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遼東戰區善後方略(中)

通過跟現代世界一些氣候學專家的交流,黃石現在已經很清楚地知道。截止到目前爲止,整個東北地區的小冰河時期,已經持續了差不多五十年,接下來還要繼續煎熬十幾年纔會過去。按照歷史上的記錄,在這段漫長的災害時期內,遼東各地農田的糧食產量,都會降低到一個非常可悲的程度。

因此,天啓年間毛文龍麾下的明朝東江鎮軍民,雖然從地圖上看似乎佔着很大一塊地方,但口糧卻始終都極度依賴山東方面的海運接濟,還有就是拉下臉皮去朝鮮敲詐勒索打秋風。可饒是如此,東江鎮的軍民每年依然是餓殍累累。等到袁崇煥下令封港絕糧之後,貌似兵強馬壯的東江鎮更是一下子就給餓垮了。

至於八旗方面,理論上還要更慘。事實上,早在崇禎初年,小冰河時期帶來的災荒,就已經讓整個遼東的農業徹底崩潰了。當時女真八旗的統治區,雖然被努爾哈赤給屠殺得一度只剩七十萬漢民,但由於大部分莊稼顆粒無收的緣故,殘餘的百姓依然易子而食,米價曾高達八十兩一石,布價也漲到了二十兩一匹。

多虧了依附於女真政權的賣國晉商集團,皇太極才能夠把從中原劫掠來的財物、古董和金銀,重新販賣回關內,變現成糧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用於養活女真八旗和被擄掠來的幾百萬人口。

在這些年的明清戰爭之中,晉商集團給八旗軍提供了全部的火藥、八成的糧食和超過六成的金屬,幾乎就是女真人的總後勤部!一旦失去了晉商集團的協助,不能把這些沾滿了漢人鮮血的戰利品重新販賣給漢人,那麼貌似威風凜凜的八旗大兵,就會迅速退化到骨頭箭和獸皮衣的狀態。

而發了國難財的晉商集團,自然也從中受益匪淺,根據歷史記載,早在在崇禎十五年,晉商八大家就已經窖藏了上千萬的銀兩,後來還因爲這些功績而得到了清朝御賜的皇商地位,從而造就了此後晉商八大家富甲天下二百七十餘年的不朽傳奇,直到近代才隨着海洋貿易的興起而逐漸衰落下來。

但是,眼下隨着整個遼東的易主,山西晉商這條曾經維繫了女真八旗政權的生命線,自然也就斷了。

雖然黃石根本不覺得這些山西賣國奸商集團,在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親手葬送上千萬漢族同胞之後,居然會對皇太極抱有鐵一般的忠誠和匪夷所思的認同感,節操爆表到寧可停業破產,也要跟女真八旗共存亡。

可是,即使這些節操匱乏的晉商,在賣了大明之後不介意再出賣一次大清,繼續跟佔據了遼東的華盟做生意。而生產力強大的穿越者也能拿出足夠的交易品,但黃石若想要重新跟他們牽線達成交易,讓關內晉商再次開始供貨,並且達成一個合適的價格協議,也需要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在此期間,光靠海參崴的屯糧顯然不足以滿足整個遼東的消費,難道還要靠隨意門從美洲調撥口糧?美洲那邊在吸收了上百萬移民之後,還能夠湊得出這麼多的糧食?而那邊又捨得無償拿出這麼多糧食來養活幾百萬遼民嗎?

幸好,在通過視頻電話會議,諮詢了中央的智庫專家小組之後,黃石發現自己似乎把事情想得太悲觀了。對於擁有現代科技的華盟來說,小冰河期的氣候異常,給糧食生產造成的打擊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或者說,他有些輕視了科學技術的巨大作用,不知道現代農業抵禦天災的能力早已遠遠超過了古人。

所謂的小冰河期,就是指全球氣溫大幅度下降,導致各地氣候普遍異常。在草原上表現爲頻繁爆發白災,導致大批牲畜死亡,迫使遊牧民族竭力向南方掠奪生活物資;而在東北和中原則表現爲降水帶向南移動,導致原來的主要農業區出現嚴重旱災,使得糧食產量劇烈下降,最終造成大規模的饑荒。

粗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副相當可怕的景象。

不過,且不說降溫的事兒。古人眼中的旱災,跟現代人想象之中的旱災,真的是同一回事嗎?

具體來說,儘管今年的遼東依然在鬧旱災,可是在各位身臨其境的穿越者眼中,此時的遼河水依然是一片浩浩蕩蕩,別說什麼斷流了,連水位的下降都不很明顯。至於那種土地龜裂、植被枯萎的場面,至少在遼河沿岸,都是基本上看不到的不過是下雨的天氣比較少罷了,這樣也算是大旱災?

但問題是,古人抵禦天災的能力,真的就是有這麼弱!

