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2)

五彩經幡掛滿了整座山,成千上萬的人匍匐膜拜,慈悲至高無上的喇嘛端坐在山頂搖着轉經筒。

衆人在迴歸的路上遇到了藏傳佛教又一盛典--轉神山。

藏族原始佛教——本教,信奉萬物有靈,認爲世間的一切,山、水、樹、巖、土地等等都有精靈和鬼怪,人世間的各種苦難,包括疾病,自然災害,都與萬物的精靈和鬼怪有關,因而創造了年神(山神)、龍神、地神、家神、戰神……等等這些神靈主宰人世間的禍福,對他們只能小心供奉,否則它們一旦發怒就會給人類降臨各種災難。各種祭祀神靈的儀軌也應運而生。

藏曆雞年各路神佛、菩薩就要彙集某一神山,該神山就要顯聖,山爲聖山,水爲聖水,湖爲聖湖。凡是這一年到這個神山朝拜的人,繞聖蹟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十圈,便可在五百輪迴中避免下地獄之苦,轉百圈便可成佛昇天。聖水能洗爭人們心靈上的五毒等。由此每逢該地轉神山節那年,除了本地州羣衆外,遠自西藏、青海、雲南等地羣衆,嗑着長頭不遠萬里,前往神山朝拜。

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仰者最至誠的禮佛方式之一。磕頭朝聖的人在其五體投地的時候,是爲“身”敬;同時口中不斷念咒,是爲“語”敬;心中不斷想念着佛,是爲“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統一。

咒爲多爲誦六字真言,讀作“啊嘛呢叭咪哞”,是印度教密宗的“真寶言”。

轉經筒上轉經筒又稱“嘛呢”經筒、梵林轉經筒、轉經桶等,其內裝有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藏傳佛教認爲,持頌真言越多,越表對佛的虔誠,可得脫輪迴之苦。因此人們除口誦外,還製作“嘛呢”經筒,把“六字大明咒”經卷裝於經筒內,用手搖轉,藏族人民把經文放在轉經筒裡,每轉動一次就相當於念頌經文一次,轉動越多,表示反覆唸誦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有的人還用水力、燈火熱能,分別製作了水轉嘛呢筒、燈轉嘛呢筒,代人唸誦“六字大明咒”。

經幡之所以稱爲經幡,和轉經筒一樣,是因爲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經,在信奉藏傳佛教的人們看來,隨風而舞的經幡飄動一下,就是誦經一次,在不停地向神傳達人的願望,祈求神的庇佑。這樣,經幡便成爲連接神與人的紐帶。風幡所在即風幡所在即意味着神靈所在,也意味着人們對神靈的祈求所在。風幡寄託着人們美好的願望。

經幡藏語稱“隆達”。是一種用棉布、麻紗、絲綢等材料製成的長方形彩旗,共有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色序不能錯亂,分別象徵天空、祥雲、火焰、江河和大地。藏傳佛教又賦予五色爲五方佛及五種智慧之含意。一些學者更認爲五色經幡還融入了中華民族古老的五行說,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據傳經幡緣起藏族先民崇信自然的祭祀山神的儀式。經幡上多印有經文咒語、佛像神馬等圖案,是西藏古老的本教文化、藏傳佛教的密宗文化,並吸收其他民族優秀文化交融發展的產物。

經幡有長有短,圖案也各不相同。最長的經幡有3—5米長,60釐米寬,上面印有佛經和鳥獸圖案,顏色或紅或白,一般側掛在廣場、寺廟前的經幡杆上。短的經幡一般是呈藍白紅綠黃五色的方形經幡,上面印有佛經和鳥獸圖案,往往被穿在一根長繩子上,橫掛在人煙稀少的山口。掛在房頂上面的經幡一般是星火無字幡,由上面五塊藍白紅綠黃色的幡條和下面一塊單色鑲邊的主幡組成。隨風舞動的經幡又被人們稱作風幡。

開疆拓土(5)價格戰(2)葬禮生意西行(3)西行(1)家鑫的煩惱開疆拓土(7)土地承包(4)虐狗(3)西行(7)司機(2)西行(5)筆試(4)土地承包(8)迴歸(6)家鑫的煩惱西行(7)西行(4)筆試(3)筆試(3)西行(4)筆試(2)情債(1)體能測試(3)西行(6)村支書趙宗平(2)虐狗(3)很純很曖昧(3)“危斯”病毒北部六縣(2)西行(6)西行(7)西行(8)開疆拓土(1)西行(3)價格戰(2)土地承包(4)兩種不同的態度體能測試(3)新人入職(3)打鐵還需自身硬綠海經聲一封家書(3)新人入職(1)西行(4)土地承包(4)土地承包(7)西行(3)土地承包(4)葬禮體能測試(2)體能測試(1)很純很曖昧(4)情債(2)新人入職(1)開疆拓土(7)新人入職(1)迴歸(2)股權轉讓虐狗(3)開疆拓土(5)價格戰(6)桃色事件(5)訂婚老宅改造筆試(4)新人入職(3)價格戰(6)土地承包2西行(6)價格戰(5)土地承包(3)很純很曖昧(3)新人入職(1)土地承包(8)一封家書(3)筆試(4)打鐵還需自身硬迴歸(3)筆試(3)婚禮桃色事件(6)葬禮北部六縣(2)械鬥(4)土地承包2械鬥(4)故鄉已不再是一片“靜”土教書育人(3)放榜娼婦與母愛(2)土地承包(1)西行(1)價格戰(5)綠海經聲放榜土地承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