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烈火烹油(中)

河南,開封

伴隨着一陣表示收兵的鳴金聲,又一場屍山血海的城池攻防戰,暫時宣告了平息。

最後一位還在抵抗韃虜兵鋒的大明棟樑,困守開封孤城的河南巡撫樊尚燝,正顫巍巍地被一羣親信家丁簇擁着,站在開封城的高大城牆上,左手輕扶着垛口,眯眼眺望着城外曠野上的情景。

在他身邊的城牆上,最引人矚目不是一排排手持各色兵刃、凝神戍衛城牆的士兵和民壯,而是一片扎人眼球的暗紅色無論是殘缺破損的女牆上,一片狼藉的馬道上,坍塌起火的城樓上,滾燙冒煙的火炮上,亦或是將士們的袍服和鎧甲上,都是遍佈着這樣渾濁而刺眼的暗紅:

那是人血乾涸之後的顏色!

星星點點的血污,幾乎覆蓋了城樓附近的每一寸地方,新舊混雜,還散發着刺鼻的腥味,讓人聞之慾嘔。除此之外,還不乏尚未來得及收拾的斷肢殘骸,以及從屍體中流淌出來的五臟六腑。

與城牆上的情形相比,牆根下的景象還要更加不堪入目。層層疊疊的屍首在城牆腳下堆成了小山,流淌的鮮血更是將泥土變成了沼澤。在這些死人之中,能夠留個全屍都已經算是幸運了,大多數屍體都是被滾石檑木砸得四分五裂,腸子和內臟撒了一地,再被後面的士兵反覆踐踏,幾乎都被踩爛成肉泥了。

還有許多毀壞的雲梯、撞車等攻城器械散落各處,這時還在稀稀落落冒着火苗與黑煙。

無論是屍骸還是土地上,都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荒地上鬱鬱蔥蔥的野草。

一切都宛若傳說中的修羅煉獄。

又一次看着這樣屍山血海的場面,樊尚燝巡撫的面色一片煞白,垂下的右手緊緊攥着摺扇。

這已經不是樊尚燝第一次趁着城外敵軍攻城的間隙,走上城頭觀看戰況了。記得初次走上城頭的時候,眼見着城內外的血水屍骸,他當即就吐了一地。直到現在。他也還是沒法對此坦然處之。

“……這就是生靈塗炭的亂世干戈啊……”他有些失神地喃喃自語道。

但這城頭上的其他人,卻沒有巡撫大人這般傷感時事的閒情逸致。

只聽得“噗”的一聲,一大桶水從一名軍士手中倒出,衝散了馬道上的鮮血和殘肢。

“……快,趕緊把屍首都擡下去,再把血跡沖洗一遍,免得待會兒走在上面滑腳!”

在這名軍士的帶領和呵斥之下。大批民夫涌上城頭,一邊擡走屍體。一邊將清水倒在馬道上,又被後面的人用掃帚快速掃開,渾濁的污水慢慢流淌過牆頭,最後在各處預設的排水洞口衝下城頭。

緊接着,這幫民夫又在城牆上下來回奔走,將滾石檑木等守城器械搬上城頭,碼放在女牆後面。同時爭分奪秒地搶修起了城牆上的缺口。大的缺口用砂石木料草草塞住,小的缺口則無暇理會。

“……快,快點。再去將銅汁擡上來!莫要把炭火弄翻了!”

“……這牀弩似乎有點不對勁!誰來修一下?!”

“……這邊的石頭不夠了!去下面擡幾籮筐過來!”

“……什麼?沒石頭了?你不會去拆房子啊?快去!”

……

一時間,城頭上到處人影晃動,你來我往,吵鬧異常,其中不乏軍官的呼喝聲,兵器和甲冑的碰撞聲,紛亂的腳步聲。南腔北調的喊叫聲,亂糟糟地響成了一片。唯有樊尚燝巡撫一個人在愣愣地發呆。

只是,樊尚燝巡撫大人也沒能忙裡偷閒多久片刻之後,只見一名穿着黃色袍服的中年人,在一隊披甲衛士的簇擁下,走到了坍塌的城樓上。在他後面。還有一隊擡着籮筐的僕役,籮筐裡面裝着麪餅和肉食,熱氣伴着香氣一起蒸騰。看到有吃食送上來,城頭的民壯和軍士們頓時喜出望外,立即忙手忙腳地爭搶起來。而認出了爲首那個中年人的樊尚燝巡撫,則是猛地一個激靈,趕忙整了整官服。客氣地說道:

“……王爺,您這又是何苦?犒勞士卒之事,隨便派個管事過來即可,王爺只需在城中安歇,何必親來呢?而且,請恕下官多說句話,藩王不得結交外臣武將,這可是朝廷一向以來的鐵律啊!”

