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

昭雎離開楚宮後不久,屈署也進入宮中。

待驅散左右後,屈署從袖中拿出一份竹簡,獻給楚王后,拱手道:“大王,叛逆六賊給臣來信,讓臣給那些叛逆通風報信,並讓臣在必要的時候倒戈一擊。”

說着,屈署小心翼翼的看着楚王問道:“敢問大王,臣該怎麼回覆?”

熊槐在屈署說話間,將六君給屈署的迷信看完,然後沉吟道:“既然六賊要賢卿通風報信倒戈一擊,那賢卿就答應他好了,這段時間,卿將朝中的動靜,包括軍機大事甚至是我平叛大軍到淮南後的部署,也可以通報給六賊。”

“這···”屈署聞言瞄了楚王一眼,見楚王一臉正經並非說笑的模樣,便應道:“臣明白了。”

接着,熊槐又開口道:“賢卿,稍後你回信的時候,提醒六賊一句,就說朝中已經向那些反叛的貴族許下重諾,只要他們願意在朝廷平叛的時候倒戈一擊,那麼寡人不僅會既往不咎,而且還會進行重賞。

卿讓六賊務必保持警惕,免得被一些混入叛軍的奸人暗算了。”

屈署立即點頭道:“是大王,臣明白。”

“還有!”熊槐最後又叮囑道:“卿之嫡次子也在六地,日後寡人平叛的時候,讓他小心一些,見機行事,別死在亂軍之中了。”

“大王愛護之心,臣感激不盡!”

······

三日後。

昭雎與景缺一同進入宮中。

禮畢。

景缺雙手奉上一卷竹簡:“大王,剛剛鄢陵君來信,說之前大王已經下詔全國,免除全國一年的稅賦,並讓百姓休養生息。可是,現在距離大王詔令,不過才大半年的時間,大王又要徵召百姓作戰。

這前後矛盾,百姓無所適從,是以徵兵一事,百姓多有抗拒,困難重重。

所以,鄢陵君希望朝廷給他一個月時間安撫百姓,一個半月之內,他一定會率軍趕到郢都的。”

熊槐聞言目光一沉,立即從侍者手中接過竹簡,展開一看,果然,信中多事推諉拖延之詞。

“混賬東西。”熊槐大怒道:“是,寡人是免了全國今年的賦稅,可是,寡人在詔書上可是寫的明明白白的,軍役不包括在內,一旦國家有事,百姓還得從軍作戰。

現在他竟說寡人出爾反爾,依我看,這不是寡人出爾反爾,而是他起了異心了吧。”

熊槐冷哼道:“徵兵需要一月,他鄢陵有那麼大地盤嗎?鄢陵就在郢都左近,乘船而來快則一日,慢則兩天,而他趕到郢都竟需半月,這真是豈有此理。

他也不算算,算上他來郢都的時間,加上寡人率軍從郢都趕到江淮,還需要一月之久,這麼長時間,恐怕整個江淮都已經傾覆了吧。”

此時,景缺拱手道:“大王英明,臣也以爲這是鄢陵君的推諉之詞。而鄢陵君在國家危難關頭,面對朝廷的召令,依然有次之舉,臣以爲這是因爲他心中還有疑慮。”

“疑慮?”熊槐大怒道:“他心中還有什麼疑慮?我看是他心中起了異心。”

景缺張了張口,拜倒:“大王,江淮反叛突然,各地貴族議論紛紛,譴責者有之,嘲笑者有之,同情者亦有之。而不久前,叛軍更是公然宣稱,說他們之所以反叛乃是在新法的逼迫下不得已而爲之,若是大王願意斬殺唐昧屈原二人,那他們就願束手就擒,以死謝罪。

這個消息傳到各地,各地貴族無不感同身受,並對叛軍抱有極大的同情。

是以,臣以爲,鄢陵君之所以百般推諉,那是他對唐昧屈原二人心有疑慮,同時也是對江淮叛軍心有疑慮,更是對這一場會讓楚國大衰的內戰心有疑慮。”

“呵呵!”熊槐聞言,看着景缺冷笑道:“寡人看,你這個司馬同樣也心有疑慮吧。”

