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蝴蝶

出生於官宦之家。是開隋名將韓擒虎的外甥。其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受封永康公;父親名叫李詮,大業初年官至趙郡太守,也算的上是當時頗受看重的官宦家庭。李靖出生在這樣一個官宦世家,少而聰慧。每與其舅父弗擒虎談論兵事,韓擒虎都會無比的讚歎。

“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

隋朝時,吏部尚書牛弘稱讚李靖。有王佐之才;左僕射楊素,更是撫着坐牀說:“卿終當此位。”

韓擒虎是將才,也就罷了。

牛弘口中的王佐之才,楊素更是開皇年間的政治家、軍事家,如此稱讚,足見李靖之才幹。

“李靖,怎麼會在秦王府?”

這三頓酒宴,李言慶吃的是索然無味。

回到王府之後,他立刻下令剛剛抵達洛陽的柴孝和,詳查關於李靖的資料,並儘快呈上。

李靖,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讓他有些坐臥不安。在記憶中,李妹似乎是在滅樑之戰中聲名鳩起。而後他經年征戰,可謂未嘗一敗,被稱爲大唐第一軍神。徐世績很牛,但此時尚不足以和李靖相提並論。蘇定方厲害,和李靖同樣有着真大的差距??,此人,非同尋常。

李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八位。

但是給言慶的印象,李靖一直徘徊於天策府的邊緣,算不得天策府的核心人物,甚至比不得尉遲恭一介武夫。玄武門之變時,李靖似乎也沒有參與其中。所以,李言慶一直認爲,李靖應該屬於隸屬於任何一個派系。可是現在看來。他的想法,似乎出現錯誤。

這個人有才華,有謀略,有經驗,有閱歷!

是一個極爲可怕的存在。

他不僅僅長於兵事,更精於謀刮。否則,楊素不會對他那般稱讚。牛弘更不會說他王佐之才。

所謂王佐之才,也可以理解爲全才,宰相之才。

事實上,一個真正的軍事家,必然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後世的戰爭論中說的非常透徹:戰爭,永遠都是政治的延續”

伊始,李言慶也曾想過,結交李靖。

只是李靖神龍見不見尾!大業年間,他受楊素的牽累,被配馬邑。出任郡承一職。李言慶自然也不可能與李靖產生交集。隨着後來言慶在豪陽佈局,對李靖的關注,也就變得輕了。

可卻沒有想到,李靖居然已經投靠了李世民。

“李靖歷任長安功曹,殿內直長,駕部員外郎”養真,此人的履歷並無什麼出奇之處,而且官職也很卑微。直到大業十年。他被配馬邑,出任馬邑郡承”好像也沒有什麼功績啊。

哦,這裡有記錄,大業十四年。他覺察到了太原異動,於是自鎖上變。請求押送江都”這是準備告陛下。因道路阻塞,被困於長安。後陛下攻破長安,曾欲斬殺此人。最後卻因秦王勸諫而罷休。陛下將其釋放之後,並未錄用。於是李世民將他收入秦王府,出任三衛。”

也就是說,李靖在武德元年。已經投靠了李淵。

三衛是王府中的一個。武職,類似於東宮六率,但是比東宮六率的規模。卻小了許多。屬於親兵的領。

李世民的親兵,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玄甲天兵。

李靖爲玄甲天兵的領,可見李世民對他的看重。這個職位,既不惹人關注,又常居於李世民身側。天曉得李靖於李世民而言,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存在?說不定他的地位,還在王通之上。

怪不得,李言慶在此之前,沒有聽說過李靖的名號。

的確,一個區區三衛,根本不會令人關注。再加上李靖此前雖有名聲。卻無任何拿得出手來的戰績。從聲望上而言,也許人們會更關注王通,關注劉文靜,關注唐給、劉弘基、丘行恭”甚至秦瓊程咬金的名氣,都要比李靖的名氣大。再加上他爲人低調,自然難以調查。

李言慶不知道該如何向長孫無忌解釋。

難不成說,我是從後世來的,所以我知道這個傢伙,非常厲害?