言語雖然是客氣,可其實卻是夾槍帶棒的頗爲不善。被稱爲王爺的中年人眉頭皺了皺,沉聲說道:

“……樊巡撫,如今都到這等境地了,你還擔心個什麼,莫非擔心本王會投靠韃子?!”

“……呃,不過是稍稍提醒一下王爺罷了,下官一時失言,還望王爺莫要見怪!”

聽到周王朱恭枵的這番氣話,樊尚燝巡撫連忙躬了躬身,賠笑着說道,但在原則問題上依然寸步不讓。

大明地方上的督撫官員,除卻審理案件、治理民生之外,還要對所在地方上的親藩勳貴加以監視,防止他們圖謀不軌。雖說眼下這開封城內的官庫堪稱是乾淨得能餓死老鼠,就連募集民壯守城的金銀糧米,都還是巡撫衙門央求着周王掏出來的,但哪怕戰況再怎麼危急,樊尚燝巡撫也不肯讓周王染指半點兒兵權。

“……哼!本王自然不會怪罪你,但也請你不要忘了,這天下還是我朱家的天下!”

周王冷哼一聲,隨即也湊到垛口邊,先是低頭看了看牆根下的累累屍骸,當即就是感覺肚子裡一陣翻江倒海,只得一邊用袖子掩鼻,一邊從懷裡取出一具單筒望遠鏡,朝着遠方的清軍營寨望去,頓時又是大吃一驚,“……這是……多少裡的連營啊?來犯開封的韃子竟有這許多人馬?莫不是奴酋黃臺吉親臨了?”

“……來犯開封的韃子主帥,乃是建奴正白旗的多爾袞,手下最多就是兩三千真韃子,即使再加上關寧叛軍和遼東漢軍,也不滿萬人。剩下的十幾萬人馬,都是被韃子招募來的河南流民!”樊尚燝巡撫陰沉着臉答道,“……值此天下板蕩、社稷垂危之時。這些刁民不思盡忠報國,居然認賊作父,真是該殺!”

對此,周王朱恭枵也是連連點頭,深以爲然,但卻全然忘卻了,眼下的河南百姓究竟是處在怎樣的一個生存狀態崇禎年間。北方各省都是連年大災,北直隸、山東、河南、陝西、山西全都民不聊生。不過最爲悽慘的地方,還要數河南。連續數年的大旱和多年失修的水利,讓這片中原沃土變得赤地千里、顆粒無收,而朝廷非但沒有賑濟,還要向一無所有的災民攤派重稅。再加上一羣藩王和無數地主的殘酷盤剝,各路流寇和官軍的往來廝殺……使得全省到處都是沒完沒了的鬧饑荒,過大兵,很多地方都已經沒了人煙。

大明朝廷曾經在河南先後封了好幾家藩王,至於其餘的皇親國戚、致仕官員。更是多得數不勝數。這些權貴世族,佔據了全省絕大部分的土地,偏偏因爲這些人的官爵功名,他們的土地都不用繳納朝廷的賦稅,他們的佃戶也不用服朝廷的徭役。可大明朝廷的任何一次加賦,比如說著名的練餉、剿餉和遼餉,都是把河南包括在徵稅的範圍之內。而這些稅賦和徭役的承擔者,自然只能是那些無權無勢的貧民百姓。

而且,層層加派這個天下皆有的弊政,在河南尤其的厲害,朝廷想要獲得一兩銀子的遼餉,下面就能收到二三十兩之多。於是每一次加賦。都有大批的河南農民破產,而這些破產農民的田地,自然是被藩王、勳貴和縉紳們侵吞掉了。結果失地的農民大部分成爲流民,成爲國家禍亂的根源。剩下的農民更少,所要負擔的稅賦和壓迫卻變得更重,自然是很快就只能也跟着破產和流亡,或是在絕望中舉起反抗的刀子。

