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

次日一大早。

“大王,這是左尹昨夜宴會的消息,請大王過目。”陳軫進入宮中,奉上一卷竹簡。

熊槐接着竹簡,展開一看,見是昭常聯絡羣臣,要一同進言的消息。

見此,熊槐不禁微微一怔。

這未免也太快了一些,他昨天剛剛下令讓內應鼓動羣臣,但不想,僅僅只是半天功夫,朝中反對變法的重臣,除了鹹尹範環以外,其他人就聯繫上了。

要知道,昭常昨天才剛剛從秦國返回郢都,昨天夜裡就把原本一盤散沙一樣的羣臣扭成了一根繩子,這也太迅速了些。

當然,熊槐也知道,昭常之所以如此,並非昭常的聲望已經高到能夠一呼百應了,而是新法的確已經讓貴族利益受損,再加上令尹昭雎在外,司馬景缺避免不出,朝中一直沒有一個首領,所以那些大臣見有一個聲望地位足夠的大臣帶頭,這才急不可耐的聯合起來了。

雖然羣臣已經聯合起來,可是面對羣臣即將開始的發難,熊槐內心深處卻並沒有多少擔憂。

國家的朝政大權大都掌握在屈原身上,而郢都的軍權也都在柱國唐昧手上,如此,政權軍權全都在變法派手中,那些朝臣雖然人多勢衆,但身處郢都,他們也掀不起大浪來。

此刻熊槐深爲之憂慮的,還是江淮那邊的封君,他們可是掌握着封地內所有的權勢,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兵有兵,一旦他們全反了,這纔是楚國的災難。

當然,如果出現更大的災難,那一定是朝中大臣跟着江淮封君反了。

但想要朝中大臣主動迎合江淮封君,熊槐相信,昭景屈三氏都不會答應的。

熊槐沉吟了一下,然後遲疑的看着陳軫道:“陳卿,這是左尹身邊的內應鼓動的嗎?”

陳軫搖了搖頭:“大王,昨日臣從宮中出去,還未下令讓內應鼓動羣臣,便收到了左尹宴會衆人的消息,得到消息後,臣便讓內應優先打探宴會的消息,至於鼓動羣臣的事情,羣臣身邊的內應還未來的及行動。”

熊槐面色一沉,冷笑道:“這些傢伙,寡人還是低估了他們。寡人派去的內應還沒有開始鼓動,倒是他們卻自己就行動了。”

頓了頓,熊槐見夜宴上並沒有出現鹹尹範環的名字,便問道:“陳卿,左尹邀請了這麼多人赴宴,難道就沒有邀請鹹尹嗎?”

陳軫笑着應道:“大王,據探子打探到的消息,左尹也曾邀請了鹹尹,但是鹹尹卻並沒有去。”

說着,陳軫又奉上一卷竹簡:“大王,這是鹹尹府上傳來的消息。”

“哦!”見陳軫又送來一份竹簡,熊槐好奇的展開一看,看完後卻愣住了。

之前熊槐決定變法之後,朝中大臣多有勸諫者,而這些勸諫者中,勸說的次數最多的,還要數鹹尹範環。

原本,熊槐以爲範環反對變法,是因爲看不到變法的好處,或者說是因爲變法有損他的利益,所以他就顧小家而忘國家了。

可是現在,這份從範環家中內應傳來的消息,卻分明表示範環之所以反對變法,那是因爲他不看好變法,以爲變法必定會失敗。

而變法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其他,而是他這個楚王年紀太大了。

變法最困難的是開始,而比開始更困難的,則是堅持不懈,直到最後新法深入人心,達到移風易俗的目的。

而堅持不懈中,推動變法的君王則是關鍵,一旦國君身死,變法就立即因君王死而失敗,這種情況很常見,在楚國就有之前的吳起變法,就是因爲悼王身死而失敗的。

而他今年已經六十有四,在位三十五年,這樣的年紀不僅在楚國,就是在天下各國之中,都算的上是高壽。六十多歲,本來就是多意外的時候,哪怕就是他今晚就死了,恐怕也沒人會覺得奇怪,相反大部分人都以爲他是壽終正寢。

熊槐之前就聽說各國都在詛咒他去死,甚至楚國開始變法,各國不僅沒趁機前來騷擾,反而還送來了禮物,這都是因爲各國都以爲他命不久矣。

這當然不是各國之君以爲詛咒生效了,而是各國之君都以爲他年紀大了。

原本,熊槐聽到這個消息,心中還有些竊喜,沒想到年紀大了還有這種好處。

可是,現在熊槐已經不這麼想了。

從範環這裡就可以看出,變法之所以阻力重重,甚至在他已經強行推動的情況下,從郢都到地方到處都是反對的聲音。

難道是因爲那些人全都不害怕他這個聲威赫赫的楚王嗎?當年悼王都能壓制住羣臣,難道他這個威勢遠超悼王的楚王不行?

不,顯然不是。

反對變法的人,雖然有許多是因爲利益而反對變法,但是,這其中應該也有不少是爲了楚國而反對變法。畢竟,現在的變法並沒有直接針對貴族,昨日屈原的統計也說明了這一點,現在變法雖然對貴族有些損害,但現在效果不大,並沒有觸及貴族的根本。

貴族或許會有些牴觸,就比如江淮那邊,最初征召百姓強烈反對的封君也才區區五家而已。而後在他讓內應的推波助瀾之下,才發展到現在近二十家。

可是,就算是有他這個楚王的推動,也才只有二十家反抗,而還有六十餘家仍在觀望。

所以,現在朝中之所以有這麼多大臣頂着他這個楚王的壓力開口反對,大概其中有不少人如範環一般,不是真的反對變法吧。

想着,熊槐突然想起宋王來,宋國現在之所以混亂不堪,諸子爭立,羣臣分裂,宋王接連殘殺大臣都難以制止,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宋王的年紀,宋王現在已經年過八十了。

而他,現在也將面臨宋王面臨已久的問題。

可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向羣臣表示他還很健壯,還能活很長一段時間,堅定變法派的信心,拉攏觀望的大臣,中立反對的人呢?

熊槐心中略一思索,便想出了三個方法。

首先,原本他兩年前開始就很少碰女色了,但現在看來,禁慾或許會讓他多活幾年,但同樣也讓國中大臣以爲他不行了。所以說,不管晚上幹啥,反正都得要一個女子陪着,以示能行。

其次,遇到戰事田獵,尤其是田獵活動,不能假手太子了。他還得親自上場,以示強壯。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還得向天借命,讓人人都信奉的上天來爲他背書。

否則,在衆人不信的情況下,還嗜好女色性喜遊獵,這隻會讓國中大臣更加擔心。

只是如何讓百姓相信他得到了上天的庇護,短時間內死不掉呢?

熊槐沉思了一下,突然想起他那個因爲戰事而收藏了快三年的神器,頓時就有了注意。

於是,熊槐眨了眨眼睛,向一直在殿中等候的陳軫道:“陳卿,鹹尹的事情寡人已經知道,至於左尹他們的事情,卿可將消息傳給左徒,他會知道該怎麼做的。”

陳軫見楚王看完範環的消息後沉默了許久,此刻他一聽楚王吩咐,精神一振,立即應道:“唯。”

陳軫離去後,熊槐又吩咐道:“傳令,請工尹以及太卜來見寡人。”

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四百三十章 圍殺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八百章 退意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