他閉目沉吟片玄,扭頭對長孫無忌道:“無忌,千萬不可小覷了此人。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有些人,並非沒有才幹。只是缺少施展才華的舞臺。你既然專修經史,當知楚王三年不鳴,一鳴驚左的典故。李靖這個人,是有大才乾的,不過早先時機未到。

而今,風雲際會,亦是他龍吟九霄之時”你別問我如何知道,我告訴你,我從未看走眼過。”

時於這句話,長孫無忌深信不疑。

李言慶六歲與杜如晦相識,八歲與房玄齡結交。

徐世績、薛收”等等,似乎凡是李言慶看重的人,都有着非常凡響的前程。

長孫無忌有時候也在猜測,李言慶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渠道?可又一想,六歲的李言慶,不過是別人的家奴,又能有什麼樣的渠道呢?當時李言慶的環境,長孫無忌也並非不清楚。

也許,他真有先見之明?

既然李言慶這麼評價李靖,那這個李靖,絕非等閒人!

下意識的,長孫無忌對李靖的看法,頓時提高了幾個層次。

李言慶在門廊上坐下,十餘頭奏犬。散佈於竹園四周。在經過了最初的焦慮之後,言慶漸漸冷靜下來。

也許,李靖一直都是李世民手中暗藏的一張王牌吧。

言慶不怕對方有底牌,他害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對方有什麼底牌。

“對了,可曾查出,李靖爲何沒有在洛陽之戰中出現?”

按道理說,李靖身爲秦王府三衛。同時又是玄甲天兵的領。李世民在主持洛陽之戰的時候,李靖不可能沒有任何消息。若他出現在洛陽戰場上,那麼李言慶就一定能夠提前知曉。

他沒有在洛陽戰場上出現,說明此人。並未隨軍前來。

長孫無忌立刻從身旁厚厚的一摞公函中,找到了相應的答案。

這些公函,全都是柴孝和蒐集來的資料……

“去年你宣佈易幟之後,爲吸引李唐的注意力,協助王世充奪取豪陽。蕭銑派水師溯江而上,企圖攻取峽州今湖北宜昌、巴、蜀之地。峽州刺史許紹將其擊潰,同時向長安求援。

當時秦王正在調集人馬,趙王陳兵武威、叫”匡、屈突瀝等人或出鎮河東“或集結幹朔是秦四聯尤兒徵之前,向陛下舉薦李靖,赴疊州今四川奉節就任。

李靖於去年六月赴任,但路途並不順利。途徑金州今陝西安康時,遭遇那世洛蠻軍阻擾。當時主持平蠻之戰的是廬江王李緩。李靖遂留下協助。”

“慢着,也就是說,李靖在赴任時,與廬江王有關聯?”

“這上面是這麼說!”

言慶冷笑一聲,“李靖好手段,不過舉手之勞,就爲秦王拉攏了一個內援啊!”

李緩是宗室,身份地位頗高。

李孝基死後,李神通就繼任了宗正寺卿的職務。而李緩,則爲少卿。在宗族中權力甚大。

李靖幫了李緩這一把,也就等於是讓李緩欠了李世民一個人情。這人情一旦欠下。李緩就等於和李世民站在了一處。李世民未用半分力氣。卻得了宗室一大內援,絕對是划算的很。

只這一手,李言慶就能看出李靖的手段“

“李靖抵達峽州,正是養真你攻下郜城之日。

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峽州之戰並未獲得太多的重視。當時蕭銳控制要塞,李靖接連受阻,陛下甚至認爲他是故意滯留,貽誤戰機,還下令許紹將他處死。不過許紹愛惜他才幹,未曾動手,反而向長安請命”這個許紹膽子倒是挺大,居然抗旨不尊啊”呵呵,真是有趣。”

行止有趣?

這說明,峽州刺史,也是李世民的人!

李言慶提起筆,在一張紙上又寫下了許紹的名字。

“九月,開州俚蠻冉肇則作亂。兵犯疊州。李孝恭出戰失利,然李靖率八百壯士氣息俚蠻營壘,大獲全勝。而後又佈下伏兵,一戰而斬冉肇則,俘獲五千人,令陛下大爲喜悅。十一月,陛下命其其開州直抵洛陽,協助秦王。並因軍功,而授任開府”這個人,果然不簡單。”

長孫無忌放下公函,凝視言慶。

而言慶恍若未覺,盯着手中的名單,沉思不語。

片刻後,他輕聲道:“李靖走了一趟疊州,秦王得了半個吧蜀的臂助”,嘿嘿,當然不簡單嘍。”

