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世上唯一的

張耀與祈午現在想到這些,是因爲智氏家族被轉封。如此一來,遠離國內政治的智氏就兼顧不上國內事務了,那麼下一步,趙武必要從中小家族中提拔一人,補充智氏留下的政治空缺,而祈氏與張氏就是當下最好的的選擇。這兩位家族原本就是大夫階層,這幾年追隨趙武出戰,要軍功有軍功,要人脈有人脈。可以說:下一位正卿不是出自祈氏,必定出自於張氏。

шωш_ ttκā n_ ¢O

想通了這點,祈午與張耀相互目光一碰。馬上又躲避開來,兩人心潮動盪不安,充滿着陣陣狂喜:我們家族經過這麼多年奮鬥,終於有望進入卿的行列了。長久以來。晉國的卿位都是當初追隨文公出奔的那幾個家族把持着,如今,輪也輪到我們家族了。

此亥,良霄心中也在思索着趙武的話:公平,鄭國能夠尋求公平嗎?

這場夜宴在衆人各懷心思中接近尾聲,智盈在舞蹈結束後,恭敬的上前向趙武行禮:“姑父,我智氏感謝姑父的照顧,能夠獲封於這塊土地,誠如姑父所言,這塊土地肥沃的令人難以想象,先不說稻穀兩年三熟使得糧產豐富,光是做爲南下貨物的中轉地,我智氏的商業交易稅。這一年就收取的讓我感到震驚,,侄兒在此拜謝姑父的照顧,還請姑父對智氏今後的發展做出指導。”

所謂“做出指導”是婉轉的說法。實際的意思是請求幫助。

智氏的領地孤懸於晉國之外小雖然楚國一二十年內無法再發動戰爭。但作爲一個小小的領主,要獨自面對龐然大物般的楚國,想到這點,智盈心裡就發怵。

趙武微笑的擺擺手,家臣東郭離得到趙武暗示,從懷中取出一個木匣。隨即招呼僕人用琉璃盞盛過來幾碗清水。在高臺跳動的燈火下,琉璃盞內的水呈現出琥珀色,趙武端起碗來。稍微端詳了一陣,將碗端到脣邊,舉手示意其餘的人共飲。

碗中的水很甜蜜,衆人喝了之後,神情疑惑。智盈知道趙武的聳慣,趕緊打開東郭離遞上的木匣,端詳着匣內那說不出的物體。

一名智氏家臣湊上來,小聲解釋:“這是安國的拓,原來我們剛纔喝的是拓漿(甘蔗榨出來的甜汁)。”

趙武點頭:“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啊,怎能缺少其中一項。昔日管仲把持了一個鹹字,搞了個“食鹽專賣。控制了各國的錢袋。我這次南征,最大的收穫不是土地與俘虜,而是發現了拓。諸位還記得管仲是如何利用收購鹿皮的擊楚國的嗎?”

等智盈回味一番後,趙武繼續說:“甜也是人生一味,目前這種植物只有在南方生長,十根甘蔗裡面榨出的甜汁,幾乎相當於一窩蜜蜂一年的產量但一畝農田不止能收穫十根甘蔗。所以栽培甘蔗控制天下甜味輸出,就是一項大利益,你這片新領地鄰近南方,原本就是楚地。所以我建議你,不妨鑽研一下對甘蔗汁的提純與利用手段,然後向天下銷售你的“甜蜜”一切源於技術,我趙氏的興起源於技術的進步。一旦你能夠掌握了甘蔗汁的提純手段,你甚至無需自己去栽種甘蔗,只管收購楚人種植的甘蔗樹,就能像管仲一樣控制楚國的生產方向,並從中獲得巨大的利潤”我給你提個醒,我聽說木炭能吸附雜物,你試着將節漿稀釋後,用木炭過濾一下,”

明清時代,中再曾經研究出用黃泥水吸附雜物的方法,製作出潔白如雪的“霜糖但黃泥水並不是最好的吸附物,現代工藝認爲。活性炭纔是最好的吸附物。

木炭製備工藝這時代已經有了。趙武提出的這一技術,直接跳過了黃泥水的階段,讓甘蔗水的提純進入了近代化,,當然,他對具體提純方法說的很含糊,只是指出方向,剩下的,就靠智氏自己研究了。

智盈臉上驚喜交加,停了一會兒。他想起一件事小心的問:“姑父蒐集這截甘蔗,是不是也想自己動手栽培?”

