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東都(三)

陽城有一個秦瓊,那可是一個身經百戰的主兒!

即便李言慶曾大勝過秦瓊,也是因爲伏擊而取勝。如果真的面對面作戰,當秦瓊擺開八風營交手,言慶倒也有把握勝出,卻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可王世充,居然戰勝了秦瓊秦叔寶?

此前王世充連戰連敗,後來互有勝負。

倒不是李言慶看不起王世充。

如果王世充集中力量,而陽城縣在沒有援軍的情況,倒也的確有可能戰勝秦瓊。但問題是,王世充前些日子還收兵休整,怎麼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佔領了陽城縣?答案只有一個!王世充用計了……問題又來了,秦瓊就那麼容易中計?陽城縣裡還有個魏徵魏玄成,也不是個吃素的主兒。雖則史書上給魏徵的定位是一個直臣,並沒有特別宣揚他的謀略。

可是在玄武門之變以前,魏徵曾出任過李建成的謀主,並直言要李建成先下手爲強。

從這個角度來看,魏徵應該是一個能看清楚時局,分得清楚厲害,並且性情極爲果決的人。

有這麼一個人輔佐秦瓊,王世充竟然能輕而易舉奪取陽城縣?

如果王世充真有這個本事的話,也就不會出現夾石子河的慘敗了……

他是用什麼方法奪取了勝利?這是李言慶心中生出的第一個疑問;其二,據探馬報告,陽城叛軍在失利之後,並沒有向新鄭方向撤退。而如果秦瓊上當,陽城縣失守之後,叛軍理應退往新鄭縣纔是。因爲新鄭縣尚有程咬金的火字營出鎮,二者匯合一處,未必不能復奪陽城。

偏偏叛軍沒有敗退新鄭,反而向東都方向移動。

這不是找死嗎?

至於第三個疑問,那就是王世充如今在何處?

他率兵繞過九山之後,突然消失,行蹤不明……

偏偏就是這‘行蹤不明’四字,給李言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難道說,王世充想要趁機攻破黑石關?似乎也不太可能啊!王世充要是有這膽量,早就動手了,何必等到現在?以前言慶只是鷹揚郎將,王世充如果真的攻打黑石關,他未必能討回說法。畢竟王世充是他上官,洛陽留守秩比正四品,若強行通過,於情理上也能說得過去。

可現在呢?

李言慶身爲河南討捕大使,秩比正三品。

足足比王世充高出了兩個品秩。如果王世充想要攻打黑石關的話,李言慶殺他也是輕而易舉。

王世充這一招‘行蹤不明’,的確是讓李言慶有些頭疼了!

他立刻命杜如晦王伏寶兩人連夜,冒着風雨趕回黑石關,觀察具體的情況。

同時,李言慶有下令長孫無忌蘇邕,裂開返回鞏縣。一俟黑石關發生戰事,鞏縣可給予最迅速的支持。

“李郎君,我想去黑石關。”

李言慶皺着眉頭,凝視李道玄說:“明日你麒麟館還有功課,你現在應該馬上返回鞏縣纔是。”

“可我想去黑石關!”

李道玄一臉哀求之色,令人難以拒絕。

杜如晦突然開口,“既然小李郎君想去黑石關看看,也不是不可以。小李郎君的功課不差,如今只缺少些歷練。主公,要不然就讓他跟我前去走走,看看,。只是到了黑石關,小李郎君當聽從我的調遣。你要知道,軍法無情。黑石府軍紀森嚴,十七禁律五十四斬,如若觸犯了一條,就算是主公求情也沒有用處。你要去可以,到了黑石關,就必須聽我的命令。”

這十七禁律五十四斬,並非李言慶所發明。

具體是在什麼年月出現,好像也無從考證。據傳說最早的一個版本,應該是韓信拜將後所立下的軍規。

共十七條,五十四道軍令。

違反任何一道軍令,都是斬首的下場。

不過十七禁律五十四斬具體執行起來,也頗爲困難。如果完全按照內容所偱,只怕再多兵馬,也得被殺乾淨。

所以,杜如晦說出十七禁律五十四斬,更多是帶有恐嚇的成分。

李道玄一聽杜如晦同意讓他過去,那還顧得上許多,連連向杜如晦拱手,引得堂上衆人大笑。

見杜如晦點頭,言慶也不好再說什麼。

對於李道玄,他還蠻中意。這孩子年紀不大,卻聰明的很。而且頗有急智,能舉一反三。哪怕是嚴苛如麒麟館館長徐文遠,對李道玄也非常滿意。言談間,隱隱有收李道玄爲關門弟子的意思。

“主公,是雄鷹遲早要飛翔。

你總是束縛着他,看似是對他關心,實則卻是害他。讓他出去看一看,對他斷然沒有壞處。

再者老杜爲人精明,處事果決。有他照看着道玄,絕不會有什麼閃失。”

柴孝和笑眯眯的勸解一句,總算是讓言慶釋懷。

不過對李道玄又是好一番叮囑,這才讓他跟着杜如晦和王伏寶,連夜動身。杜如晦走了,長孫無忌也返回鞏縣。可是李言慶這心裡面的不安感,卻越來越強烈。

這裡面肯定藏有貓膩!

