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釜底抽薪

誠夏時節。大熱煊赫。

長安顯得格外平靜,甚至帶着些許惶恐:突厥人要來了!

對於長安人而言。突厥人給他們帶來的絕不是什麼美好回憶。

相反,每一次到來,都代表着血腥而殘忍的殺戮。自有晉以來,五胡亂華引的慘烈動盪,人們至今記憶猶新。直至隋朝建立,隋文帝數次對突厥用兵,分化強攻,終於將突厥削弱。

不過,也僅僅是削弱而已!

甚至包括李淵在內,對突厥也有隱隱的畏懼。

他可以毫不猶豫的對李藝鎮壓。可以很強硬的向江南宣戰,但面對突厥,終究還是有些底氣不足。

特別是自始畢可汗繼承王位以後啓民可汗的軟弱,使突厥日益強硬。

其實,啓民可汗真的軟弱嗎?

雖然所有人都這麼認爲,但在一些人眼中,啓民可汗絕對是一個能夠忍辱奐重的梟雄。

斑音,啓民可汗對隋文帝稱臣,對隋焰帝稱臣,並且一直以依附着的姿態。唯唯諾諾。可如果沒有啓民可汗的這番軟弱,突厥恐怕早就被隋文帝滅族!要知道,自有隋以來,隋文帝對突厥的戰爭,幾乎未有失利。先有高穎楊素達奚長儒這些名將。後有長孫晨於仲文,包括裴世矩等一干能臣的分化打擊,使得突厥可危。

無奈之下,啓民可汗俯稱臣,爲突厥人贏得了喘息的時間。

當中原大亂開始,突厥人即開始蠢蠢欲動。

歷經阿史那咄吉和阿史那俟利弗兩代可汗的苦心經營,至阿史那咄芯繼承可汗位以來。突厥似又恢復當年的興盛。李淵如何能夠不懼?那數十萬控弦之士,絕非烏合之衆可比。雖然李淵也是身經百戰,但面對突厥的威脅,還是有些畏懼。

此次前來長安的使者,名叫阿史那社爾,是處羅可汗,阿史那俟利弗的次子。

至於他來長安的目的,也非常清楚。就是要協助蕭隋,逼迫李淵簽訂議和書”,

對突厥而言,一個混亂的中原,遠比一個統一的中原好對付。李淵早期與突厥關係密切,但隨着李淵定鼎關中,特別是在消滅了劉武周。擊潰竇建德,收復洛陽後,對突厥的態度,也隨之生了變化。雖然並沒有與突厥開戰,可這態度,卻變得日益強硬。

這也使得阿史那咄巫在登基之初。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處羅可汗死後阿史那咄毖是經過一番爭鬥,才坐上了突厥可汗的位子。這過程並不輕鬆,充滿了血腥和殺戮。而成爲可汗以後,阿史那咄毖也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梳理草原上各方勢力。這需要時間!可他又不願意看着李淵就此做大。

隋文帝前車之鑑,猶歷歷在目,使得領利可汗不得不小心謹慎。

而就在這時,蕭太后的使者抵達草原,請求與突厥結盟。

領利可汗喜出望外,正打瞌睡呢。就有人送上枕頭。於公,蕭隋的存在可以使中原保持南北分裂的狀態,於突厥大有益處;於私,義成公主是隋室公主,同時也是阿史那咄芯的可敦。所以蕭隋從某種程度上。也是領利可汗的親戚,自然師出有名。

於是乎,長安城內流言四起。

蕭隋與突厥結盟的消息,很快就流傳開來。

本以爲,這戰亂已經結束”可現在看來,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甚至有可能網開始而已。

李淵,將何去何從?

李言慶密切的關注着突厥使者的動向。同時也在頭疼。

“養真,這樣子下去,可是不行啊!”

