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佳人已去

咸陽城的居民似是怕了這樣寒冷的冬季,街道上空空蕩蕩的,行人寥寥無幾。

忽然一陣馬蹄聲傳來,一隊騎兵飛馳而來,爲首一軍官高聲喝道:“皇上回宮,閒雜人等速速散開。”

那些行人急忙縮起脖子,或者繞路,或者躲進了路旁的店鋪中,在秦國衝撞了皇上的車隊可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那隊騎兵在街道兩旁站立,不一會兒浩浩蕩蕩幾千人的隊伍走了過來。百姓們全都恭身行禮,沒有一人敢擡頭觀看。

秦王坐在龍攆上,突然出聲喚道:“雅易安!”

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太監疾步走到龍攆旁,恭聲說道:“皇上有何吩咐?”

良久,方聽秦王緩緩說道:“朕暫不回宮,轉告薛元帥,朕要去瀟湘別院。”

小太監雅易安一怔,道:“皇上……”

只聽秦王一聲低喝:“叫你去就去,休得多言。”

雅易安聽皇上語氣不善,不敢再說話,躬身退下。

待他轉過身來時,清秀的臉上卻盡是陰霾之色,說道:“備馬!”

一箇中年太監走了過來,滿面媚笑道:“雅公公,這天如此寒冷,有什麼事交給小的去辦吧。”

雅易安接過旁邊小太監遞過來的馬鞭,手腕一抖,啪的一鞭子抽在方纔說話那太監臉上,冷冷說道:“你配嗎?”

那太監臉頰上登時裂開一道口子,鮮血汩汩而出,在寒風下又瞬間凝結。那太監痛得渾身發抖,卻仍強擠出一絲笑容,躬身道:“雅公公訓斥的是,小人知罪,小人知罪。”

雅易安哼了一聲,不再理他,翻身上馬向前面趕去,不一會兒便來到了隊伍前面。雅易安從馬上跳了下來,一路小跑來到薛方仲身前,滿臉謙恭之色,單膝點地,道:“小人蔘見薛元帥。”

薛方仲微微頷首,道:“原來是雅公公,皇上有何旨意嗎?”

“啓稟薛元帥,皇上有旨,車隊改走長漢街。”

薛方仲聽了不由得一愣,想了想對身邊親兵說道:“傳令下去,依皇上旨意行事,改走長漢街。”

親兵領命而去,薛方仲對雅易安招了招手,道:“小安子,起來說話吧。”

整個大秦國除了秦王外,大概也只有薛方仲可以稱呼這最受皇上寵信的小太監爲小安子了,雅易安全無不悅之色,嘻嘻一笑站起身來道:“多謝薛帥。”說完上前幾步爲薛方仲牽着馬,邊走邊道:“薛帥有何吩咐?”

薛方仲看了看四周,低聲問道:“皇上是不是要去瀟湘別院?”

雅易安苦着臉道:“薛帥猜的不錯,皇上正是要去此地,小的真是想不明白,那別院已是空無一人,皇上還去那裡作甚。”

薛方仲問道:“前日本帥所呈的軍機密報皇上可曾看了?”

雅易安苦笑道:“自然是看了。薛帥,您這份密報可把小人等宮中內侍害苦了。那天晚上皇上龍顏大怒,杖斃了兩個不長眼的端茶小太監,若不是小的機靈,恐怕也會大吃苦頭。”

薛方仲輕嘆一聲。雅易安小聲問道:“薛帥,皇上對巧芸姑娘那麼寵信,她爲何不願再回我大秦了,難道真是爲了那楚家公子麼?”

薛方仲瞪了他一眼,低喝道:“那份軍機密報你也看了?好大的膽子!”

雅易安自知失言,低頭不語。

薛方仲訓斥道:“小安子,平日要謹守本分,這些軍國大事也是爾等所能過問的?”

