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

等待機會!

又是等待機會。

再次聽到這句話,越王不由搖頭嘆氣,胸膛此起彼伏,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句話越國上下已經說了很多次了。

但是無論是楚魏大戰,還是五國伐秦,抑或是齊楚伐秦以及各國攻齊,越國都沒能一口氣收回淮南失地。

因爲楚國壓根就沒有動用江淮之間的兵力。

尤其是上一次,各國伐齊的時候,越王本以爲這是越國的機會,齊楚兩國關係破裂,越國可以從中漁利。

結果在淮南,不僅唐昧手下聚集了十五萬兵力,連景翠的大軍都到了,越國拖延了許久,都沒有找到機會,最後,還是來自齊國的壓力太大了,才與各國合力攻打齊國。

這一戰不僅收穫了齊國的淮北地,而且齊楚兩國的友好也徹底破產,越國再也不用同時面對齊楚聯盟了。

嚐到甜頭的越國上下,一致認爲越國想要有所動作,身邊哪兩個強大的鄰居就不能勾搭在一起,必需聯合一個國家才行,否則,越國日益縮小的國土,就是前車之鑑,而且這還是齊楚兩國結盟後,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越國身上的結果。

公師隅進言道:“大王,現在機會來了,楚王將唐昧那個縮頭烏龜調回,卻換來了奸商鄂啓,鄂啓此人是商人更比將領。”

“只要我們用楚越結盟麻痹鄂啓,然後交好鄂啓,時間一長,鄂啓放鬆對我們越國的警惕,恢復商人本性,到時大王舉兵伐楚,必定能攻克廣陵,一舉收回失地。”

“鄂啓擔任廣陵守正是我們越國的機會,對我們極其有利,若是換了其他人擔任廣陵守,只會比鄂啓麻煩的多。”

“也罷,那就是先讓鄂啓替寡人守一段時間廣陵城吧。”越王長嘆一聲,而後道:“公子玉熟知辭令,這次接待鄂啓的事情,就交給他了。”

章義行禮道:“大王英明。”

越王接着道:“雖然鄂啓接任廣陵城寡人放心不少,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誰知道楚國會不會有什麼陰謀呢,公子蹄熟知兵事,令其領兵五千駐紮在江水南岸,小心戒備。”

公師隅讚道:“大王英明!”

“大王···”

章義剛想反對,就被越王制止。

“行了,此事就這樣決定了”

說完,越王轉身離去。

公子玉府中。

章義彙報道:“大王從吳城各營分別抽調了一千軍士交給公子蹄,公子所部被調走的五百人,臣所部被調走五百人,再加上守城的軍隊被調走五百人,這次,公子蹄總共從咱們這裡調走了一千五百人,如今我們手中的軍隊已經不足萬人了。”

章義看了看公子玉發青的臉,臉色也很難看道:“這次公子蹄本部出兵兩千人,總共獲得到了三千軍隊,加上前幾年伐楚時獲得的五千人,公子蹄手中已經有八千精銳。這樣一增一弱,公子蹄在吳城的兵力,已經快追上公子。現在在吳城,即便是軍方,我們也無法壓制公子蹄了。”

公子玉聽完章義的彙報,猛地一拂手,將桌上的器具全部掃落在地上,大怒道:“可惡,父王不公,我纔是他的長子,我纔是越國的正統繼承人,父王爲何要這麼做,我心中不服。”

過了一會兒,公子玉喃喃自語道:“我今日才知中原禮儀之好···”

章義嘆氣道:“公子,如今公子比公子蹄還佔有優勢的地方,也就只剩下嫡長子這一方面。朝野之中還沒有表態的大臣,或多或少都是傾向於公子的。”

公子玉點點頭,問道:“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章義答道:“公子,當務之急是保住我們手中的軍隊。”

公子玉問道:“如何保住。”

章義道:“如今王行守衛淮北,王行一直保持中立,所以齊國方面暫時不必理會。大王有意伐楚奪回失地,但是苦於實力不足,只能暫時忍耐。若是公子能勞勞把持住於楚越兩國的交流,那就在楚越之間中佔據先機,如此,無論楚越之間是戰是和,公子蹄都沒有可乘之機。”

停頓了一下,章義低聲道:“公子,我們能防住公子蹄,卻防不住大王,一旦事有不協,請公子早做準備。”

公子玉聞言默然。

吳城賓館。

公子玉將鄂君一行人安頓下來後,才搖着頭對鄂君道:“這賓館終究不比我的府上,只是鄂君此次身爲使者,不得不將就一二,還望鄂君體諒。”

鄂君笑道:“哪裡,我與公子相交十年有餘,怎麼會誤會公子呢。”

公子玉笑道:“如此,本公子也就放心了。”

頓了頓,公子玉好奇問道:“我有一事不明,鄂君爲何會放着好好的買賣不做,而擔任一個小小的廣陵守呢。”

鄂君聞言嘆氣道:“之前楚越兩國不愉快,所以廣陵城需要一個重臣守衛。但是自從去年楚越結盟後,寡君認爲楚越兩國已經不再敵對,理應共同應對齊國的威脅,所以廣陵城已經無需派重臣守衛了。”

說到這,鄂君看了一眼公子玉道:“只是廣陵城也不可無人防守,派遣其他人,地位低了,我擔心越王會認爲這是楚國對他的輕視,不利於楚越兩國的交好,派遣重臣卻又擔心越王疑慮,所以纔會把我派來,希望楚越兩國能長久的交好。”

“衆所周知,我就是一個商人,講究的是和氣生財,打打殺殺的,哪有平平安安的賺錢來的舒坦。”

公子玉笑着點了點頭。

章義在公子玉身後問道:“鄂君如今身爲廣陵守,卻不顧自身安危親來吳城,不知有何要事。”

鄂君大笑道:“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本君這次前來吳城,自己也是來爲了做一筆大買賣。”

說着,鄂君拱手道:“此事還需公子以及大夫出力。”

“大買賣!”公子玉與章義對視一眼,然後詢問道:“不知鄂君所說的大買賣是?”

鄂君道:“先前齊楚兩國交好數十年,而越國一直不與中原往來···”

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