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李神通(二)

李密站在山頂,遠眺東方。只見霞光如塗。斑瀾絢麗。一輪紅日。噴薄而出。

他負手而立,任由山風吹拂衣袍抖動,如挺拔蒼松,卓爾不羣立於山裳。在他身後,王伯當、蔡建德兩人默默而立,陪着李密一動不動的站在山頂,直到那紅日當空,把明媚陽光,灑滿大地。

“回去吧”。

李密轉身,朝着王伯當和蔡建德說了一句之後,循山路默默而行。

昨晚,李密突然興致勃,說既然到了偃師,若不看一看陽晴曉。豈不是白來一遭?於是連夜叫上了王伯當和蔡建德陪同,一同登上陽山看日出。可實際上呢?王伯當和蔡建德很清楚,李密與其說是在看日出東方,到不如說,他在遠眺榮陽。

隨着李王之間的戰事趨於緩和。偃師也迎來了一個難愕的和平時間。

只是這座城甫,幾乎已經被李言慶一手搬空,以至於李密雖然佔領了偃師縣,卻感覺不到半點開懷。

他無法就地徵兵,那隻會讓殘存不多的偃師人,離開偃師。

所以他只有從他的領地不斷調集兵馬。一座千年古城,如今竟變的和一座軍鎮一樣。放眼看去,除了士兵還是士兵,絲毫看不到半點活力。李密甚至懷疑,他從李言慶手中接過這座古城,究竟是對還是錯?從目前來看,他的確是離東都近了。可對於他的野心,似乎毫無幫助。

楊廣被殺之後,舉天下義軍。紛紛在尋求一個道義上的制高點。

李淵在長艾挾天子以令諸侯,王世充在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宇文化及則在江都,挾玉子以令諸侯。

而丹陽郡。又有蕭太后扶立的承啓帝楊過。

一時間天下出現了四個帝王,也使得各路人馬,可選擇的對象增加了許多。

君不見,桀驁不馴如杜伏威那般,也投降了丹陽郡?

的確,這些帝王沒什麼了不得,也沒什麼大本事。可投靠這四人,卻能獲得一個絕佳的名聲。

宇文化及敢弒君,卻不敢妄自篡位。

若沒有一個。道義上的制高點。只怕日後必被釘在恥辱柱上。

李密雖遠在偃師,卻可以感受到他麾下數百郡縣官員內心裡的蠢蠢欲動。難道真就要以一個反賊的名聲,來名留後世嗎?李密在猶豫,在迷茫,在不知所措,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究竟是好還是壞。不過從目前而言。王世充和李淵給他的壓力。讓他有些喘不過氣。

假如,,

假如沒有那該死的李言慶,說不定現在我已經馬踏東都,行至於似現在一樣,進退維谷呢?

李密想到這些。不由得在心裡,嘆了口氣。

遠處,馬蹄聲陣陣。

一隊騎軍,風馳電掣般來到了李密跟前。

“王上!”

“李君羨,你這是作甚?”

那爲的將領,正是李密麾下新招攬來的一員大將。

此人名叫李君羨,武安人。黑石關大戰後,郝孝德敗退河內,李君羨慕名而投。不過到了郝孝德帳下,李君羨才知道,這傢伙竟然已反出瓦崗。可他既然投靠過來,也不好再去改變。於是就在郝孝德帳下充當一員騎將”郝孝德欲復歸瓦崗,不想在牛渚口被徐世績一舉擊潰。李君羨陪着郝孝德。一路敗退至白馬。郝孝德走投無路,欲渡河而逃。可李君羨卻不願意再跟着郝孝德繼續逃亡。就在白馬趁機與郝孝德分開。徐世績緊隨郝孝德,渡河殺至汲郡。而李君羨則帶着百十餘騎,投奔到了李密帳下,並被李密看重,以爲心腹大將。

隋時,中原本不缺馬。

特別是在楊廣擊潰吐谷渾,設置西域四郡之後,更獲得了大量馬匹。

然則三戰高句麗,國力大損。同樣也使得馬匹出現大量短缺。而後各地匪患不絕,戰火不息。這戰馬也就變得越來越少。如今,各路義軍中最不缺馬的,當屬金城郡薛舉和武威郡李軌。即便是李淵,自太原起兵的時候,麾下也不過數千騎軍而已。至於中原,更加稀缺。