長孫無忌苦笑着說道:“那尉遲家的三個小子,整日裡帶着人在王府周圍遊蕩。

昨天,又有兩個家人出去採買,被人打昏過去。扒光了衣服,仍在鬧市。

如今咱河南王府,已經成了長安城裡的笑話”長此以往下去。於你聲名不利。”

李言慶陰着臉,點頭表示知道。

一個月的時間,這已經是第八次了”

如今,河南王府的家臣都不敢單獨出門,否則就會被人襲擊。

長安縣似乎也置身事外,遲遲不肯破案。其實。兇手的身份很清楚,就是尉遲恭的三個小子帶着一幫子家臣尋事。李言慶派人向天策府質詢。卻不想李世民正好不在長安。奉旨前往玉華山,爲李淵着手營建行宮”李世民不在,天策府其他人,自然不會出面阻止。王通嘛。身份不夠;劉文靜顯然是幫着尉遲寶林等人,李靖呢,也不在長安。這天策府任由着尉遲寶林等人,在王府周圍生事。

若李言慶出手,自然輕而易舉可以解決。

但問題是,他堂堂一個王爺出手的話。勢必會被人稱作以大欺

畢竟,尉遲寶林等人做的很巧妙。打得全都是曾通下人,但凡在王府中有品秩的。他們絕不招惹。並且沒有鬧出人命,長安縣也奈何不得尉遲寶林這些傢伙。

不過是打傷人而已,最多治個尋釁鬧事之罪。

李淵入長安後,定十二律,尋釁鬧事根本算不得什麼。

最多抓住人打一頓”可尉遲寶林手下。可不缺人。找幾個,人出面認罪,長安縣也無可奈何。

只是,這時間長了,對李言慶的聲名,可不太好”

長孫無忌罵道:“也不知道是哪個混蛋出的這餿主意,這幫混小子鬧下去的話,河南王府快要成了長安人的笑柄”他孃的,偏偏是一幫子,咱們還動不得!”

“四哥,你又說粗口,改日我告訴孃親。”

長孫無垢抱着李周,忍不住開口責備道:“虎頭將來若是學壞,一定是你的罪過。”

“我以後注意,以後注意!”

長孫無忌是真怕這個小妹。或者說自肺腑的疼愛

連忙賠笑告罪,這才使無垢放過他。朵朵怒道:“這羣小崽子好不知趣,要不然我去教他們一頓,看他們日後還敢囂張?”

“朵朵,坐下!”

言慶溫言道:“你如今身份不同,豈能再隨意喊打喊殺?

你若出手,勢必會落人口舌。雖說算不得什麼,可終究是個麻煩“再說了。一幫小孩子就讓你出手,豈不是太落了你的身份?此事。我已有主意,你莫再插手。”

“你能有什麼主意?”

李言慶問道:“令文如今怎樣?”

“什麼怎樣?”

“這已經跟你學了三年,不知道這功夫練得如何了?”

“令文啊”年初時已經築基完成。如今正隨我學劍”你要是不提起這件事,我險些忘記。薛禮和宋令文的降龍功已登堂入室,接下來學什麼,你得有個章程纔是。

薛禮天生神力,這些年修煉降龍功。氣血極爲強盛。

宋令文這孩子嘛,練功晚了一點。恐怕無法繼續修煉降龍功。不過在來長安之前,他跟大黑子修煉混元球,倒也小有成就。只是這孩子性子好靜,隨老薛家的人,好讀書識字。降龍功越往後越暴烈,恐怕不合他的性子,你也要早作安排。”

如今,薛禮已經十歲了!

而宋令文網過十六,也算是小大人一個。

李言慶想了想。“既然如此。讓薛禮繼續隨你練功。

令文那邊嘛”無忌,明天你準備一張告身,讓小宋先隨你身邊做事,你看怎樣?”

長孫無忌笑了笑。“王爺怎麼吩咐。就怎麼辦,我這邊沒有意見。”

其實,無忌心裡也清楚。

讓宋令文到他身邊,還有另外一個用處。

天曉得那幫混小子有沒有輕重,萬一那夭走了火,襲擊長孫無忌的話,問題可就變得嚴重了!

