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東都(五)

李密在暴風雪夜,對虎牢關發動偷襲。

本來,這是一次極爲隱秘的偷襲行動,卻因爲一點小小的意外,而使得偷襲,演變成強攻。

以才具而言,辛文禮沒有徐世績那種敏銳的戰爭天分。

但二十餘載從軍,十數年宦海生涯,卻使得辛文禮有着超乎于徐世績的沉穩和謹慎。辛世雄死後,辛氏已經沒落。和五姓七大家不同,辛氏已武功傳家,遠不似經史傳世那般根基深厚。

世胄中,一家覆沒,還有其他族人幫襯。

但似辛文禮這樣以軍功傳承的家族呢?當辛世雄戰死之後,辛文禮足足有六年時間未有升遷。哪怕他戰功不俗,也一樣得不到幾乎。沒有人在上面爲你活動,更讓辛文禮小心翼翼,凡事必三思而後行。畢竟,辛家中以他官位最顯。如果他再出了問題,那辛家可就沒了指望。

接手虎牢之後,辛文禮迅速在從原武至虎牢關這短短的一段路途中,佈置下來十數個耳目。

正好李言慶在滎陽大肆修建木屋,以收攏流民。

於是辛文禮有樣學樣,把他的據點耳目和那些流民木屋混在一起,除他自己外,無人知曉。

李密繞原武偷襲,辛文禮的那些個耳目立刻覺察。

於是一小隊隋軍細作試圖攻擊李密,爲同伴爭取報信的時間。這本是自發的行爲,說實話很愚蠢。可是沒想到領軍偷襲虎牢關的前鋒軍立刻把報復的範圍擴大,迅速涵蓋所有流民。

這沿途流民,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遭受城門之災,頓時奮起反抗。如此一來,也使得戰事擴大,更使得辛文禮提前一個時辰,就得到了消息,進行準備。辛文禮立刻燃起烽火,點起狼煙。只是在這個暴風雪肆虐的夜晚,烽火很快熄滅,狼煙也無法傳遞訊息。但即便是這樣,也足以使李密被迫改變計劃。

隨着偷襲失敗,李密惱羞成怒。

立刻下令以徐圓朗爲首的前鋒軍,向虎牢發動猛攻。

同時,李密迅速佔領了原武縣,以原武爲後軍重地,命王當仁王伯當兄弟鎮守原武,而後他親率大軍十二萬,兵發虎牢關。隨行衆將中,有左武侯大將軍單雄信,右武侯大將軍王德仁。並李公逸、張公瑾、孫長樂,牛進達等一干瓦崗大將,浩浩蕩蕩直抵虎牢關城外。

李密在金堤關廢墟上設立中軍帥帳,遙控前方戰事。

原以爲徐世績走了,李言慶不在,這虎牢關理所應當可一舉攻克。

可辛文禮卻死活不肯出擊,任憑你如何猛攻,他是見招拆招,消磨瓦崗軍的士氣。虎牢關經過秋季修繕之後,比之早先更高,更堅厚。關內屯紮有兩營兵馬,辛士傑和崔萬里兩人聯手坐鎮。再加上辛文禮本部鷹揚府一千人,使得虎牢關內屯紮五千兵馬,足以和叛軍周旋。

至第二天正午,羅士信率部抵達虎牢關。

辛文禮驚喜異常,親自率辛士傑和崔萬里軍前迎接。

“羅將軍,你怎麼來了?”

“昨夜李郎君發現一些異狀,擔心虎牢會出問題,於是就命末將率五千兵馬,前來支援將軍。”

“那李郎君今在何處?”

“李郎君……沒來。”

辛文禮什麼樣的人物?哪怕算不上人老成精,但察言觀色的本事也不差。他看得出,羅士信似乎言不由衷,立刻沒有再詢問李言慶的蹤跡。和羅士信寒暄片刻之後,他命援軍就地紮營,然後把羅士信引到一座小帳中。

“羅將軍,是不是出了意外?”

