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

與熊槐的想法一樣,魏國在這一過程中同樣也撈不到什麼好處,壯大韓國的事情,這簡直是癡心妄想。

魏王在熊槐說完後跟着開口道:“韓王,寡人以爲盟主說的不錯,不僅需要兩週自願,而且還不能讓兩週的軍隊全部參加天子護衛軍,寡人以爲還需限制兩週加入護衛軍的人數,最起碼不能超過兩週軍隊總數的一半。”

韓王見楚王魏王全都反對徹底瓦解兩週的計劃,只能默默輕嘆一聲,笑道:“盟主魏王所言不錯,加入天子護衛軍的這麼神聖而榮耀的事情,不能讓兩週的軍隊輕易加入,必需加以選拔控制人數纔是。”

熊槐與魏王聽到韓王鬆口,對視一眼,鬆了一口氣,唯恐建立常備聯軍的事情,因爲韓國不同意,而就此破產。

既然韓王讓步,那麼自己也得有所退讓纔是。

熊槐想了想開口道:“雖然兩週的軍隊不能全部加入護衛軍,但是,東周君與西周君身爲周天子的卿士,必需參與拱衛周天子的計劃,而且還要做出表率,提供大部分的糧食。”

“所以寡人的意思,我們楚魏韓三國各自提供一萬五千人的糧食,兩週除了需要提供自己軍隊的糧食外,還需要提供我們三國剩餘的一萬五千人的糧食。”

魏王點頭:“盟主所言甚是,不僅如此,寡人以爲兩週還需各自拿出一座大城的關稅,以爲軍用。”

韓王聞言轉嗔爲喜,雖然沒有達到徹底打擊兩週的目的,但是楚王魏王的計劃,同樣也是對兩週的沉重負擔。

韓王笑道:“此事寡人以爲可行!”

議定,熊槐對身後的上官大夫道:“賢卿,你去走一趟西周君哪裡,告訴西周君寡人的意思。”

“唯!。”

上官大夫會意,拱手而去。

至於東周國,已經淪爲韓國的附庸,自然不能動。

接着,魏王對成陵君道:“成陵君,你去朝見天子,告訴天子這個好消息!”

成陵君應道:“唯!”

韓王點點頭,對申差道:“將軍,有來你去一趟東周君哪裡,通知東周君我們三國的意思。”

“是,大王!”

申差拱手而去。

······

東周君:“···”

西周君:“···”

不久後,西周相便找到了齊王。

齊王本來還奇怪楚王邀請了魏王韓王卻沒有邀請自己,以爲楚國會有什麼陰謀,不想這三國卻是在做伐秦失敗的準備。

“楚王打算用兩萬軍隊套住魏韓兩國,建立一個穩固的同盟?”齊王想了想,喃喃道:“這的確是一個好主意···”

次日,楚魏韓各自出兵兩萬,西周國出兵一萬,東周國出兵五千,以楚將昭應爲主將,正式組建起一支七萬五千人的聯軍。

秦國咸陽。

向壽此時一臉喜色向秦王蕩彙報:“大王,經過兩場大戰,庶長已經徹底擊潰義渠國主力,並且兵圍郇邑。”

說着,遺憾道:“只可惜庶長傳訊說,因爲兵力不足,再加上快速突進,沒有足夠的攻城器械,所以面對郇邑只能採取圍城的辦法。”

“如今,庶長一邊令人打造攻城器械,一邊派人逼迫義渠王與我們秦國結盟,共同出兵對付關東五國。”

“好,好,好。王叔不愧是我秦國名將,數日內,接連兩戰大破義渠國,迅速解除我秦國後顧之憂,此功大焉。”

“經此一役,寡人徹底放心了。”

說着,秦王蕩又露出遲疑之色:“雖然王叔在西北大破義渠國,極大的震懾住五國聯盟,但是,五國依然沒有絲毫損傷。”

“若是強行攻擊五國,不僅曠日持久,而且容易橫生變故,所以,當下應該以瓦解聯盟爲主,令五國不戰自潰爲上。”

向壽聞言恭維道:“大王英明,經過義渠國一事,我們秦國已經向天下證明了我們的實力,接下來五國肯定會不戰自潰的,到時,大王不戰而屈人之兵,那麼威望將會超過先王,成爲秦國前所未有的大興之主。”

秦王蕩先是自得地點點頭,接着趕緊搖頭笑罵道:“胡說什麼,先君孝公以貧弱的秦國收回洛水,先王收回河西、上郡,寡人現在的功業怎麼能與先王比呢。”

向壽聞言自責道:“大王,是臣失言,失言。”

說完,向壽再次拱手道:“不過,大王,臣相信,大王的才能,不久的將來,肯定可以超過秦國曆代先君的,對此,臣深信不疑。”

秦王蕩聞言面露喜色,笑道:“阿諛奉承,你這諛臣。”

嬉笑過後,秦王蕩又問道道:“想要讓五國自退,還需一個能言善辯的策士才行,可是秦國的重臣全都不在身邊,一時之間竟然沒有人選!”

“這···”向壽本想說相國張儀,但是話到了嘴邊,又咽了下去。

身爲秦王近臣,自然知道秦王蕩很不喜張儀的。

秦王蕩想了想道:“少樑守將甘茂,才能出衆,足智多謀,通曉百家之術,乃是相國之才,應該可以令五國退去。”

說着秦王蕩堅定的點了點頭。

只是說起相國,秦王蕩又想起許久未見得張儀來,笑着問道:“相國現在如何,這都病了快二十天了,應該已經康復了吧!”

向壽聞言搖了搖頭:“大王,相國依舊閉門不出。”

秦王蕩聞言無所謂道:“雖然相國不能理事,但是這麼大的喜事,還是要通知一聲的。”

“你派人告訴相國,就說在生病期間,義渠國的威脅已經解除。而且,不久後,寡人就會安排王叔東進,並打算任用甘茂,離間五國,令他們各自退去。讓相國他不用擔憂秦國的政事,安心養病即可!”

“是,大王。”

張儀府中。

馮喜臉色難看的看着秦王使者離去。

接着,看着笑容滿面的張儀,不解的問道:“君上,這次樗裡疾大敗義渠可是您的功勞,現在大王派人來羞辱你,你爲何不解釋,反而如此開心?”

張儀搖頭笑道:“大王若是對我不聞不問,這纔是我應該擔心,現在大王派人來羞辱我,這說明我閉門不出的這二十多天,大王對我的怨氣以及面對我的壓力,全都輕了不少,這纔是我最大的收穫啊。至於那些功勞,如今我已經身爲秦王相父,要這些功勞有什麼用。”

馮喜若有所思,接着,問道:“君上,那麼我們接下來怎麼辦?”

張儀聞言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開口道:“大王的策略很正確,與我所想並無太大的出入。所以,現在我什麼也不用做,聽大王的,安心養病即可。”

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