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洛川上書!

第570章 洛川上書!

皇帝在皇宮之中砸碎了數十個陶瓷,揮舞着利劍砍斷了無數的帷幔,他憤怒的咆哮聲響徹在宮殿的每一個角落。

“猖狂!猖狂!

洛氏真以爲朕不敢動手嗎?

洛氏真以爲朕畏懼他們嗎?”

殿中所有的侍者都跪伏在地上,深深地低着頭,沒有人敢於上前去勸說憤怒的皇帝。

皇帝甚至親自寫下了詔書,他是有把握短時間之內殺光英侯全族的。

因爲歷代英侯都不娶小妾,子嗣一向不多,沒有其他家族那種龐大的世系,殺起來很是方便。

但是回想了一下英侯背後的洛氏,那在列國之間遍佈的勢力。

皇帝擔心自己上一刻下達了聖旨,下一刻就有列國叩關。

皇帝又氣的砸了一件珍寶。

最終無事發生。

皇帝是不可能受氣的,逃進英侯國的他不管。

但是他在英侯國周圍嚴查,但凡有逃去的,直接就地正法。

一時之間,郡縣之間變成了大逃殺之地,黨人們四處躲避朝廷的追捕,被抓到基本上就是死。

縱然知道收留這些黨人會帶來滅門之禍,還是有無數人收留他們,天下羣情洶洶之心,由此可見。

作爲唯一硬氣回懟皇帝的英侯,在天下之間的名望再次大漲,已經是諸列侯勳貴之家的冠冕。

其餘的五姓家雖然顯赫,門生故吏極多,但若說懟皇帝,那是真的不敢,皇帝是真能做出夷三族之事的。

門生故吏再多,家門聲望再顯赫,主支嫡系一死光,頃刻之間就是無限的內鬥。

皇帝再稍微一挑動,家族破落就在旦夕之間。

……

等到皇帝氣消,許多同情黨人的權貴,包括外戚上書,請求赦免那些下獄的黨人,皇帝思慮良久,想到主犯都已經死了,於是下令將獄中的士人放還。

但是同時下令,不允許這些人做官,包括這些人的三族,都不能到朝廷做官,所有的名單都記錄在內廷之中,依舊稱呼他們爲黨人。

這番舉動的意思是,皇帝沒有錯,士人們就是在結黨,現在放還是因爲皇帝法外開恩。

這樣的舉動瞬間引爆了天下,從國朝建立以來,還從沒有過牽連三族,不允許出仕做官的事情出現。

洛川和洛倩都沒想到皇帝能玩出這種禁錮士人上升的事情。

這些士人都是有能力的,不讓他們到朝廷裡做官,放到地方上,這難道不是在找死嗎?

他直接上書給皇帝道:“陛下。

禁錮士人之事,萬萬不可。

天下的興盛,就在於人的得失。

摒棄士人,重用宦官,這是聖君所應該做的嗎?

臣有問。

諸位常侍可知如何籌謀錢糧、鎮撫百姓、刑律之道、統率軍隊,這些治國理政之道,哪一位常侍是精通的嗎?

士人有能而不用,卻用無能的宦官,陛下心中所思所想,臣不解。”

看完這封上奏,衆人只升起了一絲想法,原來罵人還能罵的這麼高級。

一句“臣不解”,僅僅三個字,就把皇帝指着鼻子罵了個狗血淋頭。

英侯洛川的意思很明顯,放着有才能的士人不用,卻用無能的宦官。

這些宦官能幹什麼?

不是簡簡單單的歧視這些宦官的身份,而是這些沒有受過專門的教育,只知道哄着皇帝的人,怎麼用來治國?

治國理政一竅不通。

士人之中的確是有渣滓,而且數量還不少,爲了自己的利益而爭奪。

但是和宦官們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起碼還能做事,能維持這個龐大的帝國的運轉。

尤其是士人集團之中的佼佼者,一手治國,一手治軍,漢王朝能維持安穩,皇帝能坐在皇帝位下達黨錮,這些士人立下了汗馬功勞。

毫不避諱的說,宦官就是給士人拖後腿的。

洛川對大部分邀名的士人是無視的,但是對宦官,那更是看不上。

因爲洛氏一直以來都想的很清楚,對皇權、臣權等等都與天下不同。

宦官有什麼用?

給皇帝撈錢,對抗士人和外戚,維護皇權的穩定。

這一條條一件件,洛川只能見到皇帝從中得利,卻見不到天下得到了什麼好處,能有一半用來打仗都算是好的,宮中奢靡無度,難道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撈錢。

錢是怎麼來的?

所有人都很清楚,橫徵暴斂,巧取豪奪。

這世上不是爲皇帝撈錢就天然正確的。

對抗士人和外戚,維護皇權的穩定,然後呢?

維護皇權的穩定是爲了什麼?

