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

咸陽。

此時,秦王蕩陰沉着臉,眉心緊縮,不斷的在王位前來回,好似下不定決心的樣子。

另一邊,秦國左丞相樓緩見秦王蕩在他面前不斷的走動,就靜靜站在秦王蕩身前,也跟着沉默不言,這一次,他是來勸說秦王蕩同意趙國的請求,讓韓太子幾瑟即位的。

就在君臣二人沉默間,殿外傳來一個侍者的稟報聲:“大王,大臣公孫郝求見。”

秦王蕩一怔,立即應道:“傳。”

“唯。”

不久,公孫郝臉色匆忙的走了進來,然後拱手道:“大王,楚國傳來的消息,不久前,楚王在方城之中下詔,動員全郡十四歲以上的百姓作戰了。其中,所有男丁都要求上戰場殺敵,而其中的女子,而參與運輸物資。

但我們從漢北的一些探子來報,他們發現不少壯婦也被楚人發放了武器,並有楚軍將士對她們展開訓練,所以,漢北的探子懷疑,一旦戰事對楚國不利,或許這些壯婦也會被楚王調往戰場。

同時,楚王爲了激勵百姓,已經正式在漢北進行變法,據說楚王在漢北的變法內容跟我秦國類似,砍一個腦袋就晉一級爵。”

秦王蕩聞言頓時倒吸一大口冷氣。

楚王瘋了!

他這麼幹,就算最後成功的守住了漢北郡,那漢北郡還能剩下多少百姓呢。

更重要的是,軍隊中夾雜着大量的未經訓練的幼弱之人,再加上年老體衰的老人,這樣的軍隊又有多少戰力呢!

對此,秦王蕩表示這種事情自己最有發言權,畢竟這事也只有秦國以前幹過。

百年前,秦國爲了對付魏國,也曾幹了一次舉國男丁上戰場,女子轉運糧食的事情。

結果,五十萬夾雜大量老幼的軍隊,面對吳起率領的五萬新兵,竟然不堪一擊,一觸即潰。若不是最後主張滅秦的吳起被魏武王猜忌,在大勝秦國後不久,就不得不丟下軍隊逃亡楚國,那一次,可能秦國就亡了。

即便秦國最後保住了,甚至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魏國都沒有對秦國用兵,但即便如此,秦國依然還是花費了近三十年的時間來休養生息,甚至爲了增長人口,還廢除了自古以來就有的活人殉葬制度。

想到這,秦王蕩就想嘲諷楚王狗急跳牆。

只是,話剛到嘴邊,秦王蕩一想起漢北郡只是楚國的一個郡,不禁一滯,然後臉色一黯,千言萬語最後轉爲一句話:“楚國真他媽大。”

樓緩公孫郝頓時被秦王蕩突然爆出的粗口驚住,然後二人同時低下頭,裝作沒聽見秦王蕩的話。

只是,樓緩一低下頭,頓時想起來,似乎楚國的事情對他有所秦王蕩很有利。

想着,樓緩立即擡起頭來,然後看向秦王蕩道:“大王,事急矣,臣請大王立即答應趙國的請求,讓韓太子幾瑟即位。”

秦王蕩聞言,立即搖了搖頭:“不妥,此事不妥。”

樓緩聞言,並沒有放棄,立即上前一步,再次拱手道:“大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如今五國伐楚的戰事已經進入到最後的截斷,魏國十萬大軍已經收到方城。

而楚王現在已經親自作鎮方城,率領一羣地痞流氓以及貴族家中參雜着一半以上的老弱阻止的軍隊,並全郡百姓,正在拼死阻擊魏軍。

現在魏韓聯軍正與楚軍在方城激戰,楚國已經露出難以爲繼之色,連婦女也上戰場了。這樣的楚國,快則三月,慢則半年,楚國一定會潰敗。

此時此刻,只需將楚國最後一口氣打下去,那整個漢北郡,以及拿下漢北郡後,漢北郡西部的漢中上庸兩郡,都將歸秦國所有,此時此刻,萬萬不能給楚國喘息之機。

而現在,天下唯一能救援楚國的就是趙國,楚國左尹昭常爲了遊說趙國出兵救出,已經在邯鄲花費了近萬金,至今依然在邯鄲滯留未歸。

而與趙主父長子交好的楚公子子青,也在不斷的通過公子章的渠道,希望能說服趙主父出兵救楚。

現在趙國那邊,被昭常收買以及說服的人,還有公子章的黨羽,還有一大批渴望建功立業的將領,全都在遊說趙主父出兵救楚。

是以,此時此刻,我們絕對不能將趙國推向楚國那邊。”

秦王蕩聞言,額頭上的皺紋頓時更加深了。

他當然知道趙國那邊的情況,可是,現在趙國讓公子章率軍送韓太子幾瑟回國,一旦他答應了趙主父的要求,讓太子幾瑟即位,那秦國就將失去韓國。

更可怕的是,太子幾瑟自小在楚國長大,與楚公子子青情同兄弟,與楚王情同父子,一旦太子幾瑟即位,那麼毫無疑問,楚韓兩國必將重新結盟。

同時,楚趙兩國百餘年來關係一直都很好,尤其是之前那一此與這次的伐楚行動,趙國都沒有參與其中,甚至還一直與楚國保持着盟友關係,雖然趙國並未出兵救楚,但他們的盟友關係卻是實實在在的,同時也震懾着齊魏兩國。

所以,只要他現在答應讓韓太子幾瑟即位,那不久的未來,他可以預見到,一個楚趙韓三國組成的同盟必將橫跨在秦國的東方。

而這,對於秦國而言,威脅太大了。

另一邊,樓緩見秦王蕩臉上的猶豫更重了,繼續道:“大王,不要再猶豫了,區區一個韓國與楚國的漢北郡而言,根本就算不得什麼。

韓國不過千里大小,而漢北十七縣也有近千里範圍,就算大王現在保住了韓國,那也只是多一個盟友罷了。

而漢北不一樣,宛城乃是天下聞名的冶鐵中心,其規模不下於韓國的宜陽,漢北十七縣,北有方城,南有漢水,乃是易守難攻之地。

只要這次大王獲得了漢北郡,那漢北就全部變成了秦國的領地,而後漢中上庸也將歸秦國所有,這就是擴地近兩千裡的功勞,而且還大都是膏腴之地,這樣的功勳,乃是秦國曆代君王之最,雖穆公孝公也無法與大王相比。

漢北漢中上庸三郡,只要歸秦國所有,這就是秦國的萬古基業啊。

兩千裡地跟千秋基業,與區區一個隨時都有可能會背叛的盟友,其孰輕孰重,還望大王明斷。”

秦王蕩聞言,看了看面前的樓緩,並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又在臺前來回走了兩圈,而後又走動了兩圈。

此時,樓緩見此,不禁暗暗心急起來,他內心已經隱隱明白秦王蕩的顧慮所在,但是,他現在是秦國丞相,有些話,不能從他口裡穿出來,否則,那就是他對秦王不忠了。

此刻,他只能期待趙國使者能快速抵達咸陽,然後儘快搞定韓國之事,要知道,現在韓王已經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了,誰知道韓王還能堅持多長時間呢!

萬一···

正想着,殿外又有人稟報道:“大王,趙國相國肥義來訪。”

樓緩聞言,頓時心中一鬆,這個正主終於來了。

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心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