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

楚國壽郢。

甘茂與鶡冠子以及黃歇率軍離開壽春的第十天,楚國的五十萬大軍終於聚集完畢。又數日,就在距離出兵之日還有五天的時候,屈氏旁支,宋國屈氏子弟屈誤來楚訪親。

屈原府中。

屈誤對屈原道:“左徒,在下在宋國的時候就聽說了楚國變法的事情,知道因爲變法的事情,君與國中貴族鬧得很不愉快。

而且,在下來楚之前,還聽說了君不久前重提吳起變法舊事,打算執行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的律令,爲此,國中貴族對君等很是不滿。

在下今日來到壽春城,城中到處都在議論合縱伐齊以及新法太過殘暴的事情。於是,在下知道,雖然以爲伐齊的事情,導致大王並沒有繼續推動三世而斬的新法。

但是,自從這條法律被人從塵埃中找出來後,它就如同一根刺一般,深深的扎進貴族的心中,讓貴族念念不忘,寢食難安。”

頓了頓,屈誤見屈原沉默不語,便繼續道:“貴族寢食難安,恨不得將君生吞活剝,將君挫骨揚灰而後快。

而在這緊要關頭,大王卻因爲一時之怒,盡發國中之兵伐齊,造成國中異常虛弱。

當此之時,只要有人串聯,國中貴族必定羣起響應,效仿昔日吳起之變,以除新法。”

說着,屈誤見屈原依舊不開口,便直接勸道:“此時此刻,君何不效法左尹甘茂,向大王請求領兵伐齊,或者請求出使燕國爲公子彘迎親,如此,君才能得以保全。

否則,若是君繼續呆在壽春城中用不了多久,君一定會被憤怒的貴族襲殺,然後分而食之。”

屈原聞言,長嘆一聲,然後看着屈誤問道:“先生言辭懇切,拳拳之心,平甚是感激。但是平有一問,還請先生賜教。”

屈誤見屈原語氣突然變得疏遠,不如初見時那般親切,便知道屈原根本就沒有聽進自己所說的話。

但屈誤也沒有就此放棄,而是拱手道:“不敢,請君賜教。”

屈原沉吟道:“既然先生說起吳起之事,那在下便以吳起之事問先生。昔日,魏伐趙,圍邯鄲,趙求救於楚,吳起力主伐魏救趙,先王悼王許之,然後在伐魏途中,先王突然駕崩。

是時也,吳起南征洞庭,蒼梧歸楚;東伐越國,楚地東至於海,至使越國南北兩分,從此大衰;北戰魏國,收復陳蔡,飲馬於河,此等赫赫功勳,足以報先王大恩。

但,就在所有人都以爲吳起將會再次背棄國家,遠走趙國之際,吳起卻率兵回來了,不僅回來了,而且還只帶了少數人進入王宮爲先王陪葬。”

說到這,屈原看着屈誤道:“君之先,曾參與射殺吳起之事,不知君還有君之先以爲,薄情寡恩的吳起,爲何明知必死也要返回楚國,而不是如拋棄魏國那樣,一走了之,遠走他國呢?”

屈誤聞言,默認不語。

此時,屈原露出了一絲追憶:“平當初年少,因微末功勳,而被大王召見,然後大王與平一見如故。那年,平剛剛行冠禮,然後便被大王任命爲縣丞。

而後,平治鄂一年,鄂邑大治,有功,大王昇平爲左徒,那年,平二十一歲。

三年後,大王爲羣臣貴族所困,然後聽從了平的建議,並任命平開始變法,那年,平二十四歲。

然平年少無知,不知世事險惡,變法很快失敗,但大王卻沒有放棄驅逐我,先讓我先爲三閭大夫,熟知人事,後爲襄陽守,熟知事事,等到平立功,再舉爲左徒。

平再爲左徒,大王先拖以國事,再將變法之事再次託付於我,這些年來,平風頭無二,雖令尹柱國也有所不及,此非平的才能遠超令尹柱國,而是大王信任的緣故啊。

大王如此信我,平豈能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棄大王而去。

當年,吳起乃是一個背棄了三個國家的人,連他一個外人都能慷慨赴死,而平身爲楚國宗室,深受大王知遇之恩,豈能遇難而避,見死而走。”

說到這,屈原聲音突然變得大起來,如同宣誓一般:“不久後,平要讓國中貴族都知道,大義所在,能人志士必前仆後繼,前有吳起,後有屈平,而平之後,還有更多人。”

屈誤聞言,張了張口,露出羞愧欽佩之色,但想起自己接受委託,不得不開口道:“今君一死,求仁得仁,必名傳千古。只是,君死後,奈新法何,奈社稷何,奈屈氏何?”

