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

熊槐坐在楚王的位置上,向下面的羣臣道:“昨日,將軍昭滑從越國歸來,向寡人陳述了伐越之事,對此,寡人思索良久,久久不決,故,今日請羣臣一議,伐越之事是否可行。將軍,有勞你將越國的情況,再向羣臣敘述一遍。”

“臣領命。”

就在昭滑述說越國的事情的時候,昭雎和陳軫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異色。

之前在丹水之戰時,楚王就有意伐越,不,不是伐越,而是滅越。

現在大王卻把伐越這個問題拋給羣臣,相必是不願意此時出兵,但是卻想正式開始佈局越國了。

昭雎仔細聽着昭滑的敘述,點點頭,而後搖搖頭。

現在的情況,雖然是伐越的大好時機,但可惜,現在楚國還沒有做好準備。

昭滑說完後,景翠心中估算了一番利弊,最先反應過來,出言道:“大王,將軍昭滑所言不錯,如今越國主力在外,國內空虛,正是伐越的大好時機。”

“微臣請戰,只需二十萬勇士,臣願爲大王攻略吳地。”

熊槐笑了笑:“好,柱國一心爲國。”

昭雎見陳軫沒有動靜,出言道:“大王,臣有異議,伐越一事尚需從長計議。”

聽到昭雎的反對聲,昭滑微微皺眉,把目光看向昭雎。

熊槐問道:“司馬爲何反對?莫非是以爲我楚國打不過越國嗎?”

昭雎搖頭解釋道:“大王,微臣也認爲我楚國此時伐越,必能一戰而勝。但是,臣卻認爲即便是我們戰勝了越國,恐怕不僅得不到越國的土地,反而還會失去魏國和韓國這兩個盟友。”

“願聞其詳。”熊槐詢問道。

“大王。”昭雎行了一禮,而後開口道:“上一次燕國復國之戰,我楚國同時打敗了秦齊兩國,大王的威望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各國紛紛側目。”

“這極有好處,同樣也帶來了一個不好的後果。天下能團結各懷鬼胎的諸國的,除了利益和仇恨,剩下的就是恐懼。之前六國合縱伐秦以及天下合縱伐齊,都是因爲恐懼的緣故。”

“我們楚國已經打敗了秦齊兩國,得到了齊國的淮北之地,若是此時伐越,臣相信以柱國之能,一定可以戰而勝之。”

“只是如此一來,越國主力尚存,越國故土猶在,到時越王一定會和齊國講和,以淮北地爲條件,請齊國一同攻打我們楚國。”

昭滑開口道:“齊國新敗,再加上燕國對齊國充滿仇恨,若是我們以淮北地爲條件,要求齊國中立,想必齊國會答應的。”

昭雎搖頭道:“不然,雖然燕王雄心勃勃,但是燕國被齊國洗劫一遍,再加上被中山國佔領了大量的國土,如今的燕國百廢待興,根本無力威脅齊國。”

“對於齊國來說,同樣是要回淮北地,一個弱小越國做鄰居,與一個強大楚國做鄰居相比,齊王的選擇可想而知。尤其是我們楚國不久前還讓齊國失去了燕國,仇恨、利益、恐懼,這三樣東西全都有了,微臣想不通齊國有什麼不攻打我們楚國的理由。”

“若是我們和齊越兩國打起來,那麼剛剛在我們楚國身上吃了一個大虧的秦國,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必然會出兵攻打我們。”

“如果秦國直接出兵攻打我們,那麼只需一個說客,魏韓兩國就有可能背叛我們,若是秦國伐韓,那麼魏韓兩國一則恐懼我國,二則沒有我楚國的支援,肯定會背叛我們的。”

“如果···”

昭雎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景翠打斷。

景翠臉色一沉道:“司馬,世間那就這麼多如果,人生之事哪能事事十全十美,只要有五成的機會能成功,那就可以放手去幹,攻打越國有八成勝算,那就是可以去打。”

“至於守住越國的土地,唐昧的廣陵城,足以抵抗齊越的軍隊數月之久,只論防守,難道秦國還能飛過方城山和丹水漢水。”

“大王,臣以爲伐越之事可行,可趁次良機直襲吳城。”

昭雎冷眼看着景翠道:“柱國說的倒是輕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如今越國主力雖然聚集在淮北地,但是越國在吳地依然還有數萬兵力,一旦我楚國入侵,吳地旦夕之間可以徵召十幾萬兵力,若是據城而守,不知柱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攻下吳城,能不能趕在會稽的越兵來援之前攻下吳城。”

“況且吳城臨近大海,之前齊越兩國的海戰表明,戰船即便不能在大海之上大戰,但是若是用來運兵運糧,那也是綽綽有餘的。如果越國援軍走海路而來,那麼只需十餘日,會稽或者淮北的援軍就可以到達吳城。”

“所以,依微臣之見,伐越必先破越軍主力,否則,即使打下吳城,在越軍的反撲之下,也未必能守住已經獲得的土地。”

景翠接着反駁道:“不然,越軍主力在淮北,這就是無根之木,全然沒有根基,只要我軍打下吳地,截斷邗溝,就可以剪斷越軍的糧道,到時越軍無糧可用,必可不戰自潰,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況且吳人苦越久矣,我楚軍入吳,還可以獲得當地吳人的支持,天時地利人和我楚國全都佔據,越國拿什麼和我們打。”

“司馬要堂堂正正與越軍主力對決,然後攻城略地,那麼我楚國要損失多少兵力,五萬、十萬、還是二十萬,甚至更多。一旦曠日持久,他國來攻之時,我楚國如何防守,如何繼續攻打越國。”

昭雎冷笑道:“柱國太過想當然了吧,越軍會因爲缺糧而自潰,這根本不可能,要知道齊國做爲天下最富裕的國家,從來都不缺糧食。用齊國的糧食,讓楚國和越國互相消耗,齊王一定會這樣做的。”

“至於吳人,一百多年過去了,現在的吳人和越人爭權奪利的到是不少,一門心思反抗越國的吳人,又有多少,楚軍進入吳地,吳人是痛恨百多年滅亡吳國的越人多一些,還是痛恨現在把戰火燒到吳地的楚軍多一些,這答案不言而喻。”

景翠不以爲然道:“司馬顧慮太多了,吳人與越人爭權數十年,卻總是遭到越王和越人的打擊,若是我楚軍進入吳地,重金厚祿收買吳人,吳人必當簞食壺酒迎接楚軍···”

熊槐見景翠和昭雎半天沒有爭出結果,於是打斷道:“令尹,不知卿以爲如何?”

楚王開口詢問後,昭雎和景翠意猶未盡的停了下來,然後將目光放在景鯉身上。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