說罷,言慶擡起頭,把名單放下。

“不過沒關係,他得了巴地,我尚有蜀州,過兩日奉節會過來,我準備讓他走一趟成都。”

竇奉節和薛萬徹不同,並非搏殺兩陣猛將。

他在長河鎮的時候,更多也是負責轉重後勤。來到鞏縣後,寄奉節更多的是充當與長安的聯絡中樞。由於武士著被抽調回了長安,唐人商戶被柴孝和趁機吃掉二成爲麒麟臺的一顆棋子。

不過,武士摟並不清楚這些,寰奉節就更不可能知道。

他現在未獲長安詔令,自然不可能輕易離開。但如果是言慶差遣他,倒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竇奉節前往成都探親是假,言慶趁機想要吞掉嵩州僚蠻是真。

只是有些事情,他必須要秘密進行纔是。

既然知道了李靖的存在,並通過一些事件,瞭解到了李靖的手段。對李言慶而言,也算收穫。

他心裡清楚,自己不可能久居洛陽。

李世民返回長安之後,李淵斷無可能把他長期留在洛陽,也許不久之後,他就會接到詔令。

那個時候,纔是他和李靖正面交鋒之時。

“無忌,我早晚會前往長安”不過這王府構架,還需早日搭建起來。

你有沒有興趣,來做我的詹事呢?”

郡王府的詹事,從五品的品秩。比之太子詹事的品秩,低了四個品秩。但從權力上而言,卻比太子詹事更大。太子詹事,正三品,位在賓客之下。而郡王府不設三師三少,更沒有賓客的職務。但也正因爲這個原因,郡王府詹事,兼有賓客的權力,同時還負責三令三衛政令。

所謂三令,包括王府內坊太監、家令、率更令。

而三衛,其實就是指李言慶那支有麒麟衛轉化而來的萬勝軍。郡王可蓄養親衛私兵,不過有人數的限制,約有八百,正合萬勝軍的人數。其實,這個人數的彈性很大。一般也不會有人在意。

比如李神通,爲河間王。

他的親兵人數,就多達三千人。

只是李言慶的身份現在有些尷尬,所以更需小心謹慎。

八百萬勝軍足矣橫行天下,而且李言慶還可以通過其他手段,蓄養私兵,只是不會在明處呈現。

長孫無忌一怔,旋即大笑。

“你可真會說笑,我不做你的詹事,難不成讓裴老虎做嗎?”

裴行儼如今駐守懷州,憑藉其族中的力量,無需擔心他的前程。而長孫無忌,目前在族中的地位也很尷尬。霹靂堂由長孫行操執掌,這些年來,行操雖未令長孫氏復興。卻也是辛苦維持。在沒有什麼特殊狀況下,無忌也不可能和行操爭奪霹靂堂。但從旁協助,到也方便。

言慶也不禁笑了,頜不語。

他想了想,拿起一張紙,寫下長孫無忌的名字之後,又在長孫無忌名字下面,分別寫上下沈光、雄闊海、蟾棱、鄭大彪、柳亨、樑老尖等一串兒名字。

而後,他拿着那張紙,向長孫無忌晃了晃。

“無忌,這張紙送出去之後。你我可就是一條線上的螞非了!”

長孫無忌濃眉一挑,淡定道:“難道說現在,我們不是一條線上的嗎?”

是啊,也許從李言慶走進霹靂堂,拜長孫無忌爲師的那一天起,長孫無忌的命運,就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和言慶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其實,何止是無忌一人?沈光、杜如晦、房玄齡、謝映登”還有薛收、徐世績、裴行儼這些人,不都已在不知不覺中,生改變?

直到這個時候,李言慶纔可以很自豪的說:他就是那一隻在太平洋振動翅膀的大蝴蝶吧,,

既然已經成了那隻蝴蝶,何不讓它帶來更大的振動?

夜已深沉,李言慶靠在門廊柱上。擡頭仰望璀璨的星空,口中喃喃

語!