雅易安小聲應是,眼中卻閃過一抹狠毒之色,不一會兒便找個藉口告辭了。

龍攆停了下來,雅易安躬身道:“皇上,瀟湘別院到了。”

秦王嗯了一聲,從車內走了出來,對雅易安等人道:“你們在外邊候着,朕想一個人走走。”

雅易安一驚,忽見薛方仲策馬過來,大鬆了口氣,道:“皇上,薛元帥來了。”

“微臣薛方仲叩見皇上。”

秦王微微皺眉,隨後又嘆了口氣,道:“也罷,薛卿,你陪朕一同入內吧。”

薛方仲道:“皇上乃萬金之軀,這瀟湘別院已空置數月,豈可輕易入內,還是讓侍衛先進去搜查一番。”

秦王暗想那些如狼似虎的侍衛如果進去了,定將裡面翻得亂七八糟,自己再進去又有何意義,不由搖了搖頭,徑直向別院大門走去。

薛方仲無奈,只好讓自己的親兵跟上,在秦王四周護衛,並派兩名親兵翻牆而入,把大門打開,秦王走進院內,向衆親兵掃了一眼,道:“全都退到朕身後,冒然上前者,斬。”

那些親兵猶豫了下,仍站立不動,只是都看着薛方仲,秦王見了怒極而笑:“薛元帥,你帶的好兵啊。”

薛方仲心底一寒,忙對親兵們喝道:“你們耳朵聾了,快些退後。”

衆親兵退後幾步,秦王哼了聲,往內走去。

這瀟湘別院是秦王特爲薛巧芸所建,院內之物都是薛巧芸親手所擺放。秦王邊走邊看着,眼神漸漸變得柔和起來,心底卻有一抹哀傷,物雖是,人已非,那女子恐怕再也不會回來了。

薛方仲都看在了眼裡,不由暗暗心驚,看來薛巧芸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早已超出了自己預料,還好這女子已經背叛了大秦,否則還真是個大麻煩,皇上乃一代明君,又怎可以爲兒女之情所困。

雅易安低着頭,他曾不止一次領教過薛巧芸的厲害,心裡也在暗自慶幸着,皇上若是真娶了那女子爲妃,宮內哪還有自己立足之地。

一行人走到了內院,薛方仲搶先一步將門推開,四下巡視一遍,突然攔住了秦王,道:“皇上,且慢入內。”

雅易安冷冷地說道:“薛元帥,方纔皇上旨意你未曾聽清麼,居然還敢阻攔?”

薛方仲不理這等小人,躬身道:“皇上,這瀟湘別院已空置近數月,可這屋內器具竟是一塵不染,其中定有蹊蹺。”

秦王往屋內看了看,果然如薛方仲所說的一般乾淨整潔,絕不像長久無人居住的樣子,心中忽一熱,回首對諸親兵道:“圍住此院,細細搜索,不到萬不得已,切不可輕易出手傷人。”

衆親兵轟然應是。

忽聞有人怯生生說道:“奴婢應解語叩見皇上。”

一個白衣女子從門背後走了出來,曲膝跪倒伏於地上。

雅易安快步上前,飛起一腳將那女子踢開,轉身俯首道,“皇上,此女乃宮內司膳女官應解語,小人管束無方,實是死罪。”

秦王心中失望,瞪了雅易安一眼,道:“不用你多嘴,朕認得她。解語,起來說話。”

應解語叩首道:“多謝皇上。”忍痛爬了起來,又衝着薛方仲俯首道,“解語參見老爺。”

薛方仲沉着臉道:“你如今已是宮內之人,不再是薛家丫鬟,見了老夫不必多禮。”這應解語也是一個孤女,當年薛夫人見她眉目之間與薛巧芸頗有幾分相似,一時興起便將她買入府中。薛巧芸見了也十分歡喜,與解語平日裡要好得如同姐妹一般。應解語頗爲乖巧,薛巧芸擅長廚藝,她常在一旁打下手,暗地裡留心模仿,倒也學了不少。秦王曾想以欣賞薛巧芸廚藝之名想讓她進宮,薛巧芸拒不從命,無奈之下只好向薛方仲索要了應解語,任命她爲宮內司膳女官。

“解語,你怎麼在此地?”秦王問道。

應解語戰戰兢兢地說道:“回稟皇上,巧芸姐離開咸陽前交代過奴婢,讓奴婢有空時常來此打理一番,說過不消三月便會回來。奴婢算了下,如今三月已過,巧芸姐可能隨時回來,便偷偷出宮到此打掃一番,還請皇上恕罪。”

雅易安不由冷笑一聲,忽覺不妥,忙以手捂嘴佯裝咳嗽。

秦王沉默片刻,忽道:“解語,你既是在此,給朕做幾道拿手菜,朕今晚就在此用膳了。”

薛方仲俯首一禮:“皇上……”

