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餘溦似乎被剛剛那一幕以及夏承越有些冷酷的話刺激到了,夏承越帶着餘溦一邊往城內走,一邊解釋道:“餘溦,這個世界很特殊,重力是地球上的4倍,正常來說普通人是不可能在這個世界正常延續下去的,只有依靠修士。
“現在還好,只有嬰兒剛出生的一段時間需要修士照料,在遙遠的過去,一般成年人都無法適應這麼強的重力。”
夏承越將三聖界的歷史(推測出來的)給餘溦大致講述了一遍,其中着重講述了在三聖界坐忘修士的作用,以及修士和靈氣、普通人之間的關係。
餘溦對於修士到達坐忘期能夠產出靈氣並不陌生,夏承越很久之前就跟她說過這些,可以說這就是一個修行文明的基礎,只不過在地球上,夏承越用原界本源代替了。
三聖界複雜的階層關係如果要詳細講的話,那麼講個三天三夜都不成問題,不過夏承越從中提煉出主線來,餘溦很容易就理解了。
坐忘修士提供靈氣、維持整體秩序穩態,普通修士消耗靈氣、維持普通人的正常繁衍,而普通人則是一切的基礎,但又是最脆弱的一環。
在幾十萬年前,如果不是修士的照料,或許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延續下來,但也是因爲有修士的照料,普通人根本沒有經歷殘酷的生存進化。
當從地球上帶來的普通生物都已經適應來三聖星的環境,人類還無法完全適應,至少嬰兒階段還無法完全適應。
聽了夏承越講述,對於這種文明,餘溦也不知道說什麼好,莫名地,餘溦想要觀光遊覽的興致就淡了下來,如今也只是跟着夏承越的腳步,走一步算一步。
……
三聖界的時間和地球上的時間並不對應,白天的時長超過40小時,當然相對應的夜晚的時長也超過40小時。
對於普通地球人來說,一天這麼長該有多累啊!但是對於三聖界的人類來說,幾十萬年演化下來,不能適應的早就被淘汰了,在三聖界人看來,如果一天沒有80小時,那還叫一天嗎?
而兩個世界一天的起始也必然不可能在同一時刻,夏承越和餘溦來得還算巧的,雖然是吃過午飯過來的,卻正好趕上了三聖界內一天的清晨。
就像之前說的,三聖界的人口數量數十萬年繁衍下來已經達到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程度,這和外界環境的關係不大,而是主要和高階修士的數量有關,或者更準確地說,和坐忘修士的數量有關。
坐忘修士數量多,那麼人口就會多,坐忘修士凋零的話,那下一代的數量都降幾乎是必然的。
實際上,三聖界土地肥沃、水源穩定,氣候溫暖、四季如春,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幾乎所有的陸地都被森林覆蓋,而那些來自地球的動物也早已繁衍適應下來。
因此如果說三聖界唯一比地球上好的地方在哪裡,也許就是這裡沒有饑荒這一概念了。
如果上層修士能夠下定決心,直接放手普通人的發展,讓普通人用生命來進化、來適應三聖界的環境,或許三聖界人類早就能夠佈滿三聖界了。
是掌控欲,還是擔心後來者,又或者只是因爲不忍心,但不管怎麼說三聖界能這麼延續幾十萬年,終究是有一定原因的,對此夏承越也不想過多探尋。
他真正想要的其實是三聖界上古三聖跨空間移民的技術,當然還有其他基於不同世界觀而衍生出來的法術,其中也必然包含夏承越所不知道的技術原理,這些都是一個個寶藏。
不過當前,還是陪着餘溦將這次外星旅程走完。經過了城門洞的事,夏承越看出餘溦的興致已經不高,甚至根本就沒有在意看到了什麼,就這麼隨意走着。
……
黑巖城並不大,雖然它有着悠久的歷史,但這並不意味着它有着比其他地方更多的人口。一座城池的人口只與其配置的修士數量相關。
夏承越在來之前就看過了,黑巖城人口不足一萬,其中修士的數量只有6個,3個靈法修士,3個築基修士。
從整個三聖界來看,差不多一個靈法修士對應3000人口,而築基修士的數量和靈法修士的數量差不多,基本上所有修士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不可能無限制培養,即便是最底層的築基修士。
在夏承越看來把黑巖城稱爲城實在是有些誇大了,不到1萬的人口甚至還不如夏承越的老家青陽鎮,只不過這裡的人居住相對集中,因此看起來蠻熱鬧。
一大早,黑巖鎮的居民便打開屋門,家家戶戶都活動起來,不只是爲了適應高重力環境的生活,也是爲了潛在的修士資格而努力,不管怎麼說,在三聖界沒有一個好身體是不行的。
因此,夏承越和餘溦兩人進城後見到印象最深的便是在類似於小廣場,或者自家院落裡“哼哼哈嘿”活動手腳的黑巖城居居民了。
這種格外有活力的熱鬧場景也沖淡了之前在城門洞那邊的壓抑心情,此時黑巖城集市上還甚少有人,不過從這裡的佈置來看,餘溦依稀能夠分辨得出類似酒樓、茶館、雜貨鋪之類的地方。
因爲不識三聖界文字,每到一處,餘溦都會先猜這裡是什麼地方,然後再問夏承越,如果猜錯了就閉口不談,如果猜對了就興高采烈,真是小孩子氣。
走着走着,兩人走到了一處寬闊的大堂前,猜了這麼就餘溦也有些經驗了,不過這處大堂外並沒有什麼可識別的標記,甚至連門都沒有,從外面可以一眼看到裡面所有的佈置。
最裡面是一個木製結構的類似舞臺的東西,在那上面貼着最裡邊的牆擺了一個長臺子,長臺子上有一個個類似矩陣結構的木製品,在這個長臺子前面還有一塊空餘的地方。
而舞臺下面則是一個個圓形的木凳,這種圓形的木凳結構並不負責,就是一個面,下面四條腿,腿與腿之間還有類似地球上的榫卯結構件相連。
不過這所有的木凳全部是同一個形制、大小,可見三聖界這麼多年發展下來也有了本土的成熟木工技術,類似這樣的物件在之前的遊覽時,餘溦已經見到太多了。
一看到這間大堂裡的佈置,餘溦就聯想到了一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