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突厥十不戰

李世民縱馬衝上一座土山,手搭涼棚,舉目眺望。

也許光線的緣故,遠方看上去灰濛濛,霧騰騰,給人一種很不真實的感受。他取下一個水袋,拔掉塞子。喝了一大口玉華山的泉水。燥熱的天氣,讓人心情有點壓抑。冰涼的泉水入腹,李世民多多少少,感覺舒暢許多……呼,他長出了一口氣。

腦海中,驟然浮現出清晨的幕幕場景。

原本,他奉命在玉華山督造仁智宮。作爲李淵來年夏天避暑之用。

李淵很怕熱,同時對長安夏日的喧囂感到煩悶。所以,他選擇了玉華山作爲避暑行宮,李世民自然要盡心盡力。就在他和人討論這仁智宮的營造細節時,田豐率左金吾衛突然抵達。

李世民這才知道,突厥使團被伏擊的消息。乍聽之下,李世民同樣是感到愕然。

田豐傳李淵敕令,敕李世民即刻返回長安。

詔書上,所使用的並非是發佈各種政令所用的皇帝行奎,而是罷黜諸侯王公所用的皇帝之壘。如今。傳國玉望下落不明,所以李淵大多數時候所使用的,是自行配備皇帝六望。皇帝六奎的用途各有不同,但自武德元年來。皇帝之主還是第一次出現。

李世民,又如何能不感到緊張?

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李世民努力的平靜自己的情緒。

身後馬蹄聲響起,他扭頭看了一眼,見李靖策馬跟上來。李世民把水袋丟給了李靖,然後又朝身後看了看。田豐和左金吾衛在土丘下等候,並未跟着上幕。雖然李淵敕令用詞嚴厲,可李世民畢竟是秦王。同時還是總督十二衛兵馬的天策大將軍。即便李淵真的罷黜了李世民的天策大將軍之職,也終究是皇室子弟。

田豐在宮中做卓,自然知道這輕重。

所以他並未緊緊逼迫,一路上完全聽從李世民的指揮。

“藥師,這件事會是何人所爲?”

李靖喝了一口水,抹去鬍子上的水清,輕聲道:“秦王已有決斷。何需再問我?”

“可是。他哪兒來的兵馬?”

李世民苦惱道:“河南王的根基在河洛。關中似乎並無他的部曲。

幽州又是大哥的人,以大哥的性子。斷然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而且與他主張不符。”

“河南王在關中或許沒有兵馬,但未必調動不得兵將。”

“不可能!”李世民道:“你的意思本王明白,可這短短時間,他如何收買部曲?

再者說,各部兵馬調動,都會有案底可查。

河南王哪怕收買了一些人過去,可這是京畿道,擅自調動兵馬,可不是一件小事。”

李靖苦笑一聲,“這也正是末將想不明白的地方。”

李世民用鞭梢撓頭,“不過突厥使團遭遇伏擊,恐怕會令父皇更加爲難。他本來就不想和突厥開戰,而今使團在幽州遇襲。父皇已是騎虎難下”本王也不想向突厥低頭。只是這手段太過暴烈,使朝廷全無寰轉餘地,那江南又當如何?”

“江南之戰,怕也是迫在眉睫!”

李猜和李世民相視一眼,同時露出一抹苦笑。

“也罷,且回長安,看這事態究竟如何發展吧”

李世民說罷,催馬衝下山崗。

李靖緊緊跟隨,而山崗下的田豐。見李世民行動起來,亦毫不遲疑的催促兵馬跟上。

天黑以後,一行人抵達長安。

李世民在承天門外下馬,網準備進宮,卻見承天門內行出一隊人馬。攔住了去路。

“韋長史,爲何阻攔本王去路?”

來人,是東宮長史韋挺,準確的說,是太子門下的親信。

韋挺微微一笑,“大將軍見諒,非是臣要阻攔,而是陛下敕令,秦王殿下抵達之後,立刻禁足承乾殿。無陛下旨意,殿下不得擅自出入,還請秦王恕罪則個。”

禁足?

那不就等同於圈們

李世民還沒等反應過來,韋挺率金吾衛已經上前。

“藥師,你立復回去告訴大家,切勿騷動。”

李世民也來不及和李靖交代,只能匆忙的呼喊一聲。

他相信,李靖一定能明白他的意思。

李靖一蹙眉,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突厥使團被襲,秦王被圈禁承乾殿?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腦海中,不自覺的又浮現出李言慶那張笑盈盈,清秀的面龐。

心中越發確定。此事和李言慶,有着極爲密切的關係。但李言慶這樣做,目的何在?

