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有心無力

秦嶺,由西向東橫貫中原,山雄勢險,綿延數千裡。相傳因它是春秋戰國時秦國領地內最高的山脈,故命名爲秦嶺,隨着秦王贏政一統六國,雖僅二世而滅,但秦嶺之名卻流傳了下來。

位於關中腹地的秦嶺史稱“八百里秦川”,而到了商洛之地則分爲三支,北支爲崤山,餘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南支爲伏牛山;中支爲熊耳山。楚錚的祖父便是葬在熊耳嶺下。

在羣山叢中一個山坡上,二十餘位錦服少年,圍成一個半圈,在圈中央一個少年和兩個灰衣青年正在交手,三條身影鏖戰在一處,拳腳帶出的勁風激得地面碎草落葉漫天飛舞。旁邊衆人看得目眩神迷,不時發出如雷鳴般的喝彩聲。

忽聽“嘭、嘭”數聲輕響,那兩個灰衣青年直飛出三四丈摔落於地,好大一會兒才爬了起來,一人捂着肩膀,另一人瘸着腿,走到先前與之交手的少年身前,躬身道:“小人輸了。”

那少年還未答話,旁邊一人叫道:“你二人這一路至少已被公子打倒七八次了,每次敗了就這一句,連佩服兩字也不會說啊?”

兩個灰衣青年神情木訥,對那人的話充耳不聞。那少年哼了一聲:“張歧,就你叫得歡,不如你來與他二人過過招?”

這少年便是楚錚了,而這兩個灰衣人就是楚名棠身邊左右影侍的弟子,徵得父親同意,楚錚此次出行也帶上了他們。

張歧聞言,一縮脖子不吭聲了。公子此次離京,身邊突然多了這兩個灰衣人,外表看上去有些癡癡呆呆的。可武功卻高得驚人,就算與師父吳安然相比也不過只差一籌而已,自己上去簡直是自尋死路。

楚錚回過頭來。對那兩人道:“楚仲。楚季,你二人未曾受傷吧?”

兩人同時搖了搖頭。出了京城,楚錚一問才知這二人根本就沒名字,從兒時起就只用小甲小乙相稱,楚錚想了想,他們師父自稱楚一楚二,便爲這二人取名叫做楚仲、楚季。這個時代一般人家同輩中人通常以“伯仲叔季”排行,譬如漢高祖劉邦在家中排行第三。因此小名便叫劉季。但若將他二人名字取爲楚伯和楚叔,那也太過彆扭了。

再細問下去,楚錚心中不由一寒。楚仲和楚季竟都是閹人,而且並非天閹,是在不足十歲時由便其師爲其去勢(即閹割),楚家歷代影待皆是如此,據說這樣方可修練更高深的武功。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欲練神功,揮刀自宮?楚錚卻有些不信。父親身邊這兩個影侍在尋常習武之人眼中。自然是深不可測,可在楚錚看來,他二人也不過與大內四聖衛在伯仲之間,比起大內總管連奇就算強也強的有限。而且楚錚記得趙茗曾說過,正因爲四聖衛身有殘疾。窮盡一生也無法達到天道之境。楚錚雖對趙茗一肚子不滿,可唯獨對她武功佩服之至,她既是如此說了,那楚仲與楚季這一生再怎麼苦練,武功恐怕也就止於他們師父這種境界。很難再有多少提高了。

因而楚錚有些懷疑。這是不是自己那位先祖楚問天搞得鬼。畢竟影侍是在楚家宗主身邊貼身效命,而楚府內院女眷衆多。若是兩個正常男子混跡其中,地確令人不安。倘若真是如此,這等陋習就到自己這一代爲止吧,大不了以後的影侍由女子擔任,自己結合葉門和展家的心法自創一門武功就是了。

楚仲和楚季卻對這一說法深信不疑。他二人從小就被洗腦慣了,只知自己是爲護衛楚家宗主而生,除此之外再無意義。不過他二人在身邊對楚錚來說亦有好處,他這一生可說順風順水,行事無往而不利,而趙敏之事終於讓楚錚明白什麼叫做人力無法挽回。因此此次出京楚錚滿腹地抑鬱之氣,正可借與楚仲楚季交手來發泄。他二人不僅武功相差無幾,而且自幼一起長大,兩人聯手配合已近心意相通之境,楚錚拼盡全力,想要取勝也得百招之後。

楚錚接過張岐遞來地絲巾,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問道:“這邊距熊耳山還有多遠?”

“大概不足百里吧,”張岐答道,“出了這山谷,前面就是官道了。”

“那就起程吧。”楚錚拍拍身旁火雲駒的脖子,“今晚趕到盧縣過夜,明日一早再去熊耳山。”

張岐笑道:“老祖宗見了公子,定高興地不得了。”

張岐口中老祖宗便是楚錚的祖母楚老夫人。當年楚名棠赴京任職,不久就將母親接到上京楚府居住,可喧鬧的京城楚老夫人總覺住不慣,再者感覺自己年紀大了,又思念亡夫,於是有了葉落歸根的想法。楚名棠夫婦勸了多次,可終究敵不過老年人特有執拗,只了派人重親翻建了老宅,將母親送了回去。

楚錚笑了笑,剛想開口,忽眉頭一皺。一旁楚仲道:“奇怪,此地怎會有琴聲?”