武德三年二月初,秦王李世民率部返回關中。

同月,左驍衛大將軍屈突通抵達洛陽,出任都畿道大行臺,河南府太守,五州大都督之職。

鄭州亦即豪陽、懷州河內、汝州潁川、陝州弘農四州並河南府洛陽,被劃入都畿道治下。,平唐開始加快了對中原格局的改

?? 二月中。平原告破。

宇文化及被亂兵斬殺於平原縣皇宮之中;二月末,竇建德的妻子曹氏。獻降渤海郡,亦宣告着,中原戰事徹底平息。

陽光明娓,普照洛陽。

李言慶在府中擺設香案,迎接聖旨。

“河南王李言慶。天資聰慧,沉穩幹練,爲宗室之楷模”授宗正寺少卿,十五日內,前往長安

前來傳旨的,依然是竇威。

此前他奉命前往鞏縣傳旨,不成想李言慶得知李孝基死訊之後,率萬勝軍偷偷趕赴洛陽。更引出一系列的變故。

如今,李世民已返回長安兩個月之久。

而洛狙隨着屈突通的到來,也漸漸的平穩了局勢。

商戶6續恢復正常營業,通遠市每日商船川流不息。洛陽的謹慎們。也不願意和朝廷鬧得太僵。

畢竟,朝廷召回了李世民,已經給了他們足夠的面子。

如果繼續鬧騰下去的話,只會造成更大的麻煩。見好就收!這些借鼻世胄能立足數十年,乃至百年,歷經朝代更迭而不倒,又有哪個是沒眼色的人。於是,又應了李言慶那句話:歌照唱,舞照跳”一如從前。特別是在得知朝廷免去洛陽三年賦稅,更使得洛陽變得繁榮元,比。

大勢上已經平定!

李言慶不能,也不敢再挑起事端。

先前,他還可以說是爲長孫無忌出頭。那麼現在再招惹是非的話,那可就容易落了人的話柄。

竇威把聖旨放到了李言慶的手中,長出一口氣。

“養真,這一次你可切莫再戲弄老夫了??,上一次你鬧出那件事情。可是把老夫嚇得不輕。”

言語間,有責怪,但更多的卻是出於長輩的關心。

李言慶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給老郡公添了麻煩,是非養真本意。還請老郡公莫要責怪。”

“好了好了。老夫也就是牢騷兩聲,只要你乖乖和我去長安就好。”

李言慶微笑着點頭,請寰威落座。

只是他心裡還有些好奇,“老郡公,怎麼好端端,封我一個宗正寺少卿?我這年紀,出任宗正少卿。是不是有些不合適?”

宗正寺,設宗正一人,少卿兩人。

據李言慶所知,李神通爲宗正,李緩爲少卿,另一個少卿,原本是李白駒。

宗正少卿,品秩正四品。

只是出任這個職務的人,大都是在族中聲望頗高的老者。李言慶今年也不過二十二歲,未免太年輕了一些。

竇威見房間裡沒有別人,輕聲道:“養真,老夫與你,也算世交。

有些事情。老夫還要提醒你一下。本來,太子是希望你能出掌北衙禁軍,而且已經呈報尚書省。這件事原本挺順利,包括二郎也認爲你是北衙禁軍最好的人選。可不知爲何。陛下突然改變了主意,改趙王接掌北衙,宗正寺的事情雖然繁雜。不過也不算特別繁忙,你可好生學習。”

“趙王,,玄霸回長安了?”

“在月初,抵達長安。”

“如此說來,樑師都那邊已經平定?”

“已經平定,趙王深入塞北千里。擊殺樑師都後,返回長安。論功勳,他執掌北衙,倒也適合。”

李言慶看似平靜,可這心裡。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可以肯定。當初李世民之所以退出洛陽,是出自李靖的手筆;而這一次,李世民同意李言慶接掌北衙,也定然是李靖的關係。按道理說。最不同意他接手北衙的人,就應該是李世民。

可他偏偏同意了,,

李淵哪怕是再信任言慶,也必須要考慮這其中的關聯。

李言慶是太子李建成舉薦,而李世民居然也同意了。這是不是說明。太子和秦王,通過言慶已經連爲一體?初登大寶,網品嚐到權力美妙滋味的李淵,斷然不會容忍這樣的存在。哪怕李建成是他指定的繼承人,他也不會願意將權力丟棄。所以,言慶十拿九穩的實權北衙禁軍。付之東流。

可真的是這麼簡單嗎?

