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

張儀見秦王蕩在上面發呆,心中暗暗嘆了一口。

自從秦王蕩即位後,就變了一個模樣,不復昔日做太子時的英武之氣,反而時常陷入呆滯之中,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想着,見秦王蕩不開口,只好出來問道:“將軍,現在武關函谷關河水三地防線準備的如何了?”

樗裡疾聞言拱手道:“回相國話,三地防線已經準備妥當,函谷關不提,甘茂正在坐鎮少樑,上郡守得到齊趙聯軍的消息後,已經調集東部七縣兵力齊聚膚施郡城,打算守衛河水。”

“甘茂去河水設防時,曾派去三萬援軍增援上郡,短時間內齊趙聯軍肯定無法渡河。但是齊趙兩國來勢洶洶,所以我在幾日前以任鄙爲將,又從咸陽調去了兩萬援軍,如今上郡已經聚集了十萬秦軍,短時間內可以無憂。”

頓了頓,樗裡疾略帶不滿道:“只是於中地區那邊,雖然我們從齊國哪裡得知,楚國打戰不僅劫掠物資,而且還劫掠人口。魏冉在楚國司馬昭雎吞併析邑的時候,已經動員於中的百姓遷到武關以西,但是於中的百姓認爲這是謠言,只有一少部分進行了搬遷,大部分人全都滯留原地,不願意西遷。”

這一次,張儀是有一些失算了,雖然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但是本以爲這次各國攻秦,還會與上次一樣,大軍雲集函谷關,準備強攻的。

畢竟無論是渡河還是從武關進攻,都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糧道太遠,二是全都放不下那麼多人。

等到得知五國兵分四路的消息的後,再想遷移百姓,卻是有些來不及了。

張儀沉默了一會兒後,道:“也罷,那就傳令魏冉,謹守武關。”

頓了頓,張儀問道:“將軍,義渠國那邊如何,我擔心義渠國這次會在我秦國新君即位時,趁機在北方起兵呼應五國。”

樗裡疾點點頭:“相國所言不錯,這也是我所擔心的地方,數年前我秦國奪取義渠二十多座城池的事情,義渠王應該還沒有忘記,如今這個機會,我想義渠國也會插上一手。雖然義渠國現在雖然還沒有大規模調兵的跡象,但是我們卻不能不妨,只是甘茂在少樑,魏章在函谷關,司馬錯在巴蜀,如今我秦國沒有一個能震住義渠的重將。”

秦王蕩愣了一會兒,這會兒聽到樗裡疾說秦國一時無將可用,立即出言道:“王叔,將軍烏獲,力大無窮,力能抗鼎,寡人以爲烏獲在北面統兵,必能打敗義渠國。”

“烏獲···”張儀瞬間就想起這個人來,此人與之前去上郡的任鄙,都是先王時期就從軍中脫穎而出的秦軍將士,以力大無窮勇猛善戰聞名。

秦王蕩即位後,認爲他們賢能,就提拔他們做將軍。

對於他們二人,張儀感到頭痛,不是頭痛他們倆,而是頭痛秦王蕩。

秦王蕩認爲有才能的傢伙,全是這種匹夫之勇的力士,而不是孫吳這樣的大智大勇之輩,對於國君來說,這就是本末倒置,走上偏路了。

要是天下的賢能之士,全都認爲秦王蕩以氣力爲賢,那麼各國的賢才還會來秦國嗎?

之前秦王讓任鄙做將軍防守上郡,張儀捏着鼻子也就忍了,畢竟任鄙在上郡再怎麼衝殺,總不可能殺過河水,跑到趙國境內去吧,而且任鄙確實勇氣過人,久經沙場,用他防守上郡,真刀真槍的與齊趙聯軍拼殺,也不算錯。

至於烏獲去鎮守義渠,這根本就是胡鬧。

想着,張儀開口道:“大王,如今我們秦國已經同時面對四個方向的進攻,義渠國現在有沒有明顯的敵意,所以我們應當以安撫爲主,避免發生戰事。將軍烏獲,作戰英勇,但是名氣不足,臣以爲烏獲到了北地,恐怕不能震攝義渠。”

“一旦義渠過出兵,那麼我們秦國就是面臨五線作戰,太危險了。”

秦王蕩臉一黑,轉頭看向樗裡疾:“王叔,你以爲如何?”

見秦王蕩向自己求助,樗裡疾尷尬的搖了搖頭。

若是現在只有義渠國一個麻煩,自己也就同意了,但是現在這情況,可是一路崩就崩全線的情況,絕不能意氣用事。

想着,樗裡疾開口道:“大王,相國所言不錯,若是我們秦國與義渠過開戰,那麼烏獲將軍北上自無不可,但是現在的目的不是打敗義渠國,烏獲將軍北上並不合適。”

見自己的叔叔也不支持自己,秦王蕩頓時啞然。

接着,秦王蕩賭氣道:“那麼相父以爲,何人可以震懾義渠國。”

張儀拱手行禮道:“大王,臣以爲庶長正是不二人選。”

樗裡疾現在的位置正是庶長,張儀推薦的是樗裡疾!

“庶長···王叔···”秦王蕩猛然搖頭,王叔可是自己的倚靠,朝中唯一可以與張儀分庭抗禮的存在,若是王叔去北地,那麼朝廷之中不就變成了張儀的一言堂!

想到這,秦王蕩拒絕道:“這不可行,王叔還需坐鎮咸陽,怎可輕易離開!”

“若是王叔離開咸陽,一旦東面有事,誰可前去救急!難不成需要相父親自去救不成。”

“所以寡人以爲義渠小國不過是癬疥之疾,而東面的五國聯盟纔是我秦國的心腹之患。”

“不然···”張儀搖頭道:“大王,關東五國雖然聲勢浩大,但是隻是一羣各懷鬼胎的烏合之衆,短時間內可保無憂,義渠雖小,但是卻在心腹之間。若是不能震懾義渠,或者是在義渠國發難的時候,短時間內將義渠國擊敗,那麼義渠國就會與關東五國合流,到時義渠國亂於內,而關東各國攻於外,我們秦國首尾難顧,這纔是真正的麻煩。”

說着,張儀直接向樗裡疾問道:“庶長,不知你以爲如何?”

樗裡疾沉吟了一下,向張儀與秦王蕩拱手道:“大王,相國,在下願往。”

秦王蕩大驚:“王叔你······”

樗裡疾搖頭道:“大王無憂,臣此去北方用不了多長時間,遲則半年,快則三月,必能返回咸陽。”

安慰秦王蕩的同時,樗裡疾看着張儀道:“相國,東面的五國就拜託了。”

張儀笑道:“庶長無憂,關東五國並不是真正的想要與我秦國死拼,只不過是趁着我秦國人心不穩,打算來撿便宜而已,只要他們見無機可乘,用不了三五個月,在耗費巨大的情況下,他們就會自己退兵的。”

樗裡疾聞言大笑道:“那就辛苦相國了。”

秦王蕩:“······”

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四百三十章 圍殺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