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何去何從

廣寧之役後,明軍盡失河西之地,退入山海關內。

天啓對廣寧之敗極爲震怒,他將熊廷弼、王化貞下獄論罪,同時任命王在晉繼任遼東經略。

熊、王二人的失敗還影響到朝廷內黨派之間的鬥爭,熊廷弼於天啓五年閹黨掌權清算東林黨時被殺並傳首九邊,而王化貞直到崇禎二年東林黨復出清算閹黨時被殺。

這隱約可以讓我們看出二人的黨派色彩。

雖然明朝一潰千里,但後金並沒有吞併河西的願望,他們將廣寧以及河西諸城堡洗掠一空,將河西人口驅趕到河東,然後毀廣寧城,帶着戰利品撤回河東。

後金對河西棄而不守,而明軍又撤回山海關內,除了添自己的傷口,暫時也難有作爲,這樣河西地區暫時就成了無主之地。

這時韃靼人就像禿鷹一樣飄然而至,他們來到一片狼籍的河西,打掃戰場,吞食後金吃剩的殘羹剩飯。他們撿拾官軍遺棄的軍械糧餉,併到山海關上和明軍進行交易。

面對着新的形勢,明朝該何去何從?

有兩個選擇:

一是承認失敗,接受現實。這樣就需要按照後金所提出的方案劃界,雙方以遼河爲界,河東歸後金,河西歸明朝,明軍在河西地區不修建軍事工事,以免威脅後金。

這種方案的好處是可以結束戰爭,和平共處,明朝可以恢復元氣。壞處是明朝失去了河東的土地。

二是不承認失敗,繼續反攻。這樣明朝就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軍備戰。

這種方案的好處是還有希望恢復河東失地。壞處是明朝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國家有可能被拖垮,而且短期內恢復河東的希望不大。

要選擇第一個方案,只需堅守山海關即可,而要選擇第二個方案,就必須出鎮關外。

當時朝廷內部關於守山海關還是出鎮關外的爭論非常激烈,從本質上來講,這時對上述兩個選擇的爭論,也就是關於戰還是和的爭論。

如果守山海關,就是做出了第一種選擇,接受後金的條件,保持和平。

如果出鎮關外,就是做出了第二種選擇,不接受後金的條件,繼續以城堡威脅後金,這必然要招至努爾哈赤的打擊。

從表面上看,不出關是投降,是怯懦,是賣國,出關是英勇,是忠誠,是愛國。

事實上,如何從根本上維護國家利益,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牽涉甚多,不是從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

我認爲,那些低調的,忍辱負重的,勇於背黑鍋的人,要比那些高調的,怒髮衝冠的,勇於打仗的人更愛國,起碼比他們更懂得應該怎樣愛國。況且後者往往魚龍混雜,動機複雜。

同樣,關於守山海關還是出鎮關外的問題,不能簡單認爲是忠於奸、勇敢與怕死、進取與保守,積極與消極的問題。兩者只是戰略上的不同看法,不應貼上標籤。

主張守山海關的觀點實質是認爲在關外修築城堡無法守得住,留在關外的輜重糧草往往招致後金軍的搶劫,產生資敵的效果,不如對後金實行堅壁清野,等待時機再與後金決戰,此外,放棄關外還可以使蒙古人和女真人因分贓發生爭鬥,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主張出鎮關外的觀點實質是上不願放棄河東的土地,認爲只要在關外多修城堡,加強防禦,可以逐步拓展,乃至光復全遼。

個人認爲,只有集中力量在野戰中戰勝敵人,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戰局。

那種到處修築堡壘,分兵把守的烏龜戰術,是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戰局的,因爲這樣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不能形成合力,易被敵人各個擊破,而且失去戰場運動能力,放棄主動權,變成敵人的靶子,其中所屯積的糧草則是一塊塊肥肉,容易招致戰爭。

做出任何一種選擇,都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否則,說得再好聽,又有什麼用呢?

在軍事上,明軍沒有找到破解努爾哈赤的好辦法,軍隊內部腐敗,奸細密佈,戰爭連遭失敗,士氣低落。不適合再戰。

政治上,朝堂上黨爭如火如荼,打得不可開交,戰事比遼東戰場還要激烈。不適合再戰。

經濟上,國庫空虛,財政在崩潰的邊緣。不適合再戰。

社會上,人民負擔沉重,生活水平下降,人心思異,民變蠢蠢欲動,社會動盪不安。不適合再戰。

在這種情部下,不如先蹲下來攢口氣,以便將來跳得更高。

對於明朝來講,在關外連年饑荒,而關內物產相對豐富的情況下,不如以退爲進,堅守山海關,在關外實行堅壁清野,對後金進行餓困,同時集中力量解決內部問題,積蓄人力物力,不斷髮展壯大,時機成熟以後,再動員全國之力,以絕對優勢兵力與敵進行決戰,從而一舉扭轉戰局。

然而朝廷內部就此問題並不能達成一致意見。

內行的兵部和有軍事背景的一批大臣如王在晉、高第等人老成謀國,主張守山海關,但是他們的主張受到外行的文官集團的質疑。

而大明江山的產權人天啓缺少包羞忍辱的精神,不願意暫時放棄“祖宗封疆”,他雖未明確表態,但在內心深處,他仍是急於恢復遼東,不贊成守山海關。

一幫善於觀顏察色之人很快就掌握了天啓的內心動向,於是投其所好,主張出鎮關外。

很顯然,“得帝心者得天下”,在天啓的支持下,兩種爭論的勝負,毫無懸念,出鎮關外的主張很快就要戰勝堅守山海關的主張。

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一章 稱王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九章 兼併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十三章 蝙蝠俠祖大壽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一章 稱王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四章 翻案第一章 梃擊案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十章 遼瀋大戰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二章 金蟬脫殼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一章 稱王第二章 紅丸案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