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

此時,熊槐見大殿中羣臣交頭接耳,鬧哄哄的一片,立即輕咳了兩聲:“肅靜。”

羣臣見楚王開口,紛紛在此在座位上做好。

等殿中安靜下來後,熊槐面色平靜的看向屈原:“左徒,足足十八位封君,這些可都是國家的中流砥柱,不知賢卿要彈劾他們什麼?”

楚王開口後,昭常同樣也好奇的看着屈原,此刻,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只要屈原彈劾江淮封君聚兵意圖不軌,那他就立即進行反駁,並號召羣臣討伐屈原禍亂國家。

щщщ ☢t tkan ☢℃o

另一邊,屈原聽到楚王的詢問,立即拱手應道:“大王,臣要彈劾六君他們上欺大王,下殘百姓,行不忠不仁之事。”

羣臣一聽屈原給六君他們安上的罪名,全都微微一愣,這個罪名雖重,但根本就不是謀反大罪。

而此時,熊槐則是配合的皺起眉頭,看向屈原問道:“期滿寡人,殘害百姓,這可是重罪,賢卿可有真憑實據?”

“有!”屈原用力的點了點頭,然後送上一卷竹簡道:“大王,據臣再三查探,六君等人自從上次郢都朝議後,回到封地不久,就開始徵召百姓。

而臣得到的消息,六君他們徵召百姓全都是爲了修建宮室以及興修水利。可是,大王在上次的朝議上,已經明確下詔,要讓百姓修養一段時間。而六君等人全然不顧大王的詔令,不僅沒有秉承大王之意讓百姓修養生息,反而還在封地中每戶徵召壯丁一人。

這等行徑,不僅是欺瞞大王,而且徵召百姓功效歸於自己,咒怨歸於大王,這就是陷大王於不仁,是爲大不忠。而百姓連年征戰,六君等人卻從不給百姓以修養機會,這就是對百姓殘暴,是爲不仁。

如此不忠不仁之人,臣請大王立即下詔,嚴令六君等人立即解散百姓,然後親自趕到郢都向大王請罪,如若不然,那就收回封地,剝奪爵位,全族貶爲庶人。”

“這···”熊槐聽到屈原的話皺着眉頭微微頷首,正要開口答應···

此時,昭常見楚王點頭,彷彿要答應的樣子,他心中一急,立即插話道:“大王,對於左徒的話,臣有些疑問,正想要問問左徒。”

“哦!”熊槐一怔,遲疑的看着昭常:“左尹有何疑問?”

“大王。”昭常拱手道:“左徒口口聲聲的說,六君他們修建宮室興修水利,上欺大王,下殘百姓。可是,臣倒要問問,六君他們究竟建的那座宮室,又興修的是那座水利工程。”

“這···”屈原面色一愣,露出驚疑不定之色,然後強言之道:“大王,六君他們修建宮室水利的事情,已經在江淮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這事豈能有假。”

“這當然是假的!”昭常衝着屈原冷笑一下,然後向楚王拱手道:“大王,臣要彈劾左徒屈原爲了一己私利,矇蔽大王,構陷大臣。”

“嗯?”熊槐一怔,接着正了正臉色,看着昭常鄭重的道:“左尹,大殿之上,無憑無據的話可不能亂說。”

“臣沒有亂說。”昭常一臉肅然,信誓旦旦的道:“大王,據臣所知,江淮那邊六君他們的封地中的確有百姓大量聚集,可是,這些百姓卻並非徵召而來的,而是自發的聚集起來的。

自從左徒開始變法之後,江淮各地謠言四起,百姓全恐懼不已,唯恐新法降臨在他們頭上。

衆所周知,秦國變法之後,秦國百姓瞬間就變得窮困,唯有上戰場打仗纔有一些出路。可是,即便是秦國百姓在戰場上獲得功勳爵位,但秦國嚴苛,動輒處死或貶爲庶人,百姓即便有爵位也無法長久。

是故,變法的消息傳到國中各地之後,百姓恐懼非常,有些人惶惶不可終日,有些人驚慌之下逃亡爲盜,而更多的人則是紛紛聚集在各地君長哪裡,請求君長爲他們張聲。”

說着,昭常搖頭嘆道:“可是,六君他們知道大王變法之意甚堅,不願違背大王的意願,寧願自己出錢糧安撫聚集而來的百姓,也不願將此事上告大王,以免給大王施加壓力。

所以說,六君他們纔是國之忠臣吶!”

說到這,昭常目光一冷,看着屈原冷笑道:“可是,左徒知道這事後,因爲擔心六君他們上報大王,給新法增加阻力,竟然構陷忠良,自私自利以致於此,簡直妄爲人臣。”

昭常向楚王一拱手,大聲道:“大王,爲了國家的安定,爲了避免江淮百姓難以安撫以致生亂,臣請大王立即暫停新法,驅逐屈原。”

此時,熊槐看着下方拱手行禮的昭常,面上雖無表情,心中卻寒到了極致。

若不然知北涯的探子遍佈全國,他第一時間便知道了各地消息,現在到叫這個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了。

之前羣臣雖對變法有諸多反對之詞,但熊槐也從來沒有處置任何人,因爲他知道,大臣雖有各種原因開口反對,但都只是政見不同,認知不同而已。只要以國事爲重,不管是什麼人,他都無所謂。

可是,現在昭常竟然真的扭曲爲直變奸爲忠,如此明目張膽的構陷大臣···

莫非他以爲只要郢都以及各地大臣全都支持他,只要他人多勢衆,那自己這個楚王就無可奈何,只能對他妥協了嗎?

天真。

此刻,熊槐已經在內心中給昭常判了死刑。

另一邊,屈原見昭常說完後楚王沒開口,便嗤笑道:“左尹,世人都說平善於辭令,能言善辯,可是平今天聽到左尹的話後,卻是自愧不如啊。最起碼我屈平說話也是有根有據,而左尹你捕風捉影,張口就來,還能說的如此理直氣壯。

佩服,佩服。”

說着,屈原臉色一正,立即質問道:“左尹說六君他們領地的百姓中是自發聚集,左尹可有證據?還有,左尹說各地百姓全都對新法恐懼非常,自發聚集,那麼江淮的其他封君爲何沒有出現聚集呢,就他們十八個封君的百姓聚集了?不僅江漢這邊的封君哪裡沒有出現百姓聚集,連大部分江淮封君哪裡也沒有出現。

敢問左尹,此事何解?”

“這···”昭常還沒想出如何迴應,那邊屈原又開口了。

“而且,新法並沒有針對貴族,而是在各郡縣實行,現在被直接針對的各郡縣的百姓並沒有恐懼異動,而跟他們的無關的封君屬民倒是恐懼了。

左尹,你說這事附和常理嗎?”

說着,屈原不等昭常回答,便向楚王拱手道:“大王,臣懷疑左尹收取了六君他們的賄賂,所以纔會在此爲六君他們說話,甚至不惜歪曲事實。

故,臣請大王徹查此事,不要被小人矇蔽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九百三十六章 貌合神離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