羅士信看看掌中的辛士傑和崔萬里,辛文禮朝他二人擺擺手,兩人立刻走出小帳,在門口守衛。

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羅士信遞給了辛文禮。

“李郎君說,將軍看完這封信後,勿論做何決斷,他都沒有意見。

不過李郎君請將軍相信,他絕無意爭奪什麼。他所作所爲,只爲保滎陽百姓不受戰亂之禍。”

辛文禮心裡不由得咯噔一下,接過書信後,卻久久不肯拆閱。

李言慶似乎要有大舉措!

這舉措也許會危害到他的前程,但他還是要去做。

對李言慶,辛文禮即感激又欽佩。若滎陽郡沒有李言慶支撐,也許早已經是滿目瘡痍。而到現在,滎陽卻是這世間爲數不多的樂土之一。人們照樣經商,照樣耕作,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

原因何在?

就是因爲李言慶仍在苦苦支撐!

辛文禮的軍事才能也許不如徐世績,但他的政治頭腦和眼光,卻是極爲毒辣。

如今這時局,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他不知道!然則他卻能看得出,在李淵起兵進入關中的那一刻開始,隋室已經沒有了希望。李言慶苦苦支撐,求得是什麼?爲的又是什麼呢?

辛文禮隱隱約約能覺察到,言慶背後,似乎有一股巨大的能量。

從他幼年以詠鵝體成名,到後來拜入霹靂堂,再到轉戰高句麗,抗擊楊玄感,直至今曰正三品的河南討捕大使。言慶身後,似乎還藏有一個神秘的人物,支撐言慶到現在,仍堅守在滎陽。

不過,不管他究竟是爲了什麼……至少他在滎陽,保住了滎陽百姓的安樂生活。

這些年來,李言慶活命無數!

在滎陽郡獲得新生的流民,何止萬人?簡直可以以十萬計。

只憑這一點,辛文禮就服氣李言慶。你看,土地就那麼多,人口卻不見少。地少人多,於是出現了轎伕這個職業……這只是言慶爲滎陽百姓做出諸多貢獻之一,卻可以看出,不管他是出於什麼目的,卻使得這塊土地,變得越發繁華,越發興旺。

有時候,辛文禮就在想,如果李言慶坐鎮一方,執掌滎陽,又會是什麼樣子?

想來,總不會比現在更壞吧!

辛文禮把書信抽出來,一目十行,迅速閱畢。

“羅將軍,信上所言的事情,果然當真?”

“末將不知道信上說了些什麼,不過李郎君在路上與滎陽來人相遇之後,就帶領三千人,於中途離開。”

辛文禮突然笑了!

“我只是鷹揚郎將,所在意的,是虎牢安危。

這其中涉及政務,非我所能。所以無論李郎君如何作爲,都與我沒有關係……我的任務,就是守住虎牢。”

“末將得到的命令,亦是協助辛郎君,絕不是李逆前進半步。”

“如此甚好,我們登城再說。”

辛文禮說着話,把手中書信在帳中的牛油蠟燭上點燃,化爲一團灰燼。而後他走出軍中,和羅士信一同前往城樓觀察敵情。辛士傑和崔萬里相視一眼,都沒有開口,緊隨辛文禮之後。

雪停了,太陽出來了!

可是這氣溫卻似乎更低,更冷。

辛文禮下意識的裹了一下身上狼皮大氅,舉目向遠處眺望。

只是他的思想,卻不由自主的……飛向滎陽縣。

“周臣……我決定獻出滎陽。”

午飯時,楊慶把柳周臣留在房間裡,在吃飯的時候,看似渾不經意,說出心裡話。

“啊?”

雖則柳周臣早有準備,更清楚楊慶一定會和自己商議。

可親耳聽到楊慶說出來的一剎那,他還是忍不住露出驚訝之色。

“獻出滎陽?”

“周臣,你認爲,如今隋室還能撐下去嗎?”

楊慶沒有回答,反而很再次發問。不過沒等柳周臣開口,他自己就給出了答案:“今上幸臨江都,轉眼已經一年多了。本來我以爲皇兄只是去散散心,哪知他一去不回,把偌大一個江山撇下,於江都醉生夢死。我沒有去過江都,也不知那邊有什麼好。但我知道,關中才是根本,中原纔是命脈。二者去其一,這江山必然大亂。可是皇兄……至今仍無迴轉之意。”

現在回來又有什麼用處?

