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天選之人!

李淵派來的大唐使者是永安王李孝基和民部侍郎唐儉,都是李淵非常信任的人。

他們兩人一進蘇州地界,就很是詫異,蘇州毫無蕭條之感,街道上比肩接踵,一片車水馬龍的熙熙攘攘景象。

李孝基頗震驚道:“這蘇州望着竟然比長安還要繁華,真是不敢置信。”

唐儉亦慨聲道:“是啊,洛氏結寨自保,蘇州無戰事,自然繁華,揚州則蕭條許多。

成都亦是如此,比長安還要繁榮。

這一場逐鹿天下,天下揚一益二,洛三蘇四的格局定會改變。

揚州和洛陽因爲兵災而敗落,是註定可以看到的。

洛陽是聖城,日後還能重建,揚州的恢復就要依靠天下商販,不過隋煬帝修建運河,直通揚州,或許恢復的會快一些。”

大唐使團人數極多,一進蘇州地界,立刻就被洛氏得知,洛氏的人連忙前來迎接,一行人往蘇州莊園而去。

在這裡,唐儉和李孝基見到了洛玄鏡和洛景成,從大唐得到的消息中,江南洛氏是洛玄鏡和洛景成一起主持,其中洛玄鏡的話語權大概還會更高一點,洛氏女一向有主持家族的傳統。

李孝基也不耽擱,直接展開聖旨就宣讀起來,“茲爾洛氏景成,身出名門,威重江左,累世以來,多有勳績,天下斐然,隋末以來,振作一世,保有家業,方今察勢,心歸我唐,朕甚喜之。

敕:以洛景成爵姑蘇郡王,食邑五千戶,上柱國,加開府儀同三司,驍騎大將軍,江南道行臺尚書右僕射。”

這份聖旨比給杜伏威的有誠意很多,屬於大家認爲很正常的,在政治上,正常是一件好事,意味着不會引人攻訐。

宣讀罷給予洛景成的聖旨後,並沒有停下,無論是李淵還是李秀寧,都不會忘記洛玄鏡,這位跟在洛蘇身邊許多年的洛氏女。

“茲爾洛氏貴女玄鏡,身出高宗,名貴江左,卓有聲威,曉之大義,女中豪傑,不次於人。

敕:以洛玄鏡爲吳國夫人,位同郡主,加蘇州刺史,江南道行軍大總管,爾其欽哉。”

洛景成和洛玄鏡對視一眼,都有些驚訝,沒想到李淵竟然會讓洛玄鏡擔任蘇州刺史。

目前的大唐爲州縣制,刺史,尤其是蘇州這樣的上州刺史,基本上已經是地方官裡面最頂級的。

這是一個從三品的職官!

雖然大唐在州上面設置了道,但現在的道還只是一種純粹的軍事機構。

比如洛景成的這個江南道行臺尚書右僕射,聽起來像是文官,但實際上因爲天下都不太平,所以只有一個職責,那就是籌集糧草,是典型的武官。

洛玄鏡身上的行軍大總管就不必多說,這是一個臨時的差遣官職,和李世民身上的行軍大元帥一樣。

二人都不傻,立刻就明白過來,“唐皇這是要我們在南方發動攻勢,攻城掠地啊。”

二人相視一笑,洛景成將天使邀請進入府邸,隨口問了一句,“不知陛下給杜伏威封了什麼官職?”

唐儉邊看邊笑道:“陛下封徐王爲東南道行臺尚書令,封上柱國、加開府儀同三司,可真是信重啊。”

嗯?

本來只是隨口一問的洛景成和洛玄鏡立刻品出了不對,開府儀同三司和上柱國無可厚非,但無論是爵位還是職位都不對。

徐王,一聽就是親王,哪裡有給臣子封親王的道理?