秦王阻止道:“薛卿之意朕心裡明白,朕只在此待一晚,明日出了這瀟湘別院大門,自會將前事盡數忘卻,不會再受其擾。”

薛方仲見秦王心意已決,也不再勸阻,命親兵在屋外警戒。

“小安子,你與解語一同下去準備吧。”

雅易安應了聲是,帶着應解語出了內院,俯身一禮道:“應司膳,方纔小安子多有得罪,請勿怪罪。”他見皇上對此女廚藝頗爲看重,自己倒也不該過於得罪了。

應解語側身讓開雅易安之禮,冷冷說道:“雅公公的大禮,解語哪能受得起。不過小女子奉勸公公一句,凡事不要做得太絕了。”說完便轉身向外走去。

雅易安看着應解語的背影,陰陰一笑,暗道你既是不識好歹,那就休怪本公公不客氣了,此時已不同往日,沒有薛巧芸護着你,殺你這麼個宮女不就如捻死只螞蟻一般麼。

幾個太監將龍攆上的暖爐搬了進來,屋內漸漸有了幾分暖意。秦王熟門熟路地打開一個暗格,笑道:“果然不出朕所料,巧芸以前確是使詐了,這邊藏酒如此之多,朕飲酒時她定是用水來糊弄朕。”

薛方仲吩咐太監將酒熱上,道:“你們出去吧,這邊不用伺候了。”

秦王坐了下來,看了眼薛方仲道:“依方纔解語所言,巧芸曾預計三月便可返秦,這與你密報中所說的預謀出逃有所不符吧?”

薛方仲拱手道:“皇上,就算解語那丫頭之言屬實,但薛巧芸如今確已投靠趙國,這是不爭的事實。微臣認爲,薛巧芸對我大秦機密知之甚多,應及早除去纔是。”

秦王嘆道:“此時再去殺她恐怕爲時已晚了,她若鐵了心投靠趙國,早已把所知之事供出。我大秦在趙國京城的細作已被一掃而光,有些連巧芸也不知底細,恐怕還是韓之楓從中出了大力吧。”

薛方仲道:“韓之楓乃微臣舉薦,失察之罪,請皇上處置。”

“這二十年的舊賬翻它出來作甚?”秦王搖了搖頭,道:“之前韓之楓對我大秦亦是功不可沒。唉,成亦蕭何敗亦蕭何,這韓之楓已位居趙國重臣之列,子女滿堂,早已不同往日了,也難怪他要爲自己的身後路考慮。薛卿,日後若再有類似情形,細作一有身份泄露之憂,要麼及早召回大秦,要麼索性誅殺,不可再有絲毫猶豫。”

“微臣遵旨。”薛方仲俯首道,心中卻在苦笑,花了二十年心血纔出了一個韓之楓,以後可就難了。

“薛卿,你對楚名棠的五子楚錚瞭解多少?”

薛方仲有些尷尬,道:“皇上,微臣所知不詳。三年前他擊斃了魔門長老李萬山後,微臣才命韓之楓關注此子,不過此子年紀幼小,爲人處事又向來低調,除了武功外毫無驚人之舉,微臣也就不再放在心上。”

秦王皺眉道:“朕記得他才年方十七吧,巧芸今年已是二十,朕想立她爲妃她都婉言相拒,又怎會看上這樣一個少年。薛卿,不會是傳言有誤吧?”

薛方仲忙道:“此事應該不假,趙國上京城已經傳遍了,薛巧芸與那少年關係曖昧,那少年爲了她甚至連趙國當朝公主也得罪了。巧芸的性子皇上也該知道,她絕非貪生畏死之輩,若非爲了那少年,她既然未被囚禁,就早可尋機自盡。”

秦王也知薛方仲所言不假,薛巧芸身爲女子,投靠趙國又得不到什麼榮華富貴,何況她如果貪圖榮華富貴,自己早已許於她,除了爲情,再也找不到其他理由。秦王心頭苦澀,沒想到在這女子心中,自己居然還比不上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

“如今薛巧芸在名義上是韓之楓的侄女,韓之楓已貴爲吏部尚書,她與那楚家小子可說是門當戶對,此女水性楊花,早已將皇上的恩情拋到九霄雲外了。”在薛方仲眼裡,薛巧芸是個極大的禍胎,皇上越快忘記她越好。

秦王沉默半晌,忽然笑道:“朕對楚名棠真是佩服之至,居然有如此魄力,任命一個他國奸細爲吏部尚書,縱觀青史恐怕亦無此等先例吧。”

薛方仲道:“皇上,微臣回去後便命人將韓之楓之事在趙國境內廣爲傳播。”

秦王問道:“薛卿,你可有確鑿證據?”

