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皇儲之位

餘額不足

昌平王府的下人見楚軒帶着楚錚來訪,不敢怠慢,忙進去稟報。兩兄弟站在王府門口,楚軒猶豫了半天,忽道:“小五,據爲兄所知,琪郡主對你觀感不佳,你若是見了她可要多擔待些,不要與她計較。”

楚錚奇道:“那是爲何?小弟記得從未得罪過她啊。”

“據說是因敏公主之事而起,當年你爲了輕如與敏公主交惡,琪郡主得知此事後對你極爲不滿,具體詳情爲兄亦是知之不多。過會兒讓着她點兒便是,畢竟她是郡主之尊。”

楚錚微微一笑,道:“日後她說不定就是公主了,小弟明白,請大哥放心。”

昌平王雖是當今皇上的親弟,但無權無勢,加上生性淡泊,平時甚少與官府中人來往。楚家兄弟的突然到訪,着實讓他頗感意外,又有些爲難。趙國對禮數極爲講究,這楚家兄弟一個只是三品司馬,另一個也不過是禁衛軍偏將,照理來說只派一王府管事接待便可,但朝野上下又有何人敢僅以此等禮數相待這兩兄弟,況且楚名棠掌權後,對昌平王府也頗爲照顧,昌平王託辦的事基本上是有求必應,這份人情亦是非同小可。

昌平王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兒子趙應,趙應會意,起身道:“父王,孩兒前去迎接楚家兄弟。”

趙琪也說道:“女兒也去。”

昌平王微微皺眉,道:“你大哥去就行了,他與那楚軒自幼熟識,以平輩之禮相待便可。”

趙應來到府門外,抱拳笑道:“楚大公子看似近日很清閒啊,居然有空暇來我王府。”

楚軒回禮也笑道:“小王爺說笑了,此次我家小五從京城回來,受父親之命前來拜見王爺,楚某隻是陪同而已。”

楚錚見趙應嘴邊已留了兩抹小鬍子,比當年所見老成了許多,顯得頗爲幹練,方纔與大哥言談間頗爲隨意,並無避諱,顯然平日交情不錯。楚錚上前長施一禮:“卑職楚錚參見小王爺。”

趙應看了看楚錚,又看了看楚軒,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將楚錚扶起,道:“楚小弟免禮,你我兩家同在平原城,亦可算是世交,官場那套就不必講究了。兩位快快請進。”

到了內院,楚家兄弟見過了昌平王,賓主各自就坐,彼此客套了一番。楚錚留神打量着坐在一旁的趙琪,只見她比三年前豐腴了許多,身着寬大袍裙,顯然是爲了掩飾有孕之事,不由暗暗替她惋惜,父親已經知道她與大哥之事,他們二人恐怕很難有結果了。

趙琪發覺楚錚在看她,冷哼一聲道:“楚小弟,我有一事相詢,希望小弟能如實道來。”

楚錚拱手道:“郡主請說。”

“聽說小弟來南線的途中,做了件震驚江湖的大事,太平展家一門數百口人被你斬盡殺絕,不知是真是假?”

楚錚皺了皺眉,道:“郡主所聽此傳言與真相頗有出入,小弟只是奉刑部之命查辦展家,除了展風樓等十數人拒捕而被擊斃外,其餘案犯都交於太平府衙門審訊,說是被小弟斬盡殺絕似有些過了。”

趙琪冷笑道:“那你可知展家滿門已於五日前被滿門抄斬?連婦孺都無一倖免。太平展家在江湖上亦頗有俠名,沒想到落得如此下場。”

楚錚臉頰不自覺地抽搐了下,道:“展家殺害朝廷命官,爲霸佔田地誅滅多戶人家,所犯之事證據確鑿,郡主若有何疑問,可向太平府乃至刑部查詢。至於婦孺被殺一事,小弟也曾勸阻過太平知府黃大人,但我大趙律法便是如此,小弟亦是無能爲力。”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展家親朋好友遍天下,五公子,你已惹起江湖公憤,以後可要小心了,不知已有多少人視你爲敵。”

楚錚曾聽趙敏說過,趙琪掌管紫龍珏,並負責監視趙國的武林動態,平時與江湖中人交情不錯,聞聽此言並不感到奇怪,反而哈哈一笑,道:“多謝郡主提醒,不過郡主可能還不曉得,非但是太平展家,連斷劍山莊也已被徹底剷除,小弟已無退路,這江湖公敵是已當定了。”

趙琪臉色大變,看了一眼楚軒,道:“此事當真?”

