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楚國風漸起

楚國,郢都,渚宮。

悽悽慘慘的秋雨灑落大地,雨水落在青瓦之上,又連成水柱飛濺在地,激盪起萬千水花。

整個渚宮之中,一片肅殺,幾名寺人擡着一具遍體鱗傷的屍體匆匆走過。所有人都低頭不敢有絲毫大意。

大殿之中,楚侯面色陰沉,就在剛纔他將一名進門先邁左腳的寺人杖斃。自從登基繼任國君之位後,楚侯艱一直都是這般喜怒無常。動輒就對宮中寺人打罵,稍有不慎就可能會被活活打死。

因此宮中寺人一個個都活的戰戰兢兢,每日裡敬小慎微,只有到了晚上後,纔會稍稍嘆息,又活過了一日。

楚侯艱登基之後,國事不穩。先君楚成公之事讓卿士大臣驚疑不定。楚國本就融合了不少蠻夷習氣,崇尚巫鬼之風。先君之事又見者衆多,因此朝中流言四起。

楚侯艱知道情況不妙,於是交好卿士大夫,安撫朝政,另一方面則是派出自己的老師潘崇拉攏一些卿士貴族,逐漸掌控楚國大權,潘崇和其一起逼死先君,可以說是他最信任的人。

兩人花費三年時間,楚侯終於徹底掌控朝堂。

起初還能佈施仁德恩惠,給與卿士貴族不少優待,楚國很快就安定下來。後來更是派出使者,去和齊國、晉國修好,想要共同對付淮國,儼然一副明君之像。

但是在完全掌控朝堂之後,其本性卻開始暴露出來,變得越來越暴躁,動輒殺人,不少反對他的卿士家族都被其殺死或者流放,因此大量卿士大夫都變的沉默。朝中已經成了楚侯艱的一言堂,但是在平靜的朝堂之下,卻是暗流涌動。

楚侯艱吸取了先輩們被中原各國敵視的教訓,畢竟伴隨着淮國崛起,楚國也感到壓力巨大,想要先對付淮國。

楚侯交好中原各國,並且向周天子進貢,稱臣,周天子賜給他祭肉,並告訴他:「鎮守南方、平定夷越各族的動亂,不要侵犯中原各國。」

楚國同意不再北上,實際上現實情況也逼得他們不得不面對,因爲仲、蔡、黃、江四國已經威脅到了楚國。楚國甚至想要再次和齊國、晉國以及中原各國結盟,攻伐淮國,但是齊國和晉國卻不想招惹淮國。

相反他們更希望看到楚國和淮國兩國爭鬥。

楚國和晉國齊國結盟的想法失敗了,但是也緩和了彼此的關係之,緊接着就將目光轉向了淮國的盟國,仲、蔡、江、黃四國。這四國原本都不被楚國放在眼中,每個方國人口不過三十餘萬,根本不是楚國的對手。

但是自從仲國立國之後,得到淮國支持的四國就快速靠攏,並結成同盟,後來實力也快速提升。

如今四國人口加起來也有一百三十萬左右,雖然遠遠低於楚國,但是楚國還有其他敵人,根本不可能抽調所有的軍隊和他們對陣。

並且四國聯盟就在楚國身側,如此楚侯睡覺都不安心。更何況四國本來就和楚國有仇,蔡國先君被囚於楚,江國、黃國也屢次被楚國攻打,仲國更是淮國所封。

因此在穩定朝政之後,楚侯就開始抽調國中大軍,準備對付仲、蔡、黃、江。

淮水四國治理了淮水上游之後,沒有肆虐的淮水,並且有安豐塘可以灌溉數十萬畝良田,四國的糧食充盈,實力已經今非昔比。楚侯也感覺到了仲、黃、蔡、江四國聯盟的威脅,想要拔掉這四個釘子。

於是,楚侯艱五年,楚國以‘黃人不歸楚貢爲由,於當年秋天十月徵發大軍五萬征討黃國,黃國向仲、蔡、江國求救,三國各自抽調五千兵馬,以王仲爲帥南下救黃。

楚侯派遣屈完率軍五萬攻黃,大軍長驅直入,黃國不能擋,退守國都,楚軍圍城。王仲率軍來救,示敵以弱,三戰不勝,楚軍驕縱。

四國大軍結陣退守,堅壁清野,並向淮國求援。

十一月,萬物凋零,荒野遍地枯草,天寒地凍,楚軍多爲南方人,不耐嚴寒,因此多采樵木用以取暖。爲採樵之便,屈完將大營駐於南山之林,此時萬物凋零,林中落葉遍地,樹枝藤蔓乾枯。