趙武點頭:“沒錯,我打算試着在我的領地栽培這些植物,爲此我特地蒐羅了一些知道甘蔗栽培技術的楚國農夫,但我聽說甘蔗這東西,只適合在炎熱溼潤的南方生長”這樣吧。我把那些楚國蔗農給你留下一半,你我同時研究栽培技術。”

趙武的東西從來沒有白給的。智盈想了想,咬牙說:“這樣啊?那麼我智氏留在國內的小塊領地,以及留在國內的部分店鋪,就拜託姑父的照顧了。”

良霄嚅囁的插嘴:“甘蔗、南方,,執政,不知這東西我鄭國能否栽培?”

良霄現在才後悔,雖然鄭國在這場戰爭中也掠奪了不少財富,但他們鄰楚國,怎就忘了蒐集一些南方的植物,也順手發財吶?剛纔趙武點明管仲的食鹽專售,如果糖類也想鹽類一樣採取專售措施,那麼鄭國還用爲缺錢而發愁嗎?

想當初,趙武派出人手,四處搜尋南方植物以及礦物,他和宋國八川匯一次的背地偷笑,認爲趙武衆純粹是下雨天打孩子。聊

沒想到,植物當中蘊含着如此大的利益。

趙武搖了搖頭,難以確定的回答良霄說:“誰知道呢,我也只是想試一試,,如果鄭國有興趣,回頭再說吧。”

趙武想試一試種植甘蔗,是因爲他隱約記得,彷彿春秋時代。齊國、秦國也有種植甘蔗的記錄,但這段記憶很模糊了,他不確定是否正確。

古人沒有氣候變遷的概念,趙武現在已經明顯的感覺到地球氣候正處於大變遷的轉折點,幾年前遭遇的千年大旱就是預兆。而歷史上,每次氣候大變遷都伴隨着朝代變遷,伴隨着大屠殺以及連綿不斷的生存戰爭一這或許就是季札所說的“末世”吧。

在這個氣候大變遷中,或許趙武還能趕上一個溫暖季節的尾巴,在北方成功栽培甘蔗。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方甘蔗種植的歷史一定不會長久,甘蔗的生長必將逐漸移向南方。

趙武的態度勉強,良霄級別低,不好再三要求。於是,這場夜宴在衆人意猶未盡當中落幕,此後若干年,智氏的領地裡都流傳着這場夜宴的傳說,當然,這場夜宴的流傳,也因爲在宴會上,趙武對管仲學理論進行了發揮,由此影響深遠。世人記錄趙武的治國之術時,就不得不提這場宴會。

這場宴會的另一個意外好處是:趙氏生產的琉璃盞也因此名聲大振。銷遍南方各國數十年。

數日後,趙武抵達鄭國。鄭國重臣都出來歡迎元帥,所謂鄭國的重臣,就是“鄭國七穆。”它是指:鄭穆公姬蘭(前辦前燃年在位)的七咋小公子的家族,即罕氏、腦氏、豐氏、遊氏、印氏、國氏、良氏七個大家族。

現在的“七穆”已經是公子們的兒子了。當時的執政是賢臣子展。一代名臣子產位列第四,子大叔個列第五。

此時,鄭國的形勢正在由混亂走向穩定。但七大家族之間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銳。在這次宴會,趙武邀請鄭國的七位重臣一一賦詩(就是吟唱《詩三百》中的篇章)明志。一是增進宴會氣氛,更是要藉以考察“七穆”的爲人。結果。子展(罕氏)、子西(腦氏)、子產(國氏)、子大叔(遊氏)、印段(印氏)、公孫段(豐氏)六人得到趙武的當場誇獎。

宴會結束,趙武繼續前行,轉向了周王室的領地。新王周景王派卿士劉定公在穎(在今河南省登封縣東)慰勞,劉定公一見面,首先向趙武告喪周王的冢宰、趙武的岳父單靖公辭世了,現在周王的管家(宰相)是劉定公。

周景王是新繼位的,先周靈王在趙武與楚國交戰中途辭世,趙武曾經因爲弔喪問題,猶豫着回不回國。但現在,一切問題已經解決了:他取得了罕見的勝利,楚王國第一次俯首稱臣,願意去掉“王”的尊號。準備向周王室納貢稱臣。帶着這樣的勝利回國。讓趙武更加無可指責了,因爲不管怎麼說,他替王室增加了聲望,也增加了貢賦來源,所以先王的葬禮他沒有參加,就成了爲國事操勞誤了鐘點都是無關緊要的小節了。

周王室現在很困窘了,侷促在狹小的領地上,幾乎沒有什麼收入來源。以前依靠單靖公,在虎牢城做一些轉手倒賣的活兒,掙一點小錢,如今單靖公去世了,雖然王室新增加了楚國的貢賦,但劉定公還是希望重新拉上趙氏的線,繼續做一些轉手貿易。

