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昔日老軍

在洛陽天津橋街市上,有一個特殊的羣體,名爲軍戶。

想當年,鄭大仕的父親鄭偉起兵,一呼萬餘人。這其中不僅僅有鄭氏的族人,還包括了許多依附於鄭家而生存的普通百姓。當時鄭家正是在巔峰狀態,在洛陽有萬頃良田。數萬人依靠着鄭家而活,聽聞鄭偉起兵,天津橋百姓可說是盡起青壯。

八百青壯前往滎陽投效,並且成爲鄭偉的親隨,號虎軍,縱橫河北之地。

後來,鄭偉功成名就,八百虎軍卻死傷慘重。有道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大致上就是這個道理。鄭偉衣錦還鄉之後,將天津橋賜予倖存下來的虎軍將士。並言明:安遠猶存,猛虎永固。也就是說,只要安遠堂在,那天津橋的百姓,就無需擔心生活上的問題。這固然有感激之意,但更多的,則是一種收買人心的舉措。

一晃甲子,鄭家開始沒落。

昔日倖存的虎軍將士,已大都故去了,但還有一些老軍,生活在天津橋街市上。

他們不求富貴,只願能安享晚年。

對他們來說,這天津橋街市,就是他們的家……

而這一點,崔夫人不清楚,崔道林更不清楚。在崔夫人和崔道林看來,天津橋就是依附鄭家而生的一羣苦哈哈。如果崔道林抵達洛陽時,能低調一些的話,鄭世安說不定還會點明。可崔道林卻太囂張了,鄭世安當時一生氣,就忽略了此事。

後來想起來,想要告訴崔道林的時候,卻被鄭言慶阻攔。

“爺爺,你莫要摻和進去。

你這時候就算是過去說明狀況,崔道林也未必能聽得進去。倒不如如此這般……”

鄭言慶在鄭世安耳邊一陣低語,鄭世安連連點頭。

他沒有回洛陽,只是寫了一封信,讓人轉交給崔道林。

也沒說是什麼事情,就讓人告訴崔道林說:“天津橋那邊動不得,動了會出大問題。”

言慶說:“崔道林如今怕是志得意滿,您越是這麼說,他就越是聽不進去。信,交給他之後,他也不會去看,弄不好還會被他撕毀。在您而言,已經盡到了本份……如果大公子怪罪,您也能交代過去。但在崔道林來說,怕要吃一些苦頭。”

鄭言慶沒想過鄭世安能憑藉這件事情,重回洛陽老宅。

因爲他已經看出來了,鄭仁基基本上是不會理財家裡的事情,大都是有崔夫人打理。

崔夫人掌權一日,崔道林就不可能失勢。

畢竟對崔夫人來說,鄭家上下都是陌生人,在外數載,能信任的也只有自己帶過來的族人。不過能借這件事情,打壓一下崔道林也好,至少可以讓鄭仁基,懷疑一下他的能力。世家門閥,這管家可是重要的位置。大人物們或是名士風liu,或是關注朝野,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基本上都是管家經手。安遠堂能在士族林立的河洛地區立足,這裡面除了有祖先餘蔭之外,尚有鄭世安裡裡外外的打點。

所以說,只要鄭仁基對崔道林留下一絲不滿,鄭世安就還有上位的可能。

對鄭言慶的這種想法,鄭世安自然不會拒絕。

他原本就是個八面玲瓏的人物,有些事情一旦想開了,鄭世安還真就不會在意。

言慶能創出詠鵝體,能寫下詠鵝詩,本身就已經讓鄭世安無法小覷。

鄭世安知道,他抱回來的這個乖孫,絕非池中之物。所以,即便是心裡面會奇怪,但鄭世安還是會重視言慶的看法。鄭仁基的車仗抵達洛陽,正是他偷偷報信。

要說起來,鄭仁基這兩年過的不錯。

從一個普通的通事舍人,到如今的洛州曹掾位子,等同於後世一個普通的文職幹部,一下子變成了市局的正處級領導。而這中間的跨度,只用了幾年時間完成。

所以說,站隊很關鍵。

當年太子之爭,安遠堂拋棄了隱太子楊勇,而站在了楊廣的一邊,自然獲利斐然。

而今,太子楊廣之位,已無人能夠撼動。

鄭仁基自然也春風得意。特別是楊廣,對關隴貴族沒有好感,提放心甚重。這就使得楊廣向關東士族傾斜,並着重提拔一些當年他在江都招攬的南方衣冠門閥。

比如吳縣張氏,就是其一。

鄭仁基被委任爲洛州曹掾,自然得益於楊素在楊廣面前的推薦。

這曹掾之職,自東漢就有設置。不過當時主要是以太尉和相國府門下。而今隋朝開國以來,隋文帝楊堅對丞相的權利加以打壓,曹掾之職,則分設於各州府下。

東曹掾,住倉谷事。

河洛又是錢糧重地,鄭仁基這個東曹掾的位置,差不多等同於後世的財政局局長,負責提點稅收,分管倉貨,是一個不容任何人小覷的位子。河洛豐,天下足,雖說有些誇張,但關中地區對河洛的倚重,日益增加。只要鄭仁基在這個位子上做好,日後當一州總管,也非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鄭仁基更加重視這個職位。

不過,鄭仁基不太滿意鄭大士派鄭世安過來。

鄭世安,不過一家奴而已,且五體不全,算個什麼東西?