李靖出了皇城之後,在朱雀門外徘徊。

“李木!”

“在!”

一名親隨走出來,躬身行禮。

李靖說:“你立刻去秦王府,面見王先生和劉文靜劉司馬,請他二人務必耍約束大家的行動。這種時候。萬不可再發生任何意外”我這就去公主府,請平陽公主出面。爲大將軍求情。”

李木答應,帶着人急匆匆離去。

而李靖則在朱雀門外翻身上馬。腦海中驀地閃過一道靈光,他下意識向皇城裡看去。

莫非,李言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他真實的目的並非是要爲難秦王,而是別有用心?

李言慶激靈靈打了一個寒蟬,身子不由得縮了縮。

他站在玉階下,卻好像睡着了似的。不言不語。

立政殿裡,羣臣仍舊爭吵不休。有的認爲應該立刻派人向突厥解釋。有的則認爲,應該與蕭隋議和,全力解決突厥之後再說,總之,雙方意見不同

言慶和李玄霸站在旁邊,顯得非常平靜。

李建成則靜靜的看着他二人,似乎在思考着什麼問題。

而李淵,則坐在龍牀上不停的揉太陽穴,顯然也是感到無比頭疼。“都住口,都與聯住口”。

李淵突然大聲喝道,殿上羣臣。立刻閉上了嘴巴。

“吵,吵,吵”你們除了會爭吵,能不能做些有用的事情?想出一個妥善之法?”

立政殿裡,頓時鴉雀無聲。

李淵不由得苦笑,目光掃向了裴寂。

他發現,裴寂正朝他努嘴。順着裴寂示意的方向看去,李淵看到了一直沉默的李言慶。

“養真!”

“臣在。”

李言慶睜開眼,忙上前一步行禮。

“你素以足智多謀而著稱,今日爲何一言不發?”

李言慶看了看殿上的文武大臣,笑道:“陛平,臣並非一言不發,而是在聆聽諸位大人的意見。”

“哦?。

“其實,諸位大人的意思都是好的,是爲陛下着想,是爲我大唐萬世基業着想。”

殿上羣臣的臉色,頓時舒展許多。

一道道目光,集中在李言慶的身上。臉上還流露出鼓勵的笑容。

“臣剛纔聽諸位大人的爭論,其實無非就是擔心突厥人藉此生事,趁機出兵中原,大人們的考慮很周詳,想法也不錯。不過臣以爲,大人們恐怕過於謹慎。突厥?呵呵,其實並不足爲慮。”

李淵頓時來了興趣,“養真。那你說說看,突厥如何不足爲慮。”

“突厥人很強,但並非不可戰勝。

早年間有陳湯直搗黃龍,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後有長孫大將軍合縱連橫,使得啓民可汗俯首稱臣。如今,我皇登基不久,中原大戰方息。的確有些贏弱。可贏弱,卻不是向突厥人低頭的藉口,以臣看來,突厥有十不戰,陛下無需過德

“十不戰?。

李言慶直起身子,正色道:“陛下,突厥處羅可汗方故,阿史那咄芯雖登上王位,但根基並不穩固。且不說阿史那咄吉和阿史那俟利弗的子嗣未必服氣,就連那啓民可汗的兄弟們,又有幾個是真心臣服咄芯?此爲突厥一不敢戰,,

其二,咄區之所以派出使團。真的是想要幫助蕭隋嗎?

恐怕他也是想拖延時間,使中原處於分裂,從而獲得喘息之機。所以。他目前的戰力,並不強橫。

其三,大業年間盜賊橫行,突厥在其中投入許多。

然則隨着各路反賊紛紛滅亡。突厥諸多投入,只怕也難以收回。如此一來,突厥內部,必然會有分歧。

其四,秦王拍壁之戰,大敗劉武周。

趙王朔方之戰,打得樑師都潰敗千里。若說突厥對陛下沒有畏懼。那絕無可能。

他既有畏懼,恐不敢輕易開戰。

其五

立政殿裡迴盪着李言慶洪亮的聲音,一條條的陳述,令文武羣臣的情緒漸漸平穩。

而李淵的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來。不時點頭予以認可。

“河南王,那依你所言,就無需擔心突厥嘍?”