因此。早在八旗大兵破關南下之前,整個河南除了省府開封還有些秩序之外,其餘地方的局面,就早已都是慘烈得有如地獄了。各府各縣的鄉間地頭,皆是路無行人,百里無人煙,大股大股地流民嘯聚在一起,忙着殺官造反。縉紳豪強紛紛建造塢堡,糾集家丁和民壯抵禦流寇饑民,或者互相攻伐。而農民們則不是餓死在鄉間地頭,就是聚集成夥,去和地主民團還有官兵拼死廝殺,看看能不能殺出一絲活路。

在此時的河南,幾乎每個農民都經歷過大災來襲,官府催逼,看着親人餓死在身旁的地獄景象。所以,對於這些被飢餓和絕望幾乎折磨到瘋狂的河南人來說,什麼民族大義,什麼忠君報國,統統都是飽漢不知餓漢飢的混賬話。對於把他們全家全族逼上死路的大明朝廷,每個人的心中自然都只有無比的仇視。只要有人能管着他們吃飯,只要有人能帶着他們殺官軍報仇,不管是流寇還是韃子,他們都願意追隨。

而多爾袞在奉命攻略河南的時候,就很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就打出了“替天行道、開倉放糧”的旗號。按照他的軍令,每攻破一座縣城或豪強宅院,在取走足夠使用的軍糧之後,剩下的糧食就要分給任何來得及趕到的饑民鄉間已是餓殍遍地,縉紳大戶家中卻還有那麼多的存糧,這也真是夠反諷的了。

於是就有大批餓瘋了的流民,紛紛投入到多爾袞的麾下,甘願爲這些八旗大爺們做牛做馬。使得原本手底下兵微將寡的多爾袞,在率領這支偏師殺入河南之後,很快就如同滾雪球一般,連番攻破各處府縣,不僅繳獲金銀物資無數,還裹挾起了十幾萬流民,充作攻打省府開封城的炮灰。

這些流民並不是不知道當炮灰填壕溝的下場,但是在經歷了那麼多慘絕人寰的苦難之後,他們早已不懼怕死亡了。比起那些餓死在家鄉,甚至是被人下鍋吃掉的親人。他們能夠掙扎着活到今天,被人驅趕着來和官兵戰鬥,就已經可以說是幸運之輩!只要在死前能吃上幾頓飽飯,賣了這條賤命又能如何呢?

但是,作爲大明帝國的統治階層,周王朱恭枵和河南巡撫樊尚燝當然不會理解這些河南百姓的憤恨與絕望,只會站在屍臭燻人的開封城頭上,跺着腳連聲咒罵這些刁民爲虎作倀,不知忠義,辜負朝廷恩德……

不過,雖然這些罔顧國恩的刁民,這些日子一直在前赴後繼地蟻附撲城,但河南巡撫樊尚燝還是對守住開封城抱有足夠的信心。畢竟,開封的城牆高大堅固,如今城裡囤積的存糧同樣很充足,依靠周王殿下慷慨犒賞的銀兩,守軍的士氣也保持得很不壞,城內還有足夠的壯丁可以徵發。

另外,在他看來,女真八旗的鐵騎,固然在野戰之中無堅不摧,但在攻城戰上卻派不了多少用場。而眼前的多爾袞這一路偏師手上,明顯沒有攜帶可以破城的巨炮如果有的話,這些天早就應該用上了。

樊尚燝巡撫真正擔心的是,在挫敗了韃子的這一路偏師之後,那建奴的大汗黃臺吉會不會親自率領大軍過來報復,如果是這樣的話,開封城究竟還能夠支撐上多久,恐怕就有點懸了。

然而,他並沒有想到的是,如果敵人想要攻破開封的城牆,並不見得就非要使用重炮轟擊,還有其它的招數如果以史爲鑑的話,那麼差不多同樣的招數,早在秦國滅魏國的時候,就已經被用了一遍……

正當樊尚燝巡撫終於把周王給勸了回去,然後自己也打算返回巡撫衙門休息的時候,卻突然感受到了腳下的城牆彷彿在顫抖,而空氣中也傳來了某種不祥的隆隆轟鳴聲。

下一刻,感受到警兆的他,趕緊擡眼張望,又看見一道奔騰咆哮的濁浪,隱約出現在了地平線的盡頭!