李言慶如今有兵馬三萬,可騎軍卻不足三千。

王世充兵馬數十萬,騎軍不滿八千人。李密更慘,網開始還好一些。但到後來,也變得極爲稀少。還是箕建德設法從塞外爲他購來了四五千匹戰馬,勉勉強強,湊足萬騎之數。所以,李君羨帶着百餘騎投奔。不亞於一支千人隊。李密自然很開心,對待李君羨也不同於旁人。

李君羨下馬說:“大王,魯總管今日在城外巡視,於哨卡處抓到一可疑之人。

魯總管說,此人似是陰人,並且從他身上搜到一封書信”魯總管命末將立刻前來,通稟大王。”

陰人,也就是宦官太

李密一聽這話,立玄明白了魯儒宗話中的含義。

這個太監,是從東都洛陽而來”,

“立刻與孤回城。

李密二話不說,打馬揚鞭。

李君羨王伯當蔡建德三個人也不敢怠慢,緊跟着李密身後,飛馳而去。

一到府衙門口。李密就飛身跳下戰馬。

魯儒宗急匆匆跑出來,與李密施禮後,低聲道:“王上,這陰人受王鬍子派遣,前往蒙陽面見李言慶。不過我從他身上搜出兩封書信”王上絕對想不到,其中一封竟是皇泰主所書。”

“啊?”

李密不由得吃了一驚。

皇泰主,是底下人對越王楊侗的一種稱呼。

由於這天下太過於紛亂,四帝並立。難以區分。索性就以各自年號來稱呼,比如越王楊侗的年號是皇泰,於是被稱作皇泰主;長安代王楊俏的年號是義寧,故而被稱作義寧帝”諸如此類。

楊侗雖然在王世充的手中,可李密對於洛陽的情況,並不陌生。

楊侗不過是一個愧儡,被王世充關在紫薇觀裡,甚至連見他的老孃皇太后劉良姊都很困難。

王世充種種作爲,楊侗一無所知。

也許,他到現在連楊廣被殺的消息都不清楚,如同籠中之鳥。

那太監帝王世充的書信去拜見李言慶。這不足爲奇。王世充在洛陽搞出來的那些把戲,李言慶能看出來。李密同樣可以看得出來。圖讖之術”李言慶和李密玩兒,未必就比王世充毒。

倒是這個太監帶着皇泰主楊侗的書信。卻出乎了李密的意料之外。

“把書信拿來。”

李密在大堂上坐下,立刻下令取書信過來。

魯儒宗不敢遲疑,忙將書信呈遞到李密的跟前。李密先打開了王世充的那封書信,不由得笑了。

王世充給言慶的書信,意思非常明緣。

如今太上皇楊廣被殺了,而皇泰主年紀又只怕無法擔當重任,挽狂瀾於危局之中。現在河洛地區,就是以你李縣伯和我勉強支撐局面。皇泰主欲將王位禪讓給我,我本無這心思,可是眼見時局困難,只能勉強答應。不過我可以對天誓,只要天下太平,我就把皇位還給皇泰主。

我這般做都是爲了隋室江山着想,還請李縣伯不要誤會。

另外,我有一個外甥女。年方十八歲,對李縣伯您非常仰慕。只是不知道。我這外甥女有沒有這個榮牽。服侍你呢?

信中還說,皇泰主禪讓皇位之後。李言慶將被封爲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開府儀同三司。

李密看罷,忍不住放聲大笑。

“人言王行滿僞詐,今日一見果不其然。

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偏偏還要做出一副忠臣孝子的模樣,實在令人作嘔。又是封官,又是許爵。連美人計也使出來了。呵呵。這要是換一個人。說不得還真可能被他給騙了。”

言下之意,王世充這一套瞞不過李言慶。

魯儒宗不無擔憂道:“大王,那李言慶的確是個難纏的主兒,而且我從未見過似他這種心思縝密之輩。不過,他畢竟年少氣盛,王世充這般擡高他,還許以美人,只怕他未必能頂住。

我聽說,李言慶其人好色,得三嬌妻仍不自足,去歲又納了一房妾。

萬一他動了心,和王世充聯手的話。大王勢必要面對腹背受敵的狀況,不可以不覺提防啊!”