鄭仁基是個典型的文士,對五體不全之人有強烈的牴觸感。以前他官職卑微,加上鄭大士看重鄭世安,也不好說什麼。可現在,鄭仁基也算是成功人士,自然就有了自己的主見。這主見一產生,就特別反感鄭大士的這個安排,更反感鄭世安。

但他不能反對鄭大仕,所以和夫人商量了一下,決定讓崔道林過去,把鄭世安打發到田莊去。我既然無法拒絕,就只能接受。可我接受是接受了,鄭世安必須要聽我的安排才行。如果他不願意去田莊,那就讓他回去,鄭仁基也可以交代。

如果鄭世安答應了,更好……

大家不用見面,省的天天在眼前晃悠,看着心煩。

就是抱着這樣的想法,鄭仁基帶着妻兒老小,抵達洛陽城外。

自長安到洛陽,大體上就是沿谷水一路而上。遠遠的,就看見遠處有黑壓壓的人羣阻道。人羣最前面,是十幾個身穿破舊皮甲,散發披肩,裸露半臂的白髮老者。

鄭仁基聽說後,心中不由得奇怪。

“我不是吩咐過了嗎?不要聲張,也不要迎接,我們自行入城……怎地崔道林還弄出這等陣仗?”

鄭仁基身旁,是一個青年文士。

一襲白袍,外罩披風。白麪短鬚,氣度雍容,帶着一種與生俱來的貴族公子之氣。

舉手投足間,莫不有一種風範。

他一蹙兩道劍眉,輕聲言道:“鄭仁兄,這些人似乎並非是來迎接咱們。”

話音未落,就見那十幾個白髮老者,大步流星走上前來。

那步履之間,透出一股子慘烈殺氣。若非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絕難生出這種氣質。

劫道的嗎?

鄭仁基也是擰着眉頭,示意身邊護衛,上前詢問。

“敢問,可是大都督公子?”

一個白髮老者,不等護衛開口,大聲問道:“我等乃當年大都督帳下,猛虎侍從。”

“啊呀!”

鄭仁基聞聽,也吃了一驚。

“鄭仁兄,何爲猛虎侍從?”

“此乃當年我祖父麾下的親隨,古稱猛虎侍從。”

鄭仁基也不敢怠慢,連忙讓前面護衛散開,上前幾步,笑道:“幾位老軍,爲何在此?”

老軍,是對猛虎侍從的尊稱。

那白髮老者圓睜虎目,大聲問道:“大公子,老軍有禮了。聽聞大公子今日前來,我等幾個老頭子有件事情,想來詢問一下。當年大都督的話,是否還算得嗎?”

大都督,是猛虎侍從對當年鄭偉的尊稱。

鄭偉被封爲襄城郡公,有食邑三千戶。但他更喜歡別人稱呼他做大都督,以此緬懷早年間的金戈鐵馬。

鄭仁基一怔,“老軍,家祖當年所言,如何算不得?”

“那好,老軍就想問問大公子,爲何要強罷天津橋街市,還要把我等趕去田莊居住?

我等從出生,就在天津橋長大,除了打鐵之外,一無所長。

讓我們去田莊,莫非是要我們去耕地不成?大公子,我們也不是倚老賣老,只是想要向大公子討要一個說法。大公子如果說,大都督的話算不得,我們二話不說,離開天津橋就是。大公子,我等也非無賴,只要大公子一句話,我們立刻就走。”

鄭仁基感覺不妙了……

他到現在,還沒有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畢竟這天津橋罷市的事情,是崔夫人一手打理。鄭仁基只知道崔夫人要整頓一下洛陽的產業,但具體怎麼整頓,他還真就不清楚。聽這意思,怎地要趕走這些老軍?