東南道行臺尚書令,這也相當的不對勁,而且是完全不亞於親王的不對勁。

李淵的幾個兒子裡面,李世民在之前是益州道行臺尚書令,李元霸是河北道行臺尚書令,李元吉是襄州道行臺尚書令,這個官職同樣是給皇子,或者說至少是宗親才能擔任的。

同樣是給予一地的軍政大權,李淵給洛景成的,是右僕射,給洛玄鏡的,是行軍大總管,至少表面上分割權力,給杜伏威的卻是完全的信任。

事出反常必有妖。

李淵這老小子沒安好心,洛玄鏡和洛景成暗自對視一眼,心中不禁對李淵升起了一絲警惕。

杜伏威是洛景成用私人信譽和洛氏家族信譽寫信勸降的,李淵對杜伏威沒安好心,這就是在挑戰洛氏的政治信譽。

如果杜伏威自己作死,那沒辦法,但杜伏威沒搞事的情況下,洛氏就要保住他,否則人心散了,以後洛氏還怎麼帶隊伍,連自己的人都護不住。

不過杜伏威竟然沒覺得有不對勁,這件事也比較離譜,當初就連韓武穆都不要王位,現在他竟然敢把親王位置接過來。

“給杜伏威寫封信,勸一下他,讓他把王位讓出來,這是取死之道。”

洛玄鏡低聲在洛景成身邊說道,洛景成點點頭示意自己明白,唐儉和李孝基笑容滿面的走進洛府。

……

坍塌的土方,雜亂的野草,落在雜草上的鮮血,伏在草間的屍體,遠遠望去,一片荒涼之景,這就是如今的中原。

李世民縱馬而來,他出沒在河洛之地的幾乎每一個角落,只帶着幾人,衝着城牆上王世充的軍隊大聲笑道:“吾乃秦王李世民也,誰敢出戰?”

面對囂張的李世民,洛陽方向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只是面露憤恨,卻不敢出擊,望向李世民身邊的那些人都有些畏懼。

在李世民身後,一字排開的人是,洛玄夜、洛玄凌、秦瓊、程咬金、尉遲恭,一個比一個猛,全部都是萬人敵的將領,尤其是洛玄夜和秦瓊,萬馬叢中取敵將首級,簡直離譜到非人。

這六個萬人敵的猛將,再加上李世民這個極度擅長把握時機的統帥,吃過大虧的鄭軍絕不會再嘗試和唐軍野戰。

鄭軍不出戰,李世民灑然一笑後就退回營中,他來在洛陽城前,屬於突發奇想,他經常會有這種突如其來的想法。

回到軍營中,李世民爽朗笑道:“王世充既然喜歡和我們耗,那我們就和他耗,江南的糧食源源不斷,倒要看看,是他王世充先餓死,還是我們先餓死。”

軍營中頓時響起一陣笑聲,洛玄夜卻沒有笑。

因爲唐軍的壓力並不小。

若是上個月的話,各種不同的壓力,但蘇州的糧食運到後,洛陽前線糧草壓力頓減。

但打仗並不僅僅是糧草壓力,在和王世充對峙的這半年中,唐軍的傷亡也很大。

王世充深深地明白這一戰輸了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戰鬥的很是頑強。

從一個月前唐軍就已經展開了洛陽總攻,但是洛陽守軍異常的堅強,唐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卻沒有絲毫的進展。

攻城就是如此,歷史上從來都沒有真正攻克堅城的人,幾乎所有被攻下的堅城,都是戰爭之外的因素。

正是因此李世民才改變了戰略,斷絕了洛陽和外界的聯繫。

王世充野戰打不過,拼消耗也拼不過,他憑什麼能贏?

現在的洛陽城中,即便是用地獄來形容也毫不爲過,洛陽城是天下大城,人口衆多,唐軍僅僅圍城一個月,城中就有不少於三分之一的百姓餓死。

就連許多低級的官吏都不能保證自己吃到東西,即便是如此,王世充依舊對李世民的勸降信,視而不見,他急切的等待着自己的救世主到來。

洛陽宮中,王世充跪在佛像面前,嘴中不住唸叨着,“竇建德啊竇建德,你還不來嗎?”