楚軒低下頭去視若不見,楚錚道:“三哥已率平原大營近萬大軍兵發破釜塘,若無意外的話,斷劍山莊已是在劫難逃。”

趙琪對楚錚怒目而視,道:“那斷劍山莊又是所犯何罪,竟需運用軍隊前去征討?”

楚錚淡淡說道:“此乃兵部機密,小弟不敢亂說。”

楚軒偷偷對趙應使了個眼色,趙應點了點頭,道:“小妹,江湖中人作奸犯惡之事難道還少了?當年太尉大人尚在南線時就有意剿滅斷劍山莊,你與楚家小弟何必爲此事爭論不休。”

趙琪道:“大哥,話可不能這麼說,我朝太祖當年起兵,麾下大將中有不少就是出自於江湖。何況這些江湖中人雖桀驁不馴,但武功高強,稍加訓練便可作爲一支奇兵來用,這太平展家和斷劍山莊實力非同小可,如今我大趙正是用人之際,不讓這些人爲國效力,反而無故誅殺,豈不是寒了所有江湖人之心?”

楚錚心中一動,趙琪說的亦有道理,不過太平展家和斷劍山莊是不得不除的,以後對江湖中人是應採用些懷柔手段了。

昌平王見幾個小輩爭執了起來,道:“琪兒,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朝廷只在亂世或迫不得已之下才啓用江湖中人,當年太祖建國後,最先誅除的三位功臣有兩人便是出身大趙境內的武林世家,此事就不用再爭執下去了。”

趙琪見父親開了口,只好不再言語。

昌平王對楚錚說道:“賢侄自京城遠道而來,又特意來拜訪本王這老頭子,定是爲何事吧?”

楚錚欠身說道:“卑職有個請求,請王爺先摒退下人。”

昌平王微微頷首,命下人皆退了下去,楚錚從袖中拿出一份摺子,說道:“兵部有令,任命昌平王世子爲禁衛軍大營參將,即刻赴京上任。”說完,楚錚將那份摺子呈給昌平王。

昌平王接過,臉上卻是一片茫然。趙國曆代最忌諱宗親弄權,各地的藩王全都是隻有爵位而無實權,他又是趙王的親弟,這些年來除了兩任太守,平原郡官員爲了避嫌都不到王府走動。怎麼會突然調自己的兒子赴京任職呢?

趙應卻是一臉驚喜之色,不由向楚軒看去,楚軒含笑偷偷拱手相賀。趙應雖說是昌平王世子,可礙於祖訓無法爲官,平原城的百官表面上對他客客氣氣,但卻沒幾人將他放在眼裡。他這一肚子氣不知已憋了多少年了,如今一聽說將他調到京中任禁衛軍參將,直叫他心花怒放。

昌平王將那摺子打開細細地看了一遍,問道:“賢侄,皇上可有何旨意?”

楚錚搖了搖頭,趙王久病臥榻,長公主趙茗不想有任何刺激他之事,調應世子入京之事並未通過趙王,而直接由兵部操辦。

楚錚從懷中掏出一封密函,俯首道:“這是長公主殿下寫給王爺的一封家信,王爺看了便明白了。”

“天哪,竟有此事?”昌平王看着趙茗之信,雙手微微地顫抖着。

楚錚一臉沉痛,道:“王爺,此次兵部另行徵調了南線大營五千大軍,便是爲了護送小王爺進京。請王爺及早決斷,好讓卑職回京覆命。”

昌平王閤眼沉吟良久,道:“本王知道了,小兒去與不去,明日便給賢侄答覆。”

楚錚聞言不由一愣,怎麼,聽這老頭兒的意思還不怎麼想讓趙應赴京?

楚軒起身拉了拉楚錚衣袖,道:“王爺,下官兄弟二人告辭了。”

楚家兄弟走後,趙琪問道:“父王,京中是否出了什麼大事,爲何要調大哥入京?”

