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金堤關(二)

三天後,杜如晦終於回信。?

他將在十天之內。抵達鞏縣。之前之所以一直沒有回信,並不是因爲他在猶豫,而是因爲……杜如晦根本不在任上。杜如晦的父親杜馳病了,杜如晦從四月初,一直呆在家裡照應?

以至於十二衛府的調函送抵長安縣的時候,竟無人接收。?

待長安縣令把調函送到杜如晦家裡,時間就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而此時,李言慶以黑石府名義再次發來的調函,也同時送抵杜如晦之手。杜如晦這時候才知道,他成了李言慶的手下。?

對李言慶的邀請,杜如晦當然不會拒絕。?

而此時杜馳的病情業已好轉,杜如晦立刻回書李言慶,不日出發。?

次日,蘇邕和黃文清,抵達鞏縣……?

蘇邕身高八尺,魁梧壯碩。?

白淨面皮,生有一部美髯,儀容威武,舉手投足間,隱隱有大將之風。他在抵達鞏縣的當天,黃文清就留在李府當中。而蘇邕則急急忙忙趕奔黑石渡口。不成想李言慶,不在府中。?

原來,言慶在穩住軍府狀況之後,便立刻着手佈防。?

他和麥子仲視察地形,發現在黑石渡以南,有一處名爲九山的所在,恰好位於黑石渡和邙嶺之間。李言慶認爲,應該在這裡設立一寨,可呼應黑石關,又可以與箕山府聯繫更緊密。?

箕山府是黑石關南面屏障,然則兩府之間,地域太廣,不免產生出一個巨大的中空地帶。如果在九山設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黑石關和箕山府之間的中空,同時還可以與黑石關遙相呼應,成掎角之勢,相互拱衛。李言慶和麥子仲商議之後,便決定由麥子仲,率本部人馬,和費青奴在九山設立營寨,並駐紮於九山。麥子仲對此安排,也沒有任何異議。?

黑石關也好,九山也罷。?

麥子仲身爲副將,理應聽從李言慶的安排。?

更何況在九山設寨,也是一件好事。最重要的是,麥子仲不希望留在黑石關。和言慶衝突。?

等到李言慶從九山返回時,天色已晚。?

他聽說蘇邕抵達,立刻召他相見。?

不過,言慶卻發現,蘇邕並非是一個人過來。隨他一同來到黑石關的,還有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

中等身材,生的孔武有力。?

一雙丹鳳眼,臥蠶眉,面色略顯淡青色。?

“此乃武邑縣王縣令之子,王伏寶。在武邑時,統帥鄉勇。此次隨我前來,還請公子收留。”?

蘇邕拉着青年,爲言慶引介。?

“王縣令如今可好?”?

對於武邑縣的王縣令,李言慶的印象不是太深。?

蓋因當時他存着和鄭家撕破臉皮,在途經武邑的時候,並沒有和王縣令有過正面的接觸。?

不過從黃文清的言語中,言慶知道,那王縣令爲人不壞。?

王伏寶眼睛一紅,低下頭來。?

蘇邕嘆了口氣,“去年清河悍匪張金稱犯境,王縣令在城頭指揮作戰時。被流矢射中,已於年初故去。”?

“啊!”言慶聞聽,連忙起身道歉。?

王伏寶伏地哭道:“聞公子高義,伏寶特來相投。只望有朝一日,公子能爲家父做主,誅殺張賊。”?

言慶連忙上前,把王伏寶攙扶起來。?

“本府與王縣令雖未有深交,然則對王公品德,素來敬慕。?

今聞王公遭遇不幸,心實痛之。王兄弟莫要擔心,但有一日,本府定會與王公報仇,絕不反悔。”?

王伏寶,這才止住哭聲。?

蘇邕說:“伏寶武藝高強,勇冠三軍。當年孫安祖犯境時,他曾單人獨騎突入匪羣,斬殺匪首三人。在武邑,人送他綽號:大刀將。王公故去之後,他在武邑也沒有親人,故而蘇邕斗膽,領他前來投奔。”?

李言慶點頭稱讚,又看了兩眼王伏寶。?

雖然沒有和他交過手,可是李言慶也能看出,此人身手端地不錯。或許和雄闊海闞棱相比,略有不足。可是在李府麾下武將之中,此人絕對可以排在第三位,甚至比蘇烈還要高明。?

“我今身邊,尚需一名統軍副將,不知王兄弟可願擔當?”?