洛陽城中的慘狀,衆人都有些預料,但戰爭就是如此。

而且等到打完仗,城中的財帛也都要賞給將士們,這是李唐的軍法,雖然不屠城,但城中百姓除了命之外的所有東西,都保不住。

李世民望着地圖,緩緩道:“如今中原地區基本上都已經歸我大唐所有,之前虎牢關不在我大唐手中,所以我們強攻洛陽。

現在這個通往關東的門戶,在我們手中,那便不可能出意外,竇建德支援王世充,一定會從這裡過,我會堵住他。”

帳中坐着堪稱豪華的一羣人,洛玄夜、洛玄凌、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屈突通、尉遲恭、秦瓊、程咬金、徐世𪟝、劉弘基、殷開山,李世民秦王府的豪華配置,陪着他建立下現在的功績。

洛玄夜、長孫無忌這兩個人更是陪着他打滿大唐開國到現在的全場,大部分都是投降過來的人,但卻成爲了他的肱骨重臣。

老將屈突通始終堅持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撤軍,他這個人打仗就突出一個穩字,“王世充在前,竇建德在後,實在是過於危險,一旦被兩面夾擊,我軍將敗績,而且一戰勢難回。

而且秦王,現在我軍已經不是剛剛出關時,那樣士氣旺盛,先前攻城不下,付出大量傷亡,對於我軍的士氣打擊是極大的,現在士卒們已經很是疲憊,如果還要面臨這樣的大戰,是不可能支撐的。”

屈突通的話太過於有道理,以至於李世民都不知道該要怎麼反駁,但他是不願意聽從屈突通意見的,他將目光投向洛玄夜,洛玄夜沉聲道:“打仗從來沒有一定正確的,這不過是選擇而已,是選擇穩紮穩打,但放棄現在的成果。

還是將王世充和竇建德一網打盡,進而一舉奠定天下大勢,就在於現在的選擇。

秦王,您會選擇什麼呢?

我們都聽從您的命令。”

秦王李世民會選擇什麼,這不是一個問題,帳中所有人都望向了李世民,他們都知道李世民會說什麼,但他們依舊等着,屈突通眼神有些暗淡,但只要李世民下令,他就會毫不猶豫的執行,即便他不贊同。

李世民沉默了一瞬,而後環視着衆人,良久慨然道:“如果手中沒有虎牢關,我一定會退回關中,但既然手中有虎牢關,那我就要和竇建德鬥一鬥了。

我已經下定決心,和王世充、竇建德決戰中原,就在這裡,將竇建德大敗,把他趕回河北去!

中原洛陽,我要定了!”

果然!

衆人心中都閃過這個念頭,李世民就是如此,他堅守的時候,穩的可怕,進攻和制定戰略的時候,卻有氣吞山河的氣勢。

李世民望着地圖沉聲道:“虎牢是其中的關鍵,只要能夠進駐虎牢關,依靠這座險要的關隘,我們足以抵擋河北兵鋒。

洛陽已經進入最後的戰爭,這裡已經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只要將洛陽困住,王世充必敗。

青陽……”

洛玄夜搖搖頭道:“將這裡交給齊王和楚王吧,我跟着秦王你去虎牢關,那裡太危險了。”

李世民沉吟一下,自己的兩個弟弟還是有幾把刷子的,即便是不成器的元吉,在戰事上,也不至於出什麼大差錯。

“可以,我們去虎牢關擋住竇建德,等到攻下洛陽,竇建德自然只能退兵。”

李世民的速度很快,很快就做出安排,親自率領着三千五百玄甲軍往虎牢關而去。

洛玄夜等人自然跟隨,再搭配上虎牢關本就有的兩千多人,在虎牢關已經有六千人。 這些人和竇建德的十萬大軍自然是少,但守城已經足夠,一座虎牢關就可以比得上十萬大軍。

連日的趕路,讓李世民只覺頗爲疲累,但他還是強打起精神,巡視着這座堅城。

他一動身,洛玄夜就知道他想要做什麼,李世民這不僅僅是相當守城,還想要藉着這座城,對竇建德做些什麼,相當李世民的想法。

……

竇建德堪稱火急火燎的從河北一路攻城拔寨駐紮在虎牢關之外的水畔。

立刻就召開了朝會,他出徵的時候,將趙國的大臣都帶了過來,可以說是很全面。

“唐國的秦王李世民,率領着數千人進駐了虎牢關,看來是要和我的十萬大軍對壘。

哈哈哈。

難道他以爲幾千人就能擋的住我的十萬大軍嗎?”

