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

不久,陳軫走進殿中,見楚王還在跟屈原商談,立即露出一絲笑容,快步向前,拱手賀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熊槐一怔,他本以爲陳軫去而復返,是因爲出了什麼大事,結果,不想陳軫一進來就是立即向他道喜。

“賢卿,出了何事,喜從何來?”

陳軫應道:“大王,剛剛臣奉命在郢都中散佈消息,但,臣剛剛回到刺史府,還未來得及下達散佈羣臣準備毀家紓難的謠言,結果這個消息已經開始在郢都中散播了。”

熊槐愣了愣,跟一側的屈原對視了一眼,露出震驚之色,難以置信問道:“這個消息是誰散播出去的?”

陳軫聞言感嘆道:“回大王,是鹹尹主動散佈出去的。不久前鹹尹回到自己府邸後,以自己即將北行燕國,難以顧及國中之事,且因戰事千變萬化,他也不能預料齊魏兩國何時出兵增援,唯恐因爲自己不在國中而耽誤了戰事。

是以,爲了以防萬一,鹹尹剛剛一回到府中,就立即下令,將族中所有十二歲以上六十五歲以下的族人,無論男女,全都進行整編,隨時準備舉族奔赴前線。”

說着,陳軫見楚王滿臉震驚,稍稍停頓了一下,便繼續道:“鹹尹整編府中族人的消息一經傳出,頓時讓周圍的人全都震驚莫名,然後羣臣在議事中阻止大王清查貴族的附庸,並請求毀家紓難的消息,頓時在周圍傳播開來。

接着,正在收拾行裝,準備前往趙國的左尹,聽說了鹹尹了事情後,驚歎了一聲,也跟着整編家中的族人了。”

說着,陳軫見楚王與屈原還未反應過來,便在他們的震驚中接着道:“左尹與鹹尹整編族人的消息,幾乎就在瞬間便在郢都中引起了轟動,所有的國人都在奔走相告。結果,等臣回到刺史府之時,剛剛朝中參與議事的羣臣全都決定毀家紓難的消息,已經在郢都中人盡皆知,並且還在以極快的速度向周圍地區擴散。”

良久,屈原率先反應過來,然後立即向楚王拱手賀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大臣毀家紓難,國有如此賢臣,此戰必勝。”

熊槐亦反應過來,依然露出滿臉震驚之色。

之前在大殿議事的時候,他本以爲羣臣說要帶着自己全家老少上陣,只是形式所爲,一時熱血上涌,過後冷靜下來,就會食言而肥。

所以,他才準備讓人將大臣的誓言散佈出去,準備將羣臣逼向死地。

但不想,他還沒有動手,那邊鹹尹範環就自己幹了。

說真的,直到此時此刻,熊槐依然被範環的舉動震撼到了,他這是真的要舉族共赴國難啊。

雖然鹹尹範環在朝議中,屢屢與他意見相左,屢屢開口反對。但,毫無疑問,這也一個忠臣。

想着,熊槐感嘆道:“是啊,國中有如此忠良之臣,豈會衰亡。原本寡人對於此戰還只有七成勝算,但現在,寡人已經十成勝算,此戰必勝。”

說着,熊槐向陳軫吩咐道:“陳卿,立即將鹹尹範環以及左尹的事蹟向各地以及各國傳播,寡人要所有的人都知道,楚國雖然遭到五國圍攻,但羣臣百姓依然還緊密的團結在寡人身邊,只要有鹹尹左尹的這樣的大臣,只要國中百姓還願爲寡人死戰,寡人將毫不畏懼任何挑戰。”

“唯。”

陳軫離去後,熊槐又向屈原吩咐道:“賢卿,讓各大學派的人對鹹尹他們的事蹟進行討論,寡人要通過朝中大臣毀家紓難的事情,進一步孤立各地封君。同時,讓各大學派的人掌握好評擊的焦點,寡人要讓所有的封君貴族,都以爲國中的輿論,都是在逼他們效仿朝中諸公,在逼他們拿出更多的實力來抵抗五國。”

“請大王放心,臣立即就去拜訪各大學派的領袖。”

屈原陳軫二人離去後不久,熊槐就收到了昭常範環兩人的上書,書中盡數二人家中族人,全部聽候他這個楚王的調遣。

熊槐收到上書後,看着名單上的人名,只看到他們十四歲以上的子嗣全在這份名單上,頓時便覺這兩份上書全都重若千鈞。

接着,熊槐沉默了許久,然後下詔道:“傳詔,讓左尹與鹹尹從族中各挑一名十歲左右的男丁前來宮中做爲公子子鼠與公子子牛的伴讀。”

另一邊。

郢都中,自從鹹尹範環與左尹昭常將族人編制起來,並將名錄送進宮中後,整個郢都的楚人都沸騰起來了。

原本今日楚王召集朝中重臣議事,商議是否在國中進行清查人口的事。

結果,這事被羣臣所阻後,許多中下層的官員以及許多有識之士,都在評擊朝中諸公因爲自己家中隱匿了人口,而至楚國的生死而不顧。

甚至,連一向在遊士羣體以及各大學派聲明極佳的屈原,都因爲沒有在朝議中開口支持清查人口,而遭到許多人痛罵,痛罵他空有愛國之名,實際卻只是披上愛國變法的皮,藉以獲取士人以及愛國人士的支持,而究其根本,依然還是站在大貴族那邊。

結果,就在衆人痛罵中,範環與昭常二人的事蹟傳來。

衆人驚愕的同時,瞬間就改變了評擊的目標。

朝中諸公都可以全家男女老少一同上陣,願意毀家紓難了,難道他們還在乎自己隱匿的那點人口土地嗎?

諸公之所以阻止大王清查人口,那是擔心國家出現動亂啊,現在的楚國,可是經不起半點折騰了。

這纔是老成謀國之人啊!

於是,很快郢都中的中下層官員,在郢都遊士求官的人,在太學求學的學子,紛紛將矛頭對準楚國的貴族,評擊他們佔據了楚國太多的資源,卻不思爲國效力。

以至於楚王廢寢忘食即便求助羣臣之後,卻依然毫無辦法,不知如何讓楚國渡過難關。更逼的朝中諸公,爲了渡過這次危機,而將自己的族人全都編制起來了。

要知道,楚國地方五千裡,江漢兩淮等地並不貧瘠,如此廣袤的地方,就算失去了淮北之地,全國的人口也不應該只有區區六十多萬戶。

現在五國來襲,卻逼的楚王和諸公如此,這就是貴族太過貪婪,而且不死報國嗎?

就在郢都衆人對貴族的評擊中,種種謠言很快便在有人的推動下,迅速向楚國各地擴散開口。

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裝暈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心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