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

上官大夫離去後,熊槐陷入思考。

這一戰一開始就出現這種情況,各國可謂士氣大泄,戰爭勝利的希望已經極其渺茫,只等樗裡疾徹底解決掉義渠後,率兵增援東面的戰線,到時···到時···

到時最好的情況就是各國與秦軍相持。

若是事有不協,某個國家單獨與秦國媾和···

那麼···

那麼楚國一定保住魏韓這兩個盟友。最起碼,不能讓魏韓與楚國絕交。

想着,熊槐對身邊的侍從吩咐:“去邀請魏王韓王前來一聚,就說寡人有要事相商。”

“諾。”

其他地方。

齊王回到自己住所後,立即吩咐道:“傳令聲子與章子,讓他們從現在開始,以保存實力爲主,另外,見機行事。”

“諾。”

魏王:“快馬傳訊將軍犀武,嚴防秦國主力來襲,強攻轉爲以攻代守。”

“還有,將寡人不日就將親臨汾陰的消息也告訴犀武,讓他提前做好準備。”

“諾。”

韓王:“傳寡人之令,從陽翟城調三萬援軍前往宜陽,以陽翟守將暴鳶爲將,鎮守宜陽。”

“諾。”

······

不久後,魏王韓王先後帶着自己的心腹重臣抵達熊槐的宮殿中。

此時熊槐已經令人備上一桌酒席,熊槐坐主位,上官大夫坐在熊槐身側。

魏王坐在左側,身邊坐着成陵君。韓王坐在右側,身邊坐着申差。

宴席開始後,衆人俱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見狀,熊槐嘆氣道:“我們本次伐秦之戰纔開始不久,就出現義渠國這樣的悲劇,寡人實在是痛心疾首。只是如今秦國援軍不日就將抵達東部,現在寡人也擔心我們各國兵力太過分散,若是秦國集中主力先破我們其中的一路大軍,這就是大禍患。”

韓王魏王點點頭。

秦國現在的士氣肯定大增,加上秦軍防守的地方易守難攻,若是秦國從各處抽調兵力,再加上樗裡疾以及義渠國的兵力,那就會在局部取得兵力優勢。

而盟軍兵力分散,難以呼應,到時被秦軍先破去一路,圍攻秦國的計劃就算正式破產了。

韓王面色沉重,卻並沒有太多的擔憂,汾陰藺地同樣易守難攻,秦軍應該不會攻打這兩個地方,而函谷關外,有三十萬楚韓聯軍,這也不算是軟柿子。

最有可能的地方是楚國在於中地區的軍隊。

韓王能想到的事情,魏王同樣也想到了。

此刻韓王魏王不太擔心自己的軍隊遭到秦軍針對,而是隻擔心楚國,那就是楚國見勢不妙,先從於中撤軍···

如果於中的楚軍撤了,那麼函谷關外的楚軍撤不撤,若是函谷關外的楚軍跑了,韓國肯定也撤,這樣一來,聯盟肯定崩了。

沒有齊楚的援軍,到時秦國展開報復···

韓國肯定擋不住,而魏國···

不久前秦齊兩國還是盟友來着,剛剛夾擊過魏國。

想着,魏王韓王心中嘀咕,早知道這樣,當初就不應該動貪心,聽信齊王分兵的餿主意,以至於出現如今進退兩難的局面。

魏王擦了擦頭上的汗水,開口道:“盟主,寡人現在也有這種憂慮,不知盟主有何高見?”

韓王同樣目不轉睛的盯着熊槐。

熊槐見兩人看了過來,抹着自己的鬍鬚,一臉正色對魏王道:“魏王,西河之地你們以及洛水區域,在魏國手上長達八十年之久,秦國奪取這兩地的時間尚短,若是秦國大軍在哪裡雲集,魏國應該會得到消息吧。”

魏王應道:“不錯,西河之地我魏國經營許久,這裡的百姓還有不少事心向魏國的。尤其是西河學派裡面的儒家子弟,與秦國的法度格格不入,更是心向魏國。”

“所以,在現在我魏國強攻少樑的情況下,秦國很難封鎖消息,秦國若是大軍雲集河西,那麼寡人肯定可以得到消息的。”

熊槐接着問道:“魏王,若是魏國提前接到消息,那麼能守住汾陰嗎?”

“短時間內沒有問題!”魏王點點頭,然後沉重道:“可是,寡人擔心···”

熊槐會意的點點頭:“魏王的擔心,寡人明白。”

魏王聞言鬆了一口氣。

魏國的憂慮,無非是兩個,其一是孤軍作戰,其二是被其他國家偷襲。

接着,熊槐開口道:“和少樑比起來,寡人更擔心的是函谷關與武關兩地,這兩個地方只要秦國關閉關邑就可以封鎖道路,消息難以直接傳達。”

聽到楚王說起武關,魏王韓王臉色一變。

“不過···”熊槐笑道:“好在按照計劃,武關與函谷關都是爲了牽制秦國的兵力。”

“所以,寡人這次邀請兩位前來,是爲了商議如何應對秦國接下來的攻擊方向,以及···”

熊槐鄭重的看着魏王韓王道:“以及若是戰事不諧,那麼如何應對秦國的報復問題。”

熊槐後面的一句話,頓時令魏王韓王精神一振。

對,關鍵就是解決後面的一個問題,如何應對秦國的報復。

魏王眼睛一亮,問道:“不知盟主有何高見?”

熊槐笑道:“兩位,武關的問題,楚國自己就可以解決,寡人已經吩咐昭雎在武關修建防禦工事,打算死守於中,所以,武關就不用兩位操心。”

魏王兩人聞言鬆了一口氣,雖然不知楚王的話是否屬實,但是楚王能表態,那就是好的。

接着,熊槐開口道:“所以,對於函谷關以及汾陰兩地的秦軍增援問題,寡人的意思是:楚魏韓三國各出兵兩萬,在洛邑組建一支三國聯軍,隨時支援函谷關以及汾陰。”

說着,熊槐加重語氣道:“而且,寡人的意思是,洛邑的三國聯軍,在伐秦之戰結束以後,我們三國可以再議一議,是否予以保留,常駐洛邑。洛邑位於天下之中,距離我們三國都很近,而且還被魏韓兩國包圍,十分安全。只要我們三國遭到其他國家的攻擊,那麼這支聯軍,就立即前去增援!”

“但是,如果是我們去攻打其他國家,那麼這支聯軍那就不可調用。也就是說,這支軍隊只做防守只用,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說完,熊槐便在一旁微笑不語,等待其他兩國的答覆。

楚國離洛邑較遠,若是楚國遭到攻擊,這支軍隊的作用並沒有多麼重要。

可是若是魏韓兩國遭到其他國家的攻擊,那麼這支軍隊就可以快速反應,迅速增援,相當於魏韓兩國只需要出兵兩萬,就可以獲得六萬大軍的實力,這是極大的好處。

所以說,這個辦法就是楚國出力幫助魏韓兩國。

只要兩國答應下來,那麼魏韓兩國就與楚國的關係更近了一步,只要這一支軍隊依然存在,那麼魏韓兩國暫時就不會與楚國翻臉絕交。

即便是,魏國與秦齊兩國媾和,那麼魏國依然還是楚國的盟友。

不怕魏國朝秦暮楚兩面三刀,就怕他在楚國背後插刀。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