竇建德面對衆人朗聲大笑着,趙國中同樣響起一陣鬨笑聲。

魏徵聽到這些聲音,只覺有些刺耳,忍不住說道:“趙王,那可是虎牢關,當年函谷關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虎牢關毫不遜色,當年有多少戰爭在這裡發生,這座兵家重鎮,不是那麼好攻取的。”

帳中笑聲猛然一停滯,魏徵不愧是氣氛破壞者,竇建德有些不以爲意的笑笑,不再說這些笑話,轉而說道:“既然秦王來了,那明日就開始攻城吧,讓唐軍見識見識我燕趙兒郎的威武。”

魏徵坐回席位上,有些不高興,但沒再說什麼,竇建德的確是仁主,但或許是因爲連續的成功,讓他有些自負,現在魏徵的話,他有些聽不進去。

魏徵嘗試過幾次直言進諫,要麼就是根本不聽,要麼就是魏徵後面不敢再說,他擔心竇建德忍不住殺了他。

現在真正能勸得住竇建德的人根本就沒有。

嘴上聽從很簡單,但心中聽從卻很難,竇建德對他魏徵,也明明聽從,但落到實處卻依舊我行我素,這讓魏徵很難受。

“如果右僕射在就好了,或許還能勸得動。”

魏徵口中的右僕射,正是投靠竇建德的洛氏子——洛玄照。

如今在趙國中是絕對的高位,尚書右僕射,尚書令和尚書左僕射空缺,此番竇建德出擊,他留在邯鄲處理政務,給竇建德供給糧草。

陪在竇建德身邊的是洛玄雲,但洛玄雲年紀小,現在還沒有加冠。

竇建德將他視作晚輩,雖然很是寵愛,讓他執掌趙國禁衛,但基本上是聽從他關於軍國大事的意見的。

趙國中瀰漫着對虎牢關的不屑,認爲就算是險關,但他們可是十萬大軍,就算是按照兵法說的十倍圍之,也已經遠遠超過,怎麼可能出問題?

但現實很快就給了他們重重地一巴掌,在進攻虎牢關的首日中,趙軍就迎來了酷烈的打擊,傷亡慘重卻連城牆都沒能摸到。

這座天下雄關,給趙軍狠狠上了一課,不信邪的竇建德,又強攻了三天,但除了留下一具具屍體,卻沒有什麼成果。

趙軍一路連勝的氣勢爲之一空。

大帳中,竇建德見狀朗聲道:“都垂頭喪氣着做什麼?

三天就想要攻下堅城,是不是太過於瞧不起虎牢關了?

我軍雖然傷亡比較大,但唐軍難道就沒有傷亡嗎?

他們人那麼少,若是傷亡一大,甚至就連城牆都鋪不滿,繼續強攻!”

洛玄雲忍不住說道:“趙王,讓臣親自帶隊上吧,萬一能奪下一座城門呢?”

竇建德聞言連忙擺手笑道:“玄雲。

你的兄長大唐周國公洛玄夜就在虎牢關之中,你是他的對手嗎?”

洛玄雲聞言一滯,他肯定是打不過洛玄夜的,洛玄夜的武力,在洛氏一千六百年的歷史上,也屬於前列,尤其是洛玄夜正處於人生的最巔峰,而他的巔峰還沒有到來。

竇建德笑道:“既然如此,那便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一個統帥萬一折在戰陣上,那我可就虧大了,就這樣輪番衝擊,總能攻下。”

洛玄雲坐下去,手緊緊地握成拳頭,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他有種不祥的預感,他不知道如果趙王真的敗了該怎麼辦。

他回想起了河北的政通人和,回想起了河北的欣欣向榮,趙王仁義的對待貴族和百姓,現在李唐中的徐世𪟝和李神通等人,都應該感謝趙王。

他回想起二哥說過的話,“趙王有些太過於仁德了,徐世𪟝和李神通這些人都該殺掉,不能爲我所用的人才,就應該殺掉。

他還不是天子,只有天子纔有赦免所有人的權力,諸侯就該做諸侯的事情。”

