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

次日,太子橫上書答應嫁女。

熊槐當即召見燕國使者谷陽君,宣佈同意楚燕進一步聯姻。

數日後,在燕國使者返回的燕國的時候,楚國準備了劍戟長弓各五萬件,箭矢一千萬支,犀牛重皮甲千套,以爲迎娶之禮。其後,這些作爲公子彘聘禮還有女王孫嫁妝的禮物,裝船百五十艘,走穎水,入鴻溝,繞道魏趙兩國返回燕國。

另一邊,燕國得知楚國的饋贈後,立即封公子欣爲武遂君,提前賜楚女王孫食邑兩千戶,並準備戰馬萬匹,皮甲五萬套,牛皮大盾萬塊,牛羊馬皮共二十萬張,脛角二十船,同樣作爲公子欣與燕公主的聘禮以及嫁妝,裝船走水路,繞道趙魏兩國,以送往楚國。

楚燕兩國的船隊出發後,趙魏兩國都只見船隊龐大,在不敢上船查看的情況下,都以爲船上大部分都是聘禮嫁妝,也猜測其中可能還有一部分武器皮甲等戰略物資夾雜其中。

即便是各國沒有猜到全部,但楚燕兩國的聯姻行動,以及兩國派出的龐大聘嫁禮物船隊,頓時引起了三晉還有齊國的震動。

其中魏韓兩國以爲楚國現在已經有了插手外事的慾望,於是,兩國紛紛遣使訪問楚國,並受到了太子橫的厚遇。

而齊國那邊,齊王地在蘇代的遊說下,以燕國與楚國聯姻,是因爲燕國害怕齊國攻伐燕國,這才聯合楚國自保。

加上楚燕兩國交好數十年,楚國曾多次爲援助燕國而出兵攻打齊國。

是以,齊王地對楚燕兩國的這次聯姻並沒有太過在意。

畢竟,就算沒有這次聯姻,楚國也會插手齊燕之間的事。

而齊王地更在意的,則是魏韓兩國訪問楚國的行動,這讓齊王地覺得魏韓兩國打算背叛齊國,而投靠楚國。

爲此,齊王地則派出了使者前去魏韓兩國訪問。

就在齊楚魏韓四國關係越來越緊張的時候。

這一日,宋國商丘,已經連續四月沒上朝,連續三月沒觀政的宋王偃,突然召見了宋相唐鞅。

“相國,寡人聽說,最近子貞有意請楚國公子富前來宋國任相?”

唐鞅苦澀的點了點頭,他知道,宋王貞對他這個宋相極爲忌憚,所以打算通過請楚國公子來任相的手段,從容的罷黜他的相國之位。

然後,等時機成熟,宋王貞再送回公子富,並換上他心儀的相國。

雖然他看穿了宋王貞的用意,但他面對宋王貞以及鎮守商丘的臧子,卻毫無辦法。

想着,唐鞅嘆道:“王父,最近齊國那邊傳來消息,齊國有意在出兵給周圍的某個國家一個教訓,雖然大家都在傳說,這次齊國不是教訓魏國就是教訓韓國,甚至也可能是燕國。

但是,我宋國疲憊,大王那邊擔心齊國聲東擊西,偷襲我宋國,所以打算通過請公子富來相的方式,進一步加深與楚國的關係,以備齊國。”

宋王偃聞言,長嘆道:“若是相國也被罷黜了,那寡人的心腹重臣就沒幾個了。

常言道,新君即位,三年不改其政,現在,子貞即位爲王,在寡人還沒死的情況下,這才短短不到半年功夫,就差不多將寡人的心腹大臣全都貶斥了。

這個逆子不孝啊!”

唐鞅一聽宋王偃開口大罵宋王貞,心中大驚,連忙轉頭看了看周圍,見周圍無他人後,這才急道:“大王,慎言,若是此言被大王聽去了,大王會不滿的。”

“不滿?呵呵!”宋王偃冷笑一聲:“難道就只有那逆子不滿,他就沒想過,他這麼針對寡人的心腹大臣,這就不會引得寡人不滿?嗯?”

“這···”唐鞅無以應。

頓了頓,宋王偃又嘆道:“還有,之前聯軍圍攻商丘一戰,若不是那逆子不願將手中的大軍調來,寡人如何會被聯軍逼得退位?

這一切都是那逆子的陰謀,是哪逆子窺伺王位,所以才擁兵自重,坐觀寡人還有商丘城被聯軍圍攻。

倘若···倘若那逆子一心爲國,倘若那逆子手中的大軍也聽從寡人的號令,就憑齊燕三晉這羣烏合之衆,寡人早就擊敗聯軍了,哪裡還會被聯軍圍攻兩月,險些城池不保。”

說着,宋王偃激動的道:“那逆子私心太重,不能一心爲國,寡人不能將宋國交給這等小人。”

說到這,宋王偃雙目死死的盯着唐鞅道:“相國,寡人慾重掌朝政重掌宋國,不知相國是否願意助寡人一臂之力?”

唐鞅一聽,早就對宋王貞不滿的他,立即應道:“大王,臣活着是大王的人,死了是大王的鬼,無論是生是死,臣都願追隨大王。”

“好。”宋王偃一聽,大喜過望。

······

半月後,在北面防備魏國的宋大將軍曹斌秘密率軍三萬返回商丘,然後在唐鞅等宋王偃心腹大臣的接應下,突然殺入商丘城。

面對宋相唐鞅以及大將軍曹斌的兵變,宋王貞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其後,宋王貞一面讓國尉臧子率軍與曹斌在商丘城中激戰,一面派人從各地調兵。

但,倉促應戰的臧子,率領被突襲崩潰的殘部以及效忠宋王貞的朝中大臣的私軍,在商丘城中與曹斌率領三萬精銳以及效忠宋王偃的大臣貴族的私軍激戰兩日,最終不敵。

兩日後,臧子戰死,隨即被宋王偃派人滅族,緊接着,宋王貞與其子太子服全都戰死於城中,且宋王貞子孫二十餘人,大都被亂軍所殺,只有寥寥數人逃亡出城。

而宋王偃其他子孫,大半死於亂軍之中,餘者大部逃亡出城,待戰事停歇,宋王偃數十子孫,只剩下寥寥數人尚在商丘城中未曾逃亡。

不久後,宋王偃再次執掌宋國的消息傳開,整個宋國頓時一片譁然。

不僅僅只是宋國內部,甚至連其他各國也全都驚呆了。

八十多歲的老宋王,竟然在退位讓賢不到五月的情況下,便再次發動政變,幹掉了他六十多歲的兒子宋王貞。

爲何說再次發動政變,因爲老宋王在四十多年前,就曾發動政變驅逐他六十多歲的兄長···

對此,各國之君乃至各國之人,得知宋國事後,全都下巴掉一地。

所有人都搞不清楚宋王偃發動政變時,究竟是怎麼想的。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八百章 退意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