薛方仲臉色一紅:“啓稟皇上,微臣這邊只有一封韓之楓當年所寫的效命書,不過恐怕亦無大用,此人確是一人才,左右手皆能書,到了趙國後一直自稱爲左撇子,從不用右手書寫,而且兩手筆跡大不相同。”

秦王想了想,道:“也罷,薛卿,就按方纔所說的去辦吧。我大秦若毫無舉措,豈不是讓他人暗中恥笑,此事雖無真憑實據,但至少亦可讓楚名棠和韓之楓頭疼一番。”

薛方仲應了聲是。

秦王又問道:“刑無舫返秦後,這幾日可有異常?”

“沒有。魔門此次損折弟子過半,刑無舫帶着剩餘門人回到西城大院,緊閉大門,只聽到裡面不時傳來陣陣哭聲。”

秦王哼了聲,道:“薛卿,明日點一萬禁軍並通知寇海天帶上寇家子弟,徹底剿滅魔門,以絕後患。”

薛方仲大驚,忙俯首道:“請皇上三思。”

秦王看着他道:“怎麼,薛卿認爲不妥麼?”

薛方仲道:“佛魔二門此次東行,凡塵客死他鄉,靈山古寺已宣佈封山,魔門傷亡過半,以後僅憑寇家便可剋制它,皇上清除佛魔二門勢力的心願已經達成。何況魔門還刺殺了趙國儲君和吏部尚書唐孝康,致使趙國朝野大亂,數年之內無力攻打我大秦,刑無舫也算立下大功,而且刺殺趙國儲君之舉令魔門與趙國再無緩和之餘地,皇上,現在就對付刑無舫,臣以爲爲時尚早。”

秦王沉吟良久,道:“薛卿說的亦有道理,此事以後再說吧。”

“皇上聖明。”

秦王揉了揉眉心,忽道:“薛卿,朕這兩日爲巧芸之事亂了心神。今日到了此地,反而安定了許多,總覺得有些事情並不像表面顯露的那麼簡單。”

“皇上指的是……”

“趙國儲君之死,確是對我大秦十分有利。不過巧芸以前曾說過,凡事有利有弊,世上沒有絕對百利而無一害之事,任何事情都要從正反兩面來看。薛卿,朕與你都只看到了此事對我大秦有利之處,能否反過來想想,趙國儲君一死,是否對趙國也有些許益處?”

薛方仲一呆,開始凝神思索,忽然臉色一變,道:“不錯,據先前密報所知,這趙國儲君性格暴躁,與楚王方三大世家並不相合,他這一死,趙王恐怕也日不久矣,以後無論是哪位藩王子弟繼位,在朝中都是根基淺薄,只能仰楚名棠鼻息。且楚王兩家原本姻親,楚名棠之妻掌控着王家大半勢力,而那方家原本就是三大世家中最弱的一環,根本無力再製約楚家,日後……”

秦王冷冷接口道:“日後就算趙國變成了楚國,也在情理之中。”

薛方仲嘆道:“如此看來,趙國儲君之死,受益最大的並非我大秦,而是他們楚家了。”

秦王點點頭,道:“不錯。要是楚名棠此時便有了篡位之心,對我大秦反倒大有益處,趙國建朝畢竟亦有近兩百年,楚名棠想收服民心絕非易事。不過朕看那楚名棠絕非莽撞之人,並不會急於謀反,換成是朕,也會借四處征戰之機來掌控兵權,待到水到渠成之時,再取而代之。”

薛方仲道:“微臣以爲此事不用我大秦來操心,無論他是趙國抑或楚國,對我大秦來說又有何區別,面對的還不是那數十萬軍隊。恨只恨韓之楓已背叛我大秦,否則在從中離間定能事半功倍。”

秦王搖頭道:“薛卿此言差矣,趙國以楚名棠爲首和以趙家皇室爲尊,其差距有如天壤之別,日後要加倍小心。”這薛方仲領兵打仗是個好手,處理政務就差了些,秦王不禁想道,若是巧芸還在,定能爲自己出謀劃策,當初沒有阻止她去趙國也許是自己一生所做最大錯事。