話這樣說,但正是因爲竇建德的仁德,二哥和他纔會心甘情願的幫助竇建德。

如果竇建德獲得這場逐鹿的最後勝利,洛氏可以從其中得到難以想象的好處。

現在投身在李唐陣營中的四哥、五哥、六哥,都能夠安全的投入趙國陣營中。

……

虎牢關中,李世民等人也在談論着竇建德,距離竇建德進攻虎牢關已經有半個月,這半個月,李世民等人就牢牢的駐守着,虎牢關還沒有半點動搖的味道。

每一日對於洛陽來說,都是一種折磨,竇建德愈發的心急,再不能攻破虎牢關,他就只能灰溜溜的滾回河北了。

李世民則一直都在等待着一個機會。

洛玄夜和洛玄凌靠在城牆上,洛玄凌突然說道:“四哥,今日我見到阿雲了,他就在竇建德身邊,二哥沒來。”

洛玄夜點點頭,沒說話,李世民卻從牆角轉出來,他巡視城池恰好聽到,“青陽青玉放心,你們的弟弟,等到擊敗竇建德之後,便將他收入麾下,絕不會出現生命危險。”

洛玄夜和洛玄凌行禮,而後相視苦笑一下,這可不由李世民,萬一皇帝要殺竇建德那該怎麼辦?

二哥和七弟不拼命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不殺竇建德,只要殺了竇建德,兩個人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要和李唐拼命的。

如果大唐皇帝是李世民,那……

李世民沒感受到兩人心中的不安,“走,我喊了人到屋中,商議一下接下來的事情,估算一下時間差不多了,竇建德應該要開始着急了。”

李世民最擅長讓別人着急,一急就容易露出破綻,然後他就可以藉着這個破綻,狠狠的擊垮竇建德。

……

在竇建德猛攻不下的時候,有人給他提了一個意見,那就是不再猛攻虎牢關,而是繞道太行山,從太行八徑進入河東。

現在唐國的軍隊全部都在中原,河東空虛,只要攻下河東,就能夠威脅關中。

或者說,根本就不是威脅,現在的關中,極度空虛,竇建德甚至能夠複製李淵奪取關中的過程。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是脫胎於圍魏救趙之事,竇建德初聽時,頗爲心動。

因爲這個提議充滿了美好的前景,但竇建德思索了許多,最終就拒絕了這個提議。

在這個過程中,魏徵也沒有規勸竇建德,因爲魏徵也覺得這個辦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唐國大軍的確是在中原,的確是空虛,但空虛到什麼程度算是空虛?

六千唐軍駐守在虎牢關,就能夠讓趙軍寸步不前,河東的堅城也不少,晉陽等都是堅城,只要有數千兵馬,就難以攻克。

當初劉武周宋金剛能席捲河東,是因爲他們碰到的是李元吉這個廢物。

但是現在守禦河東的是誰?

河東道行臺尚書令、河東道行軍大總管、晉陽留守,平陽公主李秀寧!

關於這位公主的名聲,天下誰不知曉,她守住河東,河東哪裡是那麼容易攻破的?

如果大軍前往河東,翻越太行山,又不能攻下河東,那就要面對斷糧的風險,李世民一定會從背後進攻趙軍,在河東那種地方,很可能會重現當初長平之戰的慘烈。

況且他們是救援王世充而來,現在唐軍之所以只有六千兵馬駐守在這裡,是因爲王世充在洛陽牽制着唐朝大軍,如果因爲繞道太行山,導致洛陽陷落,那唐軍就會在廣袤的中原、河東、關中連成一片。

所有的軍隊都能夠抽出身來,鑑於此,魏徵並沒有勸諫竇建德接受這個建議。

對於竇建德而言,他所想的則更是簡單,他有十萬大軍,面對一座只有幾千人的關隘,憑什麼攻不破?

只要他能夠攻破虎牢關,兩面受敵的唐軍必然崩潰,他將可以長驅直入,不僅僅將唐軍主力覆滅在這裡,還可以直接得到中原。

那個時候河東也只能投降,整個黃河以東都會是趙國的領土,他一統天下的大業基本上就能夠完成。

一切只在於這一戰,一戰定乾坤。

謀士和君王的區別在於此!

他竇建德爲什麼要躲?

成爲天子的過程中,就不能有什麼畏懼,他難道就比那個秦王李世民差嗎?

還是他就天生不如那個李淵呢?

這個世上沒有這樣的道理,那個李世民,接到自己調停的信件,卻置之不理,還扣押來使,不就是同樣的想法嗎?

