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

鄭言慶的退學手續,辦理很順利。

老舍長早已得到了家族的吩咐,不管言慶做出什麼選擇,都按照他的要求辦理。

雖然覺得可惜,但老舍長也知道,言慶繼續留在學舍裡,也難有什麼大成就。

族學,等同於後世的學前班,主要以啓蒙爲主。

按照律法,學子十四歲放能進入官學,在十四歲之前,就是以蒙學爲主。這其中又有兩個方向。家境富裕,或者天資的確聰慧着,會以進入官學爲目標,着重於經史的基礎方面;而家境貧寒,亦或者的確沒有天分者,則以學習技能爲主。

比如讀寫記賬之類的生活技能,可以在進入社會後,得以生存。

言慶顯然已經超過了蒙學教育的階段,且不說有沒有先生願意來受這個罪,但只是他留在學舍裡,對其他學子造成的壓力,太過巨大。差距小了,那會成爲動力,可差距大了,就容易讓其他孩子產生自卑。而教書的先生們,也並非個個如李基那般學識廣博。萬一課堂上鬧出什麼錯,被言慶抓住,名聲立刻就臭了。

所以,老舍長即可惜,又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這樣的妖孽學生留在學舍裡,固然能有打響竇家學舍的用處,但造成的困擾更多。

言慶有些渾噩的回到了竹園,讓竇奉節的家人,把書卷等一應物品都搬進了竹樓裡。

“言慶,我也不想在學舍了!”

竇奉節走的時候,突然拉住了鄭言慶。

“爲什麼?”

“你在學舍的話,我還有個夥伴,你若是走了,其他人又會和從前一樣的對我。

與其在學舍裡,不如和你一起。

我回去和叔祖商量一下,以後就和你一起讀書,好不好?反正你的學問,連學舍裡的先生們都稱讚,和你一起讀書的話,叔祖一定會答應……言慶,你說好不好?”

其實,鄭言慶是覺得,竇奉節應該在學舍裡讀書。

畢竟那裡大都是他的同齡人,交流起來也方便。而言慶交往的,大都年紀偏長,甚至鄭言慶自己,也是成年人的性格。雖也有孩童舉動,但大多數時候都是迫於無奈。

竇奉節在竹園,只怕效果不佳。

但言慶這時候也沒那個心情勸說,既然竇奉節這麼說了,他愛怎樣就怎樣吧。

也許在竹園待些日子,他就會覺得煩悶。到時候也自然會要求,返回竇家學舍了……

“若你叔祖不反對,那就隨你吧。”

竇奉節聞聽,頓時高興起來,蹦蹦跳跳的登上馬車,回去和家人商議去了。

而言慶則坐在竹樓裡,傾聽着樓外沙沙風聲,如失魂落魄般,久久不見他動一動。

“小妖,出了何事?”

杜如晦走進來,看着堆放在屋子裡的物品,還有呆若石像般的言慶,忍不住上前詢問。

“我的老師走了。”

“老師?”

杜如晦楞了一下,馬上反應過來,“就是那個學舍裡的先生嗎?”

“恩!”

言慶點了點頭。

其實,杜如晦也覺得,李基一個蒙學先生,擔當言慶這種神童的老師,有些高攀了。

這年頭,也講名氣,更講出身。

一個無名無出身的先生,居然是當世神童鄭言慶的老師,傳揚出去,對言慶並無好處。在杜如晦看來,言慶應該請一個名士,或者當朝權貴做老師纔是正確的選擇。

甚至說,只要言慶對外說出他想要求學拜師,會有一幫子名士過來。

可杜如晦也看得出,言慶對那個李基先生,似乎非常尊重。這種事情,他不好說的太多,但內心裡並不代表他能認可李基這個人。如今,李基走了,對言慶來說並非壞事。如果言慶趁此機會,拜入某位權貴名士的門下,日後定然會飛黃騰達。

但杜如晦也只能這樣想想。

見言慶很難過,他於是在那堆書卷旁邊坐下,隨手拿起了一本,翻了兩頁。

“咦,居然是世說新語?”

