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

“原來如此。”熊槐一副寡人已經相信的樣子,恍然大悟道:“看來是寡人誤會齊王了。”

陳賈連連點頭道:“大王真是誤會寡君太深,爲了表示誠意,寡君特意在大王氣消退兵後,才讓臣前來拜會大王,向大王解釋一二,並願意尊大王爲天下霸主,願以大王馬首是瞻,割讓鍾吾城,已表明寡君誠意。”

“什麼?”熊槐這次真的被驚住了,齊王願意讓出鍾吾城?

這鐘吾城還沒有打,就這麼得手了!

帳中的重臣紛紛對視,紛紛思考齊王的意思。

熊槐懶得浪費腦細胞,直言問道:“那麼齊王想要什麼?”

陳賈笑道:“大王豪邁,寡人的意思是,這次齊國中了秦國張儀的奸計,以至大王對敝國有了誤會。所以,寡君打算教訓秦國,同時也想通過打擊秦國,替大王出一出氣,請大王能夠准許。”

熊槐腦袋裡一瞬間浮現一個詞,牆倒衆人推。

這次秦國算是把齊國坑慘了,齊王想要趁此機會報復秦國,也說的過去。

只是事情會這麼簡單嗎?

熊槐很遲疑。

上次齊國對前任說,想要教訓秦國,結果目標是燕國。齊楚聯軍打下曲地後,齊國便用用魏國的曲地引誘秦楚大戰,接着,齊國五十天滅燕。

這次齊國又想打秦國,目標在哪?

秦國?

扯淡···

秦國在西面,齊國東面,即便打下土地,也佔領不了,只能送人,就跟上次一樣,把土地送給了楚國。

如果不是秦國,那麼會是那個國家。

燕國?

三晉?

還是楚國?

這···

齊王不簡單,齊王手下那班稷下學宮的諸子,也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爲了避免自己有遺漏,熊槐面無表情,決定稍後再給恢復,道:“齊王竟然要攻打秦國,此事重大,容寡人考慮一二。”

陳賈拱手道:“臣願敬候大王佳音。”

陳賈離去後,熊槐一臉沉重道:“諸卿,你們怎麼看。”

衆臣聞言一陣沉默,全都在思考齊國的目的。

公孫衍率先開口道:“大王,臣以爲,齊國的目的有二,其一在於迫使秦楚交惡,其二乃是爲了拉攏三晉,與楚國爭霸。”

見大家都看了過來,公孫衍開口解釋道:

“大王,現在因爲秦王的死,天下的目光已經從齊國身上轉移到秦國身上。雖然秦國已經做好了應對,張儀、樗裡疾居中總攬全局,甘茂魏章位於前線防守,可謂是無懈可擊,秦國依然無憂。”

“但是各國的心態,秦王蕩匆忙行冠禮即位,這就是機會,不試試又怎麼知道結果呢!不怕一萬,就拍萬一,萬一成功了呢!秦國被削弱,這可是天下各國共同的願望啊。”

熊槐聞言點點頭:“不錯,犀首所言在理,三晉苦秦久矣,只要一有打擊削弱秦國的機會,三晉肯定是不會放棄的。”

“所以,若是寡人不同意攻打秦國,那麼齊國必然唆使三晉攻秦,如此楚國就被被孤立三晉也會被齊國拉攏,從而背棄寡人。若是寡人同意攻打秦國,那麼在三晉與齊國全都以寡人馬首是瞻的情況下,尤其是上一次寡人有出工不出力的前科的情況下,那麼寡人就必須出力才行。”

“否則,一旦寡人懈怠,那麼齊國拼着捨棄一支軍隊的情況下,三晉就會懷疑寡人,就會離心,加上現在齊國已經被削弱,那麼三晉極有可能會倒向齊國,聯合弱小的齊國以對抗寡人以及秦國。”

“若是寡人拼死拼活的幫助三晉擴大土地,那麼就是寡人腦殘,而且齊國還會與上次一樣,躲在後面看熱鬧。”

說着,熊槐眼睛一冷:“也就是說,齊國這次在逼寡人與秦國大戰,以此來與齊國爭奪三晉。”

陳軫嘆氣道:“大王,不僅如此,若是諸國伐秦,只有兩種可能,其一是戰勝,其二是打和,所謂的打和其實也是戰敗。”

“若是戰勝秦國,以齊國的地理位置,是不可能要秦國的土地的,所以,齊國完全可以把齊國應得的那一份土地送給三晉,以此收攏三晉之心。”

“若是打和,我們在秦關之下碰的頭破血流···”

陳軫接下來的話說不下了。

熊槐冷笑道:“若是打和,那就是寡人連續兩次在秦國關卡面前碰壁,這是寡人的無能,恐怕齊國會對三晉說,楚國不適合繼續領導合縱同盟,盟主的位置,應該讓齊王來做!”

陳軫聞言一嘆。

齊國提出攻打秦國的建議,這是一個陽謀,明知前面是一個坑,楚國還不得跳。

帳中沉默良久。

見大家全都不開口,熊槐率先打破沉靜道:“齊國這次要求攻打秦國,合乎三晉以及我們楚國一直以來的心願,就算沒有齊國推波助瀾,寡人也打算攻擊秦國,所以伐秦一事,勢在必行。”

“只是秦國四塞之地,河水、函谷關、武關全是天險,對於能否打進關中,寡人表示很懷疑。”

“若是用士卒強行攻打,用楚國的士卒,其中的損失,是寡人不願意看到的。若是讓三晉的士卒去攻打,恐怕三晉也會有怨言,若是齊國,齊國未必願意。”

“若是無功而返,正合了齊國的心意,諸卿何以教寡人。”

“如何才能讓寡人的威信不受損,同樣也可以讓三晉滿意,至於齊國,寡人以後再教訓他。”

這···

羣臣全都很爲難。

說實話,強攻秦國,合縱國這一盤散沙,根本成不了事,只能望關興嘆了。

即便各國同心協力,但是面對秦關,短時間內也根本不會有結果。時間一長,肯定突生變故。

可是如果不能打破秦關,又如何削弱秦國,如果在關下咒罵有用,天下的人早就死光了。

······

良久。

陳軫眼中冒出一縷精光,出言道:“大王,我有一策,可以一試。”

“哦!”熊槐聞言精神一振,期待道:“賢卿請講。”

陳軫清了清喉嚨道:“大王,面對秦關,微臣也沒有辦法,臣相信三晉與齊國同樣也沒有辦法,所以,要想削弱秦國,那就只能另想其他辦法。”

“而臣的辦法就是,利用各國的壓力,迫使秦國驅逐張儀。張儀入秦幾十年,一直都是秦王的心腹,伐魏破韓偷楚賣齊,基本上都與張儀有關,張儀正是各國所痛恨的對象。”

“若是張儀在各國的壓力下被秦國驅逐,那麼三晉應該會滿意的,齊國同樣也無話可說,這就是大王率領聯盟,取得了對秦國的勝利。”

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