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

公孫衍見義渠王不願意面對現實,不由痛心疾首的道:“大王,臣的意思是,要不了多久,義渠國就會被秦國所滅,而大王你只會隨義渠而去。”

義渠王聞言沉默。

見此,公孫衍開口道:“二十多年前,秦國趁義渠大亂,大舉起兵討伐,義渠國丟失了十餘城,數年前,秦國再次出兵義渠,奪取二十五城。如今義渠國面對秦國偏師再敗兩陣,郇邑以南的領土全部丟失,並且再次割讓五城向秦國求和。”

“那麼現在,義渠國還剩下多少土地,還能徵召多少戰士。”

義渠王依舊沉默不語。

“大王,若是秦國解決了這次五國的征伐,然後控制住大王派出助陣的五萬援兵,接着再次舉兵討伐義渠,敢問大王如何抵擋秦國的進攻。”

“要知道,如今的秦國依然處在被各國的封鎖之中,秦國好戰的特性,天下皆知,就向我昔日跟大王說的,秦國只要在東面佔不了便宜,那麼肯定就會出兵義渠國的。”

“大王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對於這個問題,義渠王也曾考慮過,如今聽到公孫衍提問,便開口道:“寡人可以向北面的胡人以及西面的戎人借兵。”

公孫衍聞言不屑的笑道:“大王,他們的貪婪可是還要超過秦國,而且他們的領土還遠不如義渠國的土地富饒,若是向他們借兵,無疑是驅虎吞狼,就怕大王趕走了秦國,接下來卻無力驅趕胡人以及戎人。”

義渠王再度沉默,這個問題他還沒有想出辦法解決。

公孫衍繼續道:“若是義渠無力驅逐胡人,那麼以胡人的特性,對義渠過最有利的是,他們燒殺劫掠一番後離去,然後義渠損失大量的人口以及財物。情況嚴重的是,他們直接吞併義渠國的人口以及土地,接着就不走了。”

“若是前者,義渠國實力持續受損,那麼很快會被秦國所滅,若是後者,義渠國將會遭到三面圍攻,滅亡的更快。”

“若是大王被秦國所擒,巴王蜀王的下場,大王應該有所耳聞,巴王直接身死國滅,而蜀王比巴王多活了幾年,想要安心做自己的蜀候卻不可得,秦國隨便找了一個藉口,就將蜀王殺害。”

說着,公孫衍大聲道:“大王,難道你想做巴王或者蜀王?”

“若是義渠被其他人滅亡,這恐怕會比秦國滅亡更慘,按照胡人戎人的習俗,恐怕義渠過連公室旁支都不能保住。”

義渠王被說的汗水直流,只能嘆氣道:“只是現在這情況,寡人接連慘敗於樗裡疾之手,被殺被俘者超過五萬,其餘軍隊紛紛逃散,現在都城之中加上之前留守的軍隊,也纔不到兩萬,而且國中將領已是畏秦如虎,若是不與秦國講和,恐怕寡人要不了多久,就被成爲秦國的俘虜。”

公孫衍見義渠王表露心聲,立即出言道:“大王,義渠國還有機會。”

義渠王看着公孫衍道:“先生的意思,莫不是讓寡人繼續與秦國作對,與五國圍攻秦國?”

“正是如此。”公孫衍拱手道:“爲義渠國打算,現在大王你遲早都將淪爲亡國之君,而義渠國要想避免被秦國滅亡的命運,只有趁着五國圍攻秦國之時,大敗秦國,然後收回南面的失地,才能繼續與秦國周旋,否則···”

義渠王聞言怒道:“犀首,義渠國現在的情況,如何還能繼續與樗裡疾率領的秦國精銳之師作戰。即便寡人下令各城死守,但這又有什麼用,五國聯軍被擋在秦關之外,根本不會有援軍到來,這樣做只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

公孫衍理所當然道:“大王,若是義渠國打算死守城池,那當然是垂死掙扎而已,但若是主動出擊,那麼情況將會大爲不同。”

義渠王怒極反笑:“犀首,寡人與你相交多年,一直將你當作師長來對待,以爲你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現在爲何要欺騙寡人。”

“我義渠國上下已經被秦國打怕了,若是主動出擊,說不定秦軍一個衝鋒,我義渠大軍就潰散了,如何能主動出擊與秦國交戰?”

“這不是自尋死路,尋求速禍嗎?”

公孫衍沒有回答義渠王的提問,而是反問道:“大王,若是不如此,難道義渠國還有其他的出路嗎?”

義渠王沒有回答。

公孫衍見狀,嘆了一口氣,替義渠王回答道:“大王,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無非就是想拖過這一段時間,讓義渠國慢慢恢復士氣,並且拖上幾年,以修養生息吧。”

義渠王臉色一僵。

他方纔之所以禮下於人,就是想跟傳說中,那個位於天下東南方的越國學習,十年生聚,說不定還可以捲土重來。

公孫衍見狀,知道被自己說中了,大聲提醒道:“大王,這麼簡單的道理,你能想到,我也能想到,那個人才濟濟的秦國難道就想不到,難道還會眼睜睜的看着身後的義渠一天天的恢復元氣,再次在秦國身後扯後腿。”

說完,公孫衍放緩了語氣,道:“大王,不要抱有僥倖之心,現在的天下,早已不是數百年前的那個講道理的天下,數百年前天下號稱八百諸侯,時至今日,能自保的國家,已經不超過兩掌之數了。”

“所以,臣還是剛剛的哪個意思,要麼如同昔日霸主吳國,一旦陷入疲弱,連比自己弱小的國家都會來下口,九年三戰,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國家走向絕路,卻於無聲無息處亡國,徒爲他人笑。要麼,就轟轟烈烈的搏一搏,搏出一個朗朗乾坤,到時,大王你還是義渠國的中興之君。”

被公孫衍戳破幻想,義渠王全身無力道:“犀首,可是現在義渠國的情況,面對秦國根本不堪一擊,寡人恐怕有心無力。”

公孫衍見義渠王鬆口,立即開口道:“大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精銳軍隊自然有精銳軍隊的用處,至於軍心已失的烏合之衆,自然也有烏合之衆的用法。”

“···”義渠王見自己的大軍被公孫衍說成烏合之衆,頓時臉上掛不住,只是確無法反駁,之前兩場戰爭,自己的臉面早就他孃的丟光了。

這樣一想,頓時心安理得不少。

“那麼,如果寡人將軍隊託付於犀首之手,那麼犀首你會怎麼做。”義渠王問道。

公孫衍信心滿滿的笑道:“大王,既然義渠國的軍隊打不過秦國軍隊,那麼就不打好了。兵法有云:進而不可御者,衝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所以,若是大王要想主動出擊,並且還要維持不敗,那就只能避實擊虛,爭而不戰,而且速度要快。”

“避實擊虛?”義渠王眼中充滿了遲疑。

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