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

曲陽君府上,龍舒君、勷君、舒庸君三人走進大廳,見六君與曲陽君隆正在廳中不斷的轉着圈,而且還是一步一嘆的在那轉着。

見此,舒庸君滿腹疑惑對滿臉擔憂的曲陽君與六君問道:“六君,曲陽君,出了什麼事,爲何你們的臉色如此難看?”

六君與曲陽君隆聞言立即停下腳步,然後相互看了看,接着,六君出面應道:“諸位,我與曲陽君找你們來,是有四個消息要說。

第一個,那就我們負責的,在曲陽西部搜索陰陵百姓的事情,現在大致已經有了結果了。從曲陽往西,包括壽縣、巨陽、蔣地、穎西在內,全都沒有陰陵百姓的消息。

所以,我們現在幾乎已經可以確認,陰陵的百姓沒有逆水而上,逃亡上游。”

龍舒君三人聞言,並沒有露出意外之色,因爲淮水上游就是他們五人負責查探的。

此時,曲陽君隆見三人沒有反應,便接着道:“三位,剛剛在下接到東城君與鍾離君他們的消息。他們六位封君已經派人查詢了宋國的泗西,齊國的淮北,還有我楚國的平梁、淮陰、清河等地,也查無蹤跡。”

“這怎麼可能?”龍舒君皺眉道:“既不在上游,又不在下游,國內國外都了無蹤跡,他們總不可能憑白消失吧。”

勷君遲疑道:“或許···也可能是我們搜尋的範圍還不夠大,上游還需搜查陳蔡之地,以及黃地、城陽等地,下游還需查詢射陽、渤海乃至齊國的沿海地區,甚至還需查詢大海之上的海島。”

龍舒君一聽,立即反駁道:“勷君,這些地方可不是你想查就查的。且不說前令尹昭陽的封地渤海,現令尹昭雎的射陽,就說城陽,這可是大王嫡長孫公子平的封地,我們冒然派人前去搜尋百姓,這可是同時將大王、太子、公子平三人全都得罪。如果你有膽,你可以派人去試試。”

勷君一聽,頓時長長一嘆。

得罪一個楚王已經很可怕了,更可怕的是一口氣得罪三個楚王。

此時,六君見勷君被龍舒君說的不開口了,便用十分沉重的語氣道:“諸位,現在我們已經沒時間去查其他地方了。根據我得到的消息,司敗司馬翦此時已經將大半個壽縣翻了一個底朝天,用不了多久,司馬翦就會來曲陽搜查了。”

“什麼?”舒庸君聞言臉色一變,然後驚疑地看着曲陽君:“曲陽君,此事是真的嗎?”

曲陽君隆聞言面色蒼白的點了點頭:“諸位,因爲司馬翦就在左近,所以在下一直都在關注壽縣的動靜。

因爲壽縣乃是大王直屬的縣邑,縣中幾乎沒有私藏百姓的現象,所以,即便司敗麾下的將領刻意拖延,但司馬翦在壽縣的行動還是非常快。以目前的進度,最遲五日,司馬翦就會將壽縣理清。”

“這···”六君四人看着曲陽君蒼白的臉,頓時不知如何安撫纔好。

大家都清楚,曲陽做爲淮南的大封君之一,一定隱匿了大量的百姓田地。

一旦司馬翦來曲陽查探,一定會將這些百姓翻出來的,到時,無論曲陽君怎麼解釋,都無法說明這些百姓是哪來的。

這就是黃泥落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這根本解釋不清的。

此時,曲陽君隆見他們三人用同情的眼神看着他,心中難受,便開口道:“三位,不僅是司馬翦快來了,連廷理接子也快到了。

據郢都傳來的消息,數日前,接子回到郢都,結果,接子就在返回郢都的第二日,就急急忙忙的前來江淮查詢封君百姓聚集一事。

探子來報,現在接子應該已經離開廣陵,正在前往淮陰的路上。”

“什麼,廷理接子來了。”龍舒君三人同時一驚。

雖然陰陵陰氏滅門案只與曲陽、東城、鍾離三位封君有關,但是,封君徵召百姓的事情,卻跟他們三人也有關,更是與六君牽涉巨大,因爲六君正是徵召百姓對抗楚王一事的發起人。

現在接子一來,勢必要去他們封地查探,這樣,他們違背楚王命令強行徵召百姓的事情就會暴露。

這事暴露了,那麼他們之前向前廷理孫浩,三閭大夫屈署行賄的事情也將暴露,這兩件事一暴露,說不得楚王就會殺他們出氣。

他們死了不要緊,他們最怕的就是重蹈陰陵覆轍。

萬一,接子解散了徵召而來的百姓,然後拿他們會郢都向大王請罪,如此,那麼他們前腳一走,後腳那些百姓就會逃亡。

一旦百姓逃亡,那他們是制止呢?還是不制止呢?

制止,這是走了陰陵老路,不制止,要是百姓逃完了,那他們還是要死要滅族。

一想到關鍵處,龍舒君三人全都目光呆滯,面色僵硬。

過了好一會兒,六君開口道:“諸位,現在情況已經迫在眉睫了,三位可有辦法?”

此時,三人聽到六君詢問,立即反應過來,然後,舒庸君目光中殺機一閃,語氣冰冷的道:“諸位,接子來此,我等必定死無葬身之地,與其讓我們去死,何不讓接子先死。依我之見,我們共同派出死士,直接將接子殺了,一了百了。”

“殺?你打算怎麼殺?”龍舒君直接駁斥道:“我不擔心咱們殺不掉接子,可是殺了之後呢?擅殺國之重臣,刺殺天下聞名的大賢,國人震驚,大王震怒,大軍東進,然後我們給接子陪葬?”

舒庸君冷笑道:“若是接子不死,等接子來,我等的大軍被原地解散,我等束手就縛然後被接子押往郢都,到時,我等生死全都取決於大王。

若是沒有陰陵之事,我等可能還能逃過此劫,可是,現在出了這事,我們只要去了郢都,那一定會被大王處死。

所以,龍舒君你以爲我等還有其他路可走嗎?”

龍舒君一怔,張了張嘴,卻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此時,舒庸君看着衆人道:“諸位,事到如今,面對大王的步步緊逼,我們已經無路可走了。若是我們現在什麼都不做,那麼等待我們的,就只有淪爲大王刀下的魚肉。

所以,在下以爲,不如我們直接反了。一面派人刺殺廷理接子,一面派出大軍圍攻壽縣,然後用助紂爲虐的司馬翦與接子的人頭來祭旗。”

此時,曲陽君一聽舒庸君要用司馬翦的人頭祭旗,心中一定,立即開口贊同道:“不錯,舒庸君言之有理,大王寵信奸臣屈原唐昧,司馬翦助紂爲虐陷害大臣,國人驚懼人人自危,以致惶惶不可終日。

此時此刻,爲大王計,爲楚國計,我們都不能坐視不管了。

現在,輪到我們起義兵,除暴政,清君側了。”

六君聞言,想起自己封地中對自己多有怨言以及不滿的百姓,跟着贊同道:“不錯,曲陽君言之有理,起義兵,除暴政,清君側了。”

勷君一見他們三人都同意了,立即大聲贊同道:“反了!”

龍舒君:“···”

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四百三十章 圍殺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