屈原笑道:“令尹的才德是我所欽佩的,柱國的才華是我所佩服的,有他們二人輔佐大王,平又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至於屈氏,難道屈氏就僅僅只有我屈平一人嗎?屈氏在楚國立足四百年,根深蒂固,豈會因爲屈平一人的緣故而衰亡···”

楚宮。

熊槐看着手中的情報,感動的淚流滿面:“寡人都不要臉了,但沒想到,左徒竟然將寡人的臉面看的比他的生命以及一生清譽都要貴重。他這不是在陪寡人赴死啊,他這是在用自己一切,來保全寡人那虛假的臉面以及虛幻的名聲。

只是,他錯了,他以爲他給太子一個清君側的名義,就可以爲寡人遮羞,但其實遮不住的。

寡人的所作所爲,必定全部記錄於史,然後爲後人所知,這豈是用他的名聲和生命就能遮住的呢!

況且,寡人做都做了,難道還在乎他人評說嗎?”

心中感嘆着,熊槐定了定神,然後吩咐道:“傳召,請左徒來見寡人。”

不久,後宮花園的亭中。

熊槐與屈原相對而坐。

此時,熊槐看着屈原斑白的鬢角,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自己的頭髮還沒白,反倒年紀比他小很多的屈原卻先開始白頭了。

想着,熊槐長長一嘆,然後開口道:“賢卿,接下來征伐齊國,乃是提拔新銳貴族的重要一環,也是徹底爲新法奠定根基的關鍵一環。

而賢卿身爲新法的主持者,也需要用這一場戰爭來奠定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所以,寡人打算將壽春的軍隊全部託付於卿,讓賢卿率領大軍北上攻打彭城,然後攻魯,繞開齊國長城,從西部殺入齊國境內。”

屈原聞言一怔。

原本,他以爲不久前遊說他的屈誤是太子的人,目的是徹底孤立楚王,但現在,他明白了,屈誤應該是接受楚王的命令去勸說他的。

想到這,屈原心中感動,卻搖頭拒絕道:“大王,臣不通兵事,難以承擔西路大軍逼齊國退兵回長城以北的重任,還請大王另擇良將。”

熊槐笑道:“賢卿不必自謙,昔日賢卿以十九之齡,招募勇士丁壯抗擊秦軍,並且還能擊退秦軍入侵的壯舉,寡人可是還記得的。”

屈原繼續拒絕道:“大王,臣既無軍功,也無指揮大軍的經驗,必難以服衆。”

“賢卿何必如此謹慎,誰又沒有第一次呢!當年商君率軍伐魏,不也是第一次嗎?寡人以爲,賢卿的才能決不在商君之下!”

“大王···”

熊槐見屈原再三拒絕,立即開口打斷道:“賢卿不必拒絕,寡人也知道賢卿拒絕的理由,但寡人也有強行啓用賢卿領軍出征的理由。”

熊槐一臉正色地道:“因爲寡人知道,比起寡人,楚國更需要賢卿。”

屈原一怔,然後猛地擡起頭來,驚慌失措的看着楚王:“大王何出此言?臣···”

此時,熊槐再次打斷道:“賢卿不必多說,寡人知道的,寡人十年前就已經明白,自己二十多年前就走錯了路,一路走來,路越走越窄,等寡人明白之時,寡人已經無法回頭了。

如今,走到現在,寡人已經是窮途末路,再也走不下去了。

甚至,到了現在,即便是搭上賢卿的一生清譽以及賢卿的命,也無法再讓寡人繼續往前走了。因爲這樣的惡名,不是賢卿能背得動的,能背起這個惡名的,只有寡人自己。

倘若寡人強行走下去,受傷不僅只是寡人,還有新法,甚至還有楚國。

所以,到了今天,寡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大王···”屈原一臉悲傷的張了張口,竟不知如何開口。

“賢卿不必安慰寡人。”熊槐衝屈原笑了笑,然後開口道:“數年前,寡人曾在這宮中對太子還有子富、子彘說用道法術治國的道理,並勸告他們,不要用術治國,而應該用道、法治國。因爲治國以術,術盡人終,而玩弄權術的人,也終將被權術所玩弄。

一百年前,吳起將權術玩弄到了極點,然後賢卿的長輩屈宜臼預言了吳起的死亡,後來吳起果然死了。五十年前,韓昭侯將君人之術玩弄極點,然後賢卿的長輩屈宜臼就向韓昭侯預言了他的死亡,後來韓昭侯果然也死了。

現在,寡人自以爲無論吳起還是韓昭侯,都不如寡人遠矣。不知受過屈大夫指點你,以爲寡人如何?”

屈原大恐,急忙拜道:“臣愚鈍!”

“果然!”熊槐笑道:“賢卿內心中也以爲寡人走不下去了啊!”

屈原一怔,再拜道:“臣無能,死罪!”

此時,熊槐起身向前走了兩步,然後扶起屈原,看着他的眼睛道:“賢卿,寡人已經是一個無路可走的獨夫,而賢卿你還不是,現在的楚國需要的是賢卿你,而最不需要的就是寡人我了。

不久的將來,寡人將揹負所有的罪惡離開,而賢卿你,將成爲楚國的太公。”

說着,熊槐繼續注視着屈原的雙眼,然後拍了拍他的肩膀:“賢卿,不要讓寡人失望了!”

說罷,熊槐轉身離去。

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七百七十六章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歸來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