王世充不可能輕而易舉奪取了陽城縣,秦瓊也不會這麼平白無故的去東都送死。

可這兩者之間,又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呢?王世充在九山附近失蹤,他的真實意圖,又是什麼?

擡起頭,李言慶把心中的疑慮一一道出。

柴孝和與薛收,不由得也陷入沉思。

“這麼大的風雪,王世充不好好呆在陽城縣休整,跑到這裡玩失蹤又是什麼意思?

這傢伙難道是在做戲?爲的是讓咱們空緊張一場?可又爲什麼呢?他這樣戲弄咱們,對他有什麼好處?”

薛收自言自語,手指急促的叩擊黃花梨木大椅的扶手。

柴孝和猶豫了很久,輕聲道了一句:“主公,你說他們會不會聯手?”

“誰聯手?”

“王世充和李密啊!”

薛收立刻搖頭,“這怎麼可能?王世充和李密……呵呵,柴公,非是我要反駁,只是他二人在夾石子河就結下深仇大恨。此前連番血戰,王世充數次慘敗,李密也損兵折將,他二人怎可能聯手?”

“爲什麼不可能?”

李言慶突然開口。

薛收一怔,詫異的向言慶看去。

李言慶似乎沒有留意他的目光,閉着眼睛,低聲道:“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李密和王世充之間,又有什麼深仇大恨?不過各爲其主罷了!

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他二人就有可能聯起手來。如果他們已經結盟,那陽城縣被王世充突然攻破就能解釋清楚。只不過,叛軍不退往新鄭,反而向東都移動,我還未想出一個答案。

王世充故作疑兵之計,吸引住我的注意力。如此以來,我必然會花費精神在黑石關,而無法……”

言慶說到這裡,閉上了嘴巴。

他睜開眼,向柴孝和薛收等人看去,眸光格外精亮。

“虎牢關!”

柴孝和與薛收幾乎是異口同聲,說出了一個和言慶心中想法一樣的答案。

沒錯,就是虎牢關!

李言慶用力搓揉麪頰,長出一口氣。

“聲東擊西?亦或者假虞滅虢?”

王世充在黑石關外故佈疑陣,引起李言慶的疑心,使其將注意力集中在王世充的身上。可實際上呢,卻是李密偷襲虎牢關。這麼大的風雪,誰也不會想到李密會在這時候出擊。如果李言慶也這麼認爲,想來辛文禮等人的想法……應該也是如此。這樣一來,虎牢關危矣!

“立刻點起兵馬,隨我連夜趕赴虎牢。”

言慶立刻下令,羅士信等人應命轉身就要走。

“慢着!”

薛收與柴孝和再次同時開口。

兩人相視一眼,不約而同的笑了。

“薛大郎請說。”柴孝和也無需搶這個風頭。

不過他知道,薛收已經初步認可了他。從他剛纔幾次反應,薛收顯然表現的比之前熱情許多。

同時,柴孝和也暗自吃驚。

自己十數載苦讀,經歷了多少坎坷,這閱歷和眼界,是從一次次失敗中磨練出來。可是薛收纔多大年紀?他的才思,他的反應,他的機敏,甚至比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若假以時日,此人必成大器。

這世胄子弟,果然不一般。

不愧是薛大家所出,也不愧爲李郎君所看重。

薛收道:“有一個問題,想來柴公與我所思相同。王世充是那種無利不起早的人,他冒着這麼大風雪,協助李密攻取虎牢。那麼他呢?他有什麼好處?不可能他只爲一座陽城縣,就甘冒這等風險吧。”

李言慶想說:這是一個好問題!

只是他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輕輕點頭,表示對薛收話語的贊成。而後負手緩緩走到大堂門外,站在臺階上,凝視那夜空中,紛紛揚揚飄落的雪花。

許久之後,李言慶反身道:“不管王世充究竟是什麼意圖,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羅士信點起八風營,隨我趕往虎牢關,老薛隨我一同前去……不過,黑石關也必須要有所防備。柴公,我請你坐鎮洛口倉,總督兩方戰事。勿論那邊戰況激烈,可由你決斷,分配兵力……柴公,李某可以信任你嗎?”

就這一句話,只說得柴孝和內心激盪。

他匍匐在李言慶面前,“柴孝和得主公如此重託,敢不肝腦塗地,以報答主公這一番信任?”

言慶把柴孝和攙扶起來,而後環視堂上衆人。

“雄闊海,取我銀鞭來。”

雄闊海答應一聲,不一會兒的功夫,捧着言慶的銀鞭走到堂上。

“我以此鞭交與柴公,勿論是誰,膽敢違抗軍令,可當場格殺。”

柴孝和顫巍巍接過那銀鞭,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柴公,我一家老小,就託付於你了!”

