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

朝政次序恢復後,熊槐接着之前的賞賜繼續道:“此戰參戰的封君,無論是與秦國大戰的,還是與齊國大戰的,全都免除今年的供奉。”

“賜宜縣之地爲大將軍食邑,賜房縣爲襄成君食邑,賜鄂君免稅五十車十年···”

因爲封君隊國家危害極大緣故,這次對功臣的封賞,全部採用食邑制,都是閹割版的食邑,只能收稅,沒有治權。

一應賞賜公佈後。

昭魚出列道:“大王,老臣要彈劾秋君世子以及哪陵君。”

此言一出,羣臣暗歎來了。

熊槐問道:“不知所爲何事?”

昭魚道:“秋君接到大王徵召時已然病重,秋君世子上不知爲國解難,下不知爲父解憂,以至於陷秋君與不忠,秋君徵召不至,雖情有可原,但國法難容,老臣請大王收回秋地,誅殺秋君世子,廢秋君封號。”

熊槐向羣臣問道:“衆卿以爲如何?”

秋君世子被抓的消息已經人盡皆知,羣臣哪能不知楚王是什麼意思。

若是此戰楚王戰敗,羣臣還可以替秋君求情,但是此戰楚王大獲全勝,那麼自然是按楚國之法處理了。

羣臣全都贊同道:“臣等附議。”

熊槐思考了一下,搖頭道:“秋君心憂國事而死,秋君世子的錯誤,並不能歸結到秋君身上,這種刑罰太重,寡人以爲不可取。”

“但是寡人徵召而秋君不至也是事實,此事不可不罰,傳寡人之命,賜死秋君世子,以庶人之禮葬,貶秋君爲秋侯,以侯禮安葬,另從秋君之子中挑選賢良,繼承秋侯之位。”

“這···”

羣臣心中一喜。

楚王廢肉刑在先,現在有從輕處理秋君,果然仁慈啊。

攤上這樣的楚王,果然是臣子之福。

羣臣皆道:“大王仁德。”

語畢,昭魚繼續道:“大王,哪陵君面對大王徵召,以盜賊爲由,欺騙大王逃避兵事,而後擔心事情敗露,又擅自出兵攻打蠻人增強自己的實力,其後面對大王召見,又拒不回郢都。”

“嘶。”

羣臣倒吸一口冷氣,按照昭魚的說法,哪陵君這是居心不良意圖謀反啊。

果然,昭魚接着道:“老臣請大王依法處置,廢哪陵君封號,夷滅哪陵君全宗,收回哪陵君封地。”

“什麼,哪陵君竟敢如此欺君罔上?”熊槐大怒道:“衆卿以爲如何?”

羣臣伏地而請道:“臣等附議,請大王夷滅哪陵君全宗。”

熊槐再次思考了許久。

羣臣納悶,難道大王連謀反罪都要輕饒?

熊槐向羣臣看了一圈,眼神落在羣臣後面,問道:“哪陵君有負寡人,其罪大焉,那位賢卿願意替寡人到走一遭,宣佈寡人的決定,將哪陵君全宗緝拿回都,以正國法?”

話音落下,大殿之中頓時冷場。

楚王擺明要誅殺哪陵君全宗,這個時候以楚王使者去哪陵,宣佈要緝拿哪陵君全宗,難道不怕哪陵君殺人逃亡嗎?

熊槐再次問道:“怎麼難道無人願意作爲寡人使者去哪陵走一趟嗎?”

再次冷場。

又過了數息,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從殿外走到殿中道:“臣謁者莊辛願往。”

熊槐搖了搖頭,關鍵時刻,還是自己的人靠譜。

這個莊辛熊槐見過數次,是不久前才被舉薦爲自己的侍從的,在衆多侍從中也沒有表現特長來。

沒想到這次豁出去了。

用謁者傳令,這也倒正合適。

熊槐想了一下道:“好,準。如若哪陵君不遠束手就擒,卿自可歸來。傳來,以昭應爲將軍,領兵一萬,準備移兵哪陵之外,一旦哪陵君不從,立即揮兵強攻哪陵。另封鎖哪陵與外界的通道,絕不可讓哪陵君跑了。”

羣臣聽得冷汗直冒,楚王這一次要趕盡殺絕啊。

以前還沒有封鎖道路的說法。

所以一旦有事,貴族見事不可爲,就會直接跑路。

昔日陽城君是這樣,莊子他家的祖上也是如此,全都是放棄楚國的一切,然後跑路了。

這種封鎖道路表示嚴懲的態度,還是首次。

楚王這次是真的大怒了。

安排昭應討伐哪陵後。

熊槐接着道:“大將軍已故,司馬一職空缺,工尹何在?”

昭雎應道:“臣在。”

“工尹昭雎文武兼備,深通兵法,升司馬,主持全國兵事,負責郢都周圍防務。”

昭雎眼中閃過一道異彩,拜謝道:“臣領命!”

熊槐停頓了一下,問道:“秦國地方千里號爲萬乘之國,齊國地方千里號稱萬乘之國,然則寡人之國,地方五千裡,亦號稱萬乘之國。”

“寡人之國五倍於秦齊,然而實力卻與秦齊兩國相差無幾,寡人不知何故,不知卿等何以教寡人?”

這個問題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輕易之間很難說清。

羣臣聽到楚王的提問,第一反應不是如何答覆楚王,不是思考楚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而是心中大驚,楚王這是打算變法圖強了嗎!

熊槐也沒有打算讓羣臣回答,自己答道:“寡人以爲我楚國之所以和秦齊並稱,只是因爲兩個方面,其一是我楚國的兵力並沒有比秦齊兩國多多少,其二是我們楚國士卒的武器也並不比秦齊兩國精良,所以才讓秦齊兩國與我楚國並列。”

羣臣聽到楚王的兩個答案,頓時一懵。

如此深奧的問題,如此膚淺的答案。

感覺前後都不是一個楚王!

如果人多就有用,魏國當年那個小國,如何能打敗秦楚齊三國。如果人多就有用,五國攻秦早就把秦國給滅了。

這個答案雖然不靠譜,但是隻要楚王沒有得出昔日吳起的那個答案,將這個黑鍋甩在貴族身上,那就萬事大吉。

於是,大臣們紛紛贊同道:“大王英明。”

熊槐見此,笑道:“既然大家都同意寡人的意見,那就再好不過了。”

“寡人常聞孔子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則事半功倍,不可不察。故,寡人慾將廢工尹而置司空,主管楚國所有水利營建以及百工之事。”

工尹之職位列九卿之一,司空一職在各國職位各有不同,高則位於三公之一,低則介於三公與九卿之間,依舊比卿位高半階。

無論如何,廢工尹置司空,都是提升工事的地位。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六百八十八章 鶡冠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六百章 心傷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三百章 會盟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