到那時候,李言慶勢必會親自出手。

而作爲天策府上將子弟,李世民容忍了李言慶殺死尉遲恭,斷然不會允許李言慶對付尉遲寶林等人。那樣一來,河南王府與天策府之間的矛盾,勢必增大。

從目前而言,李言慶還不好和天策府徹底反目。

“王爺。你不是說有法子嗎?可說了半天,究竟是什存法子?”

朵朵疑惑的看着李言慶問道。

在私下裡,她還是稱呼言慶做“小妖。但在場面上,她和無垢,都是用正式稱呼。

出身前朝皇族,朵朵也分得清楚輕重。

什麼時候什麼稱呼,拿捏的恰到好處。

李言慶一笑,“我不是已經說過了?”

“你什麼時候說了?”

朵朵茫然不解,可旁邊的長孫無垢,卻聽明白了。

“朵朵姐姐,王爺剛纔不是說了嗎?王爺不能出手對付那幫混子。可是令文和薛禮,卻可以對付他們“嘻嘻,反正都是小孩子。打傷了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小孩子的事情,就讓小孩子來解決”,不過小孩子不知輕重,可別鬧出岔子。”

讓薛禮和宋令文出面?

朵朵不禁愕然……

長孫無忌撫掌大笑,“好主意!他們用小孩子來找麻煩,咱們就用小孩子打回去。

孩子家的事情,大人就別插手了”只是王爺要做好準備,給這些孩子擦屁股。”

“哥,幹嘛說的這麼難聽?”無垢嗔怪道。

長孫無忌又是一番點頭哈腰的認錯。李言慶卻在一旁,笑而不語。

“三寶!”

“喏!”

“去告訴盧胤,讓他把薛禮和宋令文找來。”

數日前,盧胤帶着十幾個太監。隨馬三寶一同抵達長安。

李言慶封馬三寶爲長史,協助長孫無忌。處理府中的大小事情。而盧胤等人,則被安排進了王府,並迅在內府局報備,獲得相應的身份。盧胤出身范陽盧氏,並且由范陽盧氏出面擔保,身家清白”至於他過去的經歷,隨着恢復祖姓而被抹去。在隋朝時,盧胤叫張胤。由於常年在宮中做事。認得他的人並不多。

整個長安城,知道盧胤就是張胤的人,不會過五人。

除了盧氏自家的子弟以外,就只有王世充認得。不過,王世充現在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正自顧不暇。獨孤武都之子,昔年長安四小霸王之一的獨孤修,整日琢磨着爲父報仇,正想法設法的尋王世充不是。這獨孤修,出身獨孤世家。算起來。還是李淵的親戚,李淵的母親,是獨孤信的女兒。王世充又哪能招惹的起?

本來,獨孤修還不知道怎麼對付王世充。

李言慶在洛陽殺了尉遲敬德。給獨孤修了一個思路。

他這是爲父報仇,找王世充麻煩。更是天經地義。李言慶能爲父報仇,他獨孤修就不能爲父報仇嗎?

所以,從王世充抵達長安的那一天起,獨孤修就處心積慮的尋找報仇機會。

爲了這件事情。獨孤修和王玄應、王仁則數次生衝突。

李淵對此也無可奈何,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沒出人命。他就不會過問。

李言慶從書架上,取出兩根木棍。

半臂長短,其外形很像後世的警棍。可隨身攜帶,極爲方便。通體用拓木做成。外面包裹着一層黑色牛筋。用一分力。則長一分勁,打在人身上,只要不是要害,就不會傷人性命。不過,骨斷筋折恐怕難免,帶在身上,也不那麼顯眼。

畢竟,讓小孩子帶刀劍。着實有點危險,還會讓人覺得,是故意爲之。

但這麼一根木棍,可以說是馬鞭,也可以說是玩具,誰也不會挑出

病。”