昌平王緩緩說道:“你們的堂兄儲君被刺身亡,皇上已經病入膏肓,你們的姑姑這才命應兒火速進京。”

趙家兄妹大爲震驚,趙應突然想明白了,顫聲道:“姑姑的意思,是不是要立孩兒……爲新儲?”

昌平王頷首道:“應是此意了。”

趙應愣愣地站了大半天,呵呵笑了起來,拉着趙琪的手說道:“小妹,聽到沒,大哥要當皇上了。”

趙琪也笑道:“恭喜大哥了。”趙琪確實開心,趙應若是當上了皇帝,她與楚軒之事說不定就有指望了。

昌平王見此情形,怒斥道:“應兒,看看你這樣子,一點兒修身養氣的功夫也無,也能當得了皇上?皇上真是那麼好當的,爲父當年就與皇兄爭奪皇位了。”

趙家兄妹頓時安靜了下來,昌平王看了看自己的兩個孩子,嘆道:“若是依爲父的意思,應兒還是不要去京城了。”

趙應不可置信地睜大雙眼:“父親,您在說什麼,孩兒沒有聽錯吧。”

昌平王嘆了口氣,對趙琪道:“琪兒,你先出去,爲父有話要與你大哥說。”

趙琪不依道:“父親……”

昌平王猛然喝道:“出去!”

趙琪嚇了一大跳,呆了半晌,眼眶微紅跑出屋去。

昌平王素來和氣,趙應還從未見過父親這麼對待小妹,一時也被嚇住了,站在那裡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昌平王仰首望着屋頂,忽道:“琪兒與楚軒之事,你在其中亦是出了不少力吧?”

趙應頓時出了一身冷汗,嚅嚅地說道:“父親是何時知道的?”

“爲父這做父親的真是無能,半月前才偶爾發現琪兒竟已有孕在身了。她對楚軒一往情深,又無反常舉動,這腹中孩兒定是楚軒的了。回想起這幾年來琪兒時常偷溜出府,總是你來爲她遮掩,哼,爲父若再想不到真是愚蠢之極了。可爲父不明白的是,你爲何要爲他二人隱瞞?”

趙應小聲道:“父親也該知小妹心中只有楚軒一人,楚軒成婚後小妹一度終日渾渾噩噩,甚至心萌死志,孩兒十分擔心,後得知她與楚軒暗中來往時也曾勸阻過小妹,可小妹始終不聽勸告,孩兒亦是無可奈何,又擔心此事若是張揚了出去對我皇室聲譽極爲不利,索性就爲他二人遮掩,何況楚軒實際上已經掌控了平原城,他爲人又謹慎,倒也未曾泄漏風聲。”

昌平王盯着他道:“當真如此嗎?”

趙應心頭髮虛,口中卻仍道:“孩兒所說的全是實情。”他所說雖不假,但還是另有原因的。趙應當年自認是小王爺,心高氣傲,與平原城的官宦子弟並不合羣,等成年時卻發現兒時的玩伴一個個都已是不大不小的官吏了,而他仍只頂着一個小王爺的空銜,卻無半分實權,走到哪裡別人對他都是愛理不理。而且昌平王對他管束甚嚴,趙應手頭也並不寬裕,楚軒與趙琪舊情復燃後,對他刻意拉攏,不僅贈他大量財物,而且在楚軒的關照下,平原城再也無人敢怠慢這位小王爺。趙應是個頗具虛榮心之人,對此亦是心中感激,到後來得知了楚軒與自己妹妹之事,也不好意思從中作梗了。

昌平王怒笑道:“好好好,本王這就修書一封給楚名棠,看看他如何對本王交代。”

趙應大驚,道:“父王,萬萬不可。如此一來我昌平王府和小妹的清譽可就蕩然無存了。”

“琪兒還有清譽可言嗎?”昌平王怒道,“似她這等不知羞恥的女兒本王不要也罷。”

趙應苦苦勸道:“父王,此事真若被外人知道了,小妹除了一死無他路可走。聽說楚軒之妻寧小仙離家出走已經多日,至今生死未卜,小妹與楚軒也並非全無希望。”

昌平王一愣,道:“寧小仙離家出走了?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趙應答道:“孩兒平日與楚軒甚爲交好,是他告訴孩兒的。”

昌平王冷哼一聲,道:“此事恐怕大有蹊蹺吧?”

