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平不平

“北疆大營又立戰功了。”

楚名棠將手中的戰報順手丟在案上,語氣很是平淡,就如同隨口說今天天氣不錯一般。

“王明泰此舉有些愈規了吧,”方令信道,“三萬大軍轉戰數千裡,只在出征後才向朝廷補上一份秘報,這成何體統!”

楚名棠不軟不硬地頂了回去產:“相國大人,北疆之戰初始,朝廷就給了北疆大營見機行事、全權決斷之權,如今雖已事過境遷,但此命還未收回嘛。”

話雖如此,可楚名棠心中亦有些不快。王家幾位堂兄弟若論領兵之能,還是以王明泰爲首,只是此人在北疆雌伏得太久了,現一躍成爲大營統領,難免有些意得志滿。但這般做法實在太過冒險了,勝了自然無話可話,可萬一若敗了,那就是萬劫不復,誰也保不了他。

華長風此時應該快抵達北疆了,楚名棠暗暗想道,他身上有自己寫給王明泰的親筆信,此人沉穩老練,有他在北疆大營,應可對王明泰有所牽制。

“戰果不錯啊。”一旁成奉之看完了自己面前那份戰報,呵呵笑道,“又殲滅秦軍三萬餘人。照這般下去,用不了數年,我大趙便可統一長江以北中原之地了。”

楚名棠和方令信亦是一笑,誰都知成奉之這話乃是戲言,兩國之爭若當真這麼簡單就好了。

成奉之又道:“這份戰功,除開北疆大捷。亦屬北疆大營近十年來最大的戰功了,朝廷不得不賞啊。可如何封賞王明泰。又是一件頭疼之事。他是新任北疆大營統領,官職上肯定無法再升了。只能在爵位上作文章,可王明泰已是一等忠勇伯……”

說到這裡,成奉之嘆了口氣。楚名棠與方令信相互看了一眼,他二人明白成奉之爲何顯得如此爲難。趙國爵位分爲五等,王、侯、伯、子、男,其中只好皇宗族親纔可封王,臣子最高只能封侯。當年趙太祖建麾下衆多開國功臣中。封侯者只有九大世家,其中一等侯僅董、謝兩家。而楚家和王家是在平定了董程之亂後才由世襲二等侯升爲一等侯,至於方家。至今也只是二等常鄉侯而已。

歷代趙國君王對朝中這幾大世家甚爲忌憚,趙太祖駕崩後便有了個不成文地規定,凡已封侯者,其族人無論再大功勞都不再封爲侯。因此,連樊兆彥還是北疆大營副統領的時候就已是三等侯。而南線和西線兩大營地統領王明遠和方令明卻只是一個一等伯。

成奉之見楚名棠和方令信沉默不語。知此事涉及到他二人,因此不便開口。便道:“我朝的勳爵制過於僵化,以前倒也罷了,可如今我大趙志在一統天下,如北疆王統領和南線大營楚統領等人日後定會屢建戰功,有功不賞總非良策。因此下官建議,恢復前朝地六等勳爵制,即王、國公、侯、伯、子、男,方可解決類似今日之事。”

楚名棠和方令信不由點了點頭。

“奉之,你將此事交於禮部先行商議,先拿出一可行之策來。”方令信看了楚名棠一眼,“最終如何定奪,還是等朝中這番風波平靜下來再說吧。”

成奉之苦笑一聲。是啊,最近朝中的事是多了些。

“名棠,你們楚家真不愧是逍遙侯,”方令信道,“朝中已爲太平宮是否有權過問國事之事,鬧得沸沸揚揚,你倒是好,對此總是含糊其辭,難道當真支持女子干政?”

柔然諸可汗離京後數日,禮部侍郎樑臨淵突然上一奏摺,矛頭直指太平宮,指責大長公主趙茗過多幹預政事。此事不僅讓趙應惶惶然,連方令信也沒想到一向忠於皇室的樑臨淵竟鬧出這麼大的事來。不過細想一下也不奇怪,似樑臨淵之流講究是的忠君,而不是所有的皇室中人,更毋論是一女流之輩了。

雖然樑臨淵此舉甚爲突兀,不過方令信對趙茗亦是深惡痛絕,不由心中暗喜,便指使方系官員從中推波助瀾。短短數日,在朝中形成一股彈劾太平宮之風,有的官員甚至提出要將趙茗逐出京城。

趙茗對此亦是措手不及。待到冷靜下來,趙茗發現自己根本無從反擊,大趙律雖然並無有關女子涉政地條目,但真有官員較真起來,參照歷朝歷代都是一條大不赦地罪名。各地的皇室宗親也對她頗不以爲然,平原城昌平王寫給趙茗的家信裡,勸說中更是暗含斥責。更重要地是皇帝趙應有了朝臣的支持,對她漸漸已不再唯唯是諾,雖然每天仍是早覲見晚請安,但對趙茗的訓斥已有不服之意。

在這場風波中,楚系的官員見如此熱鬧,不少人亦是心癢難撓,可楚名棠未曾明確表示,下面官員也不敢肆意妄爲,只是時不時不痛不癢的摻合幾句。

因此方令信對楚名棠愈發不滿,今日藉此機會乾脆直言質問。

楚名棠當真無言以對。其實這場風流完全是他挑起地,起因就是兒子退婚之事。明裡是由王老侯爺出面,暗地裡楚名棠亦是爲此頗費了番心思,想出了一計,派人來到樑臨淵府上,假稱是平原城昌平王府中人,將趙茗在宮內如何幹涉皇上處理政事詳細道來,並想請樑侍郎相助。樑臨淵聽了頓時怒不可遏,一口答應下來,當晚便寫好奏摺,第二天早朝便當衆發難。

