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

齊王瞬間被張儀描繪的宏偉藍圖吸引了。

只是一想到現在楚越聯軍正在打算攻擊齊國,齊王猛地晃了晃腦袋:“先生,不妥,不說攻打魏國楚韓兩國會支援的問題,問題是楚越兩國正準備攻打齊國的南部,寡人實力不足啊!”

張儀搖頭道:“大王,韓國的援兵很好解決,只要敝國在函谷關虛張聲勢,那麼弱小的韓國就不敢有絲毫動彈。”

“至於楚越兩國攻打齊國南部,這不正是天賜良機嗎?大王在南部據城而守,吸引楚越兩國的注意力,而後在西部對魏國用兵,趁機收回被魏國奪取的失地,以及魏國原本的領土。魏國單獨應對我們兩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都遠遠不是對手,更何況我們兩國同時動手。”

“所以說只要大王魏國用兵,那麼失去的最多就是三四座城池罷了,而收穫的不僅是丟失的區區七座城池,還有魏國、趙國、以及燕國,孰輕孰重,請大王三思。”

齊王聞言沉默許久。

若是對楚越兩國採取守勢,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齊國留在淮北的最後一個據點下邳城。

而下邳城的後面則是宋國的彭城以及齊國的薛地···

齊王想了想,然後開口道:“不知秦王打算怎麼攻打魏國?”

張儀鬆了口氣,笑道:“大王,魏國的土地,南面與楚國相連,我們秦齊兩國要想攻打魏國的大梁,就需要經過韓宋兩國,那麼不僅困難重重,而且楚國的援軍也會很快到達。”

“所以,敝國的意思,大王屯兵靠近趙國的平原靈丘一帶,以表示對中山國的支持,然後出兵攻擊上一戰被魏國奪取的土地。而我們秦國則兵出夏陽,渡河攻擊汾陰蒲陽等地,兩國攜手,逼迫魏國背棄楚國。”

齊王再度沉默。

汾陰在河水中游以東河水下游以北,與楚國之間隔着韓國,而上次齊國的失地,與楚國之間隔着宋國,楚國要想救援魏國,必需經過其他國家,這樣不僅距離遙遠,而且困難重重,拖延了援軍到達的時間。

可以說在各國都被牽制的情況下,魏國短時間內飾不會有援軍的。

若是秦齊兩國的大軍,在這一有利的時間段裡勢如破竹,則魏國就很有可能頂不住,而背棄楚國,向秦齊兩國服軟。

想到這,齊王點頭道:“好,攻打魏國一事寡人同意了。不知秦王打算什麼時候動手?”

張儀笑道:“大王,如今燕趙中山三國元氣尚在,而且楚越兩國的大軍尚未動彈,還需等待一段時間···”

自九月初起,燕趙兩國共同攻打中山國,趙國強而燕國弱。中山國採取了主力迎擊趙軍,而在北面採取以逸待勞,以空間換時間,據城而守的防守策略。

九月末,一個月內,趙軍與中山軍接連血戰,勝負未分。而北面,燕國積累了數年的怨恨,全都宣泄在中山國身上,一月之內,奪回了被中山佔據的半數領土。

只是燕軍接連攻下數座大城後,軍隊損失,士卒疲憊,燕軍攻擊的力度開始下降,中山國的策略初步見效。

於此同時,雖然齊國的物資開始涌入中山國,但是面對趙國的強大壓力,中山國連連向齊國告急,請求齊國出兵相助。

而齊國答覆:好的,快了,別急,大軍聚集中。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的使者團趕在十月之前到達楚國郢都。

十月初一,正是楚國新年。

郢都經過一場盛大的宴會後,郢都中多出了兩個人常住居民,一個韓公主一個韓公子。

與此同時,楚王次子公子子蘭也被送往韓國,楚韓兩國更加親密了。

十月底。

楚國郢都。

各國的信息源源不斷傳回郢都,然後又聚集在陳軫手中。

“十月上旬,齊國匡章帶兵五萬齊軍進駐下邳城,打算據城而守,齊國對楚越聯軍採取守勢。”

“秦國樗裡疾帶兵八萬進駐函谷關,並且秦國使者進入韓國新鄭,質問韓國去年爲何背叛秦國。”

“而韓國則是在宜陽駐紮了十萬兵力,以應對秦國的壓力。此外,韓國使者張翠來到楚國,請求我楚國能住韓國一臂之力。但是司馬在宛城還在觀望,只是在宛城召集了兩萬兵力,以備不時之需。”

“越國的公子蹄已經率領三萬越軍到了淮北,而柱國景翠已經在淮北召集了十五萬兵力,現在正在淮北牽制齊國,準備隨時攻擊匡章駐守的下邳城。”

陳軫將其他各國的情報介紹了一遍後,纔開始說到風暴的核心:“秦國樗裡疾到了函谷關後,趙國再次從西面調走了一部分兵力,對中山國增兵了。而燕國已經奪回四分之三的失地,用不了多久,燕國就可以將失地盡數收回。”

陳軫說完,退回一旁。

熊槐想了想道:“趙國的增兵行爲,可以說趙國與中山國的戰爭,已經正式進入決戰階段,最遲兩個月,他們必然要分出勝負,否則面對各國的壓力,他們只能休戰了。”

“戰爭打到現在,其他各國全都在觀望,該下場的國家,寡人想也到了該下場的時候了。不是在決戰中偷襲趙國或者中山國,那就是等決戰出來後,再正式入場。”

“而齊國面對我楚越兩國二十多萬大軍的壓力,竟然只派出了五萬精兵防守,看了齊國是打算不要齊國在淮北最後的城池下邳城了。”

接着熊槐繼續道:“寡人不管齊國究竟打着什麼主意,現在寡人都準備正式舉兵伐齊。”

“傳令柱國景翠不必等待時機了,十一月中旬寡人就要讓楚越聯軍出現在下邳城下。此戰目的有三個,其一削弱齊國,其二削弱越國,其三劫掠人口。告訴柱國,這最後一個要求,纔是最重要的。”

景翠接到楚王詔令,立即召集衆將議事:“本將剛剛接到大王詔令,大王傳令,即刻出徵攻打齊國。”

“傳我明日三更造飯,五更出發,大軍直撲下邳。”

“傳令,讓人通知越國的王行將軍,我們兩國的軍隊,在下邳城下回合。”

“諾。”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