“朵朵,雛鷹總是要離開父母的川業。搏擊風雨才能成長

我在薛禮這個年紀,已經殺過人。見過血;在令文這個年紀的時候。更是從屍山血海中走出來。整日閉門造車,出門必不合轍。再者說了,男孩子沒打過架,又豈能算的上大丈夫?你問無忌,他小時候和人打過架沒有?這算不得什麼事情。”

朵朵眼圈一紅,點了點頭。

她想起了自己的弟弟,宇文亞。

小時候,宇文亞在哈士奇的保護下。雖然顛簸流離,卻也是錦衣玉、食般的生活。

如果當年宇文亞能多一些經歷的話。說不定就不會輕易被害。

長孫無垢輕輕挽住朵朵的手臂。低聲勸慰。

李言慶則讓樑老實進來,讓他仿照這種木棍,做他個幾十根”

“我倒要看看,這幫混小子。究竟能打出個什麼結果。”李言慶看着長孫無忌笑了笑。咬牙切齒的說道。被人家欺負到門口了,言慶又怎能不火?

但他也清楚,這件事情未必是李世具授意。

畢竟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他對李世民也並非沒有了解。

李世民有野心,而且也有手段。是個殺戈果決的狠角色,不過,他分得清楚輕重,絕不會使用這種小孩子的把戲。所以李言慶可以肯定。這件事和李世民無關。

畢竟,在目前的狀況下,李世民得罪了李言慶的話,對他並沒有好處。

那麼尉遲寶林等人的作爲,又會是何人指使?

李言慶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個人來!

對這個人。言慶也挺有好感。甚至還頗爲喜愛。只可惜,此前兩人一直處於敵對狀態,以至於到最後,也沒有生太多的交集。而縱觀整個天策府,能想出這種餿主意,做這種缺德事的人,好像也只有這個人,符合李言慶對他的認知。

一想起這個人,,

李言慶嘴角,忍不住浮現出一抹笑意來。

“王爺,簧駙馬求見,說有重要事情稟報王爺!”

言慶驀地醒過神來,起身道:“無忌,一會兒令文和薛禮過來,就由你來安排。”

長孫無忌答應一聲,也沒有詢問。

竇駙馬,並不是襄陽公主的駙馬竇誕,而是言慶昔日好集,宴奉節。

無忌也知道李言慶在策颳着什麼,而且這一段時間,在關注什麼。寰奉節這時候過來,想必是那件事情,已經礙手。既然礙手。那接下來言慶肯定要有行動,

夜已深沉,立政殿裡,爭吵仍舊激烈。

隨着突厥使者即將抵達長安。房喬再一次以強硬姿態,向李淵提出議和的耍求。

而朝堂之上。文武大臣也分成兩派。

是議和。還是求戰?

雙方一時間爭執不下。

以太子李建成爲代表的主和派。認爲朝廷在去年網經歷了一連串的戰事,民力損耗巨大,庫府空虛。如果這時候和突厥開戰,勢必會引出一連串的惡性循環。

“父皇。若不議和,勢必會與突厥開戰。

朝廷去年雖得到洛陽,並有洛口倉三千窖糧草做補充。可中原連年戰事,城池殘破,百姓流離,如今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單河北一地。已經損耗了一千四百餘窖的格重糧草。幽州李藝尚未低頭,若他堅決不肯讓出幽州,定然戰火重燃。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河間等地兵馬逼近幽州,其糧草幾乎完全由洛丘倉供應,至少要損耗五百窖糧草。如此一來,洛口倉還有多少糧草可用?河南道同樣殘破。同樣需要大批輻重糧草,以安撫民心。江南陳兵十數萬,每日消耗錢糧無數,一個洛口倉,根本不足以支持。

兒臣以爲,當以和爲主。

待撐過今年,來年秋庫府充盈。再與江南一戰,猶未晚也。”