王伏寶雖說統帥過鄉勇。可說穿了,還是一個白身。若進入軍府,也只能從普通的軍卒做起,最多也就是給他安排一個隊正的職務。可是聽蘇邕介紹,言慶覺得一個隊正,恐怕有些輕了。但如果要安排更高的職務,就必須要通報衛府。可是以王伏寶的出身和資歷而言,衛府斷然不會通過。與其這樣,倒不如把他留在身邊,輔佐蘇烈,統領麒麟衛更加合適。?

畢竟,麒麟衛是李言慶的私兵,不需要任何手續。?

再加上雄闊海和闞棱兩人出任校尉之後,言慶身邊也需要兩個高手。王伏寶的到來,無疑可以彌補雄闊海和闞棱之失。而對於王伏寶來說,能出任李言慶親兵統軍,倒也不算怠慢。?

他清楚自己的情況:在一無出身,二無名氣的情況下,一步登天肯定不可能。?

而出任李言慶的親兵,雖說不算是正式軍職,卻能接近李言慶,成爲心腹。只要自己能盡心盡力,終有機會飛黃騰達。?

王伏寶可是聽說了:雄闊海和闞棱。出身甚至比不得他。?

不過,他也不會因此而看輕了雄闊海和闞棱兩人。那兩人隨李言慶出生入死,絕非他能代替。?

“伏寶願效犬馬之勞。”?

“如此甚好……定方,你帶他下去,領取馬匹兵器,和一應裝備。”?

蘇定方和王伏寶也認識。?

論年紀,王伏寶比蘇定方大幾歲,兩人關係一直不算太差。如今能有幼時好友前來,蘇定方又怎能不開心??

連忙答應一聲,帶着王伏寶離開軍帳。?

而後,李言慶又把黑石府的情況向蘇邕解釋了一遍。?

“麥郎將如今率本部兵馬。出鎮九山寨,所以不在營中。?

等過些時日,他回來時我再爲你引介。如今黑石府,有三團兵馬,共一千三百人。九山寨有五百精兵,黑石渡留有八百悍卒。一團二團校尉,以前都是我的親隨,與我在高句麗出生入死。不過,他二人斬將奪旗,搏殺於疆場是一把好手,可是操練人馬,整治軍紀遠遠不夠。?

我自己呢,平日裡也是諸事纏身,故而操練人馬,安排巡防等事務,就由蘇兵曹你來安排。?

軍中自我以下,若有敢犯軍紀者,皆可以軍規處置。總之,這黑石府的軍務,還請您多多費心。”?

蘇邕連忙客氣,心中卻暗自竊喜。?

他也是個懷才不遇的人,雖說在武邑縣擔當縣正,可手下盡是些平民百姓,如何比得上十二衛府的悍卒??

如今能來黑石府,蘇邕也算是有了施展才華的地方。?

李言慶又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和權力,想必在黑石府的日子,不會太過於苦悶。?

“末將定當竭盡所能,爲府君效犬馬之勞。”?

李言慶笑了笑,話鋒一轉,問道:“蘇兵曹,按照行程,你從武邑前來,理應在數日前就該抵達,爲何今日纔到?”?

蘇邕說:“非末將不想早來報到,實在是路途難行。?

如今河北地區時局,已經糜爛不堪。東海公高士達氣焰囂張,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劫掠郡縣。末將不得已,只得繞道而行,所以路上有些耽擱。原本以爲過河後,能很快抵達鞏縣,不想途經虎牢關的時候,又逢瓦崗賊犯境。虎牢關暫時封關,末將又被困在虎牢兩日,在昨日纔算通關而行,趕赴鞏縣……府君,滎陽治下,瓦崗賊的氣焰,似乎非常囂張啊……”?

李言慶點點頭,算是默認了蘇邕的解釋。?

“滎陽方面,自有郡守操勞,無需我們費心。?

蘇兵曹只需要把我麾下兵馬,練成虎狼之師,其他不必掛念。至少,鞏縣目前還算安寧。”?

“末將,定不負府君厚望。”?

言慶和蘇邕又交談幾句,命馬周帶蘇邕下去領取衣甲裝備。?