刑部尚書劉政會問道。

李言慶笑了笑,“劉尚書,本王雖說突厥有十不戰,確並未說突厥一定不會戰。

有道是。人無殺虎之心,須防虎有傷人之意。

燕下,臣的意思是,突厥,不可不防。但也無需太過於擔心。臣有一計,無需動用國力,即可令突厥陷入混亂。”

“養真,細細說來。”

“昔年本王恩師,前朝左驍衛大將軍長孫員,曾言草原之民,貌合神離。各部落借有私心,可令其不斷爭鬥。削弱其實力。突厥目前是阿史那咄芯當政,卻並非所有人都聽命。臣聽說,薛延陀部就對其頗有敵意,其他各部,也多是迫於壓力。

陛下可命人出使草原,挑動各部落的關係,令其陷入爭鬥。

同時,再擇一驍將出鎮靈州。督朔北兵馬,即可安然無憂”臣舉薦一人,前朝紫金光祿大夫裴世矩,曾出使西域,令吐谷渾大敗。今陛下亦可令此人再往西域,聯合西域各國兵馬,牽制突厥兵力。如此一來,陛下可集中精神,消滅蕭隋。”

裴世矩?

立政殿衆人,立刻又騷動起來。

就連李淵,也不禁微微蹙眉”這個裴世矩,口碑似乎不太好啊!

“養真,那你以爲誰可出鎮靈州?”

李建成突然站出來道:“父皇。若言善戰者,非養真莫屬。

養真身經百戰,足智多謀。若由他出鎮靈州,則北方異族,絕難成就什麼氣候。”

李玄霸驀地擡起頭來。

李淵蹙眉更緊,有些猶豫。

而這時候。李言慶卻說:“陛下,非是臣不願去,實臣對突厥瞭解不多。冒然前往,只怕適得其反”臣以爲,趙王勇武絕倫,曾追殺樑師都千里,令突厥人聞風喪膽。若有趙王出鎮靈州,陛下定然高枕無憂”不過,漠北廣袤,趙王一人恐怕難以顧全。臣再舉薦一人,秦王帳下李靖。可以擔當重任。趙王與李靖聯手鎮朔北,突厥定不敢南下半步。”

“李靖?”

李淵不禁陷入沉思。

李玄霸偷偷的朝李言慶點點頭。而後又閉上眼睛,神遊物外。

李建成疑惑的看着李言慶,卻見李言慶朝他笑了笑,似乎是告訴他。不耍擔心。

李淵沉吟片刻,終於下定決心,“就依養真之策!”

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下第51章 喜盈門(四)第66章 李道彥第廿五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卌二章 武僧第廿七章 緣來如此第2章 長安風雲(二)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上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上)第13章 長安一夜(三)第55章 孝文之殤第79章 關中再來客第10章 唯別而已矣第卅八章 父與子下第廿四章 三國演義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18章 昔日老軍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12章 班底第卌一章 新羅六第7章 舉賢不避親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4章 所謂天朝上國(下)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四第51章 喜盈門(四)第卅章 唐猊玉帶第卌九章 白龍馬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三)第14章 平南十策第72章 言虎第65章 不如意事常八九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一第廿五章 拜師中第5章 父子情(中)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七)第65章 不如意事常八九第60章 鄭言慶,回來了第卅三章 平壤一夜六第17章 決戰玄武門(四)第7章 舉賢不避親第75章 河東第18章 昔日老軍第卌一章 血戰觀音殿第卌章 新羅五第12章 麻煩來了(上)第卌四章 絕境第1章 雨霖鈴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五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廿一章 李先生上第卌三章 薛伯褒第一謀第5章 王府門外的偶遇第廿章 八百年門閥第4章 有故事的人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下)第69章 決裂第65章 不如意事常八九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第96章 洛陽求救第57章 東都(二)第86章 父仇不共戴天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62章 房彥謙的決斷!第廿章 欺人太甚第13章 詠鵝(下)第16章 未雨綢繆第19章 冼夫人第69章 末日(五)第12章 沒有想象的好第1章 桃花三月下江都第13章 突厥十不戰第7章 無垢第15章 翠雲回家第51章 喜盈門(四)第79章 滎陽之變第14章 一封家書第廿七章 俚之危第63章 裴世矩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下第廿二章 緣由第73章 三槍第18章 八仙歌第16章 決戰玄武門(三)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五)第96章 洛陽求救第14章 平南十策第85章 各懷心機第93章 夜談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五第廿二章 都棱鎮七第89章 未來的路第55章 孝文之殤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82章 罵死虞柔第廿八章 安遠堂告急第13章 詠鵝(下)第69章 獅虎兒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續二)第卅八章 古廟逢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