李密領,深以爲然。

他拿起另一封書信,打開來看去。

這封書信,卻是皇泰主楊侗所書。信中充滿悲苦之氣,言王世充狼子野心,步步緊逼。如今楊侗被鎖在深宮,根本無法與外界聯繫。之前他命人將宮中彩綢錦緞佈施坊間,以求平安,哪知王世充後來謹守宮門,使得他連這唯一能做的事情,也難以達成心願”

楊侗懇請李言慶設法解救,又言聽說宇文化及弒君,在房彥謙等人的攻擊下,已無法支撐。

若宇文化及北上,楊侗手中還藏有一方天子行壘,也許能收服宇文化及的麾下,請李言慶聚集人馬之後。前往東都解救

李密看罷書信。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他擡起頭。看着魯儒宗,半晌後突然道:“儒宗,孤若現在勤王,可否取王世充。而代之?”

魯儒宗聞聽,不由得一怔,,

鞏縣,李府。

李言慶沉聲道:“我欲推行新法。諸公以爲如何?”

薛收、杜如晦、長孫無忌、姚懿等人都愣住了,詫異的看着李言慶。不知道他爲何要在此時,推行新法。

言慶從桌上拿起一份公文,遞給杜如晦。

杜如晦疑惑的從言慶手中接過來,一目

許久,他看完了李言慶用一整晚整理出來的這些東西后,回手遞給長孫無忌。

“言慶,你這樣做,會惹出大麻煩的。”

“哦?”

“你欲行攤丁入畝之法,改人頭稅爲田賦,其受影響最大者?莫過於鄭、潘、崔、盧幾家。

我不知道你爲什麼要用這樣的方法。但我敢肯定,如果你用這種方法。定會激起全天下世胄豪族的反抗。你要知道,蒙陽郡人口的確是在增多,而且你也不斷在鼓勵流民開墾荒田。然則豪陽郡擁有土地最多的人,不過鄭潘幾家豪族而已。你這樣做,等同於是扒他們的皮。”

長孫無忌也好,薛收也罷,都紛紛點頭。

他們同樣出身世胄,如何能看不出李言慶這份方案中的利害關係?

言慶似乎早已預料到這樣的一個結果。

的確,攤丁入畝,由人頭稅改爲田賦,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豪陽郡極大門閥世胄。在這個還是世胄豪族爲主體的社會中,他們所享有的特權,遠非普通人可以比擬。土地。是這些世胄家族的根本。李言慶行田賦之法,固然可以改善流民現象,進一步增加蒙陽人口,是豪陽趨於穩定化,但在另一方面,他這樣的做法也將得罪榮陽郡特權階層,產生巨大危害。

李言慶閉上眼,心裡充滿了無奈。

他很想把田賦之法推行出去,可是昨日當他寫完,就已經預感到了其中的艱難。

精英如杜如晦薛收長孫無忌。都無法接受這樣的改變,更況乎其他人?言慶嘆了口氣。又取出另外一份方案,遞給了杜如晦。

“租庸謝”

杜如晦仔細看完了第二套方案。緊鎖的眉頭,頓時舒緩許妾

“若恢復均田之法,對每一男丁授田。以此基礎實行租庸調法,到也可以接受。”

他輕輕點頭,一邊看,一邊嘀咕:“每丁每年輸粟三石爲租;輸絹兩丈,棉五兩,爲調。服役二十日,爲正役。不服役則每日納絹四尺。爲庸,言慶,這辦法實行起來倒還可以,不過即有此方案,你幹嘛不一開始就拿出來?”

李言慶笑而不答,環視堂上衆人。

長孫無忌眼珠子一轉,盯着言慶笑道:“莫不是鄭潘崔盧,招惹到你了?”

