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

張儀慢慢的解釋道:“空穴來風,又怎麼會是沒有緣由的呢?”

“現在問題的根源,不是五國使者,也不是五國要求秦國交出我,更不是秦國的大臣想要驅逐我。真正的根源在於,雖然大王拜我爲相父,但這僅僅是先王的權宜之計,並不是大王真的想要拜我爲相父。而且,最關鍵的是:大王始終對我不喜。”

“所以大王的不信任,這纔是問題的根源。否則,若是大王如同先王一樣信任我,那麼這些問題全都不是問題。”

馮喜一愣:“君上,這···這怎麼辦?”

張儀聞言沉默了。

面對這種問題,他在秦王蕩行冠禮的時候,就已經在思考對策了。但是,直到現在,張儀依舊毫無辦法,人心叵測,君意難猜,好感不需要理由,厭惡同樣也不需要理由,這都是沒有辦法的事。

若是先王臨死之前,沒有強迫大王拜自己爲相父,或者,自己就沒有這麼多的煩惱。對自己有恩的人,自己已經回報,對自己有仇的,同樣也回報了。天大地大,自己哪裡不可去,哪怕是最恨自己的魏國,只要略施手段,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只是現在,先王的這一手,不僅是對自己的天大信任以及恩情,同樣也令自己自絕於天下,各國可以接受一個各爲其主的秦國相國做自己的臣子,但是能接受一個秦王的相父做子民嗎?

答案顯而易見······

良久,張儀感慨道:“大王啊大王,這真是一個難題!”

感嘆了一聲後,張儀對馮喜吩咐道:“你去告訴廷尉,所有散佈謠言的人,全都依照秦法處理!”

馮喜一怔道:“君上,若是依秦法處置,那麼這些人就只會按律充軍,處罰是否太輕?”

接着,馮喜建議道:“亂適當用重典,何不將他們全部處死,以儆效尤。”

張儀搖頭道:“不妥,現在我與大王不合的消息已經鬧的沸沸揚揚,百姓們口上不說,但是心中卻是遲疑的。貿然將這些人全部處死,不僅不能解除人們心中的遲疑,反而顯得色厲內荏,坐實了大王與我的矛盾。”

接着,張儀嘆氣道:“所以說除身賊者易,除心賊者難。”

“再說,謠言止於智者,現在,對我來說,一動不如一靜。”

馮喜見張儀似是流露出退意,大驚失色道:“君上,雖說謠言止於智者,但是智者太少,常人太多,更何況曾子殺人三人成虎啊。”

“若是現在君上沒有給出雷霆一擊,那麼朝中那些對君上不滿的大臣,就會源源不斷的在大王面前中傷···”

馮喜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張儀制止。

接着,張儀用不容置疑的話道:“就按我說的去辦吧。”

見馮喜不解的離去,張儀不由嘆了口氣。

連你都知道的事情,我又怎會不知道,若是沒有重處這羣散佈謠言的人,肯定會助長他們的氣焰。

可是要是強勢處死這羣人,卻只能壓制矛盾而不能解決矛盾。

若是矛盾始終沒有解決而一直存在,並且一直積聚在自己與秦王之間,遲早有壓制不住而爆發的一天,到那時,說不定大王已經不是對我不喜,而是想要除掉我了。

即便自己是大王的相父···

不過,這次各國的行動,又何嘗不是我的機會呢?

上次趕走樗裡疾,難道是自己在排除異己,讓大王失去了一個最大的依靠,而後獨霸秦國朝廷嗎?

不是,只不過是讓自己與大王再無緩衝餘地,沒有人在大王身邊勸住大王,以大王的脾氣,肯定會在一些小事上揪我的毛病,以示親疏。

到時,藉此機會,全身而退,對自己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畢竟自己現在還是秦王相父,有着這一層關係,哪怕大王再怎麼不喜,恐怕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狠心除掉自己的。

否則一直呆在朝中,大王的怨氣一直積蓄在心中,羣臣不滿,大王遲早有一天會忍無可忍,下令處死自己的。

畢竟,大王纔是秦國的一國之君,而自己終究只是臣子。

現在撤退,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且還可趁此機會,解決北方的憂患,以此震懾東面五國,算是報答先王的恩情了。

秦宮中。

秦王蕩自然也知道今日咸陽城中所發生的事情,心中惱怒各國使者大膽的同時,更加痛恨陳軫,這件事鬧得滿城皆知,肯定是陳軫故意傳播的,說不定去拜祭先王,也是在設局。

只是現在陳軫下落不明,只能作罷。

只能等候張儀對此事進行處理。

結果,張儀的不作爲頓時令秦王蕩迷惑了。

“這是清者自清?還是張儀有所籌謀?”

這個問題,秦國的大臣也在思考,相國究竟在想什麼?

秦國賓館。

各國使者得知秦國廷尉對散佈謠言的人的處置後,全都大吃一驚。

張儀這是怎麼想的?

就在各國使者猜測的時候,趙國使者樓緩吩咐道:“找一個秦國的賓客,上書秦王,指責張儀爲了打擊自己昔日的政敵,強行驅逐外國使者的無禮舉動。”

“諾。”

次日,秦國朝會上。

秦王蕩拿着賓客的上書道:“今有賓客···”

見秦王拿出賓客指責張儀的上書,頓時令秦國羣臣一驚。

大王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想表達對相國的不滿嗎?藉此敲打張儀嗎?

羣臣頓時相互觀望,然後不約而同地向羣臣之首的張儀看去。

秦王蕩說完,然後看向張儀笑道:“相父,此等中傷之言,以及昨日咸陽城中流傳的謠言,寡人都是不信的,不知相父打算如何處理?”

···

謠言已經處理了。

而這件事,如果你不信,又何必在朝議上說出來。

張儀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拜道:“大王,臣有罪······”

秦王蕩:“······”

寡人只是大算表達不滿罷了,你直接認罪幹什麼,而且這算什麼罪過啊???

次日,張儀告病不出。

秦國上下:“······”

各國:“······”

就在咸陽城全都疑惑的不解的時候,張儀正在自己府中奮筆疾書。

寫罷。

張儀將帛書小心的收起,然後遞給自己身邊的馮喜:“這封信乃是我給樗裡疾的,你立即快馬趕去雲陽城,親手交給樗裡疾。”

“此事極爲重要,你親自走一趟。”

“諾!”

馮喜接過帛書,鄭重的點了點頭。

感謝書友見鬼的暱稱已存在的打賞!

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一千章 出兵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