洛水河邊,趙武恭敬地獻上楚國戰俘。同時將與楚國達成的協議內容轉告給周王。這份協議雖然是晉楚之間的協議,但其中牽扯到楚國的臣服、去王號,所以周王室也能在其中獲益。因此,周王室上下非常感謝趙武。劉定公爲此舉行了盛大的酒宴,在洛水河邊款待趙武一春秋人認爲洛水是神聖的,唯有大的祭祀活動,纔在水邊舉行歡宴。所以劉定公舉行的宴會,粗粗一看非常簡陋,只是在洛水邊鋪上幾張席子。擺上酒宴就算是典禮了,但這個典禮在春秋時代,卻是最高級別的接待規格。

剛剛登位的周景王很年幼,而日薄的山的周王室這次成了整個華夏唯一的“王”更加自矜自己的身份。他沒有像周靈王一樣親自出面接待趙武,而是按照春秋禮法,派自己的宰相接見就這樣,已經是超常待遇了。

趙武的國君是周王的封君;周王的承相,其級別應該等同於各國國君。劉定公是公爵,是對王位有繼承權的王室公爵,由他出面接待晉平公,都已經是超常待遇了,更何況他接待的是晉平公的承相趙武。

樂聲響起,”其實,這一童周景王離酒宴場所並不遠,他的儀仗遠遠的停留在一處小山丘上,從小山丘可以望見河邊的宴會場所。

讓丘上王旗高展,趙武早已經看到了,但按照禮儀,他必須裝作沒看到。

劉定公在鐘鼎樂聲中,代表周王接受趙武的獻俘,劉定公身邊的侍者在這項儀式結束舊。與上奔向了王旗所在的小山丘。向周王彙報獻俘的數目舊一以周王做出合適的賞賜,,稍後,趙武宣讀與楚國的盟約,每宣讀一句,使者便跑上小山丘,將協議內容告訴周王。

使者穿梭往來。在場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大家都裝作不知道一這情景,也許用拉姆斯菲爾德解釋對伊拉克戰爭的那句話,最好說明,他的話是:“我們知道我們已經知道一些。

我們還知道,我們有些並不知道;也就是說,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我們還不知道。佃是,還有一些,我們並不知道我們不知道。這些我們不知道的,我們不知道。”

遠處山上,周景王看到趙武態度恭敬,一舉一動非常符合禮儀要求。他情不自禁說了父親當初誇獎韓起的話:“這個人言詞恭敬在這個末世還能知道尊卑上下,趙氏將來一定會昌盛。”

周景王這話說時了,他比他父親要聰明。

戰國時代,當王號變得不值錢的時候。周靈王曾誇獎的韓氏後代也是最先稱王的那一批人,但列國中唯獨趙氏不願意稱王,趙武靈王終身以君自稱,他要求自己的國民只稱呼自己爲“君”並說“無其實,焉敢有其名?”“名副其實”這個成語就來自於此。而“趙武靈王”這個稱號是後人加給他的”,

細究起來,這個趙武靈王其實也是一個“被代表”的可憐人,他本人雖然終生自稱“趙武靈公”但後人“代表”了他自己,改稱他爲“趙武靈王”而與此同時,周靈王曾經稱讚過的韓氏,卻急吼吼的當先稱王。

使者奔下山丘,將周景王的誇獎悄悄告訴劉定公,劉定公對着滔詣的江水舉杯,突然想到了大禹,感慨說:“禹的功績真是太偉大了,他的美德真的是流傳久遠!沒有他,現在的我們大約只能象魚一樣生活在水裡了吧?我和您現在得以頭戴禮帽、身穿禮服,治理民衆、管理天下諸侯,也都是全靠當年大禹的力量”您何不遠繼大禹的功德,廣泛地造福於萬民呢?”

太恐怖了,在宋國,人那趙武跟周武王相比;在鄭國,人拿趙武跟管仲片較,現在劉定公這是拿趙武跟大禹相比,讚揚趙武在這個春秋末世,重新確立了這個世界的規則。

真實的歷史上,刑參加完第二次“餌兵大會”的趙武,對自己的行爲充滿了失望,連帶着,產生了一種自我懵惡的情緒,他懶洋洋的、冷淡的回答:“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職責,惟恐獲罪罷了,哪還能想那麼長遠的事?我們偷食芶安,早上都不去想晚上的事,至於大禹”您說的也太長遠了。”

現在的歷史,趙武也感覺到劉定公說的話太遙遠了,雖然他用“白馬之誓”摧毀奴隸制,用“租庸制”替代“井田制”頒佈軍功損爵制。讓武士們有了一個公正的競爭環境;他壓服楚國,使得整個華夏統一在一面旗幟之下,這些,確實是一種確立新規則的行爲,但遠遠談不上比擬大禹。

趙武離席,冷冷的說:“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職責,唯恐獲罪罷了。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救世主。一切要靠我們自己,我的努力只是盡了自己的本分,想竭力讓自己生活的安穩一些,不會因恐懼而睡不着覺。怎敢去考慮大禹的功業。”