趙應輕描淡寫地說道:“父王何需管他,只要瞞過了外人,小妹便可有個好歸宿了。”

昌平王對趙琪本就頗爲疼愛,聞言沉默不語。

趙應想了想,鼓起勇氣道:“父親,您方纔爲何說不想讓孩兒赴京?”

昌平王輕嘆一聲:“應兒,你真的想去京城?”

趙應說道:“父王,這對孩兒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若是放棄了,孩兒今生都不會安心。”

昌平王看着自己的兒子,趙應也毫不相讓,兩眼睜得大大的。

昌平王坐了下來,道:“那你想要當個有爲之君,還是個碌碌無爲之君?”

趙應道:“當然是個有爲之君,孩兒定以我朝太祖太宗爲楷模,勤政愛民。”

昌平王冷笑道:“若你真這般想的話,爲父更不應讓你去了。”

趙應不解道:“那是爲何,父王難怪要孩兒做個無爲之君?”

“並非爲父要你做,而是你不得不做!當年爲父不想與皇兄爭奪皇位,就是看到大趙三大世家已是根深蒂固,大權旁落已成定局,憑爲父之力根本無力改變,似這等皇帝之位坐了又有何意義,還不如做個清閒逍遙王來得自在。而皇兄卻看不透這一點,與三大世家爭鬥數年一無所成,如今已經病入膏肓,僅有一子也被毒殺。哼,都說什麼此事是西秦所爲,可西秦費盡心思殺一個儲君又有何用,朝中政局卻波瀾不驚。依爲父看,此事與三大世家脫不了干係。”

趙應只覺寒意陣陣,道:“父王的意思是說孩兒如果登上皇上,也只有順從楚名棠等人之命,不得與之爭權,否則會有性命之憂?”

“不錯,皇上現在全靠你姑姑用葉門秘法維持着性命,但亦是時日不久。你若真是登上皇位,爲父送你三個字:忍、分、誅。”

趙應躬身道:“請父王明示。”

“你所能做的第一件事,只能是忍!楚名棠此人天縱奇才,胸懷大志,但急於一統天下,在此事上你要與之配合,給予其方便,畢竟此亦是我大趙太祖之遺願。但一統中原起碼十數年乃至數十年,你亦不可毫無作爲,要想方設法提拔籠絡非三大世家出身之人,收爲己用。”

“待到你身邊有一定勢力後,便可開始做第二件事:分。三大世家也並非完全同心,特別是方家歷來注重平衡之道,如今朝中一家獨大其必不甘心,你不去籠絡他,方家也會暗中爲你效力。但在天下未平定之前切不可與之走得太近,反倒可從楚家內部着手。”

趙應道:“父王可是說楚家兄弟之爭?”

“不錯,楚家兄弟之爭此時便已初露端倪。以楚軒之能居然也被貶到了平原城,既然琪兒鍾情於他,如果那寧小仙一死,你到京城後要鼓動你姑姑將你妹妹許配給楚軒,如果楚名棠不準,楚軒定會心生怨恨,正可爲你所用,若是楚名棠準了,那就全力支持他爲楚家下代宗主。據爲父看,那楚家小五以弱冠之年便得楚名棠如此看重,絕非易與之輩,定不會將宗主之位拱手相讓。這兄弟之爭楚名棠在世之時尚可壓制,等他一過世,楚家必會大亂,到時若是天下已平定,便可聯合維護皇室的大臣,還有在三大世家打壓下鬱郁不得志之人,就算拼上三五年的朝政動盪,也要先把楚家剷除。這便是第三個字:誅!”

“大哥,你在平原城已久,對昌平王亦有所瞭解,可知他方纔那話是什麼意思?”出了昌平王府大門,楚錚不禁問道。

楚軒道:“朝中官員都道,昌平王胸無大志,只寄情于山水之間。可據爲兄所知,當年先皇僅有二子,昌平王雖是當今皇上之弟,可當時論才氣聲望都不在當今皇上之下,況且本朝與歷代王朝不同,各地藩王無半點實權,還不如一個知府,可昌平王自始至終未曾有過爭位的念頭,豈非咄咄怪事。依爲兄看,昌平王是個聰明人,早已看出三大世家已是根深蒂固,如今對小王爺赴京之事亦有此顧慮,知道無論何人繼位,這朝中大權還是在父親與方相國之手,小王爺爲人處世算不得穩重,也難怪昌平王要擔心了。”