是爲了皇帝能夠通過皇權打擊侵蝕國家根基之人。

但現實是什麼?

這個世界上,有一條真理,一個蠢貨無法從智者手中奪走權力以及其他。

皇帝在和士人的對抗中,爲什麼會漸漸落入下風,說難聽些,就是皇帝蠢。

於是皇帝選擇了更蠢的宦官,然後通過至高無上的皇權,束縛住士人的手腳,再爲宦官們加強,以此形成平衡。

多麼恐怖的事情!

皇權是穩固了。

天下呢?

誰來治理?

皇帝不管,反正天下這麼大,就算是敗壞也能敗壞好多年。

洛氏和皇帝之間有一個根本性的矛盾。

那就是社稷和君王之間的取捨。

有一句話可以比較形象的表明洛氏的態度,即天下重於社稷,重於宗廟,重於君王。

即首先保證天下是屬於諸夏的,再保證天下是祥和安定的,再保證天下是屬於劉氏的,最後保證劉氏的某一個君王在位。

而皇帝不這樣想。

大部分皇帝的第一目標是維持自己的統治。

甚至很多皇帝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會不在乎祖宗基業,頗有一種,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的感覺。

在保證自己在位的情況下,皇帝纔會去振作天下。

洛氏一以貫之的做法,皇帝英明神武時,就幫助皇帝加強皇權,推行改革,緩解社會矛盾。

皇帝開始玩弄權術,只想搞平衡維護自己的權位,放任親信作亂時,就打擊皇帝。

一個王朝缺了誰都能轉,但是缺了這麼多人是真的轉不動,偌大的朝廷之上,一個說反對意見的人都沒有,一個清正之臣都沒有。

這樣的王朝還能變好?

難道皇帝是素王降世,天生聖人,生而知之嗎?

(本章完)

第490章 靖難功臣的時代過去了第328章 後繼第568章 士宦衝突!第829章 世上輝煌終落幕第796章 鳳旗漫卷,大勢已變第458章 奉天靖難第470章 無疾薨第751章 洛燕進洛陽!第562章 小民從來不可欺!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264章 加冕,分封,維天有漢(卷終)第91章 洛國拉偏架,楚國捱揍第686章 只有天知道!第102章 大戰第一劍,先斬狗隊友第645章 都來了,亂成一鍋粥(二合一)第39章 洛宴使楚第423章 大朝會驚變第546章 新資料片,王莽(求月票)第754章 法正爲劉備畫策!翻版隆中對!第428章 劉旦第578章 渡河!上洛!第342章 我言第4章 洛水之戰第94章 洛瑜西子辭世,玄階唯一道具第261章 兵仙,楚漢!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254章 攻楚第322章 孝第777章 願以赤血挽天傾!第228章 妹妹送來了無雙統帥第129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430章 軍費從哪裡來?第542章 勿忘先帝之志!(還2)第747章 劉備的機會第16章 勤王之師第106章 毀滅之前第153章 韓魏劫道,再殺王!第563章 殺皇帝與清君側!第608章 論天下諸洛異同第170章 王侯將相,黎民百姓,終有一死第494章 重判重刑第387章 大戰第793章 正義的司馬懿!第608章 論天下諸洛異同第885章 貞觀元年諸大事結束第834章 燕國裂,樑國亂!第902章 青海之上第436章 劉旦的功績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諸侯第100章 楚國:中原,我又回來了第71章 孔子第628章 怒斥!第336章 哀榮第167章 武公若在,何至於此?第705章 與神廟軍和敢戰士的差距!第102章 大戰第一劍,先斬狗隊友第640章 蔡琰與洛女第204章 韓信第805章 江東洛氏!第655章 殺!第80章 系統小更新 不能拋棄邦周的理由第538章 巫蠱第468章 國朝同休,罔替世襲第63章 王室宮闈之亂第731章 大將死!第75章 慶忌爲君,吳越風起第900章 王朝戰爭!第466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808章 洛氏在江東是什麼?第334章 還政請假第476章 唯洛活我,新的武器!第871章 威赫唐廷!推書~獻祭~第562章 小民從來不可欺!第684章 洛氏的虎鬚也敢撩?第711章 高貴名門!第901章 平陽薨!第123章 開整第602章 曹孟德再笑洛子凌第105章 晉國人最強的天賦:內鬥第45章 割土(爲盟主第二次睜眼看世界加更)第702章 洛楚對洛彰言!第661章 天下漸安,諸州皆靜!第814章 帝死!第643章 互斥!第62章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第367章 皇太子徹第842章 李淵第371章 朝堂與陰謀第278章 帝崩第888章 動手(上)後續可能的調整第454章 重罪令第851章 洛蘇看見了竇建德第885章 貞觀元年諸大事結束第138章 還是得搶王室的土地第443章 洛氏來了,天就晴了第600章 洛子凌少智無謀第686章 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