趙武說這話的時候,想起了他與魯國叔孫豹的對答,當時他說的中心意思是:強盛不是由別人恩賜的。必須自己去努力爭取才行。周王室衰弱到這個程度,純屬自己的原因。原本在“馬太效應”下,周王國應該強者恆強,利用華夏文明的先進與強勢,迅速將楚王國吸納進入華夏集團,但不公正的制度與環境。讓“馬太效應”失效了。

如今楚國雖然臣服,周王室雖然多了一份貢賦,但如果自己不振作起來,光想着依靠別人恩賜,來幫助周王室獲得意外收入,以及天上掉落的餡餅,那麼,王室最終的衰落依然不可避免、不可阻止現在,“馬太效應”已在別人那裡了。

劉定公很失望,他用大禹來誇獎趙武,是期望趙武能再接再厲,重新確立周王室王權的至高無上。但趙武冷淡的推辭。這下子,劉定公說不下去了,他舉杯借酒遮面,匆匆結束了這場宴席。

侍從本打算將趙武的話彙報給山丘上的周景王,但劉定公有氣方,力的擺了擺手,阻止侍者的行爲。等趙武告辭離開,劉定公失望的嘆了口氣。自言自語:“王室不振,禮儀崩塌,這個世界,我到哪裡尋找樂土?”

劉定公的喃喃自語中,趙武的儀仗登上了河邊的船,船離開了岸向河對岸駛去。船上,隨行的晉國大臣面無表情,說實話,這時在場的大臣們已經覺得,自己的國家爲王室做得夠多的了,趙武的拒絕也算是合情合理。

黃河北岸,叔向領着執政府的官吏迎接了趙武”

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下)第162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278章 胃口到底有多大第129章 我們無兵可戰了第193章 矛與盾的糾結第310章 釜底抽薪與樹上開花第49章 遭遇天下第二第262章 他罵我了第158章 看我不嚇死你第329章 自是之後,天下無兵?第278章 胃口到底有多大第107章 楚國人的組合拳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九十八 掌誰敢殺我第86章 我的城市我的兵第15章 領主“專利”(下)第333章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上)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上)第269章 牛人到哪兒都是牛人第96章 許國人揚的戰爭第87章 秦國的警告第300章 馬匹話可不能當真第307章 我們的職業是戰士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下)第254章 被選舉上的第318章 大家都在裝第177章 我們容易嗎第30章 口才太差,不能怨別人(下)第332章 打完你,還要你獎賞我第226章 楚王好細腰第21章 怎麼像個摟錢的耙子(上)第60章 罕,你家的麥子很好吃第20章 急着出嫁的嬌嬌(下)第67章 又揀了一個軟柿子第257章 我現在“販售”戰爭第207章 吳國公子中原遊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下)第135章 最屈辱的投降第334章 咱給楚軍再挖一坑第53章 小公子哥的收藏第265章 會盟啊,它就是一個坑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下)第113章 好奸詐的秦人第61章 春秋鳳凰男第332章 打完你,還要你獎賞我第284章 我居然成了誘餌第186章 綠帽子的誕生第89章 母雞太少要鬧騰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上)第164章 當鐵嘴碰上銅牆第213章 饕餮盛宴第262章 他罵我了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中)第12章 嚇死人不償命(下)第259章 乖,你要有妾室心理第274章 天下第一弓的命運第245章 來一場城下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下)第179章 關於鯤鵬的傳說第162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12章 嚇死人不償命(下)第127章 專捏軟柿子第54章 我怎麼收稅,要你管?第80章 超級大胡鬧第47章 烤人肉的味道第179章 關於鯤鵬的傳說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下)第286章 彷彿衝進一團迷霧中第175章 天下亂了第56章 人不囂張枉少年第43章 絕世猛將的絕殺(上)第299章 明明是個牛人嘛第315章 萬事無恆常第276章 軍隊再多也不夠使第244章 都兵臨城下了第199章 迅雷之下,不及掩耳第70章 _春秋女間諜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下)第47章 烤人肉的味道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下)第274章 天下第一弓的命運第262章 他罵我了第269章 牛人到哪兒都是牛人第225章 逃跑的藝術第262章 他罵我了第105章 後果很嚴重第80章 超級大胡鬧第307章 我們的職業是戰士第272章 國強民不富第160章 齊國猛士的風姿第312章 以卵擊石的博野之主第91章 一對翁婿兩個烏龜流第79章 搶錢搶到被人謝第176章 螳臂擋車第126章 全世界都在鏖戰第320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第240章 世界第一“連弩”的兇焰第1章 日誌二:兩個野人,也許三個