李言慶未能得到北衙禁軍,只受封一個沒有什麼實權的少卿”裡如何能夠不惱?

李靖好手段,一方面藉由這個方法,疏遠我與李淵李建成,另一方面把我放在宗正寺,意圖挑起宗室的不滿。

畢竟,李言慶這個年紀,怎可能令宗族認可?

好手段,好手段!

李言慶不由得在心裡撫掌叫好。

不過在表面上,他還是顯得非常平靜,笑呵呵道:“老郡公,你只管放心,養真並非不曉得輕重之人。不過翠雲產期在即,十五天的時間。恐怕有些緊張。能否請老郡公回稟陛下,再寬容我些時日?待翠雲產後,我即刻啓程,前往長安,不過翠雲她們,需吃些前往。”

這理由。合情合理,竇威自然也不會反對。

“翠雲要生了?

那可是一件大事”這樣吧,老夫立刻派人前往長安回稟,想必陛下,也不會不講情面的。

之前你已有一子一女,如今翠雲生產在即,也算是九郎一脈 開枝散葉了。想必九郎在天之吳,也會欣慰。”

言慶和竇威又閒扯了幾句後。宴威告辭離去。

竇家在洛陽有產業,他自是回家休息。而且,洛陽不比鞏縣,李言慶想要再重複當初在鞏縣的作爲,也不太可能。

言慶送竇威離去之後,立剪返回王府竹園。

“沈光!”

“臣在。”

“立刻通知柴鬆,命他在十天之內,務必要把麒麟臺在鞏縣所有的痕跡,全部清除乾淨。”

“喏!”

李言慶在門廊下除去鞋子,赤足邁步,走進竹樓。

從書架上,取出一個小冊子。用火摺子燃起後,扔進了銅盆之中。

那小冊子上,記載着他幼年時。根據記憶寫下的一些事件。然則隨着許多事情已出現了變化,這小冊子的作用,已經結束。再留下來。只會惹出麻煩。從現在開始,前世能給他提供的經驗,已經變得非常有限。

看着火盆子中,化爲灰燼的小冊子,言慶的眸光,徒然變得格外森冷。

第四卷終

第91章 父子相見第69章 末日(六)第79章 滎陽之變第57章 東都(五)第卅二章 回滎陽四第81章 鄴城之戰(三)第88章 孤教得你否?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1第15章 金堤關(一)第8章 李基來信第64章 李神通(一)第51章 命題:釋道(上)第卌二章 武僧第50章 前夜第卅一章 驅虎吞狼乎第17章 長命鎖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一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上第58章 君何人?(上)第廿二章 做個小說家上第廿一章 李先生上第72章 新年第卅九章 石灰吟下第廿四章 童環第卅四章 王室追殺令上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三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三第50章 前夜第卅七章 新羅二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八)第4章 所求者何?第7章 哈士奇(上)第17章 決戰玄武門(四)第卅八章 瓦崗興李當王完第卌三章 女兒心思第51章 喜盈門(六)第卅一章 竇文蔚第80章 投名狀第廿三章 汝非蒲山公第2章 開皇十八年(上)第卌七章 朵朵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三第13章 一匹馬引發的……第16章 決戰玄武門(三)第廿八章 僱傭軍初構想第18章 仇人第51章 喜盈門(二)第69章 末日(四)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上)第57章 俱傷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四第廿三章 借糧第16章 崔道林(上)第2章 開皇十八年(下)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六第54章 暗涌(二)第4章 七學士(一)第69章 決裂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一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二第69章 決裂第50章 前夜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下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一第98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52章 麥子的野望第卌章 機關算盡上第86章 父仇不共戴天第51章 喜盈門(七)第卅章 天下棋局一第18章 八仙歌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八)第9章 種子(上)第96章 洛陽求救第69章 決裂第19章 冼夫人第16章 崔道林(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四第卅六章 風暴之迴歸第卌一章 血戰觀音殿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六第卅七章 新羅二第9章 悍匪解象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17章 決戰玄武門(四)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廿六章 長孫有女初成長第85章 各懷心機第97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廿六章 河南討捕大使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廿章 八百年門閥第3章 門閥之鄭氏(上)第5章 父子情(中)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續一)第1章 長安風雲(一)第卌四章 不肯吃虧第11章 長安一夜(一)第卅六章 釜底抽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