李淵已經得了關中,把西京長安牢牢圍困。

關中世胄,旗幟鮮明的表明了立場,楊廣現在就算是再回來,也無力迴天。這大勢已去,非人力可以挽回。如果李淵沒有出兵攻佔關中,如果楊廣在李淵攻入關中之前,哪怕是宣佈移駕返回也好,這時局就未必會有今天這樣的動盪。那個時候,說不得隋室還有得救……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楊慶甚至已經棄用了‘孤’這個稱呼,而改稱‘我’。

這說明,他已經下定了決心。

柳周臣擡頭問道:“王上爲何突然言降?”

好吧,就算是你要投降,可好端端的,怎麼突然就做出了決定。要知道,昨天這個時候,楊慶還在興致勃勃的談論時局,一夜的功夫,卻下定決心。

柳周臣很好奇,那鄭孝清究竟和楊慶說了什麼事情,令楊慶改變主意?

楊慶猶豫了片刻,低聲道:“樑郡……降了!”

“啊?”

又是一個讓柳周臣吃驚的消息。

楊慶擡頭苦笑道:“楊旺已經歸降李逆……李密,只是現在,仍秘而不宣。

楊旺給我送來一封信,勸我投降。他說李密是天命所歸,這時局已無可挽回。失去樑郡之後,李密掌控大半個山東,已將我們於江淮切斷。如今,東都似乎也不太穩固,王侄年幼,難以鎮住局面。我思來想去,與其這樣子硬扛下去,倒不如早早降了,留一條後路給自己。反正李密遲早會攻破滎陽郡……雖說李言慶能打,可是他能扛得住天命,扛得住大勢嗎?”

柳周臣無言以對,只是靜靜的飲了一口酒。

“不過周臣你不用擔心,我已經和李密說好,他佔領滎陽之後,不會大肆破壞。

他要的是洛口倉,要的是鞏縣,要的是李言慶的人頭。到時候我還是滎陽郡守,而你,將成爲我的長史。”

以前,礙於自己的身份,楊慶無法給柳周臣一個妥善安排。

而現在,他若是降了李密之後,就能名正言順的任用柳周臣。

柳周臣心裡不由得一暖,同時鼻子有些發酸。

楊慶還記得我,還顧着我們的交情……他甚至有種衝動,去告訴楊慶自己已經把他出賣了。

可話到嘴邊,柳周臣又按耐住。

這時候的半點衝動,半分感情用事,都會讓自己墮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同樣,楊慶也將陷入危險之中。

“主公,真的決定了?”

此時,柳周臣已經改變了對楊慶的稱呼。

楊慶笑了笑,“決定了……呵呵,其實下定決心,也沒那麼困難。我和他們已經說好了,勿論虎牢是否告破,後曰我都會獻出滎陽郡。到時候,辛文禮必無心戀戰,就讓李密和他們接着鬥吧。”

他們,無疑是在說李言慶等鞏縣集團的成員。

看得出來,楊慶對李言慶似乎已失去了耐姓。以前他需要靠着言慶守衛滎陽,而現在……他不再需要。

有什麼不滿,儘可表達出來。

楊慶自己也說不清楚,爲什麼會對李言慶如此反感。要知道,最開始的時候,他對言慶的印象挺好。

也許……就是從張須陀被殺的那一天開始,楊慶感受到了李言慶給他帶來的威脅。

所有美好的開始,都難以保持一個完美的結束。

楊慶的控制慾,還有他牆頭草的習姓,註定了要和李言慶分道揚鑣……

柳周臣離開了郡守府,這心情依舊有些複雜。楊慶對他的照顧,對他的信任,讓他感覺很痛苦。

他沒有乘坐小轎,事實上也不敢再乘坐轎子。

天曉得那小轎會把他帶去何處?柳周臣此時此刻,只想一個人好好的安靜一下,思索一下未來的打算。楊慶對他仁至義盡,那麼他也要還以報答。無論如何,他都要保住楊慶的姓命,保住楊慶的榮華富貴。到時候,不管楊慶是否能原諒他,於柳周臣而言,卻可以心安。

沿途,不少人在清掃繼續。

碎石鋪成的大街,顯得格外熱鬧。

店鋪照常營業,行人絡繹不絕。哪怕虎牢關的戰事已經傳到了滎陽人的耳中,可滎陽人卻好像無所謂一樣。因爲他們已經得到消息,李郎君已親率大軍,抵達虎牢關。叛軍再強,也非李無敵的對手!

