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

“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不死是鱉孫,戴偃這個老鱉孫,八十多歲的人了,竟然還設計自己的親兒子,如此無德下作,他戴偃將來一定衆叛親離,不得好死。”

熊槐看着手中這份宋國傳來的情報,頓時氣的破口大罵。

罵了宋王一陣之後,熊槐又罵起太子貞來:“還有那個太子貞,也實在是無能了一些,已經掌權數月了,竟然還沒有徹底控制宮城,最後讓戴偃那個老鱉孫鑽了空子,然後宋國大權竟拱手讓出,大好局勢,毀於一旦。

想當初,寡人也是瞎了眼了,竟然選中了他,而且還將宋國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

唉~~真是瞎了眼啊。”

此時,前來稟報的陳軫勸道:“大王不必惱怒,好在我們之前有部署,將泗西之地四百里送給太子貞,讓太子貞有了自保之力,這才保住了太子貞一命,只要太子貞還沒死,那麼我們在宋國的佈局就還沒有失敗。

宋王畢竟年事已高,沒有多長時間了,只要宋王駕崩,那太子貞還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現在太子貞是還沒有死!可是現在太子貞被宋王軟禁在太子府中,按照探子傳來的消息,太子貞現在已經完全與外界失去了聯繫,他還能怎麼辦?只要宋王在臨死之前下一道詔書,那太子貞除了引頸受戮,還能幹什麼?”

說到這,熊槐皺着眉頭道:“況且,宋王都八十了,還活蹦亂跳的,誰知道宋王究竟能活到多少歲呢?”

陳軫聞言同樣也皺了皺額頭,宋王的身體也的確是個大問題。當年宋王年輕的時候,就以勇武著稱,號稱力能拉勾,現在宋王已經八十多了,也絲毫不見病態,萬一宋王能活到一百歲呢?

畢竟,不說年代久遠的舜帝,傳說中幾百年前的周穆王就是五十歲即位,然後又統治天下五十五年!

有周穆王在前,再出一個宋王偃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想着,陳軫眼前突然一亮,然後拱手道:“大王,臣有一個主意,或許可以解決宋國的問題。”

“嗯?”熊槐一喜,立即問道:“賢卿有何計劃,快快道來。”

“大王,宋王年老無嫡,這正是國家動亂的根源。既然現在宋王準備捨棄一個親近我們的繼承人,那麼我們就同時支持他所有成年的兒子出來爭奪繼承權好了。

宋王的兒子包括太子在內就有十多個,這麼多人,只要讓親近我楚國的大臣進行鼓動,然後每人支持一個公子,再把太子貞的兒子公子服推出來跟他的那些叔叔針鋒相對。

如此,十幾個公子王孫鬧成一團,想來宋國那邊一定會攪得一團糟。此時,只要有一二個宋國重臣出面爲太子貞求情,那麼宋王爲了穩定國中,就有可能釋放太子貞。

如果宋王一直押着太子貞不放,或者立另一個不能服衆的公子爲太子,那宋國就將大亂。而只要宋國大亂,不倒向齊國,那這樣的宋國對我楚國而言就是一個好宋國。”

“善。”熊槐聞言眼睛一亮,立即點頭道:“這個辦法可行,既然宋王不讓寡人安心,那寡人就攪得他也不得安寧!

賢卿可立即去安排。”

“唯!”

陳卿離去沒多久,昭雎又進宮來。

“大王,臣剛剛收到宋王送來的國書,還請大王過目。”

“宋王的國書!來的好快,寡人前腳得到消息,宋王的國書後腳就到了。寡人倒要看看,宋王究竟要跟寡人說什麼?”熊槐冷笑着道:“呈上來!”

昭雎見楚王態度不對,心中一愣,此時他還不知道宋國的變局,只得奇怪的應道:“唯。”

國書到了熊槐手中,而後熊槐展開一看,看罷,立即嗤笑道:“寡人還以爲宋王有多牛氣,原來是向寡人服軟來了。”

昭雎聞言,立即疑惑的問道:“大王,宋國那邊出了何事?”

熊槐一聽,一邊將宋王許諾承認太子貞答應的所有楚國條件有效的國書傳給昭雎,一邊將剛剛得到的宋王不久前發動政變軟禁太子貞的消息告知昭雎。

昭雎聞言快速將宋王的國書看完,略一沉吟,便拱手道:“大王,太子貞是我們牽制宋王的重要棋子,甚至我們爲此還送給了太子貞四百里地,若是失去了太子貞這顆棋子,對我們楚國不利。

是以,臣以爲我們應該立即給宋王發出國書,要求宋王釋放太子貞。”

熊槐一聽,好奇的問道:“令尹有何高見,如何才能使宋王聽我們的。”

昭雎想了想,拱手應道:“大王,臣的意思是,雙管齊下。一方面,大王在給宋王的國書中,既要承認宋王做爲宋國最高統治者以及實際統治者的地位,同時也要以宋王有違人倫爲藉口,要求宋王儘快釋放太子貞並恢復太子貞的地位。

與此同時,爲了防止宋王不理會大王的意見,臣請大王傳詔柱國,讓柱國從陳地撤軍之時,帶領大軍走穎水,在壽縣休整,然後經淮河,到淮陰,從淮陰乘坐水師船隻,最後走邗溝入江水返回郢都。”

“嗯?!”熊槐聽到昭雎的建議後不禁愣了愣,昭雎一說完,他就明白昭雎的用意了。

讓大軍恐嚇宋國是真,但與此同時,大軍繞道淮水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震懾江淮的封君。

至此關鍵之際,二十五萬大軍齊聚壽縣,如此,那些心有不軌的封君貴族豈能不驚。

這就是我一動而同時震懾國內國外的辦法。

好一個一箭雙鵰之計,而且還能與陳軫的計劃相輔相成,一正一奇,以陽一陰,完美!

想着,熊槐有詫異的看了昭雎一眼,能在國家出現動亂的苗頭的時候,提前做出部署,震懾動亂之源,穩定國中,這就是賢相了。

想到這,熊槐笑道:“善,令尹的計劃堂堂正正,以勢壓人,寡人何愁宋王不就範呢!此事就交給令尹去辦。

寡人聽說魏王已經給寡人準備了一份大禮,只要魏王的禮物一到,那就讓柱國正式從陳地退兵。”

“唯。”

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四百章 往燕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發現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