杜如晦忍不住驚呼出聲。也許在後世,世說新語算不得什麼貴重的書籍,但對於隋唐之交,印刷術並不發達的年代,每一本書都顯得非常珍貴。世說新語是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人手編纂而成,記載漢魏以來名士貴族的奇聞異趣。

這本書的發行量並不大,市面上流通的,大都是拓本。

可杜如晦手裡的這本世說新語,卻是樑朝時經由劉峻作注之後的孤本。劉峻生活與樑齊之間,大約是公元500年以後。當時正處於最爲混亂的時代,朝代更迭頻繁,戰事不斷。所以劉峻作注之後,總共就雕版印刷出五百本,其中許多本已毀於戰亂之中。

連杜如晦的祖父杜果,手裡也只有一冊拓本而已。

這李基手裡,居然存有孤本?

又拿起一本書,卻是和劉峻差不多同一時代的名士劉勰所做的《文心雕龍》,雖是拓本,但卻拓印甚早,也是一本非常珍貴的名著。就連杜如晦,也是隻聞其名,未見其書。只這兩本書,就讓杜如晦驚訝不已,對李基的感官,也隨之改變。

這個人,不簡單啊……

“小妖,你以後有什麼打算?”

“我想靜一靜,然後就在這竹園讀書。”

杜如晦笑道:“這樣也好,竇家學舍裡的那些先生,只怕也教不動你。我整日在家讀書,也覺得煩悶。有你做伴,也是一件妙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我正可相互交流。”

在杜如晦的心中,早已把言慶當成了同等次的人物。

雖然他年紀小,可這名氣卻遠超過了杜如晦。杜如晦對言慶的妖孽,再瞭解不過。

從一開始的詠鵝體,到之前的‘無竹令人俗’,他幾乎是見證了言慶的成名之路,自然不會對言慶輕視。甚至,在經歷了一連串的打擊之後,杜如晦甚至生出了不願和言慶比試的心裡。這一點,從他拋棄以前對書碑的癡迷,開始攻經史可見端倪。

言慶點點頭,“杜大哥,我此刻思緒已亂,想一個人靜一靜,咱們可否以後再談?”

“恩,如此也好。

你老師雖走了,可是卻留下這許多珍貴的書冊,無疑是對你期許頗深。小妖,亂一下下就好,莫要亂的太久。否則將來你老師知道你這般情況,心裡豈能快活?”

“多謝杜大哥!”

鄭言慶拱手一揖,杜如晦撿起一本世說新語,屁顛屁顛的走了。——————————————————————————

四次,又被爆了四次……唉,兄弟們紮起,咱反爆回去吧。

第卅四章 王室追殺令下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4章 隋楊安在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四)第廿四章 孝子第廿二章 言慶出招第54章 小風口第51章 喜盈門(四)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14章 反常的毛旺一家第50章 屍山血海(六)第10章 僚亂(三)第卅二章 回滎陽四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下第13章 一匹馬引發的……第73章 三槍第卌二章 竹園深深第廿九章 黃雀第廿一章 先聲奪人第5章 徐世績的選擇(下)第7章 哈士奇(上)第50章 屍山血海(六)第51章 喜盈門(四)第9章 悍匪解象第9章 江湖風波將起第廿一章 李先生下第6章 山雨欲來第51章 喜盈門(六)第卅五章 各懷心機第69章 獅虎兒第卅九章 石灰吟上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下)第93章 夜談第77章 魚與熊掌第3章 所謂劃江而治第59章 擒王第55章 約定第82章 河南王(下)第12章 長安一夜(二)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51章 喜盈門(五)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98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2章 長安風雲(二)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上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下)第2章 長安風雲(二)第55章 交易第卌章 機關算盡下第57章 東都(八)第廿二章 緣由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中第56章 辛文禮新文禮?第91章 蝴蝶第12章 李玄霸第卌八章 李道玄第卅九章 新羅四第廿一章 衝突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中第卅三章 瓦崗興李當王二第卌九章 二李王爭第55章 孝文之殤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中第57章 東都(四)第卅章 回滎陽二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三)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中第卅一章 驅虎吞狼乎第15章 翠雲回家第10章 流言第4章 所謂天朝上國(上)第56章 入榖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一第5章 父子情(上)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上第57章 漢家兒郎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六)第卌章 新羅五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下)第卌四章 王白牛下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二第8章 僚亂(一)第卌九章 屍山血海五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上第79章 關中再來客第57章 東都(二)第卅九章 新羅四第廿九章 平壤一夜二第53章 屍山血海(完)第7章 哈士奇(下)第17章 金堤關(三)第卌七章 漁人下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八第卌三章 二月春風似剪刀第6章 魏徵的決斷(二)第69章 末日(一)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下)第52章 何爲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