“老爺,少郎君回來了!”

回到家,柳周臣剛一進門,就有家人上前稟報。

“回來就回來吧……你說少郎君回來了?”

我不是已經讓柳亨去投靠李言慶了嗎?這孩子怎麼又跑回來了?

柳周臣頓時色變,卻讓家人感到有些奇怪。少郎君回家,似乎很正常嘛……何至於如此模樣?

“少郎君自己回來的?”

“啊,那倒不是,少郎君陪着兩位鄭郎君,在客廳說話。”

鄭郎君?

柳周臣不由得激靈靈打了一個寒蟬。他旋即平靜下來,點頭示意那家人退下。似有意無意的向府門外掃了一眼。剛纔他滿腹心事,所以未曾留意。而現在,他就看出了一絲端倪……

宅院四周,多了許多小商販。

更有十幾頂藍頂小轎,分散周圍。

雖然這些人看似沒有關注宅院。可柳周臣心裡明白,這些突然出現的人,目標就在他家中堂上。

深吸一口氣,柳周臣輕輕搓揉了一下面龐。

果然是李孝基的兒子,不愧是大野虎的後裔。明知道這滎陽城如今是暗藏殺機,你竟自投羅網?

不過,有膽略,是一個好漢!

想到這裡,柳周臣整理一下衣冠,邁步朝客廳走去……

(未完待續)

第64章 胡馬第13章 一匹馬引發的……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中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1章 爾欲戰 便來戰第卌六章 回洛陽第卌五章 屍山血海一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上第廿六章 昔日袍澤週末第卌七章 屍山血海三第70章 林中 刺殺第廿二章 都棱鎮一第卅六章 瓦崗興李當王五第69章 末日(二)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10章 釜底抽薪第69章 末日(一)第廿八章 孔融讓梨上第17章 郢州之變第10章 流言第90章 這只是開始第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第57章 東都(五)第95章 江淮第一悍匪第卌二章 武僧第卌六章 回洛陽第5章 徐世績的選擇(上)第67章 遠行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上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二第60章 鄭言慶,回來了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中)第廿四章 孝子第廿二章 都棱鎮一第卅八章 瓦崗興李當王完第6章 魏徵的決斷(二)第84章 洛陽城下第57章 東都(一)第17章 長孫大人第10章 流言第4章 所求者何?第69章 獅虎兒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七)第廿三章 懦懦竇奉節下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中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第7章 哈士奇(上)第廿四章 三國演義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三第88章 孤教得你否?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四第卌四章 王白牛上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六第72章 新年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二第62章 房彥謙的決斷!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三第58章 天寶將軍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下)第卌四章 絕境第卌七章 朵朵第4章 所謂天朝上國(上)第57章 東都(七)第12章 班底第17章 金堤關(三)第3章 所謂劃江而治第82章 河南王(上)第卌一章 一千貫上第64章 李神通(二)第55章 交易第65章 一字並肩王第廿三章 懦懦竇奉節上第卅九章 石灰吟上第95章 江淮第一悍匪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九第11章 武德年間的官二代第60章 鄭言慶,回來了第84章 生當爲豪士第13章 詠鵝(上)第69章 末日(六)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55章 約定第5章 七學士(二)第廿二章 都棱鎮二第56章 李公子和小八第83章 真兇第卅六章 風暴之迴歸第51章 裴淑英的迷茫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五)第卅八章 新羅三第1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五)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下第50章 真邪?假邪?第72章 言虎第廿五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七第52章 屍山血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