與此同時,還有一聲堪稱慘絕人寰的淒厲哀嚎,歇斯底里地在開封城頭上空反覆迴盪:

“……決堤了!!!韃子掘開黃河大堤灌城了!!!”

第39章 壓迫衆生的來訪者(下)第7章 異界之門,開在……維多利亞灣的水底?第81章 霸道女神的暴力追妻第19章 主神空間的麻煩尚未結...第4章 從今天起開始當孤兒第27章 大宋三百勇士番外的番外二明末大亂鬥副本大魔國篇之大聖出嫁中第111章 金陵歌舞何時休?(二)第42章 日奸們(下)第54章 滿意與失意(上)第158章 最後的槍聲(中)第35章 羅馬末日第51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上)第29章 穿越尋親之旅第146章 盛京的最後一日(下)第31章 騎士、女王與教皇(上)第1章 披着巫妖皮的上班族玩家第11章 村長的災難日第23章 魔幻時代的來臨(上)第90章 萬里大移民(上)第27章 來自異世界的窺視(中)第43章 大家坐下來開個會吧!(下)第19章 奇襲江田島(下)第10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二衣衫笨重勝鎧甲第66章 開戰序幕第11章 最後的悠閒時光七隨地大小便的中世紀歐洲人第5章 貧窮姐妹物語(上)第130章 來去匆匆的“義士”們第102章 種太陽(下)第37章 帝國崩潰的大亂之世(下)第190章 澳洲的中華城第24章 星星之火(下)第2章 歡迎來到充滿危險與死亡...第87章 崇禎皇帝的絕望(下)第77章 國際考察團的異聞錄(下)第8章 刷分真容易(下)第101章 種太陽(上)第113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中)第562章 倉鼠背上的貓騎士第2章 納薩力克大墳墓的入侵者(上)一兩極分化的民國印象第19章 走進印度(上)第115章 白頭鷹的核反擊計劃(下)第126章 南印度洋追擊戰(下)第6章 圓滾滾的上帝來了(上)第21章 藤美學園大掃蕩第25章 噩夢中的帝國(下)第388章 福建暗流(下)第97章 兔兔女王的野望(上)第25章 瘟不死的印度人第33章 騎士、女王與教皇(下)第144章 盛京的最後一日(上)第131章 巴拿馬大瀑布的誕生第171章 在上海有皇帝出沒!(下)第68章 “東林黨偵察隊”的覆滅第52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中)第182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八)第165章 蘇州十日第147章 遼東戰區善後方略(上)第114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下)第12章 論如何在異界裝逼第17章 真正的暴走(中)第54章 中岡麻美番外六那些曾經被穿越者造訪過的世界三第13章 飛越大綠海第40章 藤美學園的最後一課第22章 你們外星人真會玩!第23章 拒絕配合的傢伙們我們應該穿越去哪裡2.0版場景2穿越到中世紀第4章 涼宮春日與《死神來了》(中)第72章 東方輻射鄉(中)第34章 逗逼無處不在第2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第15章 郭仙人的羣嘲第6章 懦夫之城第175章 “大和旅館”的婚禮第30章 捕獲南里香第188章 南美洲的新年(上)第36章 死亡如海嘯而來第43章 大家坐下來開個會吧!(下)第45章 海參崴的衆生相(下)第13章 攻佔廣播室第45章 可敦城第160章 南京!南京!(中)第13章 從無限世界歸來的打狗...第58章 伊塔黎卡城的假期(下)第92章 萬里大移民(下)第39章 攻入會寧第102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續)第18章 克里特島的瑣事(續)第11章 國之將亡,遍地艦娘(上)第21章 天上白玉京(上)第50章 得道飛昇,穿越結束第92章 瘋狂動物城(下)第183章 阿貴的故事(上)第70章 充滿慘劇的時代第27章 戰士不是一天就能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