的事情,固然可喜。但,寡人想說的是,我們如何借用此事壓服魏國,讓魏國向我們臣服。”

公孫衍笑道:“大王,這好辦,如今魏國暗中的盟友戰敗,魏國必然大爲震恐。臣請去一趟魏國,對魏王說以厲害,然後交還給魏國一些土地,定然能說服再次向楚國臣服。”

熊槐笑道:“好,那就有勞犀首再走一趟!”

公孫衍拱手笑道:“願爲大王效命。”

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裝暈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