是夜北風忽起,王仲率軍從北面發動夜襲,五千精銳盡數被草一束,趁着夜色攻擊楚軍大營,順風放火。

此時草木枯黃,天乾物燥,恰逢北風呼嘯,風助火勢大火四起,火勢連綿,楚軍大營被燒,士兵大亂。王仲趁機發動攻擊,蔡軍從西,江軍從東,仲軍從北,三軍合爲之下,楚軍不敵大潰,一路南逃。

王仲率軍追擊,楚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逃散,車、船物資盡棄於野,大軍連破營帳三十座,楚軍死傷過萬,屈完僅以身免。

楚軍狼狽而退,死傷慘重,等撤回楚國境內的時候,五萬大軍竟然只剩下不到萬餘。屈完看到五萬大軍竟然只剩下一些殘兵敗將,頓時覺得再無臉面回楚,於是自刎於江邊。

楚國大軍損失慘重,並且四國聯軍緊隨其後,趁機殺入楚國境內,楚軍連戰連敗,四國邀請隨國出兵,隨侯見楚軍潰敗,於是率軍加入。

楚侯聞大軍慘敗,連忙抽調國中大軍,以潘崇爲將,率軍支援,雙方戰於禮山。戰事僵持,楚國召集屬國來援,淮國大軍趕到,楚軍依靠禮山結陣而守,堅壁清野。

六國大軍進攻無功,見到戰事僵持,楚國怕淮國從東發起進攻,東北夾擊,於是遣使求和,割讓隨國以西,黃國以南兩百里,雙方乃罷兵。

仲、黃、蔡、江、隨將土地平分。

楚國雖敗,但是未損筋骨,但是雙方的仇怨卻是越來越大了。隨國此時雖然得了好處,但是又怕被楚國事後報復,於是和仲、黃、蔡、江四國結盟。

另一邊,淮國派遣季躍暗中和隨侯商議,讓他幫助楚國公子熊惲回國。熊惲自從逃離楚國之後,如今已經成年。隨侯想到這裡,立刻決定支持熊惲回楚,爭奪楚侯之位,擾亂楚國。

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12章 洞天福地第74章 應對第50章 周室東遷第15章 梅里第7章 淮齊之盟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52章 配五國相印第22章 全軍覆沒第36章 泗沂之戰第12章 洞天福地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33章 改糧種桑第24章 霸業之始第35章 邗國求援第29章 王權交替第33章 築壩蓄水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31章 齊國之謀第46章 仲國第19章 尊王攘夷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7章 淮水之戰第37章 國人動亂第50章 周室東遷第56章 周室荒唐第37章 霸業終結第23章 雲淵會盟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17章 首戰得勝第48章 新王登基第72章 質子第9章 晉侯方伯第22章 勢如破竹第32章 優勢在我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15章 邦周伐淮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19章 攻城戰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39章 落水而亡第32章 姬烈革新第16章 攻心爲上第5章 挑撥離間第13章 洞天之主第6章 徐茂使齊第80章 秦楚之盟第84章 秦楚攻晉第83章 徐國覆滅第39章 落水而亡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12章 伐吳第14章 對陣楚軍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13章 避其鋒芒第18章 誘敵深入第2章 周軍追至第39章 落水而亡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29章 王權交替第12章 洞天福地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44章 戰車漂移第4章 邗都之戰(2)第83章 徐國覆滅第32章 姬烈革新第42章 什麼檔次第35章 邗國求援第86章 楚國稱霸第27章 周室與諸侯的平衡第48章 新王登基第19章 攻城戰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3章 邗都之戰第43章 公羊革新第33章 築壩蓄水第32章 姬烈革新第47章 王臨薨第40章 滑稽記第39章 落水而亡第80章 秦楚之盟第40章 滑稽記第51章 死不瞑目第38章 王晟薨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78章 學宮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63章 淮國稱霸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24章 氣運玄鳥第56章 周室荒唐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