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

翟強答道:“大王,自從上次楚國打敗了秦齊兩國,已經有了霸主的氣勢,秦國與齊國的對手不是我們魏國,而是楚國。現在他們之所以沒有攻打楚國,那是因爲楚國有我們三晉作爲盟友。”

“若是大王願意將齊國的失地還給齊國,然後願意與齊國同歸於好,那麼齊國必然退兵。齊國一旦退兵,那麼僅僅一個秦國,那麼我們魏國還能應付得來。”

“這···”魏王陷入沉思。

樓庳見狀立即反對道:“大王,現在楚國正在與齊國交戰,我們魏國單獨與齊國交好,這就是對楚國的背叛,若是楚王派大軍來問,那麼大王如何答覆?”

翟強答道:“若是隻有一個大國來攻,我魏國何懼之有!”

樓庳冷笑道:“大王,國無信則衰。臣所擔心的不是一個大國,擔心的齊秦楚三國輪流來問,到時我魏國疲於奔命,只能逐漸衰敗了。”

翟強反駁道:“大夫豈不聞唯強是從,如今秦齊兩國結爲聯盟,實力已經超過楚國,而且兩國一在魏東一在魏西,若是兩國來攻,我們難道就不是疲於奔命。”

······

看着兩個大臣爭論不休,魏王一時頭大。

“怎麼回事?”

田需得到秦齊攻魏的消息,立即從府中趕到魏宮,見到的正是兩個大臣在魏王面前爭論不休。

“見過相國!”樓庳三人見田需到來,立即行禮道。

魏王欣喜道:“相國來了,如今這局勢,不知相國以爲如何?”

田需瞪了樓庳翟強一眼,快速道:“大王,如今秦齊攻魏正急,理應立即派兵支援。”

“不錯。”魏王附和道。

田需看着樓庳三人:“你們誰願意去東方支援。”

翟強樓庳聞言拱手道:“相國,在下願往。”

田需看來二人一眼,搖頭道:“兩位乃是大王智囊,怎可此時外出。”

成陵君聞言道:“相國,在下願往。”

田需道:“好,成陵君知兵善戰,有你前去東方,必能擋住齊國兵鋒。”

接着,田需向魏王道:“大王,楚國乃是我們的盟友,現在能出兵救援魏國的,也只有楚國還有餘力了。”

魏王點頭道:“好,依相國之言,寡人這就派出使者前往楚國。”

田需看着樓庳道:“大王,大夫樓庳一向與楚國交好,若是大夫願意出使楚國求援,那麼楚國一定很快就會出兵的。”

“···”

樓庳詫異的看了田需一眼。

剛剛誰說自己是大王智囊,不能在這個時候離開國都的?

一旁的翟強也是滿腹遲疑。

田需這個時候讓樓庳去楚國求援,這是想幹什麼?

田需見樓庳呆在一旁沒有動靜,語氣平靜地道:“怎麼,難道大夫不願意爲大王出力?”

樓庳面帶惶恐之色,向魏王行禮道:“臣願去楚國求援。”

田需點點頭,接着對翟強道:“大夫,我魏國無錯,秦國卻來偷襲我國,簡直無禮之極。有勞大夫去一趟秦國,質問秦王爲何無故出兵,另外要求秦國立即退兵。”

翟強傻眼了。

這年頭偷襲難道也需要通告或者理由?

還有,雖然自己是親秦派,可是如果自己要求秦國退兵,秦國就會退兵麼?

自己在秦國還沒有這麼大的面子···

“怎麼,難道大夫你也不願意去秦國?”

“···”翟強向魏王行禮道:“臣願往。”

衆人離去之後,魏王問道:“相國這是何故?”

田需答道:“大王,各國之中秦國對我們魏國的威脅最大,但是現在,楚國最強···”

楚國郢都。

“秦齊伐魏!”

“公孫喜拒秦於汾陰,成陵君在濮水設防,已然打算放棄從齊國奪取的城池,沿河防守。”

“魏使樓庳訪楚···”

熊槐拿着陳軫遞過來的情報,不由感嘆道:“秦齊兩國終究還是聯合了。”

“寡人本以爲秦齊兩國的目標是燕趙兩國或者是韓國,不想他們竟然打起魏國的注意。”

說着,熊槐向陳軫問道:“如今柱國他們在幹什麼?”

陳軫答道:“回大王,柱國他們之前從齊國哪裡搶回了不少百姓,現在想來已經在進攻下邳城了。”

“那些百姓怎麼樣了?”

“大王,莊辛已經奉大王之命前往下邳,想來莊辛已經在將這些百姓運往江南的洞庭,充實哪裡的人口了。”

熊槐得意的點點頭。

楚國地盤大而人口少,這一直以來都是他的心病,尤其是江南的地盤,洞庭彭蠡這兩大湖泊所在,未來的人口密集地區,現在竟然還是蠻荒之地。

洞庭還好,最起碼還有吳起開發過,但是彭蠡那就慘不忍睹。

人口少不說,連封君也只有孤零零的一個彭蠡君。

之所以把搶來的人口放在洞庭,這也是熊槐與衆臣商議的結果。

其一那就是不用擔心這些百姓跑回家,淮泗一帶與洞庭有水路相連,楚國的軍隊把他們運到洞庭很容易,而這些百姓想要跑回淮泗那就很難。

其二是隻有江南地區才容得下許多百姓,這一次僅僅只是開始。

其三是打算用這些人口開發江南,如今的江南大多數還是野獸的天堂,人跡罕至。

昭魚在一旁遲疑道:“大王,臣聽說我們這一次劫掠百姓的行爲已經引起了齊王的大怒,若是以後再次掠奪百姓,恐怕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衆怒。”

熊槐無所謂道:“夫成大事,必以人爲本。如今天下各國表面上在爭奪土地,以壯大自己的國家。但究其根本,還是爲了爭奪百姓。只要有了百姓,那麼各國就會源源不斷得到錢糧以及軍隊,所以說百姓纔是立國之本。”

“若是沒有百姓,或是百姓不足,就好比我們楚國,空有五千裡的國土,但是卻只能與秦齊這千里大小的國家並列。”

“若是其他各國全都像我們楚國一樣地廣人稀,那麼其他國家怎麼和我們楚國相提並論。”

“所以寡人以爲作戰的根本,還是消滅敵國的基礎,那就是消滅敵國的百姓。劫掠敵國百姓,這就是削弱敵國根基增強我國底蘊的上策。”

“至於他國的震怒,以及百姓的非議,甚至是史冊的唾棄,全都加在寡人身上,寡人何懼之有。”

說着,熊槐想起未來的秦國名將,號稱人屠的白起。那個傢伙,作戰就是以消滅敵國有生力量爲目的。

只是現在還沒有突破道德底線,沒有屠城一說,僅僅只是屠殺拿起武器的敵軍。

想到白起,熊槐心中一驚,話說這個殺神是哪個年代的?

好像是秦始皇之前的人物吧?

還好,自己還沒有聽說秦國有白起這號人物!

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