景缺聞言,沉吟了幾個瞬間,然後叩首道:“是,大王,臣之前心中也有疑慮,自從三天前臣得知叛軍打出的旗號後,臣心中就有了疑慮。

可是,臣思索了三天之後,看到鄢陵君的信後,現在臣心中已經沒了疑慮,臣這次進宮來,一是向大王陳訴鄢陵君或者各地貴族的心思,第二件事就是···”

說着,景缺一臉肅然地看了楚王一眼,然後視死如歸的拜倒:“大王,臣請大王下詔誅殺唐昧屈原二人。”

“混賬···”熊槐瞪着景缺,大怒。

“大王雖然惱怒,但臣還是要說。”景缺面對楚王的憤怒,心中雖然恐懼,但卻不退反進:“大王,此時此刻誅殺唐昧屈原,有三個好處。

其一,讓叛逆的藉口消失,分化江淮的叛逆;其二,可讓國中父老認清叛逆的本來面目,不在對叛逆有同情之心;第三,唐昧屈原一死,國中貴族疑慮頓消,必定會立即團結在大王身邊。

有此三點原因,足以讓我們快速平定江淮叛亂,儘量保全我楚國元氣。

所以,臣以爲無論叛逆所說是真是假,都足以誅殺唐昧屈原兩人。”

說罷,景缺長拜道:“大王,我等貴族享受國家的優厚待遇,自當要爲國分憂,爲大王分憂,此時此刻,正是他們二人報效國家報效大王的時候。

還請大王以國家爲重,以社稷爲重,何惜區區兩個臣子,還請大王以大局爲重。”

熊槐聞言,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平靜的道:“好一個報效國家,報效寡人!司馬,若是此時此刻江淮封君口口聲聲的喊着只要除掉你,就願意放棄反抗,向寡人謝罪。

如此,司馬你會如何選擇?”

景缺愣了愣,他沒想到楚王會把問題擺在他頭上來。

想了想,景缺毫不猶豫道:“大王,如果那羣叛逆想要臣的人頭,那麼臣爲了楚國,爲了大王,願意獻上人頭,以平息內亂。”

“說得好聽!”熊槐面上笑了笑,心中對景缺的話絲毫不信,但是,他依然露出一副感動的神色道:“好好好,賢卿忠心耿耿,堪稱羣臣典範啊!”

景缺聞言心中微微一鬆,大王說這樣的話,是不是大王願意誅殺唐昧屈原了呢!

正想着,他又見楚王開口道:

“賢卿的心意寡人已經知道了,寡人想來,此時柱國與左徒應該也是這樣想的。只是,如此忠心耿耿的賢臣,寡人心中又何忍呢?

而且爲了區區一羣叛逆,而拋棄自己的忠臣,此事太過不智。

更何況,賢卿都願意爲了楚國而不惜性命,寡人有何忍賢卿做出如此犧牲。

所以,如果那羣叛逆索要賢卿的人頭,寡人是萬萬不願賢卿犧牲的。同樣,現在叛逆索要柱國左徒的人頭,寡人也不願他們犧牲。還有,如果那羣叛逆索要其他大臣的人頭,寡人依舊不會同意的。

是故,關於犧牲之言,還請賢卿勿提。”

此時,昭雎聞言,立即大讚道:“君慈臣賢,君臣一體,萬衆一心,無往而不利。雖天下可舉,何況區區叛逆呼!”

說罷,昭雎拱手行禮道:“臣爲大王賀。”

熊槐哈哈大笑道:“不錯,君臣同心,無往不利。”

說着,熊槐立即從王位上站了起來,然後抽出腰間的太阿寶劍,在昭雎景缺驚訝的目光中,對着面前的王案狠狠一劈,瞬間將王案劈成兩半。

“來人,將此案放置在宮外,告訴所有人,寡人絕不會對那羣叛逆做出任何妥協,有言與叛逆妥協者,猶如此案。”

昭雎景缺看着變成兩半的王案眼皮子跳了跳,同時拱手道:“大王神威。”

熊槐點了點頭,又向景缺吩咐道:“司馬,你立即傳訊各地縣尹貴族,告訴他們,寡人只在郢都等候一月,是徵兵令發佈的一月後,也就是二十二天後,會正式率軍從郢都出發前往江淮平叛,若是他們無法在接下來的二十二天內趕到郢都,那就讓他們不用來了。”

景缺看着一臉認真之色的楚王,心頭巨震,不敢反駁,立即低頭應道:“唯。”

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來楚 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厲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