楚錚暗想這昌平王對朝政局勢看得很清啊,比起當今皇上還明白三分,口中說道:“這倒有些麻煩了,昌平王若不讓小王爺進京,小弟難以向父親交代啊。”

楚軒笑道:“小五儘管放心,小王爺熱衷名利,他是絕不會放棄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的,昌平王執意不讓他進京,他非鬧翻天不可。”

楚錚皺眉道:“過於熱衷功名可有些不妥,小王爺如果真成了皇上,希望他不要和儲君一般與三大世家搞得劍拔弩張纔好。”

楚軒搖頭道:“小王爺還是有些小聰明的,不會似儲君那般莽撞。”趙應爲了在平原城中得到自己的照顧,連趙琪之事都幫着瞞了下來,似他這種人定不會幹那種以卵擊石的蠢事。

楚軒忽笑道:“看天色已是午時用飯時分,可王爺連場面話也不說一句就讓你我兄弟離府,看來此事確已讓他方寸大亂。”

楚錚摸了摸肚子,笑道:“大哥這麼一說,小弟還真覺得腹中空空了。”

“那好,爲兄今日做東,望江樓的幾個廚子手藝不錯,就去那裡吧。”

楚錚也不客氣,道:“大哥既是如此說,小弟恭敬不如從命了。”

“在這平原城自然由爲兄作主,等爲兄到了京城就要煩擾小五你了。”楚軒想了想又道,“要不要派人去接一下蘇姑娘,且不說她是成尚書的姨侄女,說不定不久便是弟妹了。”

楚錚討饒道:“大哥放過小弟吧,小弟正爲此事心煩呢。”

楚軒哈哈一笑,道:“既是如此,爲兄也不多事了。戴管事,你帶人先行到望江樓安排,我等隨後便到。”

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110章 試探之舉第6章 大趙儲君第5章 冤家路窄第124章 同心避諱第17章 羿之神弓第63章 兵變奪權第9章 利之所趨第19章 一舉兩得第1章 北趙楚氏第59章 四方雲涌(中)第136章 班師回朝第97章 大長公主第97章 大長公主第32章 善後之事第2章 北疆首戰(下)第30章 整肅第13章 舉手之勞第14章 魔之天魅第10章 綿裡藏針第80章 以和爲貴第11章 迷惘第60章 四方雲涌(下)第16章 皇儲之位第78章 東奔西顧第16章 大趙一葉第110章 試探之舉第50章 誓血爲盟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11章 大出風頭第22章 天賜良機第77章 補救措施第5章 火雲神駒第11章 兩權擇利第17章 羿之神弓第122章 大回春手第91章 不死不休第1章 一石二鳥第91章 不死不休第25章 食殺第20章 亡羊補牢第73章 逃出生天第15章 竟是故人第38章 四足鼎立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48章 有苦難言第117章 將罪折功第124章 同心避諱第62章 臨陣傳令第44章 出謀劃策第10章 流言蜚語第29章 試探第5章 順水推舟第13章 火燒山莊第26章 前塵往事第11章 處心積慮第21章 風波驟起第5章 萬事具備第78章 東奔西顧第26章 再度相遇第5章 順水推舟第1章 西秦咸陽第26章 出征誓師第20章 亡羊補牢第20章 內亂(下)第3章 三箭懾敵(上)第25章 浮出水面第2章 轉世重生第2章 北疆首戰(下)第2章 針鋒相對第120章 初登朝堂(下)第3章 東山再起第8章 軍中侍女第4章 無可奈何第132章 魔門雙璧第29章 栽贓嫁禍第5章 火雲神駒第8章 楚家鷹堂第48章 有苦難言第62章 臨陣傳令第10章 欺上瞞下第29章 救駕之功第20章 險象環生第105章 在劫難逃第47章 步步爲營第4章 上京風雲第6章 一敗塗地第14章 火狐第124章 同心避諱第105章 在劫難逃第115章 母子相見第16章 柔情第117章 將罪折功第8章 坦承相告第29章 試探第117章 將罪折功第18章 後悔莫及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35章 暗下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