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

昭常一聽楚王點名,當即打了一個激靈,而後又見楚王用飽含怒火的眼光的看着自己,心中不禁大恐,急忙從席上爬到大殿中間,叩首拜道:“大王,臣有罪,請大王降罪。”

“有罪?你當然有罪!”熊槐看着昭常,大怒道:“當初,封君徵召百姓,就是你在朝中爲那些封君爭論,說那些百姓是因爲恐懼新法而自發匯聚起來的。可是結果,就因爲你的爭論,讓朝廷遲遲沒有對那些違令徵召百姓的封君進行處置,以至於那些封君的反叛之心迅速滋長出來。

不久前,陰陵慘案發生後,又是你全力爲那些封君作保,說陰陵之事絕不是那些封君做的。

可是,現在呢,現在那些封君已經得寸進尺,開始攻城略地,殺害朝中重臣,打出旗號公開謀反了。

此時此刻,你還有什麼要說的,是不是還要替那些封君辯護,是不是要等到他們殺到郢都,摘下寡人的人頭,你纔會確信他們真的反了?”

“臣···臣···”昭常全身無力的癱倒在地上:“臣死罪。”

“死罪?你當然是死罪。”熊槐面色一冷,看着昭常道:“縱容邪惡,滋長罪惡,以致江淮局勢大亂,就這,就算殺你十次也不爲過。”

“詔令:左尹昭常其罪不赦,現寡人剝奪其爵位,收回其封地百姓,全族貶爲庶人,發配洞庭墾荒。其中,昭常罪大惡極,立即拉出去,斬首示衆。”

昭常一聽楚王不僅要殺他,而且還將他全族貶爲庶人,心中震驚,猛然擡起頭來向楚王看去,卻見楚王面色冰冷,正用毫無感情的目光看着他。

見此,他求饒的話立即憋回肚子裡。

接着,他又看了看羣臣,卻見羣臣全都冷漠的看着他,並無一人爲他求情、發聲。

見此,他心中一涼,瞬間明悟:不錯,我的確該死,之前我讓人放火之時就已經罪大惡極,就已經該死了,現在大王只殺我一人,而放過我家中其他人,這是大王的仁慈,是大王念在數十年的君臣之情,是念在我往日的兢兢業業以及功勳。

想着,昭常立即拜倒:“謝大王開恩,臣認罪。”

熊槐聞言絲毫不爲所動,他可以准許羣臣反對變法,就比如鹹尹範環,羣臣之中就範環反對的聲音最高,反對的次數最多,但他可以容忍範環,因爲範環之所以屢屢反對,那也是爲了這個國家。

但是,如昭常景邵等,爲了一己私利,屢屢暗中串聯,施展陰謀詭計,甚至不惜禍亂國家,這就不行,是他萬萬不能容忍的。

所以,景邵遭到貶斥,昭常死了,而範環現在還活蹦亂跳的坐在大殿中。

此時,熊槐看了殿中的範環一眼,見他正面無表情的坐在席上看着昭常,不禁在心中默默一嘆。

頓了頓,大殿沉默了一陣後,熊槐便開口道:“諸卿,對於江淮封君反叛一事,不知卿等有何建議。”

這話音一落,昭雎立即開口道:“大王,江淮封君反叛,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要迅速平叛,否則,一旦陷入曠日持久之中,臣擔心不僅國中會大亂,甚至連其他國家也會被牽扯進來。”

熊槐點了點頭,問道:“令尹,那應該如何快速平叛?”

昭雎面色從容,目光明亮,毫不猶豫的應道:“大王,想要快速平叛,那就需要快速籌齊三十萬大軍前往江淮平叛。”

“三十萬?”熊槐一怔。

就熊槐自己估算,江淮叛軍雖衆,但也是一羣烏合之衆,破之不難纔是,怎麼昭雎就要三十萬大軍才能平叛呢?

此時,昭雎見楚王用遲疑的目光看過來,立即拱手解釋道:

“大王,從知北涯那邊的傳來的消息,目前壽縣叛軍約有兩萬,淮陰的叛軍約兩萬五千,廣陵的叛軍約三萬,這七萬餘叛軍,乃是訓練了大半年的丁壯精銳,是叛軍的主力。

但我平叛大軍到了江淮,所需要面對的叛軍的數量,卻遠遠不止這點。

按照十八位叛臣每戶一丁的徵召比例,若是他們將所有年滿十六乃至十四的男丁全部徵召起來,再加上他們原有的常備私軍,那麼臣可以預測,現在江淮叛軍主力的數量已經增加二十萬以上。”

“二十萬?”熊槐搖了搖頭道:“若是叛軍緊緊只有二十萬,那我郢都的十萬大軍,就可以一戰而掃平江淮。”

“大王所言極是。”昭雎點了點頭,然後又道:“所以,臣以爲江淮的叛逆爲了自保,必定會孤注一擲,從已經攻取的地方強行徵召百姓,如果加上其他封君貴族響應,那麼,如此一來,叛軍的數量將會迅速膨脹,其中壯丁的數量將會超過三四十萬。

還有,若是整個江淮全部傾覆糜爛,那麼叛軍壯丁的數量恐怕會超過六十萬。

而我們想要快速平叛,那就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聚集三十萬大軍,如此纔有可能成功。”

“六十萬?”這個數字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只是,羣臣想起自己家中隱藏的百姓後,所有人都沉默了。

以往封君貴族只是爲楚國而戰,所以他們每次出兵都是按照戶籍上的百姓數量出兵,可是,這次他們是爲自己而戰,必定會傾巢而出全力以赴的。

這樣一算,六十萬軍隊倒也不算太多。

此時,柱國唐昧聽到羣臣的驚呀聲,開口道:“大王,令尹說的六十萬軍隊是完全有可能。

而且,江淮一帶有爲數衆多的礦產,加上擁有芍坡的壽縣,乃是我楚國最肥沃的糧倉,壽縣之中,還儲存着當年越國那邊的物資,所以那些叛臣不僅可以招募六十萬大軍,甚至還能將這六十萬大軍全部武裝起來。

不過,叛黨無論是有六十萬大軍,還是八十萬大軍,全都不值一提。

叛黨身爲臣子,反叛大王已經失之道義,強行抓捕百姓入伍,則失之人心,再加上大部分的百姓不歸叛黨統治,此時叛黨徵召百姓,百姓必定不服。

用失道無德的將領統帥離心離德的大軍,這隻會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軍隊人數越多,軍隊的就越亂,軍隊的戰力也就越低。

是以,臣絲毫不擔心三十萬大軍打不過叛黨。臣最擔心的問題,還是叛黨坐擁堅城,避戰自守,然後引各國入楚。

若是如此,那就是我楚國災難,即便我們最後平叛成功,恐怕也需要十幾二十年才能恢復元氣。”

“不會的。”昭雎搖頭道:“大王,我們還有辦法讓那些叛黨無法安心守城,逼他們出來與我們決戰。”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南風北吹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八百章 退意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計重施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