首先,古代農民播灑的種子,可不是現代那些種子公司精心研發出來的優質良種,而是各方面都差得多的原始版本,雖然或許很受後世那些“小清新”的追捧,認爲那樣纔是綠色無污染的上等貨。但事實上,這些古代的“綠色莊稼”非但產量很低不說,還既不抗旱也不抗寒,動不動就會出現減產絕收的情況。

其次,在缺乏農田水利設施的情況下,古代的農民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飯,一旦老天爺少下了幾場雨,這莊稼的收成就會有不妙的趨勢。畢竟誰也沒那個力氣,不僅要用木桶到遠方的河湖裡去一趟趟地打水,然後還要親手澆灌幾十畝的莊稼。即使是那些挖掘了灌溉渠道的農田,也沒有現代的抽水機來輔助。一旦江河湖泊的水位稍稍下降,導致河水無法流入灌溉渠道的話,那麼農田還是會減收甚至絕收。

最後,在面對旱災降臨的時候,現代中國政府會組織各種“抗旱保收”的行動,而古代的地主縉紳和官宦人家,則只會卷着存糧和錢財躲進縣城裡,看着農民在城外慢慢餓死,然後再瓜分他們遺留下來的土地,旱災對他們來說非但不是禍害,反而是一場擴大自家田產的美味盛宴。

在技術條件的落後和統治階層的刻意漠視之下,古代農民面對天災的絕望心情,自然是可想而知。

相反,降臨本時空的各路穿越者,都沒有無視天災肆虐,坐視百姓餓死的冷酷心態,而是十分積極地在抗災保收。然後,在穿越者的統治範圍內,各種基本作物都已經用上了現代的優質良種。而在地廣人稀的美洲和海參崴,各處農田更是都得到了大規模的規劃、平整、改造,還有配套的水泥溝渠和小水庫,外加風車或蒸汽動力的提水站。那些足以讓古代農夫上吊或逃荒的旱災,對於穿越者來說不過是多開動一會兒蒸汽抽水機的小事。只要旱災的程度沒有嚴重到連地下水都乾涸,就不會出現莊稼大面積絕收的慘狀。

除了旱情之外,所謂小冰河期的全球降溫,同樣也只是讓生產力落後的古人感到絕望而已。若是放在現代農業技術面前,就遠遠稱不上可怕了。畢竟遼東這片地方,雖然在中原漢人眼中乃是苦寒之地,但在俄國人的眼裡,卻已經是“溫暖的南方”了!既然二十世紀的蘇聯人在勘察加半島都能種出大批土豆和白菜,而維京海盜的後代則在冰島種出了燕麥和蘿蔔,那麼遼河沿岸的農田又怎麼會種不出糧食呢?就算明末小冰河期的遼東再冷,難道冷得過現代世界的勘察加半島和冰島不成?

所以,自從由解放軍退伍老兵爲主體的遠東公司通過蟲洞穿越位面,在本時空的海參崴建立基地以來,居然對連年肆虐的旱災和寒潮並沒有什麼感覺,反倒是很輕鬆地就開墾了大片農田和牧場,產量也不錯。

由此可見,至少在水源有保障的遼河沿岸,黃石完全可以複製遠東公司在海參崴的開墾經驗,建設起大片的近代化農場。燃煤是不必發愁的,遼寧省本來就是中國的產煤大省,否則也支撐不起後世的煤鋼複合體。而光是遼河流域的可耕種土地,就已經足夠安置山海關外的這二三百萬人口了。

當然,想要在東北安心搞建設的話,至少也得有一個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思索到這裡,黃石便抓起無線電話筒,接通了錦州前線的指揮部。然後,根據那邊彙報的高級俘虜名單,黃石發現了一個在現代傳媒上很有影響力的歷史名人,同時對他的計劃來說也很合適的人選。

“……吳三桂?就是那個衝冠一怒爲紅顏的傢伙?這回居然在錦州把他給逮住了?”

跟着黃石一起乘飛艇過來觀戰的王秋,聞訊不由得眼神一亮,“……那麼陳圓圓是不是也在?”

“……拜託,如今吳三桂的年紀恐怕還沒你大呢!論輩分還得叫我叔叔或伯伯,至於陳圓圓麼,估計年齡還不如你家裡收藏的那兩隻羅馬尼亞銀髮蘿莉,眼下有沒有被賣到青樓裡都很難說。”

黃石翻了個白眼答道,而王秋立刻就變得意興闌珊起來,“……那麼,你打算利用這位吳三桂小弟做些什麼呢?通過他勸降關寧軍?還是想要直接招攬這傢伙,到你的手底下效力?”