楚名棠料定此人一心爲君王分憂,定不會將平原城來人相求之事說於任何人知曉。只是現面對方令信地追問,楚名棠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楚名棠正爲難之際,忽眼睛一亮,笑道:“這不是郭懷嘛……奉之,快到門外看看,今晨旭日是否從西邊升起,我大趙郭大元帥居然也來早朝了。”

郭懷冷着一張老臉走了進來,聽楚名棠如此說,臉色更是黑了三分,道:“楚名棠,郭某今日就是來找你的。”

本太尉也在等你啊。楚名棠笑吟吟地想道。

果然,鳳鳴宮地太監總管孫得山亦出現在門口:“太后有旨,宣太尉大人、郭元帥覲見。”

說完,孫得山對郭懷躬身道:“郭元帥,這邊請。”他已經連續兩天天未亮就等在宣仁殿外,今日總算見着郭懷了。

郭懷還未答話,這邊楚名棠已站身來,對方令信拱手道:“既是太后娘娘召見,今日早朝就拜託相國大人代爲主持了。”

方令信胸中鬱悶,郭懷這般氣勢洶洶而來肯定是與朝中彈劾大長公主有關,而太后召見這二人說不定也是爲此事,可自己卻毫無辦法,只得冷冷說道:“本相今日身體不適,奉之現亦是樞密院知事,就由他代爲主持吧。”

楚名棠呵呵一笑,向外走去。

經過郭懷身旁,見他一動不動,楚名棠板起了臉:“郭元帥,太后召見你都無動於衷,難道想抗旨不遵?”

郭懷強忍住粗口,低聲道:“楚名棠,你到底意欲何爲?”

楚名棠亦低聲道:“到鳳鳴宮再談。”

兩人大眼瞪小眼了一會兒,孫得山苦笑道:“二位大人,太后已經久等了。”

一路上,郭懷始終與楚名棠保持一定距離。楚名棠見他如此,腳下忽緊忽慢,弄得郭懷煩不勝煩,忽道:“你那寶貝兒子呢?”

楚名棠本想問一句你所指的是令婿還是錚兒,不過猶豫了下想想還是適可而止吧,莫要太過刺激這老小子了,便道:“本相有事需錚兒去辦,他於前日已離開京城了。”

郭懷不屑道:“什麼狗屁事,你是別有用心吧?”

楚名棠陡然停下腳步,兩人差點撞到一起。郭懷正欲開口罵人,卻見楚名棠亦是臉色不善:“下月初四是家父去世二十年祭日,你若不記得那也罷了,但請莫要出口穢語。”

郭懷自幼喪父,楚老先生將他視若嫡子,這份恩情自然永銘於心。年初時郭懷就已想到此事,雖說北疆告急,但亦準備讓兒子郭樸替自己回熊耳山祭奠,只是方纔一時情急竟未想到。

楚名棠自任太尉以來,父親祭祀之日都是讓身在平原城的長子楚軒代自己回老家,今年情形有所不同,爲使楚錚避開朝中這場風波,便讓他離開京城回熊耳山,與兄長楚原祭奠完祖父後再一同回上京城,畢竟下月底就是楚天放七十壽辰了。

郭懷知錯在自己,神情訕訕然,不再與楚名棠爭執。兩人這才太太平平地來到鳳鳴宮。

第16章 大趙一葉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4章 轉道太平第53章 三方會盟(下)第43章 北疆大帥第31章 使詐第24章 文案第8章 軍中侍女第18章 重回京城第16章 魔門血祭第27章 募兵第20章 內亂(下)第50章 誓血爲盟第74章 長公主敏第125章 體制問題第4章 上京風雲第44章 出謀劃策第51章 三方會盟(上)第21章 各取所需第10章 馬到成功第15章 竟是故人第12章 威逼誘降第50章 誓血爲盟第35章 暗下伏子第10章 綿裡藏針第102章 宮中巧遇第31章 走馬上任第56章 別無選擇第64章 蓄勢待發第4章 無可奈何第13章 火燒山莊第105章 在劫難逃第66章 將星殞落第4章 太平不平第70章 北疆宣撫第104章 重回楚府第32章 善後之事第71章 夫唱婦隨第73章 逃出生天第19章 三家聯盟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101章 天意難違第9章 未雨綢繆第18章 權力重組第58章 四方雲涌第3章 吏部侍郎第138章 楚家宗祠第3章 家門醜事第1章 北趙楚氏第57章 臨別託孤第18章 合議第6章 斬除羽翼第26章 指點第3章 顛倒乾坤第29章 救駕之功第36章 楚府大婚第84章 一唱一和第18章 重回京城第26章 指點第11章 兩權擇利第6章 大趙儲君第102章 宮中巧遇第128章 力所能及第12章 算計第119章 初登朝堂(上)第11章 處心積慮第1章 西秦咸陽第75章 皇室風範第120章 初登朝堂(下)第1章 北趙楚氏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64章 蓄勢待發第16章 皇儲之位第15章 要戰則戰第54章 大秦寇家第61章 偷樑換柱第28章 諜影第35章 一見鍾情第25章 食殺第67章 趁勝追擊第92章 世事無常第22章 鶯鶯燕燕第35章 一見鍾情第8章 楚家鷹堂第16章 柔情第37章 亡命鴛鴦第141章 一代妖孽第121章 不明所以第77章 補救措施第10章 兄弟重聚第96章 巧彤拜師第119章 初登朝堂(上)第15章 重返上京第2章 相逢無常第16章 大趙一葉第89章 佳人重現第9章 佛魔二門第14章 太平展家第14章 魔之天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