張歧聽了聽,也道:“是啊,真是怪了,這邊荒山野地的,誰會在這裡彈琴。”

楚錚一躍上馬,道:“聽琴音就在前面不遠,走,過去看看。”

這一行人走着走着,琴聲漸漸清晰,但卻依然時隱時現,猶如高山之巔,雲霧繚繞,飄忽無定。又過了片刻,彈琴之人連連拂指,琴聲變得輕快跳躍,其韻揚揚悠悠,儼若行雲流水,使得聽者喜悅之情油然而生。縱然張岐這些不通韻律之人,亦知彈琴之人絕非凡者。

衆人正聽得入迷,琴聲又變得緩慢下來,淙淙錚錚,似幽間之寒流;清清冷冷,如鬆根之細流。忽然,一個清越的聲音吟唱道:

“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憂矣,有誰知之!

有誰知之!蓋亦勿思

楚錚一行拐過了個彎,只見前方半山坡一塊丈許見方地岩石突兀而出。一個白衣人盤腿坐於石上,一烏黑色的古琴置於雙膝,頭頸微側,雙目微合,十指在琴絃間忽捺忽拂。山風徐徐吹來,衣衫獵獵,束帶飛舞,一眼望去當真似神仙中人。

許久,琴聲漸歇,餘音嫋嫋中白衣人睜開眼睛,見坡下站着數十人,似有些驚訝,起身將琴裝入一狹長布袋中,飄然走了下來,到了跟前拱手道:“在下寄情山水,一時忘形,獻醜了。”

楚錚還禮道:“先生琴藝世間罕有,我等今日得聞,實乃生平幸事……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不敢,”那白衣人道,“在下雲陽周豫,號無咎。”

楚錚依稀記得這人名字似乎在哪聽過,可想了想還是沒想起來,只好淡淡道:“原來是周先生。”

周豫眼中悄然閃過一絲失望,含笑問道:“不知這位公子貴姓?”

“這是我家楚公子。”一旁張岐道,“此地荒山野嶺,周先生怎會在此彈琴?”

周豫答道:“在下陳縣訪友歸來,只是途經此地,一時爲這四周山水所迷,便停下彈奏一曲。”

“原來如此。”張岐也不過隨口一問,這周豫雖來得有些古怪,可看他方纔下坡時身形不穩,根本不似一個有武功之人,只是一書生而已,有何可懼。

楚錚看了看周豫,忽笑道:“先生回雲陽縣,定先經過盧縣,與我等正巧同路。”

周豫面露喜色:“那真是巧了。唉,這熊耳山時常有山賊出沒,直至半年前不知爲何突然沒了蹤跡,正因如此,在下才敢孤身一人上路。不過若能與楚公子同行,更可高枕無憂。”

“既是如此,”楚錚道,“先生,請!”

周豫施禮道:“多謝楚公子。只是在下還有一坐騎在此附近,請各位稍候。”

“不妨。”

不一會兒,周豫不知從何處牽了頭毛驢過來。衆人看了不由一愣,隨即無不莞爾,這毛驢與楚錚的火雲駒相比,不僅外表猥瑣,個頭也纔到馬腹,站在一處看起來極其滑稽。

火雲駒瞥了一眼,很是不屑地打了響嚏。換做幾年前,以它的性子早就蹶起蹄子把這驢給踢飛了,可在楚錚的調教下,火雲駒已

張岐微微搖頭,大趙民間養馬成風,尋常富戶家中亦至少有四五匹駿馬,看來這位周先生非但不是出自名門,而且家境很是一般。

周豫卻神情自若,腿一擡跨到了驢背上,對楚錚道:“有勞楚公子久等了。”

第13章 火燒山莊第74章 長公主敏第34 兄弟鬩牆第6章 一敗塗地第42章 兩相擇利第138章 楚家宗祠第23章 長談第12章 廢長立幼第23章 苦肉之計第138章 楚家宗祠第6章 大趙儲君第64章 蓄勢待發第10章 欺上瞞下第15章 要戰則戰第92章 世事無常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44章 出謀劃策第8章 有心投效第32章 夜襲第71章 夫唱婦隨第10章 流言蜚語第31章 走馬上任第13章 左家巷子第70章 北疆宣撫第5章 火雲神駒第10章 欺上瞞下第22章 戒心第51章 三方會盟(上)第31章 走馬上任第24章 文案第35章 暗下伏子第23章 梨園祖師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一章第73章 逃出生天第8章 坦承相告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37章 亡命鴛鴦第3章 心生疑竇第69章 京城暗流第83章 乘勢而來第13章 舉手之勞第64章 蓄勢待發第41章 由你作主第32章 夜襲第7章 恩將仇報第13章 左家巷子第30章 賞罰分明第13章 悔意第46章 暗渡陳倉第15章 要戰則戰第103章 太后楚琳第51章 三方會盟(上)第107章 聖女媚娘第36章 楚府大婚第63章 兵變奪權第4章 無可奈何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11章 迷惘第2章 北疆首戰(下)第8章 黑騎雄風第20章 內亂(下)第28章 大功告成第7章 五絕狂生第27章 熊耳山賊第3章 家門醜事第15章 重返上京第30章 賞罰分明第17章 齊人非福第70章 北疆宣撫第49章 棋逢對手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12章 廢長立幼第5章 萬事具備第3章 顛倒乾坤第6章 大趙儲君第114章 得寸進尺第118章 陽奉陰違第31章 使詐第8章 坦承相告第8章 軍中侍女第67章 趁勝追擊第17章 後世名人第32章 夜襲第4章 太平不平第29章 試探第120章 初登朝堂(下)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25章 浮出水面第13章 左家巷子第21章 夜探第15章 要戰則戰第25章 浮出水面第6章 離家出走第86章 葉門之迷第136章 班師回朝第110章 試探之舉第77章 補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