“主公放心,柴孝和定不辱使命。”

“大黑子,隨我一同出發。闞棱鄭大彪,你二人留守洛口倉,一應事情,聽從柴公調遣。”

堂上衆將,齊聲應諾。

李言慶頂盔貫甲,跨上樑老實牽來的象龍馬,率八千人馬,衝出洛口倉大營。

此時,風雪肆虐正酣……

夜已經很深了,滎陽洞林湖上,一片潔白。

一輛馬車沿着僻靜小路,來到郡守府的角門外。車伕跳下馬,從車上攙扶下來一個白髮老者。

而後上前輕叩門環,不一會兒從角門後傳來低弱的咒罵聲。

“這麼晚了,誰啊!”

說着話,角門開了一條縫,從門後探出一個腦袋。

“幹什麼的?”

“煩勞管事通稟一聲,就說滎陽鄭氏族老鄭孝清有要事求見郇王。事關重大,請王爺務必通融。”

說着話,車伕手一翻,掌心託着一塊黃燦燦的馬蹄金。

門子眼睛一亮,似有些心動。

不過表面上仍做出若無其事的模樣,打開門一伸手將馬蹄金沒入袖中,而後道:“在這裡等着,我且去通稟。只是這麼晚了,王爺會不會答應見你們,我卻不好說。不過,我會盡力。”

“如此,多謝管事。”

一個小小的門子罷了,那談得上什麼管事?

只不過狐假虎威,狗仗人勢而已。

他甚至見不到楊慶,也要找人過去通稟。可這種時候,只要他願意跑腿,就有可能成功不是?

角門又合上了,小巷裡陷入昏暗。

“老爺,外面冷,要不您在車上等着?”

“呵,這點風雪又算得上什麼。我就在這裡等,想來那楊慶聽到我的名字,也會給我幾分薄面。”

是啊,堂堂滎陽第一世胄家族的族老,楊慶也不敢得罪。

不一會兒的功夫,角門開了。

只是出來的人,卻換成了一個年邁老者。

“敢問,那位是鄭郎君?”

“哦,我就是鄭孝清。”

“王爺有請……不過只請您一人進去。”

“如此多謝王爺。”

說罷,鄭孝清扭頭對那車伕道:“狗兒,就在這裡等着,莫要亂走動,聽明白了沒有?”

車伕答應一聲,退回馬車旁邊。

鄭孝清則隨着那老管事進入府衙,沿着曲折迴廊而行,很快就來到一間房舍門前。

老管事輕叩門扉,“王爺,鄭郎君來了。”

“請他進來吧。”

老管事答應一聲,拉開了房門。

一股暖意涌出來,就見那楊慶披衣而坐,看到鄭孝清,他微微一欠身,“鄭公這麼晚登門,不知有何指教?”

當鄭孝清邁步走進房間之後,楊慶對那老管家道:“楊正,我這裡和鄭郎君有話要談,不要讓人打攪了我。在外面看着,不要讓人靠近,明白嗎?”

老管事恭敬答應一聲,而後輕輕把房門合上。

他在門廊欄杆上坐下來,蜷着身子,把手抄在袖子裡,左看看,右瞧瞧。片刻之後,他突然起身,高擡腳,輕邁步來到房門口上,耳朵貼着門縫偷偷聆聽,滿是周折的老臉上,漸漸變了顏色。

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上第6章 長安好第卅九章 石灰吟上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下第廿五章 招攬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下第56章 李公子和小八第廿六章 春江花月夜第16章 出征第卌章 新羅五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三第55章 交易第15章 決戰玄武門(二)第15章 金堤關(一)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5章 父子情(下)第廿七章 他是秦瓊第63章 裴世矩第卌九章 白龍馬第廿一章 先聲奪人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中第卌八章 小郡主第17章 長命鎖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下第卅一章 竇文蔚第90章 這只是開始第廿六章 長孫有女初成長第7章 哈士奇(上)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87章 歸去兮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7章 哈士奇(上)第63章 功過相抵第84章 洛陽城下第15章 金堤關(一)第卌九章 三娘子第卌九章 三娘子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下)第69章 獅虎兒第卌一章 一千貫下第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第61章 風滿樓第61章 武邑故人第2章 開皇十八年(下)第50章 真邪?假邪?第廿二章 都棱鎮五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三第52章 何爲盛世?第16章 出征第15章 彌勒弟子第卅六章 新羅一第15章 一畝甘蔗林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69章 末日(三)第廿章 八百年門閥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七第卅章 唐猊玉帶第57章 東都(四)第廿五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卅一章 平壤一夜四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中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上)第51章 命題:釋道(下)第廿二章 做個小說家下第卅三章 瓦崗興李當王二第卅五章 分道揚鑣第53章 暗涌(一)第卌一章 血戰觀音殿第2章 長安,長安第卅九章 石灰吟下第卌四章 王白牛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六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上第卌五章 鳩殺第廿一章 衝突第卅九章 石灰吟上第91章 蝴蝶第卅章 天下棋局二第廿章 欺人太甚第2章 仙醫何處尋?第10章 流言第77章 魚與熊掌第14章 平南十策第79章 關中再來客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四第73章 身世大白第51章 喜盈門(一)第54章 小風口第83章 真兇第卅三章 瓦崗興李當王二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二第卅八章 新羅三第廿一章 衝突第69章 末日(一)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下第78章 有子第86章 父仇不共戴天第卅章 坦白第57章 東都(七)第卅九章 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