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

宮中。

陳軫將龍舒君的身份稟報後,拱手道:“大王,龍舒君此人心機險惡,詭詐多謀,現在又潛伏在太子身邊,必是有驚天陰謀。

臣請大王立即下令召見太子,說以龍舒君事,然後派人將龍舒君緝拿歸案。”

熊槐聞言,沒有理會請命的陳軫,而是沉吟了一下,長嘆道:“太子長大了啊!”

陳軫一聽,以爲楚王對太子已經很是失望以及不滿,立即再拱手道:“大王,請立即下詔捉拿龍舒君,遲則必生大變。”

熊槐搖了搖頭,再次拒絕:“算了,太子也長大了。各國君王,乃至各國封君,藏匿盜賊以及通緝犯,乃是再尋常不過了。

太子隱匿一個區區的龍舒君,這算得了什麼呢?”

陳軫一驚,急道:“大王,龍舒君乃是江淮謀反的逆首,太子仁孝,又怎會隱匿龍舒君這種大逆不道之徒。

以臣觀之,這必然是龍舒君隱瞞身份,然後可以接近太子,誤導太子,鼓動太子,以對我楚國不利。”

“陳卿說太子會認不出龍舒君。”熊槐看了一眼陳軫,笑道::“龍舒君雖然是江淮封君,但自從他繼承封號後,每年至少會前往郢都一次,太子也每年至少見過龍舒君一次。

或許太子當場沒認出來,但是,現在已經過去一個月了,龍舒君每日都在太子面前晃悠,你以爲太子真認不出來麼?”

陳軫臉色一變。

大王以爲太子心有不軌!

此時,熊槐搖了搖頭,又對陳軫道:“陳卿,這次就算給太子一個面子吧!既然龍舒君化名江城子,而且昔日又白又胖的龍舒君,變成了今日又黑又瘦的江城子,那就當他是江城子吧。

從今天開始,密切監視龍舒君,不,是監視江城子,並將龍舒君的名字從知北涯的檔案中抹去,只留江城子之名。

只要今後這江城子沒有再行謀逆之舉,那他就僅僅只是江城子。

昔日齊桓公能容得下管仲,今日寡人也能容得下龍舒君。

更何況,如今太子監國,正是用人之際,若是寡人出手抓捕太子賓客,會傷了太子的顏面,打擊太子威嚴。”

陳軫聞言,立即皺了皺眉。

這是傷及太子顏面,打擊太子威嚴的事嗎?

這分明是因爲太子隱匿逆首龍舒君,所以大王對太子起別樣心思。

再說,讓龍舒君從此洗心革面,不再有謀逆之舉,這怎麼可能!

那龍舒君呢,他全族可是差點都死在大王你手裡的,他對大王你的仇恨,可是血海深仇啊。

就這,龍舒君化名接近太子,豈會有好事,豈會有好心,他必定會日夜鼓動太子做出逾越之舉,然後讓大王與太子反目成仇的。

就好比之前這一個月,龍舒君投靠太子後的這一個月,太子的行爲,已經非常出格,超出了太子的範圍,也超出了監國大臣的範圍,讓朝中紛紛對太子敬而遠之。

這才一個月啊!

要是時間再長點,天知道龍舒君會鼓動太子做出什麼事來。

而這,大王竟然不聞不問。

想着,陳軫就要準備再次諫言,但話到了嘴邊,他看着楚王平靜的臉,又把話嚥了下去。

但話一咽回肚子,心中對楚國的感情,心中對臣子的義節,又再次將這話頂到了喉中。

吸氣···呼氣···

如是再三,陳軫終究還是忍不住,帶着一絲悲意,長拜道:“太子乃一國之本,不容有失,現在大王讓一個背叛君王的奸臣留在太子身邊,日夜以奸佞邪說說太子,長此以往,必動搖國本。

臣再拜,請大王三思啊!”

熊槐沉吟了一下,搖頭道:“賢卿多慮了,如今大勢全在寡人手中,區區一個龍舒君,又能做些什麼呢!用道義感化他,用正言引導他,用法律規範他,奸邪之人也會走上正途。

所以,寡人以爲,區區一個龍舒君,還不值得我父子反目。”

“父子反目。”陳軫一聽此言,心中大驚。

他突然有些明白,爲何龍舒君會回到楚國,而且還敢光明正大在太子身邊用事,更敢公然聯繫他昔日在江淮的好友。

原來他還有這等險惡的用心。

原來他就是來求死的,用他的死來激起太子對大王的仇恨以及怨恨。

如果···如果大王真聽了自己建議,派人抓捕龍舒君。

那,龍舒君肯定不會就範,而且一定會提前以死明志,以死證清白,然後太子身邊的貴族,尤其是龍舒君爲太子引薦的好友,也一定會趁機刺激太子,鼓動太子,讓太子與大王反目。

真是好毒的計策,隱姓埋名接近太子,然後他自己行事卻又高調,甚至從不掩飾自己的身份。

若是大王不動手,那隻要他呆在太子身邊一日,那麼大王對太子的惡感就會一天天的增加,直到最後大王忍無可忍,對太子動手。

若是大王動手,那太子就會忍無可忍,會跟大王反目。

若是···大王不動手,而自己暗中去勸太子,甚至是其他朝中大臣去勸太子,勸太子暗中殺掉龍舒君,這跟大王直接動手沒區別。

讓太子身邊的人勸說?

陳軫想起州侯潘君那些人,又搖了搖頭,這些太子親近的人,說不定正高興着呢。

因爲龍舒君幹了他們一直想幹,卻又不敢幹的事。

至於其他人···

陳軫想起正在郢都養老的太傅環淵來,然後又想起太子的嫡親弟弟公子彘,接着又想起公子平之師,太學祭酒申子,還想起了太子的舅舅南後的哥哥南公來。

這些人都可以在這個時候去勸說太子,然後將太子勸入正途。

想着,陳軫一擡頭,正欲再次諫言,卻迎上了楚王那冰冷的雙眼,以及冷漠的臉色。

陳軫一驚。

自己能想到的事,難道大王能想不到,但現在大王什麼都沒有說,什麼都沒做,連召見太傅環淵與南公的意思都沒有!

大王這是···

大王坐視龍舒君鼓動太子,這有豈是正常的父親對兒子的態度,又豈是國君對儲君的態度。

這一刻,陳軫突然想到了很多,原本許多他不願意想的事情,現在,他也想通了。

他想起此刻聚攏在太子身邊的那些人,頓時明白了。

想通之後,他本想再次進言,以保全楚王的仁德以及美名。

但,他一想起那些聚在太子橫身邊的人,又將話嚥了下去。

現在已經遲了。

想着,陳軫一臉落寞的拱手嘆道:“大王英明!”

熊槐聞言,笑了笑,然後揮手讓陳軫退下。

陳軫離去後,熊槐想起陳軫剛剛稟報的,太子橫廣結貴族豪傑的事情,頓時長長一嘆:“太子,寡人可是從來都沒有逼你,太子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你自己選的,日後九泉之下,你我父子再見之時,你可不要怪寡人。

因爲寡人除了是你的父親,更是楚王,而你除了寡人的兒子,更是楚國的公子甚至太子,寡人要對楚國負責,而你也需要對楚國負責!”

頓了頓,熊槐又嘆道:“老子云: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此時此刻,寡人已經能體味老子學說三分真意。

可惜···可惜的是,寡人明白的太晚,吃了讀書少的虧,才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父子失和,其罪在我,不在太子!

日後,九泉之下,若是王后帶着子橫與子蘭來見寡人,那寡人又有何面目再見王后!??”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四百章 往燕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