李言慶依舊沒有回答,而是擺手命祖壽取來一副地圖,懸掛在大堂豐央。

他起身,走到地圖前,用手指着地圖上表示出來的紅色箭頭,“我擬在五月十三日,自牛渚口出兵,強渡河水,攻襲溫縣。薛收與羅士信。襲取溫縣之後,不可逗留,務必於六月初,佔領齊子嶺,拿下王屋縣城??,我自領軍,向東攻取臨清關。在此期間,榮陽郡諸事由杜如晦和無忌兩人處置。總之,我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必須在我收兵之前。將新法推行出去。”

說完,芊慶轉身就走出大堂。

留下堂上衆人面面相覷,,

好端端的,他一會兒要推行新法,一會兒又要攻取河內,究竟是何

意?

薛收沉吟許久後,突蔡叫住了祖壽。

“祖壽,昨日府中可生了什麼事情?”

祖壽一怔,想了想道:“好像沒生件麼事”哦,昨夜很晚,唐人商行的武稷來拜訪公子。

除此之外,就沒什麼事情了。”

“武稷深夜登門?”

薛收輕揉麪頰,思忖半晌後又問:“那兩份文案,可是武稷走後完成?”

“恩”據說主公前去拜會了柴公,一直到天亮時才返回。

這文案,想必是與柴公一起完成,,但具體的情況,我也不太清楚

大郎,你若有疑問,但問主公就是,莫爲難我。”

薛收大笑着擺手,“不問不問了!”

而後他轉身道:“以我看,說不定是長安那邊不曉得怎麼觸怒了言慶。他這是在向長安示威。”

杜如晦一怔,“向長安示威?”

“若我猜測不錯,恐怕是長安派人過來,說不定這裡面,還有鄭潘幾家的事情。

如果不是這樣,言慶又何必鼓搗出那攤丁入畝之法?難道他就不清楚,那方案根本不可能執行。

他是在向長安示威,同時又走向鄭潘幾家施壓。而其真正目的,恐怕還是要推行這租庸調之法”言慶這是要把蒙陽郡,打上他的烙印啊!唯有如此,他在將來,才能站穩住腳跟。”

杜如晦等人,臉色不由得一變。

狡兔死,走狗烹?

狀態不好,這一段過渡寫的非常吃力!

第卅六章 釜底抽薪下第13章 詠鵝(下)第89章 未來的路第94章 麒麟館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廿一章 李先生上第66章 尋醫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三)第51章 喜盈門(二)第8章 殺人了(下)第51章 命題:釋道(上)第5章 魏徵的決斷(一)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卅二章 回滎陽五第卅章 回滎陽二第廿九章 回滎陽一第廿九章 大難臨頭上第3章 門閥之鄭氏(下)第66章 李道彥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一第91章 父子相見第廿章 啓程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下第65章 一字並肩王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第7章 哈士奇(下)第廿八章 孔融讓梨下第57章 漢家兒郎第卅九章 石灰吟上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中第卌四章 王白牛上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六第69章 獅虎兒第51章 喜盈門(六)第50章 被姑姑痛恨的男人第89章 未來的路第51章 喜盈門(二)第7章 舉賢不避親第14章 平南十策第廿二章 言慶出招第5章 王府門外的偶遇第59章 噩耗第廿二章 都棱鎮二第70章 贏家第92章 龍子第廿二章 都棱鎮一第廿八章 安遠堂告急第11章 長安一夜(一)第卌九章 二李王爭第3章 希譙道長第14章 反常的毛旺一家第87章 歸去兮第7章 小看了古人第卅二章 回滎陽四第69章 獅虎兒第廿七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3章 沉香槊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中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51章 命題:釋道(下)第84章 生當爲豪士第廿二章 都棱鎮五第廿八章 平壤一夜一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1第12章 麻煩來了(下)第卌三章 薛伯褒第一謀第卅六章 釜底抽薪上第廿五章 拜師下第69章 末日(二)第69章 決裂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下第72章 新年第6章 朵朵失蹤第卌八章 小郡主第5章 父子情(中)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二)第53章 暗涌(一)第6章 七學士(三)第卌九章 三娘子第卅九章 新羅四第廿九章 大難臨頭上第53章 養真第16章 居江湖之遠上第廿三章 汝非蒲山公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下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七)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四)第廿一章 程咬金的斧頭第10章 釜底抽薪第84章 生當爲豪士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五第57章 東都(三)第59章 擒王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四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三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上第91章 父子相見第卅八章 新羅三第68章 願來世不生帝王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