“太子。朝廷如今,的確是處於困難之中。

可太子有沒有想過,朝廷雖然困難,可江南也未必好到那裡。蕭隋在江南,網平定了沈法興,同樣庫府空虛。而蕭銑雖然與蕭隋結盟。卻未必能真心。待來年,朝廷庫府的確是充盈了。但江南局勢會如何,太子可曾想過?現在我們咬咬牙。待天下一統,朝廷再無後顧之憂。即便突厥南下,我們也有足夠的力量對抗。”

說話的,是劉政會,同樣也是李世民的支持者。

李綱立刻起身反駁,雙方的爭吵,也變得越激烈,,

李淵只覺得頭大。雙方說的都有理。這讓他也無法抉擇。戰,還是和?這原本並不是一道難題。可偏偏出現了突厥這個變數,讓李淵一時間,有些拿不定主意。

田豐出現在議政殿門外,向安士則擺手。

安士則悄然走出大殿,“田豐。有什麼事嗎?”

田豐壓低聲音。在安士則耳邊低聲細語。

安士則先是面無表情,但旋即。臉色越來越難看”

“你先下去,這件事情,誰也不要說,否則拿你是問。”

而後,他匆匆返回大殿。悄悄走到李淵的身邊,在李淵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話。

啪的一聲,李淵呼的站起身來。

朝堂上,正爭吵的雙方頓時息聲,齊刷刷向李淵看去。

“此事當真?”

“兵部已派人前往麻亭確認,”不過老奴以爲,此事很可能不假。曲州上下,怎可能拿此事開玩笑?”

李淵,到吸一口涼氣。

他環視大殿上衆人,示意安士則退下。

閉上眼睛,李淵沉吟片刻後道:“網得到消息,突厥使團在永壽原遭遇伏擊,全軍覆沒!”

立政殿裡,鴉雀無聲,

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上第81章 鄴城之戰(五)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51章 喜盈門(五)第19章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第6章 朵朵失蹤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50章 被姑姑痛恨的男人第90章 伊人遠去第87章 歸去兮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下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上第卅章 坦白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一第卌九章 屍山血海五第62章 房彥謙的決斷!第87章 多事之秋第5章 徐世績的選擇(下)第65章 不如意事常八九第77章 魚與熊掌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上第57章 東都(八)第85章 紅土坡鄭善願歸天第3章 所謂劃江而治第55章 約定第卅四章 回滎陽完第64章 父女第10章 法主風雨上瓦崗第12章 長安一夜(二)第廿二章 楊慶鼠輩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四)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上第19章 冼夫人第廿二章 楊慶鼠輩第19章 言慶就學第卅章 唐猊玉帶第廿三章 懦懦竇奉節下第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第廿八章 安遠堂告急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三)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廿八章 安遠堂告急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中第57章 東都(三)第卌五章 屍山血海一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中)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13章 授藝第16章 崔道林(下)第64章 父女第60章 大業十四年第10章 釜底抽薪第2章 觀音來第69章 末日(六)第56章 入榖第63章 裴世矩第17章 金堤關(三)第57章 東都(二)第卅七章 又聞彌勒聲第廿五章 各取所需第廿四章 三國演義第廿二章 緣由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四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上第12章 豎子敢稱霸王?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下)第卅五章 瓦崗興李當王四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中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中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六)第57章 東都(六)第卅章 平壤一夜三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中)第69章 末日(一)第51章 命題:釋道(上)第廿九章 黃雀第卌七章 漁人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3章 所謂劃江而治第5章 徐世績的選擇(上)第16章 崔道林(上)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下)第85章 紅土坡鄭善願歸天第57章 東都(四)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下第卌章 火馬奔騰第88章 孤教得你否?第廿五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64章 父女第3章 沉香槊第82章 罵死虞柔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下第16章 居江湖之遠上第1章 桃花三月下江都第6章 七學士(三)第3章 門閥之鄭氏(上)第69章 決裂第卌二章 新羅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