李世民也想要一戰將自己和王世充都擊敗,成就他大唐的偉業。

巧了!

我竇建德也是這麼想的!

那就讓我來看看到底誰纔是這個時代的天選之子吧!

河北神主袁本初,你曾經失敗了,趙國被稱作僞國,但河北的人心永遠不會滅。

現在我從河北崛起,依照河北的民心,建立趙國,這一次我們不會失敗。

我有河北的民心,得到民心的人,將會得到天下,這是素王所說的。

素王上皇啊,請保佑我吧!

……

夜空如洗,繁星璀璨,李世民站在城牆上,望着那黑漆漆的城外,心中思緒翻滾,他好像看到在黑夜中,有一顆閃耀着光芒的星辰升起,那個人叫做竇建德。

李世民心中並沒有什麼不安,只覺得振奮,這個月的戰爭,只讓他覺得勝利天平往自己這裡傾斜,他現在已經滿是自信。

他回憶着古老的禮節,緩緩雙手交叉,放在額頭上,垂首。

素王上皇天啊,請爲大唐降下天命吧!

降臨在……的身上!

第343章 聖諭第368章 孝文之治第472章 昭城已開,大道已現!第35章 鎬京大戰第436章 劉旦的功績第715章 支線劇情醫聖,結束!第47章 回齊第474章 道爭是要踏着對手的屍骨向前的!第762章 幻想番外:輪迴者絕望之界3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11章 祁巖之盟第818章 洛氏如今若何!第187章 秦洛之戰:寧鳴而死!第129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711章 高貴名門!第314章 宮中第720章 怎能不復仇呢?第711章 高貴名門!第62章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第317章 禮樂是最鋒利的刀第835章 人無再少年!第674章 一年!二牧之爭!第342章 我言第525章 子嗣大計,長安盛典第536章 姬昭的期待第626章 談崩了第74章 闔閭與勾踐的毒計第683章 我糜貞既美麗又聰慧!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808章 洛氏在江東是什麼?第520章 嘴上說不要第408章 劉徹的宏偉計劃和覺悟第127章 世間活着的聖賢第626章 談崩了第164章 洛載薨,白起出第122章 素王歷第544章 皆亡第104章 列國(二合一)(爲盟主zjm0911加更第85章 定計第503章 匈奴單于,我叫洛世,洛無疾的兒子第876章 玄奘講法,世民多哀!第671章 非英雄也!(求月票)第376章 爲盟主葉落殤楓加更(加更了,求月第764章 幻想番外:穿越者降臨1第642章 回家嘍第773章 天命縹緲不過虛幻之夢!第567章 一切都結束了(卷末)第597章 勤王軍合圍滎陽,洛子凌揚刀諸侯第714章 四神醫第259章 諫楚第140章 大齊和大魏都天下無敵第708章 二氏下江東!第293章 我在紅塵,不能超然免費番外:貼吧1第442章 風暴第44章 血色王畿第791章 我不是個聖人啊!第236章 爲天下共主加冕第703章 諸洛盡流散!第298章 五年第391章 一言退萬敵第105章 晉國人最強的天賦:內鬥第889章 頡利可汗很有跳舞天賦,冬突厥,亡了第824章 人心已亂1第489章 開學令!天下有二心!第308章 劉盈昏迷!第733章 第一隻能是我們的,孝子急了唉請假條第248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勢在我第313章 長安第578章 渡河!上洛!第497章 我洛氏的藏書可能不太多第6章 天命所在,變夷爲夏第154章 終入洛第347章 回京第355章 百家爭鳴,一花獨放第243章 呂雉要和洛新做摯友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717章 均衡之道,就在其中第78章 吳越合一第185章 洛人爲何而戰第611章 洛空指點劉玄德第241章 給韓信賜字第703章 諸洛盡流散!第328章 流國後臺一不小心看到了評論。。第96章 素王最愛的崽,姬靈均,英靈殿徹底出第722章 一觸即發!第201章 製造讖言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758章 烈烈風中霸業休!第640章 蔡琰與洛女第140章 大齊和大魏都天下無敵第9章 姬完與熊頓第123章 開整第656章 衆聚諸侯,洛空求祖!第16章 勤王之師第198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跡第558章 劉秀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