世家子弟,最講求聲名。

如果他鄭仁基今日沒有一個說法,日後就別想立足洛陽。

只怕,此時此刻,那些洛陽的門閥豪族,都笑呵呵的在一旁看熱鬧,看他鄭仁基的笑話。

鄭仁基深吸一口氣,“老軍,城外風大,你們這把年紀……這樣吧,我們老宅說話。”

這本是一番好意,哪知老軍卻激動起來。

“大公子美意,恕我等不敢承受。

前番我們去老宅詢問,卻被管家請出了官府中人,把我們趕了回去。老宅門檻太高,我等一介平民,實不敢再去。大公子,老宅我們不會去了,只請大公子給個痛快話,大都督的話,算不算得?算得,我們回去;算不得,我們也會散去。”

這些人,雖說是依附於鄭家,但卻爲鄭家立過汗馬功勞。

鄭仁基勃然大怒,“那鄭世安是如何做事,立刻派人給我把他找來。”

“大公子,這件事和鄭管家沒有關係。鄭管家如今在田莊,把田莊的老夥計們都攔住了。若非如此,當年尚存的二十八猛虎侍從,都會聚在這裡,詢問大公子。”

“鄭世安不在洛陽?”

鄭仁基這纔想起來,他讓崔道林過來接手,命鄭世安去田莊了。

這崔道林,是怎麼做事的?

鄭仁基正色道:“老軍,家祖當年說過的話,依舊算得……還請老軍迴天津橋,安生居住就是。每年的心意,會按時送去。仁基雖不才,絕不敢違背家祖之命。”

十幾個老軍,相視一眼。

“大公子,我們也聽說了……洛陽不比其他地方,大公子來此就職,我們心裡也高興的很呢。心意就不必了,大公子還有許多地方要花銷,我們有個安身之所,足矣。”

“是啊,大公子,有個安身之所就夠了。”

“大公子,老軍雖老,但尚可掄起大錘,自己能照顧好自己。我們今天來,就是想聽大公子您一句話。既然大公子這麼說了,我們就散了吧……大家,都散了吧。”

十幾個老軍一招呼,黑壓壓人羣立刻散開。

鄭仁基長出了一口氣,扭頭看了一眼身邊的文士,“讓顏少兄見笑了。”

“那裡,鄭家能屹立數百年,果然不一般。

有此一羣血性猛士,安遠堂焉能沒落……呵呵,鄭仁兄處理事情,真是很果斷啊。”

“慚愧,慚愧!”

鄭仁基臉發燒,一旁訕笑。

щщщ_ Tтká n_ Сo

心中卻惱怒非常:這崔道林也真是,怎如此不曉輕重?

————————————————————————————————

那個啥,明天就是一週之始,老新準備衝榜。

凌晨以後,還請兄弟們能多多支持,點擊推薦……十二點後,還有一更。

第9章 悍匪解象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二第51章 喜盈門(三)第卅二章 回滎陽四第9章 江湖風波將起第50章 被姑姑痛恨的男人第廿九章 黃雀第卌八章 小郡主第56章 辛文禮新文禮?第62章 殤逝第卅五章 瓦崗興李當王四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中)第67章 遠行第82章 罵死虞柔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上)第卌章 機關算盡下第64章 李神通(三)第5章 魏徵的決斷(一)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四第卅六章 新羅一第75章 河東第51章 喜盈門(五)第82章 河南王(中)第卅章 平壤一夜三第2章 開皇十八年(下)第51章 喜盈門(八)第廿四章 長孫召見第廿九章 回滎陽一第81章 鄴城之戰(二)第1章 雨霖鈴第卅一章 回滎陽三第52章 屍山血海(八)第3章 所謂劃江而治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上第4章 七學士(一)第51章 喜盈門(六)第97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上)第廿二章 都棱鎮二第卅章 平壤一夜三第74章 化工產業雛形第88章 皇泰主第19章 金堤關(完)第廿二章 言慶出招第8章 僚亂(一)第廿七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84章 洛陽城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一第廿四章 童環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中第56章 入榖第87章 歸去兮第8章 李基來信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77章 何人死期?第廿五章 拜師下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五第51章 喜盈門(八)第15章 金堤關(一)第16章 決戰玄武門(三)第64章 李神通(一)第18章 決戰玄武門(五)第56章 辛文禮新文禮?第62章 殤逝第62章 人善被人欺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卅一章 回滎陽三第12章 麻煩來了(上)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四)第卅三章 瓦崗興李當王二第卅九章 遇襲第93章 夜談第廿五章 招攬第60章 鄭言慶,回來了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第11章 僚亂(四)第卅一章 平壤一夜四第82章 河南王(上)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下第廿三章 裴娘子第15章 且行且珍重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上第54章 小風口第53章 暗涌(一)第13章 詠鵝(上)第9章 種子(上)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二第卌八章 屍山血海四第71章 勿重滔覆轍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六)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55章 約定第51章 喜盈門(三)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四第81章 鄴城之戰(四)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九第69章 決裂第10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