“……不不不,我只是打算看着過去那些交情的份上,送給他們吳家一場大富貴而已!”黃石露出了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把北京和中原的疆土送給關寧軍,讓他們過一把當君王的癮!這個主意如何?”

ps:從2011年開始,美國西部大約五分之一的國土都處於持續的可怕旱情之中,無數的湖泊和水庫相繼乾涸,內河航運也隨之崩潰。從現場拍攝的紀錄片來看,不少湖泊與河流的水位居然下降了三十米以上,各種斷流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其嚴重程度絕對不亞於中國歷史上明朝的崇禎大旱。

但儘管如此,美國內部卻並沒有因此出現大規模的饑荒和流民,龐大的美軍更是繼續在全球征戰不休。可見這場大旱對美國社會的打擊十分有限,甚至還不如之前的那場經濟危機。其原因不外乎這幾個世紀的科技進步,使得人類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有了極大的加強所謂的“征服自然”,可不是什麼空話!

比如,在連續五年大旱的加利福尼亞,不但河流與湖泊統統見了底,當局甚至把地下水都抽乾了,纔不得不嚴厲要求居民節約用水,強迫他們在自家院子裡剷掉草坪、刷上綠油漆。同時又強行關閉了各個極度費水的高爾夫球場。而加州老百姓固然是對此怨聲載道,卻根本沒想過自己會因此而餓死……

如果同樣的旱災放到封建時代,加利福尼亞那邊怕是早在三年之前,就已經開始人吃人了吧!

第181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七)第158章 最後的槍聲(中)第192章 荷蘭人的澳洲異聞錄(下)第102章 京師大亂鬥(中)第107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三)第190章 澳洲的中華城第33章 五大勢力入場到齊(上)第84章 赤道洋之夏(完)第26章 魔幻時代的來臨(續)第18章 喵星人的煉獄(中)第20章 異世界的土著人真是太弱了(中)第93章 英倫浩劫第45章 前往暴力兔子的國度第66章 颱風戰神哈爾西(上)第78章 這是在玩全民大穿越嗎?!第120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中)第42章 大家坐下來開個會吧!(中)九催命般的中世紀醫療第29章 穿越尋親之旅第105章 王美玲市長的嘆息(上)第22章 走進印度(續)第32章 印度式的宇宙怪獸應對策略第5章 涼宮春日與《死神來了》(下)第4章 雞飛狗跳的開場白第9章 喪屍被玩壞了第14章 一羣軟骨頭第13章 攻佔廣播室第136章 四方亂雲起(上)第11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一)第389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5章 這位同學本來還可以搶救...第17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七)第61章 宅心仁厚機器貓第41章 王秋的喪屍知識講座(上)第166章 於江南重建大清!第137章 四方亂雲起(中)第3章 穿越北宋的政委第41章 無可抵禦的征服者(中)第192章 荷蘭人的澳洲異聞錄(下)第6章 出師不利的王秋團隊第33章 時隔七十年的約會第71章 墨爾本之冬(上)第45章 不愧是威尼斯商人(中)第185章 阿貴的故事(下)番外三離開王秋的日子下第23章 馬里布大轟炸第34章 中國來的皮薩羅第174章 貪得無厭的有關部門第77章 國際考察團的異聞錄(下)第2章 不一樣的二戰(中)第19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上)第18章 一炮糜爛數十里第183章 阿貴的故事(上)第64章 小兔娘出生二十二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二第106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二)第35章 東亞戰雲起(下)場景3穿越日本平安時代第11章 村長的災難日第34章 東亞戰雲起(中)第9章 宋欽宗的驚愕第9章 初探卡恩村第18章 一炮糜爛數十里第7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七)第5章 思維混亂的骨傲天(中)第22章 逃出學園第157章 引狼入室(下)第101章 種太陽(上)第29章 熱鬧喧囂的東方海洋(上)第25章 噩夢中的帝國(下)第112章 金陵歌舞何時休?(三)第85章 女神真難爲(下)第66章 颱風戰神哈爾西(上)第95章 帝國女皇的憧憬(中)第106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二)九催命般的中世紀醫療第115章 白頭鷹的核反擊計劃(下)第45章 海參崴的衆生相(下)第9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九)第172章 爲淵驅魚(上)第139章 黑暗時代的衆生相(上)第10章 危機悄然降臨第30章 捕獲南里香第16章 活死人黎明(下)第148章 遼東戰區善後方略(中)第77章 福建暗流(上)第15章 三個校長的故事第26章 裸女鬥喪屍第55章 初戰告捷第184章 阿貴的故事(中)第44章 虛僞的樂園(中)第101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下)第46章 不愧是威尼斯商人(下)第77章 福建暗流(上)第13章 攻佔廣播室第47章 百萬裝逼王(中)第35章 對未來的思考(下)場景4穿越到美洲瑪雅文明第67章 南海鐵道紀行(7)第32章 請政委老爹逛妓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