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

韓憂得到楚王的答覆後,當天就匆匆離開了宛城,返回韓國向韓王覆命去了。

而就在韓憂離去的第三天,一個出乎熊槐意料的人,秘密趕到了宛城。

“秦國向壽秘密來訪,他來求見寡人有什麼事?莫非秦國也想與寡人重新結盟?”

熊槐聽着接子的稟報,心中升起淡淡的疑惑。

向壽乃是秦王的近臣,同時也是熊槐自己女婿公子稷的表兄弟,甚至是情如兄弟,算是秦國之中的親楚派人士。秦楚兩國沒決裂之前,向壽等公子稷一方的人,都跟楚國較爲親近。

只是,後來秦國參與連橫抗楚,接着公子稷被秦王送到齊國做人質,這兩件事的接連發生,導致秦楚兩國關係迅速惡化。

尤其是第二次五國伐楚過程中,秦國拒絕了楚國和談,堅持連橫伐楚,導致楚國陳地被攻克,一戰而失地千里。

此後秦楚兩國的關係便跌到冰點,而就在剛剛結束的第三次五國伐楚過程中,楚國接連派人遊說燕趙韓宋四國,但卻沒有派人去遊說世代聯姻的秦國。

秦楚兩國關係之惡劣,其可見一般。

而秦楚兩國關係惡化相對應的,則是秦國朝中的親楚派大臣也都迅速失勢,難以動搖秦國的國策了。

所以,之前熊槐爲了避免楚國再次遭到周圍的各國圍攻,已經決定與一東一西兩個強大的國家中一個講和,並已經將目標放在了齊國身上,甚至派去齊國的使者都可能已經進入齊國的國土了。

但是,現在,秦王蕩近臣卻在這個時候秘密來到宛城。

這由不得熊槐遲疑。

接着,熊槐又向負責情報的陳軫詢問,得知秦國那邊現在還沒有異常的消息傳來後,心中更加驚疑了。

不過驚疑歸驚疑,如向壽這樣,本身就出身於楚國,跟楚國糾葛極深的親楚派大臣,熊槐還是要接見的,那怕他現在在秦國並沒有多少權勢。

不久,熊槐以陳軫作陪,親自在大廳中接見了向壽。

禮畢。

向壽誠惶誠恐的道:“大王,之前楚國陷於危難,公子芾、公子悝以及臣等,都希望秦國能相助楚國,不負秦楚世代之好。奈何奸相甘茂從中作梗,以致秦楚兩國共同期待的聯盟事宜半途夭折。

對此,兩位公子以及臣等全都深以爲憾,萬幸大王英明神武,大破齊魏宋三國於淮北,讓楚國就此轉危爲安。

兩位公子以及臣等,在咸陽聽說了大王大勝的消息,打心眼裡爲大王感到高興。

是故,臣這次來楚國,就是代表兩位公子,以及諸多友善楚國的大臣,來向大王表示祝賀。”

熊槐一聽,頓時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向壽。

這向壽一開口,話裡話外的全是公子芾與公子悝,是以公子稷兩個親弟爲首的親楚勢力,這已經表明,他這次來楚國,不是奉秦王蕩之命,而是代表秦國的親楚派勢力來楚國的。

這次楚國大勝五國聯盟,並一舉收復所有的失地,可謂聲威大振。而隨着楚國的威望提高,各國的親楚派大臣也會隨着水漲船高。

這種情況下,向壽依舊迫不及待的趕來楚國求見他,而且態度又如此謙卑諂媚,這就說明向壽或者說秦國的親楚派勢力即將有大動作,但因爲力量不夠,所以急需楚國的支持。

心中有底後,熊槐看着向壽的笑容更加和善了:

“賢卿遠在秦國,依舊時刻惦記着故國,爲寡人擔憂,兩位公子雖是秦國公子,但是也時刻不忘母族故國,兩位公子與賢卿的心意,寡人已經知道了,而且寡人也不會忘記你們的。”

向壽見楚王面色始終十分和善,且語氣中透着陣陣親近之意,不由在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

他在見到楚王之前,心中一直忐忑,唯恐楚王因爲秦楚兩國的矛盾,以及他們未能在秦楚議和中起到關鍵的作用,而埋怨他們或者以爲他們對楚國無用。

但現在,他一見楚王的態度,並沒有絲毫疏遠與冷淡,便知道他們這羣秦楚勢力,對楚王而言還是有用的。

想着,向壽定了定神,然後拱手道:“大王的恩情,臣已經深深的感受到了,並且永遠感激在心。”

熊槐笑着點了點頭。

此時,向壽雙眉微微一垂,感嘆道:“臣等遠在秦國,可謂舉目無親,全賴大王信重與支持,臣等這才能在秦國站穩腳跟,大王對臣等的恩情,可以說是很深的了,臣等也一直在心中默默感激涕零,欲要對大王有所報答,以不負大王之恩。”

熊槐見向壽再三強調自己對在秦楚人的恩情,心中有些奇怪,這種事說一次就夠了,向壽再三說,這就顯得有些虛情假意了。

雖然熊槐也沒有希望秦國的那些親楚派大臣,如楚臣一樣效忠於自己,但向壽如此刻意強調,也太假了。

不過,熊槐對於向壽或者公子芾兄弟,也沒有抱有太大的期待,對向壽的表忠心,也只是笑着點頭。

此時,向壽見楚王點頭,臉色微微一變,然後嘆恨道:“臣雖然一直都見大王的恩情放在心中,對大王甚是感激。可是,有些人享受着大王的禮遇,得到了大王的恩惠,受到了大王的支持,卻不僅不思報答,反而還反咬一口,且欲至大王於死地。

對於這種人,臣深以爲恥,不欲與之爲伍。”

熊槐一怔,然後詫異的看着向壽問道:“卿說的是···?”

向壽滿臉不岔道:“大王,臣說的不是別人,正是秦國右丞相甘茂。當年甘茂在秦國用事,大王待甘茂可謂禮遇有加矣,而且,甘茂在秦國獲取高位,甚至是右丞相之位,大王出力甚多。

可是,甘茂又是如何迴應大王的厚恩的呢?

先是阻撓秦楚議和,其後糾結五國聯合伐楚,若非大王有上天庇護,在淮北一戰中大破齊魏宋三國聯軍···其後果將不堪設想啊!”

熊槐一聽向壽或者說秦國的親楚派將矛頭指向秦相甘茂,心中頓時一動,接着心中充斥着一股對甘茂的怨恨。

甘茂這個人,熊槐自問對他多有扶持,待他甚厚。

當年甘茂被秦王蕩任命爲左相以分相國樗裡疾的權勢,是時,甘茂前有以樗裡疾爲首的秦國宗室對他十分不滿,後有大量的秦國官吏對虎視眈眈,那時秦王蕩身邊全都是說甘茂壞話的人。

那時候,若非熊槐下令,讓秦國的親楚派大臣全力支持甘茂,否則,甘茂將難以在秦國立足。

可是,當甘茂在秦國坐穩右丞相之位後,又是怎麼報答楚國的呢?

熊槐想起之前的兩次五國伐楚之戰,不禁恨道:“甘茂深負寡人之望,寡人恨之···”

向壽一聽楚王之言,立即附和道:“大王之恨便是臣之恨,甘茂久受大王之恩,卻對大王恩將仇報,是故,爲了一解大王之恨,臣請爲大王除掉甘茂。”

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