他走到懸掛在大帳中央的地圖前,默默站立。從蘇邕剛纔所說的種種跡象來看,瓦崗寨似乎和從前一樣,還是野地劫掠,行流寇所爲。不過他們犯境的次數越來越頻繁,而且每次犯境的人馬,也越來越多……根據今早從虎牢關傳遞過來的戰報,瓦崗寨每次犯境,少則七八千,多則過萬。短短二十餘日,共犯境十七次,差不多每一天,都會在滎陽劫掠搶奪。?

李言慶覺得,這樣頻繁的出兵,很不正常。?

以瓦崗寨出兵的總人數來看,近十五萬人馬……如此兵力,已經可以對城鎮產生巨大威脅。?

好吧,就算沒有十五萬人馬,但粗略估計,瓦崗寨至少出動有五六萬人。?

如此大規模的用兵,只是爲了劫掠商隊,搶劫村莊??

未免殺雞牛刀,過於興師動衆了吧。所以,言慶不得不多加小心,甚至對瓦崗寨的目的,產生些許的懷疑。?

如果瓦崗賊不是爲了劫掠,那又是爲了什麼??

“府君,蘇兵曹已經安頓下了,不知還有什麼吩咐?”?

馬周悄然來到大帳門口,輕聲詢問。?

李言慶楞了一下,旋即轉身對馬周說:“馬周,立刻把過去一個月中,瓦崗寨犯境的戰報都給我送過來。”?

“全部?”?

“是的,全部。”?

馬周答應一聲,轉身就走。?

不一會兒的功夫,他就抱着厚厚一摞戰報,走進大帳,擺放在書案之上。?

“馬周,你來念戰報……記住,把瓦崗寨犯境的地點,還有他們行動的路線,都要準確報出。”?

李言慶從案牘中,翻出一卷滎陽地圖,平鋪在地。?

馬周開始誦讀戰報,李言慶則拿起一支硬筆,在地圖上不停的圈圈畫畫。待近二十份戰報念罷,地圖上已經被畫得亂七八糟。馬周疑惑的湊過來,看着上面的一個個圓圈,一條條直線,不免有些奇怪。?

“府君,您這是做什麼?”?

李言慶沒有回答,眯着眼睛,凝視圖上的圈圈點點。?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半晌後,他輕聲呢喃,“翟讓定想不出這種妙計,此必爲李密之謀。”?

他用硬筆勾畫幾下,臉色隨之變得極爲難看。?

“金堤關……李密莫不是,要攻取金堤關?

第56章 辛文禮新文禮?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一第63章 關中來客第卅八章 父與子上第54章 暗涌(二)第卅八章 瓦崗興李當王完第廿二章 都棱鎮五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五)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七第廿一章 武德三年的餘韻第4章 所謂天朝上國(下)第卅八章 新羅三第81章 鄴城之戰(五)第83章 公子威武第78章 言慶露心聲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下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第66章 蹊蹺第廿五章 各取所需第82章 河南王(上)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1第12章 麻煩來了(下)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下第6章 七學士(三)第卅四章 王室追殺令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一第卅七章 新羅二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五第卅一章 平壤一夜四第92章 龍子第59章 噩耗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六)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下)第16章 崔道林(下)第82章 罵死虞柔第卌四章 絕境第廿二章 都棱鎮一第50章 真邪?假邪?第86章 踏雪獅子驄第85章 各懷心機第2章 仙醫何處尋?第6章 七學士(三)第91章 父子相見第卌五章 若有緣時自相逢第廿六章 春江花月夜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55章 孝文之殤第卌三章 薛伯褒第一謀第78章 言慶露心聲第51章 喜盈門(三)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中第71章 勿重滔覆轍第70章 林中 刺殺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七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中第53章 言慶收徒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81章 鄴城之戰(五)第卌八章 小郡主第卅二章 回滎陽四第50章 真邪?假邪?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81章 鄴城之戰(三)第廿二章 都棱鎮二第4章 所謂天朝上國(下)第廿九章 大難臨頭下第廿章 欺人太甚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上第卌二章 竹園深深第廿章 欺人太甚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上第14章 反常的毛旺一家第卅五章 各懷心機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五第81章 鄴城之戰(四)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九第卅章 天下棋局一第廿五章 各取所需第卅六章 釜底抽薪上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中第廿六章 長孫有女初成長第9章 悍匪解象第卅二章 回滎陽四第3章 門閥之鄭氏(上)第12章 麻煩來了(上)第73章 三槍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九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三)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二)第66章 尋醫第卅八章 父與子上第廿八章 孔融讓梨上第卅九章 石灰吟下第93章 夜談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17章 長孫大人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