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

在其他三國都同意的情況下,魏王只能放下心來,既然楚王趙王韓王都不怕,自己同樣也不怕。

於是四國聯軍以楚國景翠爲主將,合兵移師西向,殺到函谷關下,開始耀武揚威。

函谷關上。

“將軍,這是城下送來的盟誓,說是送給大王保管。”

魏章從副將齊昴手中接過玉片,看到上面的極其強硬的誓詞,然後又看了看關外明顯防禦陣型的聯軍,笑道:“將此物送給大王,讓大王高興高興。”

“是將軍。”齊昴不明所以的應道,停頓了一下,看着魏章道:“將軍,如今關外四國聯軍不過二十萬,我們守關的將士就有十萬,我們爲何不出關與他們一戰。”

魏章搖頭道:“若是在野外,我軍可以迂迴,倒是可以對這羣貌合神離的聯軍進行偷襲,但是現在,他們擺出防禦陣型,明顯就是在戒備我們,偷襲不可能成功。”

說到這,魏章笑道:“而且這次不用我們出兵,四國聯軍也堅持不了兩天,很快就會退兵的。”

兩天後,結束了當天的挑戰後,景翠向熊槐彙報道:“大王,末將已經連續挑戰兩天,但是秦軍似乎料定我等不會攻城,關上沒有任何動靜。”

沒有迴應?

這是對四國聯軍不屑一顧嗎!

還是有其他的陰謀?

熊槐點點頭:“有勞賢卿明日繼續挑戰秦軍。”

“唯。”

景翠離去後,韓襄王看了看身邊的公叔疑惑道:“這次秦軍有些不正常啊,會不會是秦軍已經打算暗中偷襲我等。”

趙武靈王搖頭道:“秦國的動靜雖然可疑,但是我軍戒備森嚴,而且秦軍偷襲只有從函谷關出發這一條路,秦軍怎麼可能會偷襲成功,或許秦國在其他地方有陰謀。”

其他地方。

如今聯盟已經將秦國封鎖住,秦軍難以離開關中,所以秦國想搞大事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不是秦國···

魏襄王身側的田需突然道:“難道現在秦國已經聯合齊國了。”

這是魏國一直擔心的問題,也是魏國積極投靠楚國的原因,擔心遭到兩面夾擊。

趙武靈王道:“齊國新敗,就算秦齊聯盟,這個時候齊國不太可能會出兵騷擾我們後方。”

話音剛落,帳外就有一個趙國的偏將走進來。

“大王,相國急報。”

“相國!”趙武靈王一驚,難道趙國出問題了?

趙武靈王接過肥義送來的帛書一看,頓時臉色一變。

“什麼。”趙武靈王發出一聲驚呼。

“趙王,發生何事?”韓王問道。

“不久前,秦國送給燕國的二十萬石糧食,在燕趙邊境的趙國境內被劫,現場一片狼藉,所有麥米被焚燒殆盡。”

燕趙邊境被劫,所有糧食全都被燒?

難道是趙國出手,然後毀屍滅跡!

衆人看趙王的眼神不對。

“什麼?”熊槐聞言大驚。

聽到楚王的驚呼,所有人全都看了來。

貌似天下對麥米有巨大奢求的,好像只有楚王吧。

難道楚國和燕國攪到一塊去了?

只是這不對吧,若是麥米從秦國運到燕國,再從燕國運到楚國,這可不是三晉到楚國的水運,全都是陸運啊,消耗不是一般的大,最後到達楚國,還剩下多少糧食,還有一半沒有?

趙武靈王沒有想楚國的事情,而是在疑問,究竟是誰在離間趙國與秦燕兩國的關係?

楚魏韓三國可能性極少,因爲距離遠,實力不夠,齊國的動機最大,秦國監守自盜的可能性也不小,最壞的情況就是燕國可能起異心了。

熊槐見趙武靈王臉色變換,立即開始思考誰是真兇對楚國最有利。

燕國?

燕趙聯盟破裂,燕國很有可能會被齊國削弱,然後再也發展不起來,所以燕國不是兇手。

秦國齊國?

一旦趙國攻打中山,齊國肯定得參合進去,不必多此一舉。

想到這,熊槐出言道:“依寡人看,這是秦國的計策,能在趙國邊境搶劫秦國和燕國的,而且焚燒糧食的,只有他國纔會幹這種事情。而在趙國境內,能發動這麼多人力的,其他人或許會說是趙國。但寡人不以爲然,趙王仁義天下皆知,只有背信棄義的秦國,纔會幹這種時事情。”

在楚王身旁作陪的公孫衍符合道:“大王所言極是,這肯定是秦國的陰謀,目的是離間趙燕關係,並以此爲藉口出兵攻打趙國,然後秦燕兩國正式結盟。這兩天秦國函谷關上的秦軍之所以無視我們聯軍,肯定是因爲秦軍的主要目標不是我們,而是在其他地方。爲趙國計,需要警惕秦國出兵藺地。”

趙武靈王心中有些遲疑。

公孫衍這麼一說,聯繫秦軍這兩天的態度,難道真的是秦國!

田需見趙王遲遲沒有表態,想了想開口道:“或許這是齊國在削弱燕國,同時也在離間趙燕兩國關係,這事可能就是齊國乾的。”

燕國的糧食被燒,燕國損失最大,齊趙兩國獲益最大。

但是現在是團結趙國的時候,當然要將趙國撇開,即便真是趙國乾的,聯盟也肯定不會承認的。

想到這,田需心中驚疑不定,難道真是趙國乾的?

趙武靈王搖了搖腦袋,心中將秦齊兩國確定爲重大嫌疑對象。

只是楚魏兩國說這是秦齊兩國乾的,肯定是希望趙國跟秦齊兩國幹上,這樣符合他們的利益。

但是這樣就不符合趙國的利益。

符合趙國利益的兇手,現在還無法確認,需要再等等,等待風暴中心的另一個人表態。

這關係到趙國的戰略佈局是否胎死腹中。

想到這趙武靈王一拱手道:“楚王以及田相說的極有道理,這件事目前來看秦齊兩國的嫌疑最大,很可能秦齊兩國現在就在謀算趙國,所以寡人決定明日啓程返回邯鄲。”

“什麼?”

衆人大驚,如果趙王離去,那麼趙國的軍隊肯定也會離去。

也就是說這次耀武揚威的行動就這麼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勸說的話,在場的人全都無法開口。

就在趙武靈王準備返回趙國的時候,遠在薊城的燕昭王已經啓程前往燕趙邊境。

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換大臣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