忽聽雅易安在門外說道:“皇上,飯菜已經準備妥當。”

秦王嗯了一聲,道:“端進來吧。”

應解語與雅易安帶着幾個太監將飯菜端了進來置於案上,秦王一看不由讚道:“好,解語所做菜餚論色香二字,已不在巧芸之下。可味道如何還等朕嘗過後,才知有無長進。”

應解語抿嘴笑道:“奴婢手藝如何能與巧芸姐相比。在皇上眼中,巧芸姐姐就算只做一樣簡單的麪食亦勝過奴婢的山珍海味。”

薛方仲沉聲道:“解語,休得胡言。”

應解語一驚,低首不再言語。

秦王胸口一痛,強笑道:“解語只是無心之言,薛卿又何必嚇她。解語,替朕與薛卿把酒滿上。”

應解語應了聲是,抱起一個小酒罈,突然秀眉微顰輕呼一聲。

秦王看在眼裡,道:“解語,這可是方纔被小安子踢傷的?”

雅易安心中暗恨,忙道:“皇上,小的手無縛雞之力,又怎會踢傷應司膳。”

秦王瞪了他一眼,道:“你平日爲人如何以爲朕真的不知嗎,今日居然還敢當着朕的面放肆,滾,這邊不用你伺候。”

雅易安見秦王動氣了,不敢多言,告罪一聲退了出去。

應解語眼眶微紅,哽聲道:“多謝皇上。”

她眉宇間與薛巧芸確有些相似,秦王見了心頭一軟,道:“解語,以後小安子若欺負你,儘管來找朕,朕定爲你做主。”

薛方仲卻是緊鎖雙眉,心中暗道:又是一個禍水。

應解語爲兩人將酒倒滿,秦王舉杯道:“薛卿,你我多日未曾共飲了,爾乃我大秦擎天柱,來,朕敬你一杯。”

薛方仲忙站了起來,道:“多謝皇上。”

秦王滿腹心事,酒到杯乾,到後來薛方仲勸也勸不住,也不知怎麼的便失去了知覺。

第12章 恃強凌弱第30章 整肅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31章 使詐第82章 萬夫莫當第15章 竟是故人第28章 出手相救第14章 太平展家第25章 浮出水面第3章 三箭懾敵(上)第20章 及時行樂第28章 大功告成第35章 一見鍾情第21章 夜探第51章 三方會盟(上)第12章 算計第15章 軍師第35章 暗下伏子第13章 悔意第12章 恃強凌弱第115章 母子相見第27章 募兵第13章 左家巷子第34 兄弟鬩牆第23章 長談第102章 宮中巧遇第85章 遇人不淑第29章 救駕之功第15章 軍師第15章 要戰則戰第10章 綿裡藏針第21章 夜探第34 兄弟鬩牆第4章 三箭懾敵(下)第5章 萬事具備第15章 軍師第38章 四足鼎立第118章 陽奉陰違第91章 不死不休第137章 班師回朝(下)第55章 圍三闋一第10章 傷心欲絕第118章 陽奉陰違第19章 內亂(上)第22章 鶯鶯燕燕第85章 遇人不淑第1章 北疆首戰(上)第94章 在此一舉第14章 太平展家第14章 聯手伏擊第29章 救駕之功第140章 天道之徑第128章 力所能及第6章 大趙儲君第6章 有心無力第15章 軍師第32章 初上青樓第12章 算計第114章 得寸進尺第89章 佳人重現第6章 有心無力第19章 三家聯盟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二章第83章 乘勢而來第3章 家門醜事第134章 有心無力第53章 三方會盟(下)第5章 火雲神駒第8章 楚家鷹堂第一百三十五章第2章 針鋒相對第8章 坦承相告第86章 葉門之迷第45章 別有用心第2章 相逢無常第22章 鶯鶯燕燕第30章 整肅第77章 補救措施第6章 離家出走第53章 三方會盟(下)第20章 亡羊補牢第74章 長公主敏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一章第124章 同心避諱第82章 萬夫莫當第77章 補救措施第77章 補救措施第6章 一敗塗地第4章 無可奈何第64章 蓄勢待發第83章 乘勢而來第12章 當斷則斷第26章 前塵往事第9章 利之所趨第16章 大趙一葉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1章 春意濃濃第10章 傷心欲絕第25章 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